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 橫山鄉 騎龍古道、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
大山背地區擁有各式人文特色與自然景觀,還有數條登山者喜愛的健行步道,如大崎棟古道、騎龍古道、茶亭古道、麒麟古道等;其中騎龍古道途中經過三座糯米橋、楊家石柱屋、百年石階、伯公廟,此外翠綠的孟宗竹林、筆直的柳杉造林、與潺潺的溪流,算是大山背地區景點最豐富的一條步道。
大山背地區向來以自然生態豐富著稱,更是荒野保護協會常設的觀察定點之一。每年桐花盛開時的「五月雪」、夏季的螢火蟲、白天在空中盤旋的猛禽、夜晚溪流裡的的蛙鳴,不同時節、不同時間來到此處,都能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奇。
騎龍古道共有二個入口,其一是位於新竹縣橫山鄉豐鄉村 3 鄰大山背 31 號的『楊石屋』旁,以及位於另外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 80 號的『大山背人文生態館』 (舊豐鄉國小) 附近,無論是順時鐘或是逆時鐘,都可以走個O型來回。
騎龍古道沿途可見筆直翠綠的孟宗竹林,及三座以糯米為材料砌製而成的古橋、百年石階,年代久遠,施工精緻,不得不佩服先民的智慧;楊家石柱屋與『楊石屋』為古道中的民居,在此稍作參觀停留,理解先民的生活體驗。多樣的動植物生態,也是騎龍古道值得一遊的原因。
我們先驅車至「楊家屋」(弘農堂),這裡也是古道的支線。『楊家屋』門牌為大山背 37 及 38 號。楊家屋為傳統的三合院古厝,正廳的門額寫著「弘農堂」,建材採用大塊石板及紅磚瓦。「弘農堂」的正廳完工於光緒二十年(1895 年),是當地著名的古宅。從弘農堂走出去,可接竹 35-1 鄉道約 3.1 公里處。
離開「楊家屋」,我們再驅車前往「大山背人文生態館」。
騎龍古道的入口就位於「竹 35 線」鄉道的豐鄉國小旁,有兩個入口,相距約一百多公尺, 可以左去右回。我們將車子停放於豐鄉國小的「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停車場後,從距離學校較近的第一入口進入騎龍古道。
『大山背人文生態館』 (舊豐鄉國小) 位於半山腰,而古道則是走往下溪谷的方向,所以一進入古道就是輕鬆的下坡路。沿著石階而下,一路柳杉迎人, 古道經過成片人工種植的柳杉林,杉木林立,瘦瘦高高,地表則多冷清草,綠意襯托,顯得盎然生趣。走在其間, 徜徉於森林浴。愈往下走,植態愈見變化,也出現油桐蹤跡,石階白雪點點。不久望見下方的溪谷, 清碧小溪,潺潺水流,有一座綠蔓覆掩的糯米橋跨越溪谷。
糯米橋,橋身一片綠。下至溪谷,從上游的角度拍攝,才能拍出糯米橋那圓拱的優美狀線。糯米橋,建於民國四十七年(1958 年),年代不久,卻有古意。
過糯米橋,古道變為另一種風情。石階路變為木棧道,棧道架於小池水之上,步道沿著溪畔而行。一路仍是下坡,平緩好走,至前方,有涼亭,附近種植特殊品種的楓樹。涼亭附近有廁所,可惜已封閉不能使用。
續往前行,步道一分為二,右行過橋為寬闊的泥土路,左岔路則通往「楊家石柱屋」。於是取左行,為石階路, 爬坡抵達「楊家石柱屋」。石柱屋已經過整修,建材複雜,有紅磚,有水泥,還有鐵製的紅屋頂,屋旁的空地基址佇立幾根舊石柱而已,並沒有太多特色。
從楊家屋「楊家石柱屋」折返糯米橋,過橋繼續前行。泥土產業道路與石階小徑交會,出現了第三座糯米橋,與第一座糯米橋造型相似,這座建於民國四十八年(1959 年)。
過橋,石階陡上,出現一段百年石階路,是騎龍古道唯一保存古道原味的路段。雖然是陡上路, 但每塊石階砌成扁細,可小步踏踩而上,爬來較為省力,可體會古人造路時的巧思。爬至上方處,有一木造的觀景平台,既可賞景,又可稍作休息,調理氣息,然後繼續上行。
來到更上方,古道趨於平緩,有一段新鋪的石板路,寬平好走,不久,遇見一座伯公廟。繼續前行,古道出口接竹 35 線鄉道。 往上走,約一百多公尺,便回到了『大山背人文生態館』 (舊豐鄉國小) 停車場。
『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大門旁有一塊木牌,上方寫著「大山北月」,「大山背 」 與 「大山北月」之間的差別,「背」字上下拆開,就是 「北月」 。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 就是「豐鄉國小」的舊址,現轉型成為小型展覽館 、複合式餐廳、和咖啡廳。
「豐鄉國小」,前身是日治時期大正十二年(1923 年)設立的「橫山公學校」 的大山背分校,昭和十八年(1943 年)時 改制為豐鄉國民學校,國府遷台後,改名成為豐鄉國小。「豐鄉國小」於民國七十二年,因招生不足而廢校,目前是「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大山北月景觀餐廳」。
「大山北月景觀餐廳」旁有一古舊石階,這石階是日治時期的神社參道遺跡,參道上方是昔日神社的位置,昭和十四年(1939 年)時,建造了一座神社供人參拜,這舊石階便是神社的遺跡,除了石階舊參道,已無任何神社痕跡。
日治時期的糯米橋常見於北部山區,特別是在台三線沿線,至今都還可看見這些糯米橋。糯米橋的橋體以拱形呈現,隨著橋樑長度的不同,橋拱數量則則從一個到四個不等。而橋樑的每個石塊之尺寸大小,依橋之圓拱型狀打造堆砌而成,再用糯米、紅糖、石灰等,做為黏合的粘劑。除了糯米、紅糖、石灰之外,另外還會就當地的材料取得方便性,加入蓖麻、稻穀、貝殼等,以增加其黏性,而據說蓖麻本身因具有毒性,還有防止蟲蛀的功用。
糯米橋於大山背地區中尚有五座保存良好,三座位於騎龍古道內,而另外兩座分別佇立於豐鄉瀑布旁,與楊石屋附近的大山背廣場舞台旁。而豐鄉瀑布旁的糯米橋,又命名為楓香糯米橋(又稱聯安橋),以糯米、紅糖、石灰作粘著劑,結合石塊的重力,製造成美麗的雙拱石橋,在豐鄉村大山背屹立不搖。而聯安橋下的溪谷,溪水潺潺,非常適合避暑,周邊還有豐鄉瀑布休息區可供遊客們在此停車及涼亭小憩。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travel.hsinchu.gov.tw/Article/Details/BA0A54C7-99F8-4C7B-8783-792AB0DDF4CD。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騎龍古道。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24443929。
ˊ
@ 新竹縣.橫山鄉|竹 35-1 線鄉道路旁,導覽解說牌。
@ 新竹縣.橫山鄉|竹 35-1 線鄉與竹 35 線鄉道路交叉路口旁,里程指示牌。
@ 新竹縣.橫山鄉|騎龍古道,往『第三糯米橋』叉路口旁,導覽解說牌。
@ 新竹縣.橫山鄉|騎龍古道,往『第三糯米橋』叉路口旁,路標指示牌。
@ 新竹縣.橫山鄉|騎龍古道,往『第三糯米橋』叉路口旁,路標指示牌。
@ 新竹縣.橫山鄉|騎龍古道,往『第三糯米橋』叉路口旁,路標指示牌。
@ 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休閒農業區」地圖:按我放大。
@ 新竹縣.橫山鄉|「騎龍古道」地圖:按我放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