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 信義區 四四南村】

 


四四兵工廠,一個遺失在記憶風砂中的名字。人們試圖保存回憶與歷史的遺跡,斜眼瞧著四四南村那一方樸素的綠。

 

一九四八年中國國民黨軍隊潰敗幾成定局時,蔣中正先生先後把瀋陽及漢陽兵工廠遷來現在台北市的信義區,合併成四四兵工廠,製造武器彈藥供其敗軍在江南作困獸之鬥。不久,台灣成為蔣中正先生反共復國的基地後,四四兵工廠擔負其整軍經武的後勤資源之一。

 

四四南村位於台北市三張犁,位置約為現今信義路五段、基隆路二段、松平路、莊敬路一帶,為國民政府遷台後所興建的眷村之一,村內居民全為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的廠工,因位於四四兵工廠之南,故名四四南村,當地居民多以「南村」稱呼之。

 

依據「四四南村國家古蹟促進聯盟」的調查,該村興建於民國 37 年,應為國民政府在台灣所建立的第一座眷村。南村房舍與一般早期的眷村相同,主要以木材、竹籬、石灰及瓦片所建築而成,為一連棟式的平房,採「魚骨狀」的架構排列,共分甲字號、乙字號、丙字號三大建築群,甲字號位於莊敬路以西,乙字號位於莊敬路以東,丙字號則緊鄰乙字號東邊,並與信義國小相鄰。

 

早期村內無自來水設施、亦無廁所,僅能藉由村內的公共廁所解決方便問題,且各戶空間均不到十坪、巷道狹窄,生活條件極為不佳,直至民國 88 年拆除時,多半仍維持 50 年前的模樣。由於四四南村的居民主體均為廠工,不具軍職、軍階,與國防部的眷改規定有資格適用上的衝突,且南村住戶眾多龐雜,對於拆遷改建的補償遲遲無法達成協議,加上眾多文化界人士反對全數拆除、要求保留部分具代表性的建築,以作為眷村文化的留影。

 

綜合以上諸多的因素,所以四四南村的拆遷案始終懸而未決,直到民國九十年才正式拍板定案。兵工廠遷台成員約可分成三級,計將校級、一般中下級軍人及無軍人身分的技工。匆忙遷台初期,當地尚屬荒郊野外,由當時的後勤部隊自行建造簡陋房舍供員工眷屬「暫住」。當時雖然大家都是天涯淪落人,但身分地位的差異仍不可忽視;同為四四眷村,將校級住西村、一般軍人住東村,屬於平民百姓的技工在南村。各村房舍都是因陋就簡式搭建,卻以南村的格局最具「難民」社區特色。

 

建村前一年的二二八事件,可能是眷村興建機關槍碉堡、防彈堤的原因。歷史是過去的政治,政治是現在的歷史。保留史蹟,見證真實的歷史,後人才能從歷史中記取教訓。融合的首要是了解,各族群必需先了解自己及別族群基層平民的生活面,才能真誠的彼此體恤,共創未來。

 

事實上,大多數台灣人,不分本省外省,都有辛苦的過去,而有悲情經驗的人並不多。南村的朋友們,勞苦貧困一生、自甘平淡,卻因政治使他們產生危機意識,是因為大多數基層平民,既不懂政治,也不懂歷史,只有片段的生活記憶。更強烈的記憶是長輩們逃難夢魘,不管第一或二、三代,大概少有人從政治或歷史的面向,探討逃難的原因與正確的因應之道。

 

台北市政府保留四四南村,成立眷村展覽館;走入眷村展覽館,看著當年遺留下來的生活文物,恍彿走進時光隧道中,每一樣東西都是當年住戶保存下來的。因為空間狹小,對 Joy and Tom 來說,的確很難想像這樣的景況,但對當時眷村中四百多眷戶來講,這是每天要經歷的。在眷村展覽館中,看著實際的家戶規劃,更能身歷其境體會這樣的困境了,當年的眷村居民真的是過著相當艱苦的生活。

 

四四南村目前僅存四棟建築,已被政府修建規劃為「信義區公民會館」,成為信義國小校區的延伸,做為學校鄉土教學的記錄教室,更是周邊居民聚會的絕佳場所,也成為眷村文化保存的一條記憶長廊。

 

《我要怎麼去》四四南村

 

◎公車:
★信義行政中心下車:202(副)、207、647(正)、647(副)、650、信義幹線。
★景新里下車:1、22、226、265、266、288、33、37、38、藍5。
★信義光復路口下車:20、22、226、292、33、37、38、信義幹線。
◎捷運:可搭至國父紀念館站,再轉266號,景新里下車。

◎住址:台北市信義區松勤街50號。
◎官方網站:http://www.syda.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382c1bd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四四南村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480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