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 北竿鄉 白沙村】

 


白沙村為北竿距離南竿最近的村落,背倚尼姑山,因其海灘佈滿潔白細沙,故名白沙。潔淨的白沙海灘不復存在,轉變成為北竿鄉對外聯繫的海運交通門戶,呈現新風貌,並加建港務大樓,開闢西線濱海道路,連接坂里,海陸交通便利,成為漁商兼備的港口。

 

白沙港旁,有間平水尊王廟。交通便利為原本沉寂的白沙帶來繁榮,居民籌資數千萬在港務大樓旁興建一座富麗堂皇的平水尊王廟,如今已成為白沙港重要地標;不僅是白沙港的地標,整座廟雖然小巧,但氣勢恢弘。

 

港口後方的白沙聚落,以階梯形式層層堆疊蓋於尼姑山坡上。深入走訪,白沙港為北竿門戶,不僅是國內與小三通的商港之一,蔚藍的海景與綿長的海岸線,也吸人們駐足。白沙村位在北竿西南方,座落尼姑山之山腳下,是最靠近南竿的村落。昔日白沙村未建碼頭之前,海灘岸邊遍佈潔白的細沙,故名白沙。

 

早年蝦皮業興盛一時的白沙村,是北竿鄉的主要漁村之一,但由於漁場枯竭,人口外流,白沙的漁業盛況也不免走向沒落。由於白沙的地理位置最靠近南竿,早年軍民以舢舨和機動漁船渡海,尚須涉水登船,艱苦又危險。民國八十七年白沙碼頭興建完成,如今白沙村已是北竿的重要漁港及商港。

 



北竿最南端,就是可以乘船、出海至南竿的白沙港。

 



轉頭望向另一側,這兒還有一座屬於出海人必拜的白沙港廟宇,彷彿訴說著居民的虔誠信仰。

 


 


 


 


 


 



原來從前往返北竿及南竿之間的船隻,都是這種小型的遊艇。

 


 


 

 


=================我是分隔線=================

 


 

 


 


【連江縣 北竿鄉 坂里村】

 


位於北竿鄉的坂里村,農業發達,自古為北竿鄉的農業重鎮。馬祖話的「坂」,是山坡地的意思。坂里村地勢平坦,斜而不陡,故名坂里。北竿鄉山地起伏,耕地多梯田,少水田,而水田多在本村,後來農地改種其他農作物,依然是北竿鄉農業最興盛的村落。

 

坂里村開發較早,居民未遷台前,整村幾乎都是王姓,有多處四合院的建築,是本地大家族最風光的傳統住宅型式。坂里村澳口擁有極優質的海灘,沙質潔白細軟,澳口寬闊平直,發展海上休閒活動頗具潛力,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亦在此設立北竿站。

 

坂里聚落平均分布於村內,房屋形式多採四合院興建,在馬祖的建築中比較少見。由於耕地較多,使得坂里成了馬祖少數以農作物聞名的村落,每年冬季,當地盛產的大白菜、高麗菜、蘿蔔,由於格外甘甜,素有「坂里三寶」美譽,成為當地居民及遊客的最佳伴手禮。

 


 


 


 


 


 


 


 


 


 


 


 


 


 


 


 


 


 

 


=================我是分隔線=================

 


 

 


 


【連江縣 北竿鄉 坂里沙灘】

 


坂里沙灘的規模僅次於塘后沙灘,海灣為東南向開口,由芹山、坂山及里山三座山峰環繞,受每年夏季東南季風吹襲,洋流挾帶閩江口的河沙於此淤積,日積月累,形成大片沙灘,面積廣達6公頃。廣闊平坦的海岸線,晶瑩剔透的細緻沙質,以及潮間帶所引來的大量文蛤、沙蟹,再輔以綿延山脈以及蔚藍海域,相映成一片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來到坂里沙灘,遊客除了可以享受與海浪追逐、堆砌沙堡、打水戰、放風箏等海灘活動之外,偶而還可以體驗傳統捕魚方法「牽罟」的樂趣。過去漁民牽罟是為了討一口飯吃,如今則是用來感受先人生活經驗,成為旅遊的一項活動。儘管今日遊客身著便裝學起昔日漁民牽罟,絲毫沒有真正漁夫的模樣,但是在滿是魚、蝦、蟹的坂里沙灘,卻依舊可以收獲滿載。

 


 


 


 


 


 


 


 


 


 


 


 


 


 


 


 


 

 


=================我是分隔線=================

 


 

 


【連江縣 北竿鄉 午沙北海坑道】

 


午沙北海坑道開鑿於民國57年,坑道長五百公尺、寬十餘公尺,最初規劃為小艇藏匿之用。為期三年的開鑿,犧牲多達百餘官兵性命,可見其工程之艱辛,非親身體驗者難以想像。因為喪命於此的軍人甚多,民間流傳許多鬼魅傳說,使得鄉民望之卻步,更加深了坑道的陰森景象。直到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接管,對坑道進行整修,興建聯外道路,並裝設照明設備,開放參觀之後,如今成為遊人體驗戰地風情的重要景點。

 


 


 


 


 


 


 


 


 


 


 


 


 


 


 


 


 


 


 


 


 


 


 


 


 


 


 


 


 

 


=================我是分隔線=================

 


 

 


 


【連江縣 北竿鄉 芹壁聚落】

 


位於北竿西北方,澳口朝向大陸的芹壁,舊稱「鏡澳」或「鏡港」,至今村中老人仍稱芹壁為「鏡澳」。芹壁的命名,源於福州話的「芹囝」,也就是現今知名的龜島,因此位在芹囝前方山壁的村落,就稱作芹壁。從芹壁村天后宮裡的一塊石碑記載中,可知芹壁大約在清末時期才形成較具規模的聚落。

 

咸豐年間,閩浙沿海戰亂頻繁,福建省長樂縣鶴上鎮陳氏因海上捕魚作業來到芹壁,為躲避戰禍逐漸定居於此。民國初年,村民因捕撈蝦皮而變富足,開始在此大興土木,造就今日芹壁遠近馳名的石厝聚落,其中位於聚落正中央的天后宮,建於清同治 12 年(西元 1873 年),廟裡的陪祀神「鐵甲元帥」,是村民重要信仰。

 

漁業致富的芹壁,隨著漁業沒落,居民遷台而變得沉寂許多,原本炊煙裊裊的村落,後來人煙罕見。一直到民國 86 年,人去樓空的石厝聚落,吸引一批藝術家進駐,加上地方有心人士積極提倡聚落保存,如今芹壁再次熱鬧起來,成為馬祖重要觀光勝地之一,來此一遊,隨處可見民宿、咖啡廳;每逢旅遊旺季,聚落大小巷弄,盡是熙熙攘攘的遊客。

 

走進芹壁傳統聚落,一棟棟依山勢而建的石頭屋,層次排列,錯落有致,漫步在曲折蜿蜒的巷弄間,隨處可見「光復大陸」、「解救大陸同胞」等年代久遠、色彩已逐漸脫落的反共標語,彷彿時光倒流,置身砲聲隆隆的戰地前線。

 

以階梯狀排列而建的芹壁石厝,層層堆疊,形成錯縱複雜的聚落樣貌。貼近觀看,可以發現芹壁房屋的屋頂、牆身、鋪面、石垣等外牆,都以花崗岩砌成,內部結構則採取穿斗與抬樑式的木造手法,打造出具備高度彈性變化功能的屋舍。穿梭在宛如迷宮的巷弄間,遠觀皆相似的聚落石厝,近觀時會發現,每一間都因需求不同,而蓋得不一樣。

 

芹壁最負盛名,遊客最感興趣的,非芹壁村 14 號這棟外觀華貴,俗稱「海盜屋」的建築莫屬。這棟兩層石厝的屋主陳忠平,抗戰期間依附在南竿鄉林義和的勢力之下,因而坐大。民國30年,陳忠平在芹壁聚落稍高處向村民強買了一塊土地,興建西式洋樓,準備當作官邸。

 

此處視野開闊,方便監控海上往來船舶,觀察澳口動態。陳忠平從大陸僱請了連江與福清兩組石匠,分成左右兩邊,趕工砌屋。房屋門面是大陸運來的青白石打造,大門兩邊各用一塊完整的青白石砌成,石材打磨平整、工法精細,屋簷與外牆收處飾有彩繪石雕,屋內的木材則是從福州運來上等福杉,地板還挖掘了一條秘道,通往大水溝,預留潛逃之用。

 

民國 31 年,新居即將落成,陳忠平卻因失勢而潛逃大陸,一天都沒住過。國軍進駐後,這座北竿最豪華的洋樓,被充當村公所與學堂,秘道也被封閉。這棟屋齡超過一甲子的西式洋樓,屋外的風風雨雨似乎毫未影響它的泰然與寧靜。而今,遊客站在二樓窗邊向澳口看去,龜島伏臥海中,偶有船帆劃過水面,越過龜島向前眺望,大陸山脈層巒疊嶂,如煙似霧,隱約可見。

 

芹壁是馬祖典型的澳口集村,背後被芹山與壁山的稜線包覆,形成一座倚山傍海的完整聚落,從遠處觀看,猶如海上石頭城。

 


 


 


 


 


 


 


 


 


 


 


 


 


 


 


 


 


 


 


 


 


 


 


 


 


 


 


 


 


 


 


 


 


 


 


 


 


 


 

 


=================我是分隔線=================

 


 

 


 


【連江縣 北竿鄉 橋仔漁村展示館】

 


設在橋仔村廣場下方的漁村展示館,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各式傳統漁具、捕魚作業方式資料的陳列,匯集先人的智慧,也見證了馬祖漁業的興衰起落。

 

雖然名為漁村展示館,但是館中除了有早年當地各種漁具、漁船模型,及介紹捕撈作業方式之外,也展示馬祖歷史、建築形式、常民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文物。如果遊客無法滿足於文字與照片對馬祖漁業與歷史的說明,館內會有服務人員負責解說。

 


 


 


 


 


 


 


 


 


 


 


 


 


 


 

 


=================我是分隔線=================

 


 

 


 


【連江縣 北竿鄉 橋仔漁村展示館】

 


橋仔地處北竿壁山山陰,由於山谷雨量多,匯流成許多小河,隨處可見小橋流水景象,因福州話「仔」有「小」之意,橋仔因而得名。橋仔北面有山岳阻擋凜冽的東北季風,而南風對港灣的影響也不大,形成一處天然良港,是早年北竿往返大陸的轉口港,商業活動頻繁,漁業鼎盛,曾經是北竿人口最多的村落,而前往大坵、高登也在此搭船。

 

自古漁鹽不分家,漁獲豐滿的橋仔,也是販售公鹽的村莊。鹽帶來的龐大利益,牽動鹽幫之間糾紛,為禁止鹽幫迫害漁民,清同治8年(西元1869年)閩浙總督府在塘岐與橋仔各立一個刻有相同文字內容的石碑,碑文明示禁止鹽幫威逼漁民,如今塘岐鹽碑已被移至馬祖民俗文物館,橋仔鹽碑則仍保存在漁村展示館,碑文字跡模糊,顯示其年代久遠。

 

北竿各村居民多數操福州話,但早年在橋仔村南邊卻有十幾戶人家講閩南話,是馬祖列島少數的閩南族群,當地居民稱之為「南人」,現已全部外遷。

 

橋仔村昔日人丁興旺,村內現有八座廟宇,是馬祖地區廟宇最多的村莊。曾幾何時,橋仔風光不再,現住人口極少,造成「神明比人多」的奇特現象,因此又有「廟村」之稱。村內三座臨近的廟宇合稱「三合殿」,紅牆綠瓦,廟頂誇張高聳的封火山牆,是海上遠眺橋仔的鮮明目標。

 


 


 


 


 


 


 

 

 

=================我是分隔線=================

 

※ 馬祖卡蹓趣 ※ 
連江縣 南竿鄉 馬祖村 天后宮、媽祖宗教園區
連江縣 南竿鄉 四維村 夫人咖啡館、漁業展示館、四維聚落、秋桂亭
連江縣 北竿鄉 塘岐村、塘后道連島沙洲、后沃村、戰爭和平紀念公園、碧園、壁山
連江縣 北竿鄉 白沙村、坂里村、芹壁村、橋仔村
連江縣 南竿鄉 清水村 勝利山莊、枕戈待旦公園、福澳港、福清自行車道
連江縣 南竿鄉 仁愛村 北海坑道、大漢據點、鐵堡、馬祖故事館
連江縣 南竿鄉 復興村 牛角聚落、馬祖酒廠、八八坑道、么二據點
連江縣 南竿鄉 珠螺村 雲台山
連江縣 南竿鄉 津沙村 津沙聽海民宿、勝天公園
連江縣 南竿鄉 介壽村 南竿航空站、山隴蔬菜公園、梅石加油站

 

=================我是分隔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