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 北投區 翠峰瀑布、天母古道 之 水管道步道】
在天母,有著這麼一條古道,只要來到中山北路的最尾端,就可以看到步道開始的石階。天母古道,現在是一家老小休閒避暑的好去處,不少在天母的外國人也知道這條古道;在過去,這條古道則是魚路古道的後半段,另外也是日本人開闢來運送水下山的古道,有一段古道旁,就可看到日治時期留下粗大黑色水管,又稱做「水管道步道」。
實際上的天母古道可能是個古道群,其中翠峰步道應該是天母古道群當中,路跡最為完整的一條。這條古道是魚路古道的分支 (也可能是延伸) ,由山仔后 (陽明天主堂) 往下走,經過翠峰步道、半嶺產業道路、猴洞產業道路至中山北路7段天母派出所圓環附近。早期這裡有個魚市場,草山水道系統以重力給水的方式提供三角埔發電所源源不斷的資源,魚市場的電力來源主要也是來自於三角埔發電所。
要欣賞天母南磺溪及翠峰瀑布的景色,其實有更便捷的步道,直接從中山北路 7 段 219 巷進入,進入後可以在南磺溪溪邊的公園走走,這裡也可以欣賞溪邊流水,而且公園靜宓,散步起來相當悠閒。
不過如果要走到南磺溪及翠峰瀑布,應該是在中山北路進入後先左轉,隨即右轉後才是 219 巷,上坡前行,遇叉路,往右是猴洞產業道路,往左是紗帽路,兩條路都可以通,但走紗帽路可以欣賞磺溪景觀,沿路前行不久道路右側即沿溪而行,可以看出當年古道的痕跡,古橋流水,兩邊的翠綠,金黃色的河床,形成一幅特殊的景觀。繼續前進,過翠峰橋後不久會碰到一個大彎道,旁邊有一個大涼亭,道路還算寬敞,停車沒有問題,在道路右側會看到一座古橋,這就是慈母橋,也就是翠峰瀑布的入口。
天母古道親山步道穿越士林華岡地區的西北山坡,也是紗帽山南邊的鞍部,屬於早年魚路古道的後段,涵蓋華岡至天母間的數條步道,沿著大水管構築,潺潺溪水、原始林相,步行其間,讓人倍覺涼爽舒適。步道還可順遊經翠峰瀑布至猴洞產業道路的「翠峰步道」,夾峙在山間林蔭中,走起來特別涼爽舒適。
天母古道曾經是金山與天母間重要的連絡要道,自從仰德大道開通後,這條早年的便道就成為名符其實的古道。天母古道全區海拔高度從約 300 公尺至 120 公尺屬於臺灣低海拔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從大屯山鞍部吹來的東北季風帶來強風、雨水和低溫,使山腰古道迎風面,呈現暖溫帶闊葉林景致;相反的山腰避風面溪谷陰溼地環境則利於熱帶熱帶闊葉樹種生長,如熱帶板根、幹生花、纏勒等現象。天母古道雖海拔僅 300 公尺,卻有著熱帶、亞熱帶及暖溫帶闊葉林等不同生態之壓縮型生態系環境,相當難得而珍貴。
大彎道右側的慈母橋,過橋之後往左上階梯後沿溪岸前行。過慈母橋後沿溪岸前行約 20 分鐘,會看到一座水泥水管道,這時後步道要往右看接階梯古道,往上走一小段後有個分叉點,往右可以上到天母林蔭古道,往左便可以直抵翠峰瀑布,步程不到十分鐘。
翠峰瀑布,位於南磺溪支流松溪主溪段,位於紗帽山南側,又名為紗帽瀑布,在幽寂的溪谷,有一份幽靜飄逸的氣氛,以及讓人驚艷的感動。溪谷斜風細雨,瀑奔水流。這幽靜瀑布美景,被我們所獨享。站遠處,拍瀑布,拍溪石溪水。南磺溪,溪如其名,因岩層含硫磺礦石,而染出沈沈的金黃溪景。
其實南磺及瀑布周邊可以看到不少的接引水管,破壞了整個溪谷景觀。在溪岸處,在水霧中賞瀑,風尾帶瀑絲迎面。這原本可以是非常詩情畫意的清悠之境,我們嘗試著在心中將水管的畫面去除,甚至只是閉目聆聽潺潺流水聲,似乎也能自得其樂。
在水管路或陽明山公路(仰德大道)未闢建之前,山仔后與天母之間的交通,應以這條直下溪谷,然後沿著磺溪沿岸往下游走的山徑最為便捷。古道為兩地交通,便捷為主要考量, 因此大多數的古道都沿溪而走,一來溪谷易行,二來便於取水飲用煮食。
瀑布旁取右行,高繞進入山林小徑,不久,山徑旁出現一座簡易的小石棚,石棚外還繞著紅巾,但棚內有一座石頭公蹤影。石棚,就是早期的土地公廟,供奉的是石頭公,是先民拓墾的遺跡。這石棚的存在,正顯示這條翠峰步道才是真正原味的天母古道。
步道不斷之字形迂迴盤旋,接上遇小平台,這裡右行通往猴洞產業道路,左行接上水管路。接著來到水管路與翠峰步道叉路口,於是轉入水管路。叉路口有一處打印亭,既然是水管路,怎麼不見水管呢?原來,粗黑的黑水管就埋在這平坦的泥土路下。這段水管路,因沿山腰而建,一邊緊貼山壁,另一邊有斜坡深谷, 故水管鋪於下,人走於其上。
打印亭前後的水管路,沿途林木蔽日,夏日走在如履平地的山路上倍覺舒適涼爽;冬季只聽見北風在溪谷中呼嘯,但不覺有刺骨寒風。這裡的路面平整,很適合駐足觀景。漫步林間小徑,視野由眺望天母、北投轉換至山林溪谷,山間梯田與裊裊煙霧構成如詩如畫的動人美景。
水管路步道自日治時期便是保安林區的水源重地,不僅林相原始豐富,沿途築水而居的蕨類、姑婆芋等植物,更見茂盛而繁多。水管路步道源自於日治時期,為了接引第三水源地的泉水到天母、士林一帶所開闢。
走這平坦水管路,直抵蓄水池處。 此處有昔日為運水而設置的調整井(房),附近有「下東勢產業道路」, 就在步道上方。從這裡再往下走,就是石階路了。站在中途涼亭旁回望,天母市區已在山腳下。
往下走,有石階一千三百級,沿途會看到黑色水管位於步道旁。行走在沿山溝旁的山徑,可見步道旁的大水管。一九三○年代,水管之上陸續鋪設石板和泥土作為保護,水管路就此成形。現在靠山崖的路上見到圳溝,石頭堆砌引導山泉流下的水溝彷彿是昔日藉水管引水的縮影;站在上坡路的水管旁,還可聽到大水管內急速的水流聲。接近天母地區,因為山勢漸展,水管與步道才分道揚鑣。
步道盡頭、水管終點,就是昔日的「三角埔電廠」。三角埔電廠是日據時代的工程。1931 年台北市役所利用調整井(海拔 300公尺)與發電廠(海拔 90.7 公尺)之間的落差,以水力來發電, 可得 916 匹馬力電力。光復後,三角埔電廠由台電接收,將電力輸至士林變電所。如今,三角埔電廠已走入歷史。
「三角埔」是天母的舊地名,至於「天母」地名的由來,應源自日治時期。中治稔郎在士林三角埔一帶興建一座以奉祀天母(天照大神和媽祖)為主神的「天母神社」,創立「天母教」,因此神社周邊的地方就被稱為「天母」。而那時候日本人所開設的商店大多皆以「天母」命名,像是「天母巴士站」、「天母馬車站」、「天母溫泉」、「天母神社」、「天母旅館」等等,使天母的名號非常響亮,遠近馳名,也漸漸因此有了「天母」這個地名。
1925 年,台北人口逐漸增加,飲用水不足,總督府開始尋覓新水源,終於 發現紗帽山南麓湧出的地質水,為理想的民生水源,且地處高處,可依賴重力送水至山下。 於是 1927 年由當時台北市役所(市政府)特規畫開發,1932 年 3 月完工。 位於水管路盡頭的第三淨水廠,距今歷史已超過八十年。
三角埔發電廠是步道的起點,也是水管路的終點。儘管已功成身退,依然見證了這水道的今與昔。
《我要怎麼去》
自備交通工具:
中山北路7段→左轉中山北路7段219巷→右轉直上猴洞產業道路→經慈悟寺叉路走左前方接半嶺產業道路→過翠峰橋後約100公尺,大轉彎處即為慈母橋登山口。
大眾運輸工具:
由捷運石牌站搭535公車到土地公廟站下車,往前走約20公尺即可抵達登山口。但是必須要搭有經過中山北路7段219巷的支線公車,且每天只有0740、1120、1700三班車可搭。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www.hiking.taipei/ct.asp?xItem=37196244&ctNode=67798&mp=106051。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翠峰瀑布。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7437752。
昔日為運水而設置的調整井(房),附近有「下東勢產業道路」, 就在步道上方。
翠峰瀑布地圖: 按我放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