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一、二、三號隧道】

 

白沙屯是苗栗縣通霄鎮西北角一個依山傍海的小村落,自清代開發以來一直是南來北往遊人重要的驛站。這個西部縱貫鐵路上的濱海小站,為什麼會有一個如此純樸又美麗的名字呢?據瞭解,冬天東北季風吹起,海風吹襲挾帶白色細沙在過港溪口堆起了一座座雪白沙丘,「白沙墩」因而成名。這裡的四季各有不同的風華;春夏湛藍的海天景致、滿山的綠意枝芽交錯,秋冬波浪般舞動的菅芒花海,夕陽餘暉中映現橘黃色的浪漫。處處可見金風雕鑿過的痕跡,展現蕭颯淒清的美感。

 

從白沙屯緣著鐵道往北走,沿途共有四個重要的文化古蹟與生態景點。山邊有日據時代的白沙屯1至3號舊隧道及貝殼化石山又稱「貝塚」,西面海灘有石滬群,北方地處於灣瓦村南向的山丘上,是登高遠眺的好望角。相關據點串連成一線,形成極具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特色的探訪路線。

 

從鐵道底下穿出來後,左邊是泥土路,右邊是柏油路,前面是農田。選右邊好走的柏油路後不遠,見泥土小徑,即往隧道的方向。

 

當年海線經白沙屯一帶時,要穿越3座隧道。日人開挖這三座隧道,意外的挖出過港貝類化石層。後來當地政府在一號隧道北口旁上方立碑,嚴禁挖掘這些貝類化石。這三座隧道後來再鐵路電氣化時,改線而遭廢棄,這三座隧道總長度不超過400公尺。

 

***********************************************************************************

 


 


 


 


 

 

 

【過港貝化石層】

 

過港貝化石層位於後龍鎮南港里,附近地層中蘊藏有豐富的貝類化石。通霄白沙屯以北至西湖溪南岸一帶的地層,屬頭嵙山層(形成的年代約在一百萬年至六百萬年前),過港貝化石,便位於此層。過港貝化石層的露頭,沿白沙屯北方,清水宮至清海宮之間的海線鐵路東側,都可發現。岩層中夾藏的貝類化石,種類繁多,主要有雙殼貝類、卷貝類、翼足類、珊瑚類、海膽、螃蟹、介形蟲等。

 

從好望角回到大路上,先往北走下山,遇上鐵路涵洞,還在納悶是不是要穿過去的時候,見到了往貝殼化石層的噴漆,才確定沒走錯路,依著箭頭,穿過鐵道底下,一路往南行。

 

路幅不寬,小路與鐵道貼緊平行了小一段,我想這段路是拍火車的好地點。開呀開,在左邊看到了一座半禿的小山,就是所謂的過港貝化石層地質區,好像也有人把它叫做貝殼山。海線鐵路就在小山的後面,不時可聽見電車呼嘯而過的聲音。

 

***********************************************************************************

 


 


 

 

 

【後龍半天寮好望角】

 

後龍半天寮好望角座落在後龍溪與西湖溪以南海平面上的一塊綿延數公里美麗的台地上,地勢平坦寬廣,視野遼闊。立於山上,東北可見西濱快速公路,彎延連綿,穿山而過,北望後龍溪出海口與西湖溪出海口相靠,海灣長橋互相貫穿,西望台灣海峽,碧海青天,銀白波浪,散拍沙灘。「好望角」位於白沙屯北端的一個小山丘,山雖不高,由於前方就是台灣海峽,沒有任何的障礙物,海天一色,成了登高望遠的最好地方,或許,好望角的名字就是這麼得來的。

 

山腳下鐵道緊臨而過,南北走向順著海埔新生地的平台地,依著好望角山腳下揚長而去,跨越西湖溪出海口上的大橋順著後龍溪往龍港火車站漸去漸遠。東邊群山側立,山水相映,好一片綠野風光。周綠草遍野,兩座廢棄的雕堡在平坦的草原上構成凸起的立體美。毫無人工污染的美麗天堂就在這裡。佇立於好望角上,久久不想離去。

 

祂懷有人文、地理,文化等無限資源,長久以來雖屬後龍鎮但因地理位置處於後龍鎮、西湖鄉、通霄鎮之不明地帶又加上交通不便,也因此成為低度工業開發地區,也因為這樣才能保有祂純潔的一面。海線鐵路從山腳下經過,再遠一點就是台灣海峽,整條海岸線都在視線範圍內,如果有火車經過的話,正好可以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往北邊看,是西湖溪與後龍溪的交會口,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海灣。當坐火車通過西湖溪時,特別是在漲潮的時候,常會給人一種火車開在海面上的錯覺。廢碉堡的前方還有一座廢碉堡,毫無遮蔽的視野,飽覽整條海岸線,難怪這小山頭上會連續出現三座碉堡,可見以前是屬於軍事要塞。通往前面那座碉堡的路已經被芒草吞沒,沒法接近了,不然那裡應該也是個不錯的瞭望點。

 

 

 

***********************************************************************************

 

 


 


 


 


 


 


 


 


 


 

【崎頂隧道文化公園】

 

1928 年(昭和 3 年),香山到竹南的鐵路新線完工,新線在崎頂開鑿一號、二號隧道,並在二號隧道南端設崎頂信號場(號誌站),負責交會列車管制。

 

台鐵從民國 64 年起手推動鐵路電氣化工程,崎頂一、二號隧道淨空不足,不利電氣化工程,加上路線曲率半徑只有 500 公尺,基於行車安全考量,所以路線再次西移,崎頂一、二號隧道廢棄。
1978 年(民國 67 年)元月,基隆到竹南電氣化工程完工通車,兩座隧道從此封閉,二隧道南、北口均依規定設置鐵柵門封閉,20 多年乏人問津,周邊雜草叢生,民國 79 年大陸偷渡客來台高峰,曾有偷渡客從崎頂上岸,跑進隧道躲藏。

 

崎頂一、二號隧道是苗栗縣唯一兩座相連雙軌鐵路隧道,內襯水泥磚、紅磚,保存完整,而是縱貫鐵路香山、竹南段三度改線後,少數碩果僅存的遺跡,2005 年 6 月 24 日公告登錄為苗栗縣歷史建築。
已廢棄的崎頂一號、二號隧道,是縱貫鐵路上罕見的雙線磚造隧道,建造於日本時代,鐵路電氣化後廢除。站在一號隧道前,即可見到二號隧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y and Tom 的頭像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