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 金山鄉 金包里山、獅頭山、磺港山】



金山擁有海域溫泉、硫磺泉、碳酸泉及鐵質溫泉,常吸引許多嚮往海洋風情又熱愛泡湯的遊客。金包里山俗稱獅頭山,園區內步道縱橫,並蘊藏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生態豐富。


金山不產金,唯傳說日治時期,德皇威廉二世信口開河,指稱台灣是全世界藏金最多地方,日府信以為真,獎賞尋金,民眾遂蜂湧而至,將鄰近土地幾乎翻遍,最後自然無功而返。前清時期金山曾設汛塘衙署,並修築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及挑磺古道,直通台北府城;清代金山八景中,燭台雙峙、水尾望月、磺港漁火、跳石銀瀾、竹峰吐霧,雖歷經百餘年歲月,依然風華璀璨。近年金山以溫泉聞名,泉源分峙新舊兩處,最早發現於明治 32 年,成為著名景點;據說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對泉質讚譽有加,故又稱總督溫泉。


金包里山海拔 71 公尺,三等 1023 號基石,埋設在步道旁,極易錯過;基石有兩顆。山頂只是步道微突起的高點,三等基石位於步道旁右側。基石旁有碉堡,所有登山路條幾乎都在碉堡上,上去看看另一顆基石。海軍三等三角點 T010,此種基點非常少見。碉堡頂展望普通,勉強可眺望野柳方向海域。眺望磺港村與遠方的竹子山腳山五爪崙山。眺望北側的中角海岸。附近有幾棵黑松,樹型飄逸高雅。


接回柏油路,右側涼亭,展望普通,距離柏油路只有 50 公尺左右,退回柏油路,續往前。 廢棄崗哨,右側有石階往下,可通廢棄軍營。柏油路終點,場地寬廣可停車,續行開始主步道,不久於步道左側發現基石。省府地政處測量局的三等控制點。此處展望佳,鳥瞰磺港漁港,眺望磺港山,眺望金山平原地區,遠處的竹子山高高聳立,藏在雲霧裡。


續行中正亭與燭臺嶼近在眼前,步道叉路,左往磺港漁港,右往中正亭。先取右。中正亭。旁邊有個大鋼圈,從中觀賞燭臺嶼棒極!下書「燭臺雙峙」。拉近看燭臺嶼,離此處大概只有三四百公尺遠。鳥瞰下方海岸,有片小沙灘。


燭臺嶼,是金山鄉的地標,這座單獨浮於海上,有如屏風的海蝕地形,從清朝時就很有名氣,是著名的金山八景之一;獅頭山現在建有登山步道,是眺望燭臺嶼的最佳地點。獅頭山以往曾是重要的軍事基地,建有各種防禦工事,沿著通往燭臺嶼的步道前行,不時可見隧道射口及炮臺,引燃起一些肅殺的氣息,不過,這樣的氣氛很快就會被步徑旁嘰嘰喳喳的鳥類給打滅了。


曾經出現在國歌影片中的燭臺嶼,這個金山鄉的地標大家都不陌生,不過,在照片上看過千百次,真正到了現場還是忍不住讚嘆,湛藍的海水包圍下,就只見兩座突出於海上的海蝕岩柱,岩石紋理清晰可數,附近作業的漁船,在旁邊拉出長長的波紋,簡簡單單幾筆勾勒,就形成一幅極美的海上圖畫。


如果視力好,還可以看見鸕鶿棲息在燭臺之上,正蓄勢待發,一旦時機成熟立即撲入海中,飽餐一頓之後,回到燭臺上,繼續張著翅膀曬太陽。燭臺嶼景觀台下是一片細柔海灘,海水清澈見底,在台灣已十分少見如此乾淨的海水與沙灘。


回到步道叉路,續行循稜仍有步道,但是已封閉。續直行往登磺港山,石階仍在,但雜草叢生。暫出草叢時,眺望燭臺嶼,此角度兩臺漸合一。回望中正亭與小沙灘。續行路況更差,但石階仍在。過崩塌地後,到達廢棄營房。磺港山三角點,56 m,三等三角點聯勤內補 002,又稱獅子頭鼻山,芒草圍繞無展望。


磺港山屬磺嘴山列北伸尾稜,山嶺微緩起伏,兩側為陡峭險崖,突岩似屏,直切入東海海域,俗稱金山岬或磺港岬,這種懸垂峭壁搭配傾斜平台山地,係典型「獅頭山」地形,因此別名獅頭山。金包里山地圖上標示為獅頭山,反而尾稜的磺港山因註記三角點而較為山友所熟知。


循原路回到公園入口。獅頭山公園就是原來的中正公園,入口在公園路上,也可從民生路的光武坑道進入,先走一段驚悚十足的冒險路段,出到野台廣場,再開始獅頭山公園的遊賞。


《我要怎麼去》
金山鄉正好在基金公路 (二號省道) 與陽金公路 (二甲省道) 交界處,獅頭山所在地為豐漁村,只要往海邊、接近磺港漁港方向行走,就可抵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