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 士林區 竹子湖 青楓步道、芋戀道、水尾文學步道】
昔稱「草山」的陽明山,是大臺北地區著名的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環境十分豐富,包括大屯山、小油坑、擎天崗、冷水坑等景點,甚是引人入勝。冬季的竹子湖花綻芋海美景秀,笑靨草山漾怡情。這次我們要探訪的是青楓步道、芋戀道、與水尾文學步道。
竹子湖地區形似凹湖,又長滿箭竹,故得其名。早期種茶,曾改種甘薯、蓬萊米稻、甘藍,幾十年前由試驗機構來此試種海芋,因環境及氣候得宜,遂開啟竹子湖另一項產業蓬勃發展。竹子湖海芋田主要分布在東湖、頂湖及下湖海芋大道等,以常綠型白花水生海芋為主,譽為「海芋的故鄉」。海芋又稱「馬蹄蓮」,竹子湖浪漫芋海,白綠綴置,花田綿亙成毯,並融合地景花藝設計展覽,格外美麗。
我們停車放於湖田國小旁的小型停車場,另一側的「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已被台北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原名梅荷研習中心,隸屬於國防部,它的前身是日治時代的「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以前的教科書沒教,所以我們最近才知道竹子湖是台灣蓬萊米的故鄉。由於竹子湖的地理環境及氣候適宜栽種試驗稻米, 日治時代大正十二年(1923 年),選擇在這裡試驗栽種新稻米。
西元 1925 年,日本學者磯永吉成功試種出優良的蓬萊米,後來推廣至台灣各地,成為今日台灣主要的食用米種,竹子湖也成為台灣蓬萊米的發源地。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設置於昭和 3 年(1928 年),提供當地農民栽種蓬萊米的種子以供耕作之用。如今「梅荷研習中心」已改名稱為「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
青楓步道是今年六月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在竹子湖地區,繼水車寮步道之後,新規劃完成的一條自然步道。竹子湖農業休閒區座落位於七星山、大屯山之間的山谷,地理環境,得天獨厚, 日治時代被選為蓬萊米的培育地,而有「台灣蓬萊米的故鄉」的美譽。
如今的竹子湖已少見稻田,而以種植海芋聞名,海芋盛開季節總是吸引無數遊客造訪。 即使是一般季節,平常時候,竹子湖也是遊客不斷,前來國家公園登山、旅遊的遊客, 常選擇竹子湖做為用餐的地點。竹子湖地區餐廳林立,又有不少海芋賞花步道,以供遊客遊憩。
根據資料,青楓步道不長,只有短短幾百公尺而已。這也是竹子湖地區賞花步道共同的特色, 步道都不長,都是適合闔家親子出遊的大眾化路線。青楓步道入口位於大梯田花卉生態農園附近。從小9公車竹子湖站出發, 山菜園餐廳旁有一條產業道路通往附近的山谷,路口立有「大梯田」的招牌。進入這條產業道路,下坡經過一個彎道,遠遠望見前方的山坡梯田,有一條高架的棧道,就是青楓步道了。
產業道路下行來到谷地,有一座小小水泥橋,跨越溪水。過橋後左轉,即是青楓步道的入口, 有高架的棧道階梯,通往下方溪岸,步道沿溪而行,溪流是磺溪上游,流水充沛,溪床落差處,淙淙作響。 步道的右側有沿著山坡闢建的梯田,由下而上,約七、八層,梯田之間有石塊砌成的駁坎, 岩石斑駁,染苔附蘚,古樸有致。梯田或闢為海芋田,或種植繡球花,或栽種野菜, 這個時節,不是花季,只見層層的梯田一片綠景而已。
步道與溪流並行一小段之後,轉而向上,沿著梯田邊緣上行,爬過一層層的梯田之後,抵達上方的大梯田花卉生態農園。 園內可以賞花、摘花,有茶點、咖啡等餐飲服務,三、四月來此可以欣賞海芋花海,五、六月可以觀賞繡球花之艷麗, 十一、二月可以楓紅層層。不同季節,各有繽紛色彩。
大梯田花卉生態農園入園費100元,可以折抵園內消費。現在並非花季, 所以我們路過而不入園,繼續往上走。一小段石階路之後,即轉為土路,隨即抵達青楓林。這裡有一片的青楓樹林,每一棵的樹幹都高高細細,應是同一時期栽種的青楓樹林。青楓是常見的楓樹,台灣各地都有,並不稀奇;這片青楓林奇特之處, 在於青楓樹林的地表密集栽種了大片的葉斑植物。
這整片樹林,不像一般森林呈現植物繁茂的情景,而是以青楓及葉斑植物為主, 有點像是魔幻電影森林場景,頗不尋常,有忽然闖入一處奇異森林之境的感覺。穿過這片青楓森林,泥土路續往上行,不久即抵達青楓步道的終點,穿出樹林,即接中正山產業道路。 步道出口並未設立任何指標,路旁有一顆保安林界樁,前方約 50 公尺的馬路旁有「竹子湖 2+700」的里程指標。
竹子湖位於陽明山之腰部,面對台北盆地。全區因熔岩流分割為東、北、西三部分。西部稱為湖底,係由大屯山、小觀音山熔岩流堰塞而成,今已成一穩定坡面。北部稱為頂湖,則由七星山、小觀音山熔岩堰塞而成,形成時間較晚。中間突起的熔岩流山頂,即為竹仔湖山。
竹子湖地區過去曾豪雨成災、崩塌,歷經規劃整治溪溝、農地水土保持治理及產業重生,從溪流清疏、固床工程、砌石護岸、親水平台、拱橋柵欄、溪畔步道…等,每一工程以兼顧生態保育營造各項親水休憩設施,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
竹子湖的下湖地區,橋頭邊沿階梯而下,地勢較低、潺潺水聲格外悅耳,在刻石「山之約」、「活在農」、「游於藝」及三座拱橋沿溪引導下,文學步道的清幽意境,頓時隔絕海芋大道的紛嚷,好似進入桃花源般,眼前「發現」二字讓遊客會過意來。一桌一椅一株櫻的小山丘,約莫十公尺的高度,卻已讓人有登高望遠之驚嘆!短短的聽潺觀瀑沿溪行,換來洗滌的心情。
竹子湖以數大著稱,園間點綴繽紛草花,雲霧飄緲宛若仙境。沿著溪岸的步道相當優雅迷人,還有三座小拱橋,連接兩岸的海芋田及農莊餐廳,一路小橋流水,水聲潺潺。步道的終點有一座小瀑布,瀑布旁的對岸則有景觀山丘及梯田,小山丘是由黝黑的巨石所構成,為火山熔岩的遺跡,雖然規模不大,但岩石色澤及形狀崢嶸,頗有特色。
有一座小拱橋跨溪通往景觀山丘的梯田,後續仍有步道接猴崁水圳步道,可通往玉瀧谷、青春嶺及陽明山公園。就地勢而言,小瀑布位於是竹子湖盆地溪流的下游處,可能就是昔日竹子湖堰塞湖的出口。竹子湖在幾十萬年前曾經是大屯、七星山火山噴發後熔岩所形成的堰塞湖,後來產生裂口, 湖水流出後,才形成今日的盆地地貌。
我們順著竹子湖路,踩著柏油路回到湖田國小附近停車處取車,趁著天黑之前,開車賦歸。
交通資訊:搭乘捷運淡水(北投)線至石牌站,再轉乘小 8 公車在湖田國小下車或捷運北投站,再轉乘小 9 公車在湖田國小下車。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www.callalily.com.tw/。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竹子湖。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3918148。
竹子湖地圖:按我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