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 礁溪鄉 烘爐地山】
烘爐地山海拔 1166 公尺,位於新北市烏來區、坪林區、與宜蘭縣礁溪鄉的交界,屬於雪山山脈的尾稜;蘭陽地區山友習慣將鶯子嶺山、三角崙山、烘爐地山、大礁溪山、阿玉山,並稱為蘭陽五大名山,純以高度而論,烘爐地山在蘭陽五大名山中位居第二,僅次於 1419 公尺的阿玉山,山頂立有一顆一等三角點。
登烘爐地山據資料記載計有下列幾條路徑:
1、從宜蘭小礁溪靈峰禪寺上方的櫻花陵園起登,這是最容易攀登的路徑。
2、從宜蘭礁溪聖母山莊聖母峰連登三角崙山與烘爐地山。
3、從宜蘭礁溪草湳登山口連登草湳山與烘爐地山。
4、從坪林連登姑婆寮山與烘爐地山。
5、從烏來桶后越嶺道登山口起登。
烘爐地山順著雪山的尾稜向東北銜接三角崙山,往西南隔著桶后越嶺古道的鞍部與小礁溪山遙遙相望,支稜向西走經過姑婆寮山、鳥嘴尖山而至大桶山與烏來山;烘爐地山就在此山頭擁簇圍繞下,形成形似烘爐的獨特地形景觀因而得名。
烘爐地山與大礁溪山、阿玉山、三角崙山及鶯子嶺山並稱蘭陽五大名山,此五座山位於蘭陽平原西北側的雪山山脈主稜,除鶯子嶺山之外,高度均超過一千公尺,被歸類於中級山;最多人攀登的應該就屬於烘爐地山,除了擁有一等三角點之外,經由櫻花陵園可以直接驅車到更靠近山頂的登山口,使得攀登烘爐地山的路程變成五座山之中最短的一座。我們選擇最簡單的路線,從櫻花陵園登山口起登;一早出門是晴朗好天氣,希望登頂後有好展望。
據說在烘爐地山可以眺望蘭陽平原的景致,不過我們選的這一天,天氣不錯。我們沿著宜六號鄉道,跟著通往「櫻花陵園」的標示前進,路很大條且平坦,開車相當方便。經礁溪高爾夫球場、淡江大學宜蘭校區門口、林美步道入口、來到陵園前便可以眺望蘭陽平原。
開車到陵園最高處,水泥路轉為土石路,在此停車,路口有人用塑膠片寫了登山大致要花的時程,確認沒有走錯路口,便開始登山。土石產業道路行走後不久,有一條岔路向右邊往上,便是登烘爐地山的登山口了。沿途一開始是走在比人還高的芒草之間,隨後就進入了比較低矮的樹林之中。
步入土石路,地上碎石沙沙作響,芒草夾道,而遠近雲嵐飄緲,氣氛幽雅。前行十幾分鐘,山路漸盤漸高,土石路的尾段,漸有芒草侵道,部份路段變為狹窄,有時還得撥開橫岔擋路的高芒,天氣晴朗,土道之字形來回幾次,抵達土石路的盡頭,有一塊小空地。續行,陡上的山徑,穿入了森林裡,森林裡的天色,竟像黃昏般的晦暗。斷續爬坡之後,山路又趨平緩,抵達四岔路口。
四路山路在此交會,左上即是續往烘爐地山的山徑。另外兩條山徑,一通往林美產道,為烘爐地山舊登山口,另一條山徑直行可通往三角崙山是條健腳路線,由此往前十分鐘路程可達鞍口,有徑可下桶后溪源頭,可以採回攀烘爐地山方式以免走原路而回,不過我們今天無此打算。
稍休息後,繼續上路,隨著山徑, 再次穿入森林裡。又是一段須拉繩索的陡爬路,遇一小段芒草路。通過小芒草路,進入雜樹林裡。續後來到鞍口,這裡有小水池其所形成生態蛙鳴不時而起,山徑後進入谷地區域,樹林內可以窺探出其原屬於一處平廣地域。續行抵達一處山坳的小沼澤地。土軟地溼,須踏木而過。再過幾個攀繩路段,會上到一個假山頭,位於烘爐地山的東南東側,山頭上因為迎著強風,因此是芒草草原。
由小山頭往下走,會到達一個鞍部,為往桶后越嶺古道的岔路。這裡是登頂前最後的小空地,樹幹上的路標寫著「烘爐地山5分鐘」。最後的登頂路,全為低矮的芒草路,毫無遮蔽,風聲呼嘯而過,更助長雨勢,一路被雨打風吹。 狼狽前行,終於登上烘爐地山。山頂四周被矮芒圍繞,一等三角點就埋立於山頂小空地的中央。
烘爐地山,海拔 1166 公尺,一等三角點,位於北宜線界上,鄰近烏來、坪林、礁溪三鄉交界,地形上是雪山山脈尾稜的重要分界點。山頂的一等三角點看起來是新設的,不像是日本總督府時期所埋設的花崗石三角點,基石上亦無編號。
烘爐地山以其山形而命名,山頂附近在桶後溪源頭溪谷的切割下,形成了山頭擁簇圍繞,形似烘爐的獨特地形景觀。烘爐地山向北銜接三角崙山稜線,由宜蘭礁溪附近仰望,有如天邊的屏風,向南銜接大、小礁溪山可抵達阿玉山。
烘爐地山展望極佳,山頂上有著 360 度的好視野,俯瞰蘭陽平原、蘭陽溪流經其間注入太平洋;北面眺望三角崙山、小礁溪山、姑婆寮山、鳥嘴尖連峰,以及更遠的鷹仔頂山、鶯子嶺、五分山、燦光寮山、基隆山、牡丹山、以及七星山等陽明山系山岳;西面眺望大小礁溪山連稜、三針後、阿玉山連稜等。雖然展望有點受到天氣影響,不過大致看的到薄霧的龜山島,周圍群山也可以辨別。
回程由原路回去。下山的山徑,路徑雖有點溼滑,並不難行。陽光宣洩而下,回到鞍口岔路端,右路可通桶后越嶺古道並可以攀登小礁溪山,這條路線也因走得人少而顯得荒涼雜草也多,沿著原路,熱心山友繫繩輔助安全,樹木幹上有附生蘚苔植物,森林在無風下顯得異常寧靜。很快時間就回到十字路口,四周因樹木砍除了光線透入而明亮許多。
往下接回土石路,遠眺蘭陽平原幢幢房舍、星羅棋布的阡陌水田,視線再往前,白色的浪花,海岸線像條絲縷般畫著分隔線。龜山島此時則是安安靜靜的倘佯在海平面上,想像中的景物往往比實際景物神美而曠達,是意會、是神交、是頓悟、是心有所感而不必道的那番境界。下山腳程有如輕舟順流,便返抵櫻花陵園。
驅車返家,雪山隧道竟然沒有塞車,一路順暢。
《我要怎麼去》:
國道 5 號台北往宜蘭,下宜蘭交流道後走一段 191 甲縣道,1.3K 後右轉 192 縣道(大福路三段),2.83K 後右轉台 9 線(中山路五段),隨即再左轉仍沿 192 縣道 (大坡路/大坡路一段) 續行, 2.3K 後接著走匏杓崙路,然後一路循“櫻花陵園”指標上山,十幾公里後抵達櫻花陵園最頂端水泥路終點停車,此為產業道路登山口,高底盤車可續上到土石產業道路終點。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hike.ntpc.gov.tw/FS_A02.aspx?TRAIL_ID=227007。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烘爐地山。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6614645。
十六結路 (宜六線鄉道) 與林美路 (仍為宜六線鄉道) 交叉口。
林美路 (宜六線鄉道) 右轉林美路 (仍為宜六線鄉道) 交叉口。
斷續爬坡之後,山路又趨平緩,抵達四岔路口。左上是續往烘爐地山的山徑。另外兩條山徑,右路通往林美產道,為烘爐地山舊登山口,另一條山徑直行可通往三角崙山是條健腳路線,由此往前十分鐘路程可達鞍口,有徑可下桶后溪源頭,可以採回攀烘爐地山方式以免走原路而回,不過我們今天無此打算。
烘爐地山三角點。烘爐地山,海拔 1166 公尺,一等三角點,位於北宜線界上,鄰近烏來、坪林、礁溪三鄉交界,地形上是雪山山脈尾稜的重要分界點。山頂的一等三角點看起來是新設的,不像是日本總督府時期所埋設的花崗石三角點,基石上亦無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