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車頭 (1).JPG
@ 南投縣.名間鄉.濁水車頭。

 

【南投縣 名間鄉 濁水車頭、福興宮、永濟義渡碑】

 

「濁水火車站」是台鐵集集支線從彰化進入南投縣的第一站,為名間鄉民茶餘飯後之休閒處所,鄉民暱稱它為「濁水車頭」。名間鄉以「濁水車頭」為中心,結合員集路與南雅街形象商圈配合自行車道,及 921 斜塔遊憩工程及波羅蜜大道、桃花源休憩園區是單車一日遊的最佳選擇。

「濁水火車站」從地理位置來看,亦位居交通要衝。這是一座漂亮、簡潔又具現代感的車站,而且車站周邊也細心地美化。原來 921 大地震後,濁水車站全毁,所以現在看到的站房是重新修建的。濁水車站是集集支線從彰化進入南投縣的第一站,現在也是名間鄉民茶餘飯後的休閒場所,有個暱稱為「濁水車頭」。濁水車站舊稱濁水驛,因為位置靠近濁水溪而命名,為丙種的簡易車站。

濁水車站原是日治時期,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所鋪設的專用鐵路,主要用途為興建日月潭水庫及水里大觀發電廠時,運送器材的鐵道,大正 11 年(1922年)起更加入客貨運輸營業,真正啟動集集線載客的營運。民國四、五○年代,集集線曾經歷了一段輝煌的黃金歲月,當時林務局在林區大量開採原木,蒸汽火車頭拖掛著數節載著巨大、渾圓檜木的平板貨車行駛於集集線上。

除了運送木材以外,集集、水里、信義這些山城的香蕉和農特產等,也藉由集集線經濁水站運銷全省,繁華時期商賈往來頻繁,帶動了整個集集線沿線鄉鎮的經濟繁榮。因支線軌道均屬山區,需要較輕型的車体,才適合穿行在隧道密佈的山區,所以當時 CK124 系列的火車頭風馳電掣地行駛集集線;現在 CK124 火車頭已變成國寶級的車頭,朝旅遊發展,並輪流展示於台鐵各支線 (平溪線、舊山線等等)。

像其他台鐵支線一樣,集集支線從 60 年代起,因山區原木逐漸稀少,公路交通逐漸發達,所以穿越山區的支線鐵道漸漸被人們所淡忘,冒黑煙的蒸汽車頭也被柴油機車頭所取代。 集集支線曾一度將因台鐵的虧損而拆除停駛,幸好沿線鄉鎮居民發動護鐵的聲浪才保留下來,並朝觀光旅遊路線發展,終於留下這條深具歷史意義的森林鐵道。

濁水車站周遭有日治時期興建的倉庫,許多都已廢棄不用,僅留下建築空殼來見證昔日的貨運盛況。中寮與集集一帶香蕉由這裡銷出,它曾經有過繁華的時代,同時也帶動了鄉村的發展。

重建的濁水車站,車站主體為現代化建築,同時周邊也進行了美化工程,新設了一些觀景台、人工瀑布、散步道及停車場等設施,修復完工後的濁水車站比以前採光更好,並在周邊進行了綠美化,讓老車站又重現新機。車站對面的舊倉庫牆面亦有相關的彩繪。車站前的道路也舖上紅磚道,還有專屬停車場,目的是讓旅客能有旅遊休閒的感覺。

參觀濁水車站時,很快就會注意到站外有好多大石頭,而車站前也有兩個大硯台。原來,二水鄉濁水溪上游一帶產製的「螺溪硯」,石質瑩潤細膩,被視為硯中上品。許多書法、繪畫名家如于右任、葉公超等,都曾先後到二水買硯,因此,「螺溪石硯」當時便成為二水最熱門的手工藝品。螺溪就是濁水溪,所以以濁水為名的站前,自然就有不少相關意象。

車站東側有一塊巨石,寫的不是「濁水車頭」,而是 "濁水車頭",為什麼呢?原來這座車站不僅止於本身的交通運輸功能,還是名間鄉民茶餘飯後的休閒處所,鄉民暱稱它為「濁水車頭」。這塊「濁水車頭」巨石後面是停車場,停車場邊還有成排的巨石。

「921 鐵軌紀念公園」原為集集線鐵道,因 921 大地震造成該地段鐵軌極度扭曲,今集集線已改道,該址原貌保留設置紀念公園,為 921 大地震作見證,該處並為車籠埔斷層垂直位移展示場。紀念公園最近的路口就在「濁水車頭」石碑斜對面、平交道旁,穿越台三線高架橋底下之後,依序可見扭曲的鐵軌、親水公園及斜塔;繞至另一側有說明牌及傾斜16.5度的對照量儀,再往外走則是位於另一側的入口,從這裡順著省道往下坡走即可回到濁水車站。

福興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護佑濁水溪兩岸往來居民,因此,又稱「濁水媽」、「渡船媽」,清朝末年曾是沙連下保首要廟宇,曾做為南投公學濁水分校暫時學堂。實際建廟時間,於清光緒 33 年(西元 1907 年)。

根據地方耆老的描述福興宮媽祖來台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確實的年代已不可考,只知道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位福建漳州人氏盧長春篤信媽祖的神威,渡海來台時便携帶了一尊眉州軟身媽祖(一般神像都用木頭雕刻,此尊神像是用竹籘雕刻而成的)來到沙連堡(今竹山鎮社寮里附近)定居,後來輾轉擇居沙連下堡(今名間鄉濁水村)。由於濁水庒初期是一個荒蕪無人的地方,開墾的民眾對於未知的地域心生畏懼,所以都會祈求媽祖的庇佑,也因居民在開墾的過程中都平安,為了感謝媽祖的庇佑,所以在乾嘉年代便蓋了這座福興宮。

永濟義渡碑記立於光緒 5 年 (1879 年),是為了紀念永濟義渡籌備完成,向附近居民提供義渡往返濁水溪南岸的社寮與北岸的濁水村。永濟義渡碑記共有兩塊,在內容文字上都一樣,一塊立於南投縣名間鄉濁水村的福興宮,現今已搬遷至福興宮的辦公室內;另一塊立於南投縣竹山鎮社寮紫南宮左前方的空地,為長方形立體石碑。

碑文撰寫者是舉人簡化成所撰,主要內容是濁水溪溪水常暴漲,難以渡溪,所以地方鄉紳董郁文發起籌辦義渡,籌辦初期董郁文就逝世,他的兒子-董鐘奇繼承父親遺願,繼續籌辦義渡,其他鄉紳也有捐款幫助,最後在光緒 5 年 (1879 年)完成。除了捐款者的名字有刻在石碑上,連買過誰的船和田,都詳細記錄,最後更有渡船守則,可見十分具有歷史價值。

永濟義渡的籌備過程其實頗為長久,從董鐘奇真正開始購入渡船日,加上董文之前的提倡,至少用了十七年,直到 1879 年才立碑向人提供義渡。籌辦長久的因素有許多,包括戴潮春事件、購買田產、成立組織管理、收購多個民渡持有者的「渡船份和渡船日」、縣府的批準等等,反映成立義渡並不容易。永濟義渡對於當時彰化和南投的貨物運輸極為重要,是為轉運站。

明治 44 年 (1911 年) 8 月,永濟義渡被南投廳政府以無償寄付的方式徵收,變更為財團法人「南投永濟義團」,昭和 6 年 (1931 年) 又被賣給臺中州,為集集吊橋興建而籌款,吊橋完成後,永濟義渡便消失於人們的記憶中。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tip/tip00H/tipH41/viewStaInfo/3432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濁水車頭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4984187

 

濁水車頭 (1).JPG

 

濁水車頭 (2).JPG

 

濁水車頭 (3).JPG

 

濁水車頭 (4).JPG

 

濁水車頭 (18).jpg

 

濁水車頭 (19).jpg

 

濁水車頭 (25).jpg

 

濁水車頭 (20).jpg

 

濁水車頭 (22).jpg

 

濁水車頭 (23).jpg

 

濁水車頭 (21).jpg

 

濁水車頭 (5).JPG

 

濁水車頭 (24).jpg

 

濁水車頭 (6).JPG

 

濁水車頭 (7).JPG

 

濁水車頭 (8).JPG

 

濁水車頭 (9).JPG

 

濁水車頭 (10).JPG

 

濁水車頭 (11).JPG

 

濁水車頭 (15).JPG

 

濁水車頭 (12).JPG

 

濁水車頭 (13).JPG

 

濁水車頭 (14).JPG

 

濁水車頭 (16).JPG

 

濁水車頭 (1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