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市.安平區.戀愛廣場.「OUR LOVE IN 安平漁港」入口意象。
【台南市 安平區 觀夕平台、安平燈塔、安平古堡、安平小礮台】
「四草大橋」橫跨在安平舊港之上,底下所跨越的是台南縣的鹽水溪與嘉南大圳所匯合而成的溪流,同時「四草大橋」也是四草地區通往安平的交通要道,是台南市、安平對四草、七股的重要道路。「四草大橋」不但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站在橋上遙望著台灣海峽,一望無際、浪濤滾滾,就像是一幅美景映入眼簾,此般美景,令人留戀。
我們由「四草大橋」繼續往南騎,接著來到『安北路』與『漁濱路』的交叉路口,然後迴轉進入「四草大橋」旁的「橋頭海灘公園」。四草橋下「橋頭海灘公園」鄰近四草生態區,園內洋溢生命力,加上台南市政府邀請 IWM 塗鴉藝術團於單車道上創作,海洋世界牆面映入眼簾,遊客留下深刻印象之餘,也感受到南部人的創意、活力以及熱情!
橋頭海灘公園於四草大橋的最前端;此地曾在韓戰時期作為美軍與台南地區的協防之地,戰火平息後,整理成美軍及其眷屬休閒娛樂的海水浴場,故有「小美軍」別稱,最後待美軍撤退以後,才變成安平人的後花園。橋頭海灘公園北邊串聯湖濱水鳥公園及四草大橋海上步道,提供民眾一處騎自行車、沙灘林間漫步、看夕陽、聽濤聲、賞海景之休閒遊憩區。
憑藉位於四草大橋下方的地理優勢,橋頭海灘公園不光是夕陽控的天堂,有著自然生態的滋潤,使氛圍更加生氣蓬勃;浪漫的海景搭配夕陽餘暉,成為情侶約會勝地,更有戀人在此互訂終生,近期還成為熱門的婚紗拍攝地。一旁的自行車道也是它的特色之一。六名年輕藝術家,在一百多公尺長的車道牆面上,以塗鴉、彩繪的技巧,呈現出海洋世界的壯闊,讓橋頭海灘公園更具看頭。
觀夕平台上結合了百年燈塔且建材則是採用南方松木為鋪面,周圍則是運用了低光源的走廊設計,而兩旁的防風林營造出綠意盎然的美麗景緻,放眼望去是一片一望無盡湛藍的海洋美景。特別是在日出晨曦與夕陽黃昏時,天空雲彩那千變萬化的豐富景觀,美得令人驚艷讚嘆不已。
觀夕平台三角形的平台與兩側的防風林營造出綠意盎然的景色,平台前就是湛藍的海洋美景。觀夕平台的低光源走廊設計,讓這裡不僅白天可以欣賞海景,夜間光害少也讓天空中閃耀的點點星辰顯現出來,每當流星雨報到時也是熱門的觀星場所之一。
安平燈塔前身為西元 1872 年設於紅毛城內之三丈高燈火炬,至西元 1891 年興建的安平燈塔為一方型鐵塔,西元 1909 年則改建為白色圓形磚造之西式燈塔。燈塔原先是設在安平古堡上的白色圓形磚造燈塔,因安平港沙洲變遷、河道改變的影響,導致燈塔離海岸愈來愈遠,再加上沿海種植的防風林遮蔽了燈光,失去功能,遂於民國 49 年(西元 1960 年)3 月起停止運轉。海關於民國 54 年(西元 1965 年)重建安平燈塔為一座方形鐵塔,佇立於港外的沙灘上,繼續發揮導航的重要功能。
戀愛廣場的綠地邊緣,可以看到「OUR LOVE IN 安平漁港」的顯著標示,不僅提供遊客拍照,同時也安平漁港做宣傳!廣場的正中間有一座巨大的水塔,造型非常特別,外圈以幾何圖案的網狀架圍起來,水塔外圍將會點燈照亮整個戀愛廣場,帶來浪漫的約會氣氛。
廣場上這裡有不少裝置藝術、街頭塗鴉,還有仿希臘式的建築造景,聳立在空地的拱門以及像是農場庭院的圍籬小門、再搭配上藍、白色系的圍牆,更加讓人有種彷彿置身於國外的錯覺呢!在綠地上也有一些裝置藝術,有可愛的小情侶人形、男男女女的人形立牌,都是非常適合發揮創意一起搞怪拍照的地點。
台南安平是台灣最早煮鹽煉製精鹽的起源地,台南市政府以鹽業為發想,在鹽神白沙灘公園設置人工沙灘,在沙灘上鋪滿白沙,豔陽照耀下看似整片雪白的鹽布滿大地,每到假日常可見到大人與小朋友在沙灘上堆沙堡,玩得不亦樂乎。公園旁有白玉石材質的夙沙氏鹽神雕像,手挽漁網提大魚並高捧鹽晶的造型十分特別,是賞遊公園的必拍地標。
夕遊出張所位於鹽神白沙灘公園後方,佔地約百坪。原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所成立的安平支局,後因組織精簡之故改名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在鹽業興盛時期這裡是相當重要的一處據點,東向為煎熬鹽試驗工廠;北面有儲藏室、真空鹽工場及高大的煙囪;西向則是鹽區倉庫,在光復初期事務室更改為宿舍,提供鹽務總局的家屬住宿。
「夕遊出張所」此處與鹽的淵源極深,而鹽的日文發音即為「SIO」,而這裡的地理位置也相當適合觀賞夕陽,是一個遊客們午後夕遊的場所,因此有了夕遊二字。出張所內擺設的 366 種顏色的生日彩鹽,是許多遊客慕名而來的最大因素,在繽紛的色彩之中尋找自己的專屬彩鹽是一大樂趣,另外還有好吃又好玩的彩色鹽焗蛋,拿著木槌輕輕敲破外殼,就可品嘗到熱呼呼又有鹽田風味的新鮮雞蛋。
17 世紀初荷蘭人以軍商結合的「荷屬東印度公司」,於 1624 年占領今日安平,並建熱蘭遮城為其防禦要塞,全部工程完成於 1634 年。1662 年鄭成功取荷蘭城後,改稱安平鎮,改內城為內府,臺人因此稱其為王城。清領時代,因台江陸浮失卻其重要性,加上清兵破壞熱蘭遮城建億載金城,故日漸荒廢。
日治後重建,二戰後乃稱「安平古堡」。1975 年配合觀光年計畫,台南市政府整修安平古堡範圍環境,在瞭望台上加一尖型屋頂,牆面漆成白色,就是現在我們看見的安平古堡的模樣。目前真正的荷蘭時期遺跡僅存古堡前方外城南城垣的磚牆。老榕盤根,無限滄桑,見證著盡四百年來的台江的歷史。
「德商東興洋行」建於 1870 年間,面對著安平歷史水景公園,大樹下紅色圓拱牆柱搭配著咾咕石的基座,是東興洋行在許多台南人心中的印象,與樹屋旁的英商德記洋行同為安平現存的兩棟洋行建築。洋行邊栩栩如生的金小姐銅像,彷彿還在等著愛人歸來,讓人有種置身舊時安平,商賈往來絡繹不絕時期的錯覺。
「安平小砲臺」建於清道光 20 年 (西元 1840 年) 鴉片戰爭期間,為當時台灣清軍為抵禦英軍所建設的海防措施之一,砲台組成分成主體及護城石堤兩部分,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砲台主體擇位在水池公園旁,由花崗石砌成,北面石堤以咾咕石、三合土建築而成,留有射口且設有柵門擋水,為直轄市市定古蹟,是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早期中國式砲台,有別於億載金城的西式近代砲台。此處原是安平海岸重要海防設施,後因台江內海逐漸淤積而失去功能。
接著我們來到『運河路』與『平生路』的交叉路口,然後右轉進入『安億橋』。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國道三號,轉國道八號臺南支線,接安吉路(臺 17 甲線省道),右轉台江大道(臺17 線省道),左轉安明路,右轉本田路,左轉四草大道即可抵達四草。
(2)、國道一號永康交流道下,轉中正北路,接中正南路,接中華路,接中華北路(二段、一段),右轉台 17 線省道,左轉本田街,左轉四草大道,即可抵達四草。
(3)、國道一號仁德交流道下,轉東門路三段(二段、一段)至東門圓環,接府前路(一段、二段),右轉中華西路,左轉安平路,右轉安北路,右轉上四草大橋後,至四草大道即可抵達四草。
(4)、國道一號/國道三號,轉快速道路臺 86 線省道,右轉接台 17 線省道,左轉安平路,右轉安北路,右轉上四草大橋後,至四草大道,即可抵達四草。
(5)、國道一號/國道三號,轉快速道路臺 86 線省道,右轉接台 17 線省道,左轉健康路二段,右轉平豐路後,過安億橋,左轉運河路接湖內街,左轉上水景橋(限小客車),下橋後直走,左轉安北路,右轉上四草大橋後,至四草大道,即可抵達四草。
☆ 大眾運輸:
♦ 搭乘高鐵:請至高鐵臺南站下車,轉乘高鐵接駁車高鐵臺南站-臺南市政府線:
(1)、至興南客運台南站(大億麗緻酒店)下車,轉乘臺南市區2號公車至四草站下車。
(2)、至臺南市政府站下車(預估車程為 45 分鐘,視實際交通狀況而定),轉搭計程車至四草。
♦ 轉乘臺鐵沙崙線至臺南火車站,再轉乘臺南市區2號公車至四草站下車,或轉乘臺灣好行 99 台江線,至四草大橋站/四草生態文化園區(大眾廟)站下車。
♦ 搭乘臺鐵:請至臺南站下車,轉乘臺鐵沙崙線至臺南火車站,再轉乘臺南市區2號公車至四草站下車,或轉乘臺灣好行 99 台江線,至四草大橋站/四草生態文化園區(大眾廟)站下車。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1324。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四草。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4058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