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 富里鄉 公埔遺址】



富里在史前期間,大約距今二千到七千年間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居住。富里鄉內目前已發現有十幾處史前遺址,其中以公埔遺址最負盛名,在一九三○年代由日本的研究學者鹿野忠雄所發現,所以用當時的舊稱「公埔」來命名,現在已經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在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富里鄉境內同時存在著兩批不同文化的人類,一批是來自東海岸的麒麟文化人,另外一批則是來自台東平原一帶的卑南文化人,他們先後來到富里鄉境內定居,並且留下了十分豐富的遺址與器物。從考古學的新發現,富里鄉可能是東部史前文化一個很重要的人類根據地,同時也是麒麟文化與卑南文化人,互相學習彼此文化智慧的樞鈕站。


公埔遺址的巨石牆,是麒麟文化一個很重要的特徵,但是在這個文化遺址裏,也發現數量很多的卑南文化人所製造、使用的陪葬陶器,富里鄉內還有許多遺址,都擁有與公埔遺址的特徵,也就是兩種文化器物同時並陳在一個遺址區內。


公埔遺址位於花蓮縣富里鄉石牌村,村落旁的小山丘頂,最早由日人學者鹿野忠雄先生所發現,此遺址舊稱為「石牌遺址」,是由於在遺址上發現石壁,而鄰近的石牌聚落也因此而得名。公埔遺址目前被規劃為三級古蹟,在遺址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三件石壁,其中二件對立平行排列,另一件則單獨立於地表。在早期日人學者鹿野忠雄先生記錄中,提到有四件立石 (單石)、二座石壁,但如今在現場只能看到石壁。


在遺址調查過程中,曾被記錄發現有橙色、紅色的素面夾砂陶,以及打製斧鋤形器、石錛、石刀、石杵、箭頭等石器,目前研究者認為其文化性質應該屬於卑南文化。目前遺址除了被規劃為三級古蹟休憩區外,主要是被作為農地使用,另外還有廟宇及墳墓的人為建築,導致該區域的文化層受到破壞。


公埔遺址的視野景觀相當良好,東南西北方分別圍繞著海岸山脈、卑南山、中央山脈及花東縱谷,登臨其上還可俯視秀姑巒溪,自然天成的美景,值得遊客來此一遊。另外,石牌社區於省道公路邊設立了二個社區的石碑,其中一個帶有破損的穿孔,推測可能是使用該區域內發現的史前石壁所遺留,然後在加工雕刻而成。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
(1)、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 (中山高) ,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 (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九號方向行駛,接花東縱谷之台九線,抵達富里南跨越鐵路的跨線橋時,在上橋前迴轉北上,看到縮減道路的警示牌時,右轉道路旁有寫往公埔遺址的指標。右轉往上坡,一路沿公埔遺址指標前進,路途中會遇到道路二側都是公墓群,通過公墓群後便可抵達公埔遺址。
(2)、國道三號:由國道三號林邊交流道下,往台一號方向南下行駛,到達楓港後,左轉台九線北上,到達台東知本後,沿台九號省道北上,抵達富里南跨越鐵路的跨線橋,通過跨線橋後,看到縮減道路的警示牌時,右轉道路旁有寫往公埔遺址的指標。右轉往上坡,一路沿公埔遺址指標前進,路途中會遇到道路二側都是公墓群,通過公墓群後便可抵達公埔遺址。
◎ 公共交通工具:
(A)、火車:搭乘北迴線鐵路至富里火車站即可到達。
(B)、客運:(1)、於花蓮市搭乘花蓮客運往池上、富里、台東方向的班車至於富里站,再循指標北行,抵達富里南跨越鐵路的跨線橋,通過跨線橋後,看到縮減道路的警示牌時,右轉道路旁有寫往公埔遺址的指標。右轉往上坡,一路沿公埔遺址指標前進,路途中會遇到道路二側都是公墓群,通過公墓群後便可抵達公埔遺址。(2)、於台東火車站前搭乘花蓮客運、鼎東客運往池上、富里、花蓮方向的班車至富里站,再循指標北行,抵達富里南跨越鐵路的跨線橋,通過跨線橋後,看到縮減道路的警示牌時,右轉道路旁有寫往公埔遺址的指標。右轉往上坡,一路沿公埔遺址指標前進,路途中會遇到道路二側都是公墓群,通過公墓群後便可抵達公埔遺址。


◎ 地址:花蓮縣富里鄉石牌村1號。
◎ 電話:03-8227121;傳真:03-8227665。
◎ 參觀時間:早上 6:00 至下午 6:30。


◎官方網站:http://www.fuli.gov.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公埔遺址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52863
































 



=================我是分隔線=================



 



 



【花蓮縣 富里鄉 羅山遊憩區】



稻田金波翻浪、荷園粉紅駭綠,加上翠秀的遠山和流瀑,這幅農村寫意圖,正是台灣第一個有機農業村 羅山村教人心動的田園美景。發展無毒農業有成的羅山村,也從一個淳樸的農村,躍上休閒旅遊之舞台,成為都會遊客嚮往的世外桃源。


位處花東縱谷南端的富里鄉,以生產富麗米著稱,為花蓮縣知名的米倉。羅山村於清末時,最先由屏東平埔族人來此地墾拓。富里鄉到日治時期較具規模,吸引西部移民湧入開墾定居。羅山村有螺仔溪穿流,又因水田中大量繁殖田螺,因而最早被稱為「螺仔坑」或「黎仔坑」,居民以客家人佔 80% 最多,其次為閩南人和平埔族佔 20% 。


翠綠山林環抱的羅山村,山巒田園觸眼皆綠,是村裡不變的美麗鄉村印象。羅山自然天成的景緻與資源,廣裘的綠意田園和聚落村莊,引導全村一起推展有機產業,並發展出體驗農家和農村民宿,促使羅山的農業、生活、自然生態和歷史人文結合起來,發展出獨特的農村旅遊。


以「有機農業村」受歡迎的花蓮羅山村,地景、生態和人文景觀均豐富。羅山最知名的景點,要屬羅山瀑布和羅山泥火山,並有座種滿菱角的大魚池和百年歷史的土角厝,動植物相也很精采。懸垂於海岸山脈青綠山間的羅山瀑布,高 120 公尺,上層瀑落差百公尺,下層瀑 20 公尺,夏季水勢豐沛如萬馬奔流,並有木棧步道引領遊客拜訪瀑景,登上瀑頂可遠眺縱谷田野風光。


羅山泥火山就在瀑布附近,因噴出的泥漿帶鹹味,當地人稱「鹽坪」,平常有三到六處小噴口。附近居民引天然氣為燃料,並以泥火山水製作風味特殊的火山豆腐。羅山大魚池與泥火山景點連成線,有步道銜接,可遠眺羅山瀑布。魚池為斷層池,又叫大埤塘,原為沼澤地,早年居民引水成池以灌溉農田,並在池中養魚,夏秋菱角繁生,建有步道和曲橋涼亭方便遊客賞景,池中並闢有「荷園悅色」賞荷景點。


來到羅山村,不可錯過欣賞泥火山的指標植物鬯蕨,這兒闢有保護區,並可見到澎佳嶼飄拂草、冬青菊及三蕊溝繁縷。羅山村的鳥類和蝶類資源均很豐富,為羅山帶來動態的知性風景。為感受農村生活,羅山村推出體驗農家活動,讓遊客住宿農家,從事有機村生態之旅,並可 DIY 體驗製作火山豆腐、斗笠、編織、愛玉凍、削竹筷、擂茶和藥草香皂的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