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 大溪區 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
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主線長約七公里,位於大鶯路與大漢溪間,北接台北縣三峽、鶯歌自行車道,南接大溪、龍潭可達石門水庫壩頂,從淡水河出海口南下即可抵達石門水庫,全長約六十公里,是北台灣最夯的鐵馬旅遊路線。
我們將車子開到大溪月眉的遊客中心,這裡有一處 Ubike 租借站,旁邊就是停車場。大溪月眉社區位於「大溪老街」附近,有廣大的水稻農田、遼闊的大漢溪河床景觀、有藏魚蝦水草的百年圳溝、美麗的埤塘、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等等豐富的環境資源,具有豐富多元的景觀、生態、文化與農業資源。
早年富商李騰芳家族在大溪街上開設許多商行與店鋪,為了方便商旅與族人往來於月眉里李氏家族的屋厝與大溪和平路的商街,而闢建這條月眉通道,通道也成為早期大漢溪河運興盛時,月眉地區農民運送蔬果到港口的通道,隨著河運沒落,古道也喪失商業功能。
現存的月眉古道長約三百公尺,從和平老街出發,走進「月眉通路」的巷弄,沿著緩緩的斜坡道向下行,即可經過地下道穿過台三線公路,過了地下道後,路的左側有一石頭公,再沿著石階路筆直向下,左轉接月眉路後的古道已經是柏油路面了。
我們騎車從大溪橋跨越大漢溪,大溪橋旁有石階路及新建的電梯可以通往河階上方的中正公園、大溪老街;橫跨大漢溪的大溪橋,串連了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提供行人徒步與自行車使用,橋身採用與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克建築風格,橋的兩端連接了大溪瑞安路一段與大溪老街。
建於民國二十三年的大溪橋,早期是以竹籠與石塊堆疊興建而成的竹木板橋,可說是大溪居民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也聯繫了溪東、溪西兩地居民的濃厚情誼。改建後的大溪橋,外觀仿造日據時代的大溪古吊橋,橋的入口處是復古的拱門造型,加上半圓形式的雕花罩頂,有如城堡般氣派大方;穿越過巴洛克式的浮雕拱門,欣賞與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克式風格橋身,灰白色的雕花與老街的街景風格相互輝映,更顯古典雅致。
除了橋上的遊憩設施,橋上的視野景致也是大溪招牌風景之一,在此可遠眺石門水庫與淡水觀音山的秀麗景致,而大溪橋的兩旁分別還有武陵橋與崁津大橋左右夾峙,看著溪谷、岩石與遠處橋樑交織共譜。
大溪橋下就是大溪河濱公園。大溪河濱公園綠草如茵感覺非常空曠,讓人不自覺放鬆心情,園區內的台灣欒樹,枝頭鮮豔的色彩,迎風搖曳,使得河濱公園生色不少。綠色草皮、步道、木棧道,在這綠色小世界,讓人想展開雙臂,跳躍、嬉戲、奔跑。園區內小橋流水、湖光山色,景致渾然天成,如詩如畫。湖中曲橋之上有涼亭,沐浴徐徐涼風之中, 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盡在不言中。我們在湖畔青青草地休息一會兒。
再續行不遠,穿過武嶺橋下,來到了「大嵙崁人工濕地」。這個人工濕地係截取「撒烏瓦知部落」旁的埔頂大排污水,而在大漢溪左岸的埔頂地區,有住宅也有工廠,目前倚靠河岸的大嵙崁人工溼地與員樹林礫間處理設施來淨化污水。埔頂大排污水會先在沈澱池做沈澱處理後,經由生態溝渠,將沈澱後的污水輸送至種植耐污染的水生植物之各水域,以吸附污染物質,增加溶氧等過程,達到水質淨化,再排放進入大漢溪。
各個水域功能不同,種植的水生也植物不同,第一密植區以挺水性水生植物為主,開放水域種植沈水性植物,第二密植區種植挺水性植物,生態池則種植睡蓮與台灣萍蓬草,兼具景觀美化與生態保育的功用。如今,人工濕地已是風光明媚的埤塘風光,不但是休閒散步的水域公園,而濕地的野鳥更是豐富,吸引無數的鷺科鳥類賴此棲息覓食,又成為另一個賞鳥聖地!
自行車沿著水圳而走,水圳湍急,水嘩啦嘩啦,這應該是下游中庄地區灌溉水路的大動脈,可想而知,沿途田野景色可是迷人。水圳沿著河階流,一路上水嘩啦嘩啦地流啊流,車輪轉啊轉地走。一下子就來到「中庄調整池」了。中庄調整池是經濟部水利署進行的一項水利工程,利用大漢溪的舊河道,興建一座平面的水庫,做為石門水庫的備援用水。
石門水庫是北北桃地區主要的民生用水來源,每當颱風期間石門水庫原水濁度升高時,往往無法供水,北北桃即陷入停水危機。有了中庄調整池,即可在此時支援石門水庫的供水,解決民生缺水危機。在豪雨來臨前,先把調整池的水蓄滿,當石門水庫濁度升高、水質惡化,調整池足以供應七天的用水量。
如果不走「中庄調整池」的湖岸,繼續沿著大漢溪走,會進入「中庄」地區。中庄是全台栽培面積最大的韭菜專業區,到此一遊,可以欣賞難得一見的韭菜花白色花海,迎風招展美不勝收。沿著鄉間小路而行,兩側有稻田、蔬菜等田野圃,田埂旁的水圳水流豐沛,沿途有農家、土地公廟、宗祠, 偶見紅磚古厝,還有在田野忙碌工作的農民。
走到『聚星堂』,現在這裡是中庄休憩站。清乾隆晚期西元一七八七年來台開基祖媽陳張氏好,自福建泉州安溪縣修仁鄉感化里后門厝,攜三兒懋詩、懋義、懋主及侄懋順隨同族親渡海輾轉跋涉,落籍今大溪中寮墾荒拓地耕農立家。初期以竹木蒿草土石等材編造,茅屋棲居落腳中寮現址墾居,因而造就陳氏於此一頁歷史。陳五常家族公廳就成聚會祭祀祠堂。
此屋在 1928 年火災隔年修建名為聚星堂,1963 年葛樂禮颱風讓陳氏族人就此分散各地,現狀為 2009 年完工,已失去古貌,目前祠堂前面有擺放三輪車,其旁另有懷舊料理--唐山嬤ㄟ灶腳。
中庄這片綠村綠野,是大漢溪沖積而成的沙洲地,地名「中庄仔」,因位於鶯歌、大溪之間的中途而得名。在大嵙崁溪航運發達的時期,從艋舺返回大溪的船隻,回航時逆游而上,多在中庄仔停泊歇息或過夜,因此成為熱鬧的中繼站,如今已成為歷史往事。
經過「中庄」地區,前方是一大片山丘,這是中庄調整池餘方回填的景觀土丘。偌大草皮適合舉行各式運動,除了風箏運動場所,未來聽說將導入乘風滑草體驗區、兒童地景遊戲場、追風大草坪、眺景休憩設施、大地藝術、地景藝術,串聯新北市的自行車道動線系統;日後也將新建一座人行及自行車專用景觀橋,將左岸中庄調整池、景觀土丘、騎樂園區與右岸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等休憩景點。
騎過這一段路,就來到了新北市、桃園市的交界處。「大鶯綠色景觀自行車道」,以此為終點。過此之後,就稱為新北市命名的「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而景觀土丘至鶯歌未來廣場這一段,又稱鶯歌山水步道。
鶯歌山水步道除了是許多鐵馬族造訪的熱點,也是當地民眾散步的好地方,除可遠眺三峽鳶山、寬闊的大漢溪河域,亦是串聯至桃園自行車道系統的鐵馬族必經之處,另步道沿線還可以欣賞美麗的山水風光,呼吸新鮮的空氣。周邊除增設體健設施、兒童遊戲砂坑、入口廣場、觀景涼亭及新設步道等硬體設施外,並為導入軟體活動而設有生態解說牌及造型可愛之鳥類公仔,周邊環境亦彩繪出現況風景,使民眾能更瞭解當地生態風景。
過此之後,自行車道又與馬路並行一段,來到鳶山堰。
鳶山堰是位於大漢溪的一座攔河堰,攔蓄大漢溪的流水,以供應板新水廠的民生用水之需。 以鳶山堰為界,大漢溪的上下游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景。下游河床岩石纍纍裸露,僅剩細小涓流穿梭於溪石之間, 而堤堰的上游則出現湖光山色的美景。湖水是鳶山堰攔水形成的小水庫,山色則是三峽的鳶山、福德坑山、五十份山相連綿延的山脈橫亙於大漢溪右岸,與湖水相映。
穿越北二高大漢溪橋之後,大漢溪的河濱出現了綠地公園。南靖陶藝河濱公園,從鶯歌區河濱公園龍窯橋至鳶山堰,翠綠的草地與青翠的樹木,累了還有設置輕鬆的座椅,也有休息的涼亭。襯托青翠的山巒美麗的景色,此處自行車的車道相當前衛,彎彎曲曲的車道增加幾分新鮮感,精心的規劃與施工,讓沿途能吸引騎自行車感到非常溫馨。
此段大漢溪流域的地質岩石鬆軟,長期受大漢溪的下切侵蝕,溪谷愈來愈深,因而形成特殊的河階地形,位於上游的大溪,這種河階地貌更為明顯。大漢溪河床中裸露著一條條順著水流方向的長狀岩石,正是河水侵蝕的歲月痕跡。
龍窯橋以傳統的蛇窯為造型,宛如一條小隧道,跨越鶯歌溪。龍窯橋橋身全長 85 公尺,橋身雕刻相當有設計感,並且配合光雕夜間打燈,隧道內更用木雕文字紀錄了鶯歌二百年來的歷史,讓路過的行人有如穿梭時空,走過一趟藝術人文之旅。
龍窯橋兩端分別有 1804 廣場及未來廣場,串連著自 1804 年開始,鶯歌窯業發展到現在。騎乘經三鶯之心空間藝術特區,於鶯歌老街 Ubike 租借站還車。然後鶯歌老街走走,從古早味餐廳到陶瓷店舖,而許多狹窄巷弄值得探索,讓人能從繁華中感受一絲古老意境。
逛完鶯歌老街,悠閒地走到鶯歌車站,搭乘桃園客運 5101 號公車,返回大溪月眉的遊客中心前取車。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travel.tycg.gov.tw/zh-tw/travel/cycling-tours。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894395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