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峰山 (49).jpg
@ 台中市.清水區.鰲峰山公園.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台中市 清水區 鰲峰山公園 大肚王國部落廣場、清水神社、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鰲峰山公園又名清水公園,包含運動公園、石瀨頭公園、清水鬼洞、牛罵頭遺址與紫雲巖等知名景點,是民眾假日休憩的好去處,園區內除了有兒童遊戲場、烤肉區、賞鳥區等設計規劃,還有臺灣首座國際標準場地的自行車競技場。鰲峰山公園因其地形隨山勢又所變化,將山脈、樹型及鳥形等自然景觀融入設計,讓旅人到此享受山林中的翠綠風光。

開車從中航路的鰲峰山公園入口處進入,一來路比較大條,二來也比較知道方向。來到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後,將車停放在停車場,旁邊就是大肚王國部落廣場。

大肚王國是臺灣歷史上有紀錄的第一個政權。荷蘭時期在臺灣中部由臺灣原住民的拍瀑拉族與巴宰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所建立的「跨族群準王國」,大肚王國,曾統治台中的巴布拉族、彰化的巴布薩族、南投的巴宰族等原住民族,共 27 個部落,極盛時期,領域範圍南到鹿港北至桃園。

由巴布拉族人所領導的大肚王國從 1644 年開始,就接連與荷蘭人、日本人,以及漢人政權(鄭成功政權)交手,直到 1683 年,鄭成功的孫子鄭克塽降清,於是巴布拉族人又開始繼續挑戰抵抗滿清政府!

「大肚王國」,尼德蘭人稱其為「米達赫王國」。尼德蘭人佔領了台灣的南部,對中部的大肚王國不敢小覷。雙方壁壘分明,大肚王國白晝之王甘仔轄阿拉米,不准紅眉毛綠眼睛的尼德蘭人踏越雷池一步,也不准他們宣揚基督教義。後來,紅毛番尼德蘭人只好繞道走水路,前往鷄籠(基隆)和平島,一舉摧毀另一個紅毛番西班牙人所建立的城堡。

回程途中對大肚王的領土發動攻擊,摧毀反抗的十三個村社,殺死居民百餘人。甘仔轄阿拉米不敵尼德蘭人的槍炮,只好被迫簽下城下之盟,大肚王和其他西海岸的番社一起被納入荷人的管轄區域內,首長受荷蘭人的封賜,政治權力的移轉、繼承亦須經由荷人認可,大肚王實際已喪失了獨立的地位,但直到尼德蘭人退出福爾摩沙,大肚王國仍維持半獨立狀態。

1661 年鄭成功進攻台灣,其屯田兵力入侵大肚番長轄區,壓迫當地居民,引起了大肚番領袖阿德狗讓與鄭軍之間的一連串激烈戰爭;初戰,鄭軍慘敗,大肚番「其鋒甚熾」,且一度意圖出援被圍的荷蘭人,後來鄭成功遣宿將黃安率大軍增援,經歷一番殘酷的斬刈屠殺之後,才將大肚番的反抗勢力給平服下來。鄭經統治時期,大肚番再次起兵反抗,復為黃安所撲滅,此後大肚王國勢力衰微,至清朝年間,其政治地位為大甲一帶的岸裡社所取代。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尼德蘭人走了,鄭成功的明鄭大軍來了,為實現兵農合一的屯墾政策,和大肚王國搶奪土地,屨起衝突,雙方爭戰不斷,其中一役,劉國軒率兵在沙轆(沙鹿)的屠殺最為慘烈,血流成河,整個沙鹿只剩六名活口,史稱沙轆社之役。其後,大肚王國始終劫難不斷。康熙年間,幾度派兵鎮壓,大批的平埔族人光著腳丫,赤足千里,逃到南投埔里。一七三二年,大肚王國灰飛煙滅,成了歷史上的一個名詞。

在雍正九年(西元1731年),因不公的勞役指派引發原住民族群起反抗,發生了「大甲西社抗清事件」,滿清政府祭出「以番制番」聯合岸裡社鎮壓住此次抗清動亂,為清領時期平埔族群武力反抗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之後大肚王國因土地不斷被佔領、滿清政府不斷侵襲,原住民族陸續遷移至南投埔里,大肚王國也隨之瓦解。

「牛罵頭遺址」位於臺中市清水區(舊稱牛罵頭)鰲峰山上臺中港特定區市鎮公園原陸軍清水營區內,而「牛罵頭遺址」為臺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並以此地名作為本文化類型的命名,亦為國內第一個「命名遺址」,出土陶器以紅、褐色繩紋陶為主,

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以臺中最早發現的新石器中期文化代表「牛罵頭遺址」所在地命名,地底下蘊藏不少的文化層堆積,地面上也歷經不同時期的更迭。「牛罵頭」為臺中清水區的舊稱,源自於平埔拍瀑拉族 (Papora) 的聚落牛罵社 (Gomach) 音譯而來,園區規劃兼具保存文化資產與展示教育的用途,不僅展出文化遺址介紹、出土文物典藏、考古挖掘方式等讓大家認識臺灣中部地區過去人類的生活面貌與拓墾歷程,還有日治時期神社留下來的遺跡以及原軍事營區的建築設施設置在其中,是一處蘊藏豐富歷史文化意義的空間。

四千多年前的史前時代,「牛罵頭遺址」所在地孕育保存了「牛頭罵文化」、「營埔文化」、「番仔園文化」等文化層的遺跡,並與南部「牛稠子文化」也有往來關係,相互影響發展。拍瀑拉族人原在此漁獵游耕生活,直到十七世紀中葉以後,陸續受到荷蘭人統治以及明清時期的大量漢人移入開墾,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

1895 年進入日治時期,日本人先行在此地闢建運動場,因環境優美,而後興建「清水神社」,為政教合一的日本精神代表,也是做為控制殖民地人民信仰的工具。臺灣光復以後,此處改為陸軍砲兵部隊清水營區,因後來營區裁併土地歸還臺中市政府,牛罵頭遺址在多位學者專家建議之下,被列為市定遺址並活化空間,規劃為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園區入口處,可見一座陶器標的物,象徵了距今約四千五百年至三千年前之間,以紅、褐色繩紋陶為主要代表的牛罵頭文化。進入園區內,原營區的軍事屋舍被轉作為展館空間所使用,外牆上還清晰可見營區編號,見證了過往的歷史歲月。

日治時代的清水神社,在臺灣光復以後被民眾及國軍摧毀、拆除,現今僅剩下少許遺跡如司令台旁的一對石獅、照明參拜道的石燈籠底座,以及部份的護欄,可供回想當年神社的風采。另外園區設有景觀台可飽覽清水區景色,鄰近後參道也可體驗往昔參拜神社的路徑,是一處寓樂於教適合假日親子出遊的好場所。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travel.taichung.gov.tw/zh-tw/Attractions/Intro/970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41145567

 

鰲峰山 (1).jpg

 

鰲峰山 (2).jpg

 

鰲峰山 (3).jpg

 

鰲峰山 (4).jpg

 

鰲峰山 (6).jpg

 

鰲峰山 (7).jpg

 

鰲峰山 (151).jpg

 

鰲峰山 (8).jpg

 

鰲峰山 (9).jpg

 

鰲峰山 (10).jpg

 

鰲峰山 (11).jpg

 

鰲峰山 (12).jpg

 

鰲峰山 (13).jpg

 

鰲峰山 (14).jpg

 

鰲峰山 (15).jpg

 

鰲峰山 (16).jpg

 

鰲峰山 (17).jpg

 

鰲峰山 (18).jpg

 

鰲峰山 (19).jpg

 

鰲峰山 (20).jpg

 

 

 

鰲峰山 (21).jpg

 

鰲峰山 (22).jpg

 

鰲峰山 (23).jpg

 

鰲峰山 (24).jpg

 

鰲峰山 (25).jpg

 

鰲峰山 (26).jpg

 

鰲峰山 (27).jpg

 

鰲峰山 (28).jpg

 

鰲峰山 (29).jpg

 

鰲峰山 (30).jpg

 

鰲峰山 (31).jpg

 

鰲峰山 (32).jpg

 

鰲峰山 (33).jpg

 

鰲峰山 (34).jpg

 

鰲峰山 (35).jpg

 

鰲峰山 (36).jpg

 

鰲峰山 (37).jpg

 

鰲峰山 (38).jpg

 

鰲峰山 (39).jpg

 

鰲峰山 (40).jpg

 

鰲峰山 (296).JPG

 

鰲峰山 (297).JPG

 

鰲峰山 (298).JPG

 

鰲峰山 (299).JPG  

 

鰲峰山 (41).jpg

 

鰲峰山 (42).jpg

 

鰲峰山 (43).jpg

 

鰲峰山 (44).jpg

 

鰲峰山 (45).jpg

 

鰲峰山 (46).jpg

 

鰲峰山 (47).jpg

 

鰲峰山 (48).jpg

 

鰲峰山 (49).jpg

 

鰲峰山 (50).jpg

 

鰲峰山 (51).jpg

 

鰲峰山 (52).jpg

 

鰲峰山 (53).jpg

 

鰲峰山 (54).jpg

 

鰲峰山 (55).jpg

 

鰲峰山 (56).jpg

 

鰲峰山 (57).jpg

 

鰲峰山 (58).jpg

 

鰲峰山 (59).jpg

 

鰲峰山 (60).jpg

 

鰲峰山 (61).jpg

 

鰲峰山 (62).jpg

 

鰲峰山 (63).jpg

 

鰲峰山 (64).jpg

 

鰲峰山 (65).jpg

 

鰲峰山 (66).jpg

 

鰲峰山 (67).jpg

 

鰲峰山 (68).jpg

 

鰲峰山 (69).jpg

 

鰲峰山 (70).jpg

 

鰲峰山 (71).jpg

 

鰲峰山 (72).jpg

 

鰲峰山 (73).jpg

 

鰲峰山 (74).jpg

 

鰲峰山 (75).jpg

 

鰲峰山 (76).jpg

 

鰲峰山 (77).jpg

 

鰲峰山 (78).jpg

 

鰲峰山 (79).jpg

 

鰲峰山 (80).jpg

 

鰲峰山 (81).jpg

 

鰲峰山 (82).jpg

 

鰲峰山 (83).jpg

 

鰲峰山 (84).jpg

 

鰲峰山 (85).jpg

 

鰲峰山 (86).jpg

 

鰲峰山 (87).jpg

 

鰲峰山 (88).jpg

 

鰲峰山 (89).jpg

 

鰲峰山 (90).jpg

 

鰲峰山 (91).jpg

 

鰲峰山 (92).jpg

 

鰲峰山 (93).jpg

 

鰲峰山 (94).jpg

 

鰲峰山 (95).jpg

 

鰲峰山 (5).jpg

 

 

鰲峰山 (96).jpg

 

鰲峰山 (97).jpg

 

鰲峰山 (98).jpg

 

鰲峰山 (99).jpg

 

鰲峰山 Map (3).jpg
鰲峰山地圖:按我放大

 

鰲峰山 Map (1).jpg
鰲峰山地圖:按我放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