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 小港區 紅毛港文化園區、鳳鼻頭漁港】
位於高雄港二港口入口處,紅毛港聚落雖然因為遷村而走入歷史,但紅毛港人的生活和精神是園區裡永恆的記憶與傳承。紅毛港文化園區紅毛港文化園區,是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和紅毛港文化協會攜手合作,在園區內規劃「高字塔旋轉餐廳」、「觀海平台」、「展示館」、「戶外展示區」、「天空步道」、「碼頭與候船室」等六大區域。
高雄市是一座海港城市,都會區的西側就是高雄港,就地理學來看,屬於「潟湖」地形。高雄港之範圍,自鼓山開始,經鹽埕、苓雅、前鎮至小港及西側之旗津區,共有六個區,也因為高雄港之關係,帶動了重工業及造船業之發展。高雄港可以分為南、北兩出入水道,稱為第一港口及第二港口,第一港口進出之船隻以散裝船、化學船為主,噸位較小;第二港口以貨櫃輪、油輪為主,噸位較大。由於兩水道使旗津成為弧島,除了渡輪之外,另有過港隧道可連通旗津及前鎮區。
近年來,觀光業開始發展,不論是公營的高雄輪船公司或私營的遊艇等,都有推出遊港之套裝行程,並派員解說高雄港的歷史及景觀。紅毛港遷村後,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於原高字塔及紅毛港輪渡站週邊興建紅毛港文化園區,並規劃了文化觀光船聯絡駁二藝術特區及遊港行程,並推出包船遊港的服務。
紅毛港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又陌生又熟悉的地方。熟悉,在於以前常由新聞中看到紅毛港遷村的相關新聞;陌生,在於從沒有到過這個地方。歷史的洪流終將吞噬了一切,洲際貨櫃中心的興建,取代的傳統的小村莊;幾年時間,大林火力發電廠擴建,第六貨櫃中心的落成。因為騎車環島的旅程,於是我們來到紅毛港。
高雄港目前有六個貨櫃中心,第一號為中島商港區,位在高雄加工區週邊,第二號為前鎮商港區,位在前鎮漁港北側。第三號為小港商港區,位於前鎮漁港南側,過港隧道前鎮端正上方。第四號為中興商港區,位在過港隧道旗津端正上方,旗津區最南側。第五號為大仁商港區,位於台灣國際造船廠北側。第六號洲際貨櫃中心,位於紅毛港文化園區四周。
早期紅毛港就有兩條渡輪航線,其中航行時間最長的是紅毛港—中洲線,單程 25 分鐘。紅毛港—小港線單程 15 分鐘,為航行時間第二長的航線。使用渡輪為小型的小港壹號、莊敬輪。這些渡輪雖然有經過翻修,但實在太過於老舊,再加上客艙沒有空調,於紅毛港線停駛後曾短暫行駛於前鎮—中洲線,不久後全數報廢。
紅毛港高字塔藝文園區設有藍色的高架輸送帶,輸送帶是將煤炭輸往大林火力發電廠。當運煤船駁靠於紅毛港附近的碼頭,橋式起重機就會將煤炭吊掛至輸送帶,再輸往火力發電廠。這些輸送帶就像大林火力發電廠的血管,輸送著火力發電所需要的煤炭。後來第六貨櫃中心的設置,再加上大林火力發電廠有設置專屬的運煤碼頭,這些輸送帶就面臨拆除的命運。
在還沒有遷村的時候,高字塔是紅毛港居民散步,聚會的地點。垂釣,看著大船進出高雄港,享受著悠閒的午後。遷村後這裡的景觀將會有很大的變化,大型的橋式起重機、電子式的碼頭管制閘門及貨櫃車將取代一切。紅毛港輪渡站就設在紅毛港漁港旁,這裡有定期的渡輪船班開往小港及中洲。小港輪渡站就在小港漁市場旁邊,中洲輪渡站在旗津中洲活動中心附近。隨著紅毛港遷村,這兩條定期渡輪線也停駛,高字塔藝文園區則改建為紅毛港文化園區。
如果沒有交通工具,要從捷運小港站前往紅毛港文化園區,只能選擇星期六、日或國定假日。平常日無公車可以抵達,只能搭很昂貴的計程車。要搭乘公車前往紅毛港文化園區,先搭乘高雄捷運至小港站,由四號出入口步行至小港轉運站。與一般公車不同之處,在於前往紅毛港文化園區的公車是不接受刷卡及投現的,乘客必須向公車駕駛購買一日票,價值台幣三十元。此票將包含來回的車資,但不包含園區的門票。
以前的高字塔藝文園區是免費入場的,但自從高雄市文化局接手經營紅毛港文化園區後,就需要購買門票才能入場。高雄市民如果憑身份證或其他證明文件,就可以購買優待票。此門票不包含文化觀光船之船票,必須另外購買。
紅毛港文化園區進門就看到了一座鋼骨搭建而成的涼亭,涼亭採六角鋼構設計,建築體較小。
早期紅毛港碼頭通往大林火力發電廠的運煤輸送帶已經拆除,剩下一小段變成了天空步道。現在的天空步道已經和以前的景觀不同了,第二港口外海目前正在興建第二期擴建工程及石化專區,以後的紅毛港文化園區除了北側及東側外,將完全被港口所包圍。從天空步道往南看去,為露天展示區,旁邊堆砌許多貨櫃者,為陽明海運碼頭(第六貨櫃中心)。更遠處可以看到成排的貨櫃橋式起重機,為大仁商港區(第五貨櫃中心)及中鋼、中船所屬事業碼頭。
沿著主步道往前走,右側即為露天展示區,展示的是紅毛港古早建築立面。紅毛港遷村,僅留下紅毛港文化園區一隅。園區以意象策展取代原貌重現,利用老房子的原本構件,結合仿古建築手法,呈現仿如過去在紅毛港聚落生活時的虛擬實境。高字塔藝文園區並沒有住家,這些建築體都是遷村後重新複製改建的。這些建築的立面造型類似古早的洋樓,但內部的裝潢卻又有古早中式房屋的風格。
原本只有一層的「海澄洪宅」,由於需求的關係,於是再增建第二層樓,這是紅毛港常見的增建方式。這種增建方式也被稱為「垂直成長」,在文化園區內也重現了此種建築特色。這些建築物全部都只有保留立面,沒有天花板,建築物頂部以鋼骨加固,並以放大的黑白照片點綴,乍看之下不太協調。
紅毛港位在旗津區的南方,早期和旗津區相連,直到開闢第二港口水道才被切開。日治時期有推行保甲制度,由南到北劃為一至五保,由紅毛港派出所管理。保甲制度係宋代所推行的管理制度,以 10 戶為甲,10 甲為保,民國之後停止實施。1945 年(民國 34 年),紅毛港的五個保被改名為海澄、海昌、海豐、海原及海城五個村,屬高雄縣小港鄉,
西元 1968 年(民國 57 年)時,紅毛港地區開始禁建及限建,小港鄉併入高雄市,紅毛港五村改制為里。之後高雄市政府開始展開了遷村計畫,直到 1987 年(民國 76 年)完成徵收作業,但地上物並沒有拆除,因此居民仍住在此地。1998 年所需預算經立法院通過,遷村計畫才正式開始。遷村之後紅毛港的房舍就陸陸續續被拆除,然正式動工拆除於 2006 年至 2007 年(民國 95 年至 96 年間),全數拆除於 2008 年(民國 97 年),之後就開始第六貨櫃中心的興建工程。
第六貨櫃中心興建完成後,整齊現代化的橋式起重機、先進的港埠設施取代了傳統的漁村。雖然紅毛港地區的居民得以安置,信仰中心的寺廟也都一併搬遷,但因為不再靠海,早期漁村的景象完全不復存在。
雖然高雄文化局想要透過紅毛港文化園區內的露天展示區,來呈現當年紅毛港的建築立面及建築風格,但其實與當年相比已差距甚遠。紅毛港的居民,也只能透過攝影師鏡頭下的老照片,去尋找當時的記憶。對他們而言,遷村只是一個住的地方,紅毛港才是家,才是他們的情感所在。
園區內的三合院是到訪的遊客必定參觀的建築物,雖然它是復刻的建築物,但還是可以知曉早期居民的生活情形及屋內的擺設。典型的三合院,其基底為石材,屋頂為紅色、灰色或黑色,部分屋脊還有裝飾。三合院是早期民房的一種型式,它是由四合院簡化而來,由於房舍座落於三個方向,故名為「三合院」。前方的曬穀場,又可以稱為「埕」。
在古早時代沒有智慧型手機,亦沒有電子遊樂器,三合院前方的曬穀場就是遊樂場。小孩子常會在曬穀場玩跳房子、滾鐵圈、踩高蹺及打陀螺。打陀螺指的是傳統的民俗木陀螺,而非現代的戰鬥陀螺。綁法很簡單,將繩子的一端用大姆指壓緊,然後將繩子垂直向下壓至陀螺底部,開始順時針纏繞。最後留下約五公分用來作繩套,並綁在小指上。抛出陀螺,必須右手小指穿進繩套並將陀螺尖端朝上。左腳向前伸,右手手臂打直將陀螺向前抛出,並回拉繩索帶動陀螺旋轉。
三合院由正房及廂房所構成,正房又稱「正身」,廂房又稱為「護龍」。正房又分為左房、正廳及右房,正廳主要為祭祀、接待賓客之用。戶長居住於左房,長輩居住於右房。就居住的長幼順序來看,為左尊右卑。在三合院前方有一棟白色的小房子,看起來就像是一般的住宅,它看似不起眼,但卻像個時光隧道般,勾起許多人幼時的回憶。此建築物亦是紅毛港文化園區設立後才興建的,因此外觀看起來頗為新穎。
另一間房間可以看到傳統的冰淇淋保存箱、彈珠汽水及古早剉冰機(刨冰機)。彈珠汽水其實並沒有完全消失,在一些傳統的小販還是可以買得到,如:九份年畫博物館。古早的剉冰機就幾乎消失了,現在的剉冰店都用電動雪花機取代之。最後一間房間呈現的就是傳統柑仔店的擺設,在這裡可以找到許多早期販賣的商品,如:搓搓樂(洞洞樂)、飛鏢、各式彈珠、大同寶寶、綠洲果汁鐵牌、...等。這些物品都是非賣品,且天花板上裝有許多監視器,防止遊客順手牽羊。
早期高雄客運在各地都有綠色底的鐵製站牌,現在已被旗桿式方形站牌所取代。紅毛港遷村前,高雄市公車 63 路及 78 路皆有行駛至紅毛港;遷村後 63 路率先停駛,78 路縮駛至大林蒲,捷運通車後與 66 路合併成紅 2 路公車。63 路為小港站—紅毛港,78路為塩埕圓環—紅毛港。
早期房屋屋頂所使用的屋頂瓦片-「扳瓦」,可以分成「紅瓦」及「青瓦」。閩南房屋大多使用「紅瓦」;客家房屋大多使用「青瓦」,不過後來建材混用,已無明顯差異。瓦片排列完成,必須先灑水檢查漏水之處,再加以調整,最後以石灰漿、混凝土固定才算完成。
展示館館內,有豐富的影音互動裝置,主題為紅毛港聚落的生活點滴,以及祖先們流傳下來的文史素材。引領旅人一起穿越時空,體會從古至今海洋生活的風貌。
早期高雄港二港口一共有兩座高字塔,分別位於水道的北側及南側,兩座高字塔外觀完全相同。北側的高字塔旁邊即為 VTC 塔台,屬於管制區的範圍;南側的高字塔經過改建,下方為旋轉餐廳及展示室,已完全失去原始的建築風格。紅毛港文化園區興建前,南側水道的高字塔係建築在一處高地上,塔身為綠色,屋頂上沒有設置無線電發射塔。四周圍的遮雨棚長年失修,在歷經數個颱風後已殘破不堪。 拍攝高字塔最好的角度應該是長堤步道,可以將塔身及旋轉餐廳一起入鏡。
高雄港第二港口水道中,最顯眼的地標就是那高聳的 VTC 塔台,塔身由法國工程師所設計,外觀呈白色。塔台下方設有四向電子看板,可以即時對船舶提供訊息。當看板為空白表示無船隻進出(漁船、警用小型快艇、觀光遊艇等小型船隻進出港不顯示),「I」表示有船隻進港,「O」表示船隻出港,「S」為港口封閉,極少的情形下才會使用。
VTC 塔台座落在第二港口水道北側,旗津區的最南方,旁邊緊鄰第四貨櫃中心(中興商港區)。VTC塔台其實是屬於「高雄港務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esse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VTMS)」的其中一個工程,落成後可用來增進高雄港的營運效率。第二港口水道水深 16 公尺,第一港口水道水深 11 公尺,因此第二港口船舶排水量都比較大,且大部分都是貨櫃輪。當貨櫃輪進到港區,就會在迴船池進行轉向。
由於大型船舶船身過長,在轉彎時相當困難,因此大型的商港都會設有迴船池,供船隻轉向。迴船池是一個大型的開闊水域,水深較其他地方深,高雄港第一港口及第二港口皆設有迴船池,搭配拖船使大型船隻轉向。第一港口設在中島商港區(第一貨櫃中心)北側,第二港口設於中興商港區(第四貨櫃中心)與大仁商港區(第五貨櫃中心)中間的水域。
正在迴船池中轉向準備出港的貨輪,從吃水線的高度看來,這艘船並沒有滿載。貨輪緊貼一艘白色的小船,為引水人的接駁船(領港艇)。引水人又可以被稱為領航員,引導船舶順利進出港口。台灣各港口的引水人必須具備船長的資格,並經過國家考試通過,於港內實習一段時間才能擔任。
當船舶出港時,引水人會由碼頭進到駕駛室內導引船長將船駛離港口,接駁船(領港艇)則緊貼於貨輪旁。待船隻駛離港口後,引水人透過軟繩梯或舷梯登上接駁船,再由接駁船接回碼頭。進港時,接駁船會將引水人載到外海,透過舷梯或軟繩梯爬上貨輪,進到駕駛台,將船導引進港後再回到碼頭。大型船隻都於港內必須利用拖船進行轉向、靠岸或牽引,但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被拖船碰觸,為了方便辨視,船身會有許多記號,每家造船廠可能會有不同的標記方式,如:「TUG」、「倒三角形」、「正方形」、「箭頭」、...等。
紅毛港文化園區候船室,由早期的紅毛港輪渡站整修而成,目前已不具備有停靠渡輪的功能,主要停駁由高雄市文化局所經營的觀光船。由候船室可以選擇各種遊港路線或搭遊艇前往駁二藝術特區,不論搭乘何種路線都會有專人解說。候船室旁邊的碼頭為文化局觀光船的駁靠處,早期則為渡輪的浮動碼頭。後方的貨櫃場早期為大林火力發電廠的輸煤碼頭,原本此處尚有小型近海漁港,現已完全消失。輸煤碼頭尚未改建前,大型的運煤船會停靠於碼頭邊,再由橋式起重機將燃煤送至輸送帶,再由輸送帶送至大林火力發電廠;改建為第六貨櫃中心後碼頭、起重機及前方的小型漁港都被拆除了。
紅毛港文化園區其實不大,大概一個小時就可以走完,且附近都是商港區而無其他景點。紅毛港遷村,改建為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 後,留下一隅「紅毛港文化園區」。園區保留了紅毛港聚落建築構件,並用遺跡展示手法呈現臺灣建築史縮影。 園區內除代代相傳的「潟湖」、「蝦苗養殖」、「捕烏魚與卡越仔」、「角頭廟」、「帆筏風華」等聚落特色外,獨有的 360 度高字塔旋轉餐廳,更可將大船入港美景盡收眼簾。
離開紅毛港文化園區,我們沿著南星路一路向南,來到小港鳳鼻頭。小港鳳鼻頭的海岸線過去曾是小港海軍陸戰隊研訓沙灘,早期小港鳳鼻頭,是天然的沙灘地形。但隨著漁港的建立,小港海岸線已完全被國家做為整體經濟規劃,小港天然海岸,豐富的海洋生態早已消失殆盡。
鳳鼻頭居民並不多,以前的居民大多以出海捕魚為主,因此,許多年輕人都離開這傳統的村莊,跑向繁榮的市區找尋工作,所以,目前鳳鼻頭居民老人居多。雖然村莊不大、居民不多,但鳳鼻頭可稱做為互助互愛的村莊喔!鳳鼻頭居民靠海為生,因此,許多童年回憶都是在海邊,在海邊游泳、釣魚、堆沙、吹風。
如果要去屏東小琉球玩不必遠跑屏東搭船,從鳳鼻頭漁港出發,可直達小琉球大福漁港。翔飛交通船停靠於小琉球--大福漁港,每天固定往返各一航班,高雄出發時間是 09:30,小琉球回程時間是 18:00(冬天則會是 17:00),班次較少,想搭的民眾,要注意時間哦。
《紅毛港文化園區》
.開放時間:
※ 平日:15:00–20:00 (售票到 19:00,週三公休)。
※ 假日:10:00–21:00。
.門票資訊:
※ 全票:NT$99。
※ 優待票:NT$79 (高雄市民、持學生證、20 人以上團體)。
※ 優惠票:NT$49 (1 歲以上位超過 6 歲之兒童、65 歲以上長者、持志願服務榮譽卡、持高雄市低收入戶證明)。
※ 免費票:(未滿 1 歲之兒童、持身心障礙手冊及陪同者一名、持紅毛港文化園區鄉親入園證、持中央主管機關核發之導遊人員執照)。
.連絡電話:+886-7-8711815。
.地址:高雄市小港區南星路 2808 號。
.交通資訊:
(1)、自行開車:
※ 南下:國道 3 號 → 燕巢系統交流道 → 國道 10 號 → 鼎金系統交流道 → 國道 1 號 → 自國道中山高速公路末端 → 左轉中山四路 → 經小港國際機場 → 右轉沿海一路 → 沿海二路 → 至中林路右轉 → 至南星路右轉 → 至第六貨櫃中心管制站前路口左轉 → 朝紅毛港文化園區指標直走即可。
※ 北上:國道 3 號 → 燕巢系統交流道 → 國道 10 號 → 鼎金系統交流道 → 國道 1 號 → 自國道中山高速公路末端 → 左轉中山四路 → 經小港國際機場 → 右轉沿海一路 → 沿海二路 → 至中林路右轉 → 至南星路右轉 → 至第六貨櫃中心管制站前路口左轉 → 朝紅毛港文化園區指標直走即可。
(2)、大眾運輸:
※ 搭高鐵至左營站下或搭臺鐵至高雄站下,轉搭高雄捷運紅線至小港站下。捷運至小港站,小港站第四號出入口步行至小港轉運站,轉搭紅毛港文化園區接駁車 → 紅毛港文化園區。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hongmaogang.khcc.gov.tw/。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紅毛港。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4058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