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 蘇澳鎮 太白山礦場產業道路】
白米社區從前叫「白米甕」。在日據時代台灣人受日本人影響流行穿木屐,白米地區林相豐富,社區的森林盛產製作木屐的樹材「江某樹」,因此逐漸發展出木屐產業,成為本省木屐的主要供應地,被人稱為「木屐巢」。蘇澳地區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太白山與西帽山地區為主,也是台灣結晶石灰岩主要分布中心。除作水泥及鋼鐵製造原料外,尚可用以製造玻璃、製糖、藥品、橡膠肥料、建材及電石等。另外於東澳、南澳及武荖坑上游等區之大理石,部分為純白色結晶粒,為台灣純白大理石規模較大的礦區,經濟價值頗高。
白米社區的石粉仔仍一枝獨秀,未因此而沉沒,反而一次次的顯示出他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的地位。『石粉仔』 (碳酸鈣) 的誕生,具有國際品質,碳成分最高的碳酸鈣。台肥產無機肥的盛時,因接近原料的地緣關係在白米地區設廠,吸引瑞芳、九份等採礦人士轉業聚集落根白米社區,直到台肥公司有機肥料淘汰撤廠,白米已聚落成社區。
石化工業轉變了『石粉仔』 (碳酸鈣) 成為夕陽產業的命運,因為『石粉仔』 的品質良好,減少台灣進口原料的成本,增加台灣國際外匯,亦提供產品的競爭力。『石粉仔』 (碳酸鈣) 也加入民生、工業、造紙、建材工業,甚至現代最先進的國防工業,以及環保材質都有了『石粉仔』 (碳酸鈣) 的重要角色。
白米社區廣義的白米甕包括長安、永春、永樂三里。狹義的白米甕則指永樂國小西側的集村聚落。白米因鄰近蘇澳港及蘇澳火車站,交通甚為方便。 這個地區三面有山環繞,為糞箕湖山、猴椅山、西帽山。因為從遠遠的地方往山頭看過去,西帽山是白白的山頭,於是西帽山又稱為白石山。清同治年間,福建提督羅大春開鑿蘇花古道,在這裡除了留下古道之外,尚有古砲台山、清兵古墓、古碑等歷史遺跡。
白米社區四周高山環繞,礦藏豐富,社區內有日治時期就已開設的台灣水泥廠 (目前為遠東最大水泥廠),以及十多家礦石加工廠集結成聚落,生產建材及化工用的石米產業,所生產的「石米仔」產量高居全國第一 (佔 80% 以上)。白米社區的礦石加工廠鼎盛時曾有二十三家。礦石產業提供了附近居民就業的機會,居民和工廠形成生命共同體。不過礦石加工廠的林立,加上水泥廠為鄰,白米社區曾是全國落塵最高的地區,空氣污染問題相當嚴重。
今天的踏青地點安排到太白山礦場產業道路,由蘇澳鎮上的蘇港路轉永春路 (宜 41 縣鄉道),再由永春路直行永樂路 (仍是宜 41 縣鄉道),過北迴鐵路涵洞,經永樂社區 (白米甕) 直走到底,於路底公車亭處交叉口取左,由此進入約 12 公里的太白山礦場產業道路;蘭陽平原三面環山,本想既然太白山礦場產業道路是登高望遠,展望一定非常漂亮,於是開車前往探路。
太白山礦場產業道路連接白米甕與太白山礦場地區,風景秀麗且壯觀。太白山礦場產業道路,全程幾乎是一條彎曲迂迴的土石車道,高低落差有好幾百公尺。從索道平台向下眺望,只見一條綠色彎曲的白色車道,呈許多纏繞的大S型向上方攀去;隨著礦場產業道路彎曲迂迴,眼前景物漸遠、漸近、忽山、忽海變化無窮,景色更是宜人。
彎曲迂迴的礦場產業道路,從白米甕一路盤旋上到小帽山後,沿著稜線下方到達西帽山與太白山鞍部,藍藍的天加上白白的雲悠閒至極,沒有喧鬧聲只有草叢中的蟲鳴鳥叫,偶有老鷹盤旋於天空悠然自在,路旁一撮撮的芒花隨風搖曳。
太白山礦場產業道路四周群山環繞,綠意盎然美不勝收,站在索道平台附近可眺望蘇澳山、七星嶺沿蘇澳市區街道北側,橫亙著一道低海拔的山嶺;從這個角度俯瞰,嶺頂幾處曲折點像極了關刀上面的「七星圖」,因此此山因此命名為「七星嶺」,將整個蘇澳鎮美景盡收眼底,向東眺望太平洋,體驗水連天碧,壯闊滄茫的壯觀。
而從中央山脈東北方起始點的東澳嶺,向東分岔出的幾條延稜。向北眺望蘭陽平原,俯瞰好幾處的壯觀聚落;而湛藍的太平洋裡,龜山島的身影依稀可見。西帽山與太白山鞍部稜脊,這裡正是東澳溪與武荖坑溪的分水嶺。白色的礦場產業道路跨稜而過,兩側正是深壑的溪谷,好像跨飛的長龍,串聯著西帽山與太白山。
站於稜脊上,山風自東澳溪通過峽谷而來,飽含水氣,就是像瀑布那樣由東澳嶺與猴椅山往下傾瀉,時而飄逸柔美、時而氣勢磅礡。這種「雲瀑」的成因主要是鋒面過境,山區氣流不穩定之際,山頂與山谷對流旺盛,氣流越過山脊時,由於稜線兩方氣流、壓力不同而時常形成雲瀑的現象。
來到管制站前,旁邊的標示牌,顯示這裡即為台泥太白山礦場。太白山礦場產業道路,往山上的產業道路走到盡頭即是礦場所在位置,產業道路路寬可勉強一般汽車單向通行,沿途路況大都凹凸不平,不利普通汽車通行,而且運送土石卡車下山時煞車較遲鈍,需小心注意,確保行車安全。不但地處偏僻深山還是單線車道,坡度最高可達到 30%,終點則為標高為海拔 950 公尺的大白山礦場。
大白山礦場是宜蘭台泥採大白石礦的地方,礦場採台階式開採,礦區可分為南北兩個開挖區塊,北方區塊較大為主礦區位置,南方區塊較小可能為次礦區,主礦區面積十二公頃,開挖深度約數十公尺,礦區周圍很清楚可看到三條主要工作平台,是開挖和運送礦體機具通行的道路。
大白山礦場裡利用重機具有計畫的開挖礦體,開挖礦體造成岩層裸露的面積通常很大,其開挖方式使用台階式開採 (shelf quarries),在挖完數公尺深的岩體後,岩礦不易往上輸送至地表上,於是在礦區周圍開挖一條載礦機具可通行的平台,再繼續往中間的礦體開挖,開挖出來的岩礦,便可沿台階輸送上來。
如此一層一層的往下、往中間挖,最後整個礦區的四周便形成一階一階的台階。岩體被挖開後,台階旁裸露岩層的峭壁就是觀察地層剖面最佳的地方。而我們一般在野外觀察大地的構造運動或是地層層序結構等,必須選擇有岩層裸露、少有植生覆蓋的地方。
這種可進行野外實地觀察的裸露地層稱為露頭,一般露頭都是位於陡峭的山區邊坡、斷崖、風化或侵蝕較強的地方,在大雨或洪水過後,有些岩層崩落也可形成露頭,露頭經一段時間,地表植物恢復生長後,也可能因植生太過茂密而難以進行地質觀察,失去露頭的功能。
回程由原路返回,下山時天色漸暗,展望也不是太清楚。礦場早上開採礦石,下午四點由纜車運送下山,再經由山下的永樂村,以輸送帶送到台泥的水泥廠製成水泥,或者從永樂車站由火車運送出去。回到蘇澳鎮上,想到雪隧塞車,當下心情不禁黯然,想到漫漫長路,不知要塞多久才能到家。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mr-clean.org.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太白山礦場。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2743526。
從索道平台向下眺望,只見一條綠色彎曲的白色車道,呈許多纏繞的大S型向上方攀來。
西帽山與太白山鞍部稜脊,這裡正是東澳溪與武荖坑溪的分水嶺。白色的礦場產業道路跨稜而過,兩側正是深壑的溪谷,好像跨飛的長龍,串聯著西帽山與太白山。
回到西帽山與太白山鞍部稜脊上,山風自東澳溪通過峽谷而來,飽含水氣,就是像瀑布那樣西帽山往下傾瀉,時而飄逸柔美、時而氣勢磅礡。
白色的礦場產業道路跨稜而過,兩側正是深壑的溪谷,此側俯瞰東澳北溪的溪谷,隱約可見溪谷中的產道。
這種「雲瀑」的成因主要是鋒面過境,山區氣流不穩定之際,山頂與山谷對流旺盛,氣流越過山脊時,由於稜線兩方氣流、壓力不同而造成「雲瀑」現象。
山風自東澳溪通過峽谷而來,飽含水氣,就是像瀑布那樣由東澳嶺與猴椅山往下傾瀉,時而飄逸柔美、時而氣勢磅礡。
猴椅山南稜及電塔。
太白山礦場產業道路地圖:按我放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