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 (2).jpg
@ 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西橫貫公路入口。

 


【花蓮縣 秀林鄉 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西橫貫公路】

中橫公路,全名東西橫貫公路或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是台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與南橫公路、北橫公路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中橫公路貫穿分隔台灣東岸與西岸的中央山脈,所經的地形相當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公尺高的合歡山,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省道台八線是此系統中的主線,另有宜蘭、霧社兩條支線,公路編號分別為台七甲線與台十四甲線。幾個知名的中橫公路景點都在太魯閣峽谷、天祥附近。

自太魯閣往天祥方向,出中橫公路長春隧道西口,折轉到臺八線舊道,即可看到矗立在立霧溪谷峭崖邊階的長春祠,為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所建,祠旁湧泉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為「長春飛瀑」,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地標。

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 225 位築路人靈位,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圖像。民國 69 年長春祠首次坍塌,民國 76 年峭壁崩坍,落石擊毀祠體及周邊建物設施,於民國 85 年完成重建,翌年才重新對外開放。祠後峭壁闢有階梯,循階而上沿途經觀音洞、太魯閣樓、鐘樓、再過一吊橋可至禪光寺,俗稱為「天堂步道」。

由長春祠繼續前行約兩公里,可看到跨越於青山綠水中的鋼構吊橋,這就是寧安舊橋,長達八十二公尺,是中橫開鑿之初所建,寬度僅容一輛車通過,在當時是台灣最長的單孔橋,朱紅的橋身,在一片綠意中顯得特別醒目。寧安新橋在舊橋旁,是懸臂式水泥橋,在民國78年完工通車,新橋通車後,舊橋只供行人通行。此處山林環繞,景觀美不勝收,且可同時欣賞到不同時期的橋樑特色。 

寧安橋下方岩洞有一座小廟,供奉不動明王,據傳是日治末期,日人開鑿採金道路時,從日本請來銅鑄的不動明王神像在此供奉,庇佑築路工程平安順利,但後來神像不翼而飛,民國40年台電公司重塑神像並整修廟宇。廟中有一道湧泉,清澈而沁涼。寧安橋以西不遠處,對岸山凹有一兩段式瀑布,高懸在綠水青山崖壁中,有如白鍊一般,這就是銀帶瀑布。銀帶瀑布從中橫公路就可清楚看到,但它的水量會隨著天氣不同而有所變化。

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

燕子口對岸山壁有許多洞穴,這即是「壺穴」,是燕子口最具特色的地形景觀。壺穴的形成有兩種,一種是地下水的出口,地下水在飽和的狀態時,便會從岩縫中滲出,久而久之就將岩石裂縫溶蝕成一個個的洞穴,大雨過後,有時還可觀察到一條一條水柱從岩洞中湧出,這即是「湧泉」。另一種形成的原因是立霧溪水侵蝕出來的。立霧溪在發育的過程中,湍急的溪水有時受到阻礙便形成漩渦,漩渦水流帶動河沙,不斷淘蝕岩壁,經長久的歲月後就形成壺穴地形了。 

從燕子口往西行約三百公尺處的靳珩橋,橋跨立霧溪支流魯丹溪。民國47年中橫公路闢建期間,靳珩段長巡視橋樑工程時,被地震落石擊中所站的木板橋,因此墜入溪谷不幸殉職。後人為紀念他,除將新建的橋取名為靳珩橋,並在橋旁建靳珩公園,公園中有他的塑像,亦有經國先生所撰立的碑文。靳珩公園為魯丹溪及立霧溪交會處的高地,最高點上立有一尖柱狀之公路局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以茲紀念中橫公路施工期間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

從靳珩公園觀景平台朝立霧溪對岸望去,有一巨大的大理岩突出於立霧溪中,仔細觀察巨石,儼然是人像的側面,眼凹、鼻樑、下巴、酒窩都清晰可辨,加上上方稀疏著生的植物,二者搭配一看則像是戴著羽冠的印地安人,維妙維肖,著實令人稱奇。這並非石雕家所創作,而是立霧溪水歷經久遠的歲月所雕琢出來的。

位在燕子口和九曲洞之間,是一片垂直陡立的大理石峭壁,從公路上隔溪對岸是錐麓斷崖,是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之稜所形成的深窄直立的斷崖。斷崖下的公路有一段寬闊的路面,可以停車賞景;在此仰望斷崖,幾乎看不到斷崖頂端,岩壁將天空夾成一條細縫,景觀雄壯奇特,壁上光禿一片,只有少數岩生植物攀附在岩中,更加顯得錯綜崢嶸,氣勢不凡。斷崖上的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惟一的史蹟保存區,是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

慈母橋位於綠水東側約一公里處,以大理石為護欄,別具特色。立霧溪在此有幾近九十度的轉彎,而荖西溪在此注入立霧溪,是兩溪的匯流口,因此這裡稱為「合流」。從慈母橋向東望去,仍是大理岩峽谷,以西的峽谷就變得開闊。慈母橋東側橋頭建有「慈母亭」,是先總統蔣中正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而橋中段旁的青蛙石上有「蘭亭」,看似青蛙頭上戴著皇冠,也是經國先生為紀念其母所建。

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之一,步道全長 700 公尺,需原路折返。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除了峽谷之外,大理岩壁上的斷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岩生植物,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九曲洞步道路面寬闊平緩是一條大眾化的遊憩步道,和戶外地質教室。

合流露營區位於綠水步道出口處,距天祥三公里,為綠水合流步道東端起點,因立霧溪與荖西溪在此有幾近九十度的轉彎,而荖西溪在此注入立霧溪,是兩溪在此匯流而得名,故過去被設為花蓮八景之一。附近迴谷幽靜雲樹低迷,石奇木美,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唯一的露營地。露營區在地早年是木材集散場,退輔會森林開發處 (今已更名林務局) 昔日曾在立霧溪岸的研海林道伐木,木材以索道送至此,然後再沿中橫公路外送。伐木停止後,太魯閣國家公園將此地規劃成露營區。

天祥位於中橫公路東段,大沙溪與塔次基里溪在此匯集成立霧溪,經河水長年的堆積侵蝕,造就了多層河階地形,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中的大型溪階遊憩園區。此區腹地廣闊,餐飲店、飯店、公車站、停車場、郵局等一應俱全。

 

◎ 官方網站: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1&mm=6&sm=1&page=2&id=13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中部橫貫公路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1936730

 

鳳凰木 (1).JPG

 

鳳凰木 (2).JPG

 

鳳凰木 (3).JPG

 

鳳凰木 (4).JPG

 

中橫 (2).jpg

 

中橫 (1).jpg

 

中橫 (10).JPG

 

中橫 (11).JPG

 

中橫 (12).JPG

 

中橫 (13).JPG

 

中橫 (14).JPG

 

中橫 (15).JPG

 

中橫 (16).JPG

 

中橫 (17).JPG

 

長春祠.jpg

 

中橫 (19).JPG

 

中橫 (20).JPG

 

中橫 (21).JPG

 

中橫 (22).JPG

 

中橫 (25).JPG

 

中橫 (26).JPG

 

中橫 (27).JPG

 

中橫 (28).JPG

 

中橫 (29).JPG

 

中橫 (30).JPG

 

中橫 (31).JPG

 

中橫 (54).JPG

 

中橫 (32).JPG

 

中橫 (34).JPG

 

中橫 (64).JPG

 

中橫 (65).JPG

 

中橫 (66).JPG

 

中橫 (67).JPG

 

中橫 (53).JPG

 

中橫 (56).JPG

 

中橫 (57).JPG

 

中橫 (58).JPG

 

中橫 (59).JPG

 

中橫 (60).JPG

 

中橫 (61).JPG

 

中橫 (62).JPG

 

中橫 (63).JPG

 

中橫 (55).JPG

 

中橫 (36).JPG

 

中橫 (38).JPG

 

中橫 (39).JPG

 

中橫 (52).JPG

 

中橫 (51).JPG

 

中橫 (50).JPG

 

九曲洞 (4).jpg

 

 

中橫 (40).JPG

 

慈母橋 (1).jpg

 

慈母橋 (2).jpg

 

慈母橋 (3).jpg

 

慈母橋 (4).jpg

 

慈母橋 (5).jpg

 

慈母橋 (7).jpg

 

慈母橋 (6).jpg

 

中橫 (41).JPG

 

中橫 (42).JPG

 

中橫 (43).JPG

 

中橫 (44).JPG

 

中橫 (45).JPG

 

中橫 (46).JPG

 

中橫 (47).JPG

 

九曲洞 (1).jpg

 

九曲洞 (2).jpg

 

九曲洞 (3).jpg

 

九曲洞 (5).jpg

 

九曲洞 (6).jpg

 

九曲洞 (7).jpg

 

九曲洞 (8).jpg

 

九曲洞 (9).jpg

 

中橫 (48).JPG

 

中橫 (49).JPG

 

天祥 (1).JPG

 

天祥 (2).JPG

 

天祥 (3).JPG

 

天祥 (6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