嶐嶺古道 (136).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石城土地公廟。 

 

【宜蘭縣 頭城鎮 嶐嶺古道、舊草嶺隧道】

 

踏上時光之旅——宜蘭嶐嶺古道的秘境探險,探索先民足跡,走進青山綠水間的百年古道

台灣東北角擁有壯闊的海岸線與豐富的歷史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鐵道遺跡,便是位於宜蘭與新北交界的舊草嶺隧道。這條隧道原本是縱貫鐵路宜蘭線的交通要道,曾見證台灣鐵路運輸的輝煌歷史,隨著新草嶺隧道的啟用,舊草嶺隧道於 1991 年功成身退,經過整修後,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全台最美的自行車鐵道隧道。

嶐嶺古道在清朝時期便已存在,曾是宜蘭與台北地區居民往來的主要通道,見證了台灣山區開發的歷史。如今,嶐嶺古道仍保留著原始的石板路、古橋與竹林小徑,讓旅人能在山林間漫步,感受歲月的痕跡與大自然的靜謐之美。

舊草嶺隧道的魅力不僅來自其悠久的歷史,更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旅人能夠騎乘自行車穿越百年隧道,並在終點迎接壯麗的太平洋海景與龜山島美景,這種山海交融的景致,使其成為宜蘭最受歡迎的觀光景點之一。

☆ 舊草嶺隧道的歷史與背景:

舊草嶺隧道建於日治時期(1924 年完工),全長 2,167 公尺,是當時宜蘭線最長的鐵路隧道。這條隧道的開通,標誌著台北至宜蘭之間的鐵路運輸正式成形,大幅縮短了東北角地區的交通時間,對宜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然而,隨著鐵道運輸技術的進步,1991 年台鐵開通了「新草嶺隧道」,舊草嶺隧道因此功成身退,被廢棄多年。直到 2008 年,在政府與地方單位的合作下,這條隧道經過整修並改建為自行車與步行專用隧道,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台灣最具特色的自行車鐵道隧道。

☆ 舊草嶺隧道的地理位置與特色:
    📍 地點:橫跨新北市貢寮區與宜蘭縣頭城鎮,為東北角濱海地帶的重要景點。
    📍 隧道長度:2,167 公尺,為台灣第一條鐵路改建的自行車隧道。
    📍 適合活動:自行車騎乘、健行步行、歷史探訪。
    📍 適合季節:全年皆適合,特別是春秋兩季,天氣宜人,適合騎行與遠足。

舊草嶺隧道內部設有照明與平坦的柏油路面,讓旅客可以輕鬆騎行或步行穿越隧道,並在出口處欣賞無敵海景,這樣的行程設計,讓這裡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鐵道觀光景點之一。隧道的宜蘭端,映入眼簾的是壯闊的太平洋海景,可遠眺龜山島,這裡是最佳的觀景與拍照點。旁邊的大里遊客服務中心提供旅遊資訊、公廁與休息區,適合旅客短暫停留。

☆ 舊草嶺隧道的健行與自行車體驗:

    🚲 租借自行車:若想騎自行車進入隧道,可以在福隆車站附近租借自行車,店家提供多種車款,租金約 150 至 300 元/天。部分店家提供「甲地租車、乙地還車」的服務,讓旅客可以從福隆騎到大里,不必再騎回起點,非常便利。

    🥾 步行健行:若不想騎車,也可選擇步行穿越隧道,步行時間約30-40分鐘,隧道內涼爽幽靜,是消暑健行的好去處。

☆ 穿越時光穿梭的鐵道旅程:

隧道內保留了原始的磚造結構與拱形設計,牆面上仍可見當年建造時的痕跡。照明燈光採用溫暖黃光,營造懷舊氛圍,讓旅人彷彿穿越回過去的鐵道時代。隧道內全年維持在 22°C 左右,即使夏天騎車進入,也感覺涼爽舒適。

☆ 嶐嶺古道的由來與發展:

嶐嶺古道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間(西元 1820 年代),當時宜蘭與台北的交通尚未發展,嶐嶺古道成為連接宜蘭平原與大台北地區的重要山路。這條道路曾是茶葉、樟腦、鹽巴、糧食等貨物運輸的要道。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陸續開闢蘭陽平原的現代道路,嶐嶺古道逐漸被取代,昔日的商旅景象不再,古道因而逐漸荒廢。近年來,在地方人士與登山健行團體的推動下,這條古道重新整修,成為一條適合親近自然與探訪歷史的登山步道。

☆ 嶐嶺古道的地理位置與特色
    📍 地點:宜蘭縣員山鄉與頭城鎮交界,屬於雪山山脈西側丘陵地區。
    📍 海拔高度:最高點約 600 公尺,是宜蘭與新北的天然分界線。
    📍 步道全長:單程約五公里,來回約十公里,大約需三小時完成。
    📍 難度等級:中等,適合一般登山健行者。
    📍 適合季節:春秋最佳(氣候涼爽,景色最美),夏天則能欣賞濃密森林與山谷溪流。

嶐嶺古道穿越茂密竹林、茶園、石階山路,沿途保留許多舊石板道、百年土地公廟與觀景台,是結合歷史文化與生態美景的絕佳路線。

☆ 嶐嶺古道的登山口與起點:

    🚶 【起點】福隆端嶐嶺古道登山口:入口位於福隆,可從福隆車站沿著員山鄉產業道路前往。起點設有簡單的停車場與解說牌,提供古道的歷史背景與健行建議。初段為緩坡山徑,適合作為暖身路線,沿途可見高聳的孟宗竹林與早期遺留下來的石階步道。

    🌿 【1.5K】百年竹林與古道遺跡

進入步道約 1.5 公里後,會看到茂密的孟宗竹林,這裡曾是宜蘭先民種植竹材的地方,如今已成為令人驚嘆的綠色隧道。
可見部分崩壞的石板路與早期挑夫休息的石椅,這些遺跡讓人想像昔日商旅經過的場景。

    🌊 【3K】山澗溪流與古橋遺跡

途中可見小型瀑布與清澈溪流,溪畔保留著百年古橋遺跡,是健行途中最佳的休憩點。這些溪水來自雪山山脈的山泉水,乾淨透明,運氣好時還能看到野生動物在此覓食。

    🏞 【4.5K】嶐嶺觀景台

抵達嶐嶺最高點,可俯瞰整個宜蘭平原與頭城鎮的風景,天氣晴朗時,甚至可以看到龜山島。這裡是最佳的日出與夕陽觀賞點,不少攝影愛好者會特地在清晨登山,只為捕捉壯麗的晨曦。

    ⛩ 【終點】土地公廟與石碑遺址

嶐嶺步道最高點有一座小型的百年土地公廟,據說是當年商旅經過時祈求平安的信仰中心。廟旁還有一塊清朝時期的嶐嶺石碑,記錄著當時開闢此道的歷史背景。

☆ 登山健行裝備建議:
    🎒 必備裝備:
        📍 登山鞋(防滑效果佳,適合山區步道)。
        📍 防曬用品(帽子、防曬乳、太陽眼鏡)。
        📍 登山杖(步道部分路段較陡,登山杖可減少膝蓋負擔)。
        📍 足夠的飲水(至少 1.5 公升,山區無補給點)。
        📍 輕便雨衣(宜蘭多雨,山區氣候變化快)。
        📍 行動糧(能量棒、堅果、水果等)。

☆ 交通方式:
    🚗 自駕建議:國道一號→台 62 快速道路→接台二線往福隆方向,即可抵達福隆遊客中心。
    🚌 大眾交通:台鐵至福隆站,出站後步行約三十分鐘可達隧道入口。

☆ 結語:穿越歷史的登山之旅

台灣的山林中,藏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古道,它們曾是先民移居、商旅往來的必經之路,隨著時代變遷,部分已荒廢,部分則被修復為健行步道,成為現代人親近大自然的最佳選擇。宜蘭的嶐嶺古道,不僅擁有秀麗的山林景色,更是一條記錄台灣開發歷史的古道。沿著古老石板路前行,每一步都是對過往歷史的追尋,也是一場與大自然對話的靜心旅程。🏞️🚶‍♂️🌿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newtaipei.travel/zh-tw/attractions/detail/110588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嶐嶺古道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8975827

 

嶐嶺古道 (1).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3).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4).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5).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6).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7).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8).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九號咖啡石城館』。

 

嶐嶺古道 (9).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0).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1).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2).JPG
@ 宜蘭縣.頭城鎮|新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3).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4).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5).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6).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白雲飛處』題字。

 

嶐嶺古道 (17).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白雲飛處』題字。

 

嶐嶺古道 (18).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9).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1).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2).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3).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4).JPG
@ 宜蘭縣.頭城鎮/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縣市交界處。

 

嶐嶺古道 (25).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6).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7).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8).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9).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30).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31).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32).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33).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34).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制天險』題字。

 

嶐嶺古道 (35).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36).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37).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38).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39).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40).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41).JPG
@ 新北市.貢寮區|新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42).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43).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44).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45).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吉次茂七郎紀念碑』。

 

嶐嶺古道 (46).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吉次茂七郎紀念碑』導覽解說國。

 

嶐嶺古道 (47).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吉次茂七郎紀念碑』。

 

嶐嶺古道 (48).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49).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50).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51).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52).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53).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新仁宮』戲舞。

 

嶐嶺古道 (54).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新仁宮』。

 

嶐嶺古道 (55).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56).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制天險』題字。

 

嶐嶺古道 (57).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58).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59).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60).JPG
@ 新北市.貢寮區|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61).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62).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63).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64).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65).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66).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67).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68).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69).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70).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71).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72).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73).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74).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75).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76).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77).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78).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91).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92).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79).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93).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80).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94).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81).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內隆林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82).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內隆林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83).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內隆林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84).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內隆林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85).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內隆林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86).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內隆林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87).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內隆林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88).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內隆林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89).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內隆林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90).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內隆林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97).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95).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96).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98).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99).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100).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101).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102).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103).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104).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105).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106).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107).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內隆林街。

 

嶐嶺古道 (108).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09).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10).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11).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12).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13).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14).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15).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16).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17).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18).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20).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21).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22).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23).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24).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25).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26).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27).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28).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29).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30).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31).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32).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33).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34).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石城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35).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石城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36).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石城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37).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石城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38).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石城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39).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石城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40).JPG
@ 新北市.貢寮區|嶐嶺古道,石城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41).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45).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46).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47).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42).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49).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43).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觀景平台。

 

嶐嶺古道 (144).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觀景平台。

   

嶐嶺古道 (148).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50).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51).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52).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53).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54).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55).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56).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57).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58).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59).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60).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61).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水頭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63).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水頭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62).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水頭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64).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水頭土地公廟。

 

嶐嶺古道 (165).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66).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67).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68).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69).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70).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71).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水頭古早厝地。

 

嶐嶺古道 (172).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水頭古早厝地。

 

嶐嶺古道 (173).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水頭古早厝地。

 

嶐嶺古道 (174).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水頭古早厝地。

 

嶐嶺古道 (175).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76).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77).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78).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79).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80).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81).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82).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83).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84).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85).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86).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87).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88).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89).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90).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91).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92).JPG
@ 宜蘭縣.頭城鎮|嶐嶺古道。

 

嶐嶺古道 (193).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94).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95).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96).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97).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98).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199).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0).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1).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2).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3).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4).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5).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6).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7).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8).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09).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10).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11).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12).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嶐嶺古道 (213).JPG
@ 宜蘭縣.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y and Tom 的頭像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