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位於屏東縣車城鄉,西臨蔚藍的台灣海峽,東傍72公尺高的龜山,全區規劃面積合計為96.81公頃,其中博物館區規劃興建35.81公頃,而週邊綠地與服務設施區(如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則佔地60餘公頃。建築配置可區分為:博物館(台灣水域、珊瑚王國、世界水域三大主題展示館、行政與教學中心,由一共同大廳串連而成)、水族實驗中心、服務設施、研究大樓、維護設施、國際會議中心以及學研中心等數個主要建築區。
座落山水之間的博物館,整體規劃理念主要以展現「水」的精神與特性為主,以低密度的建築開發,分散機能相異的建築物並以步道相連接,維持了與原有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海洋生態呈現及教育傳承為博物館設計主軸規劃。目前設有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及世界水域館等三館,網羅全球海域生態全方位的學習。
《屏東海生館遊憩設施》
*遊客中心:遊客中心提供遊客更大的餐飲及商品空間區,
在建築上延續了海生館的主題使用波浪型屋頂。
*鯨魚親水廣場:等比例製作的鯨魚模型,
有大翅鯨偕幼鯨躍出水面,
抹香鯨露頭噴水換氣,
游客可在此消暑戲水,
感受鯨類的巨大身軀和沁涼的水意。
*太平洋親水廣場:太平洋親水廣場設施,
模擬實際生物一比一的模型,
包括16米的大型鯨鯊,
13隻2米4長的海豚,
4尾鬼頭刀及3尾旗魚。
配合著中間被水包圍的圓型舞台,
與鯨豚廣場相互輝映,
為全台最大親水廣場。
*海天一色逍遙魷:世界水域館之公共藝術品,
創作以海底世界裡,
最大的軟體無脊椎動物「大王魷魚」為主題,
主要與鯨魚親水廣場兩相呼應,
融合凝聚海生館的整體風格。
*兒童探索區:此戶外陽台展示區有各種活潑造型的海洋生物,
鼓勵兒童透過豐富的想像立即創作力,
以遊戲的方式來探索海洋世界的奧祕。
《台灣水域館 Waters of taiwan》
從山到海的展示方式,生態及景觀完全模擬實地景象,就如同小水滴的旅行,從高山匯集融雪、雨水而成的小溪,順流而下,沖刷切割河床,夾帶各種物質,逐漸堆積到平緩的中下游,最後蜿蜒流入大海,藉著小水滴的旅行訴說台灣河川到海洋生態的多樣性。
*觸摸池:一個特別設計給兒童可接近的生物池,
鼓勵他們親自去探索,親自去觸摸海洋生物,
ex:海星、海參、海膽、海兔、螃蟹
*水庫:走進水庫,魚兒突然間變壯碩,
因水庫區為靜水區且空間寬廣,
所以造就他們如此圓胖的身材。
*大洋池:台灣水域館中最大之生態展示區,
大洋池壓克力玻璃寬16公尺寬4公尺,
為目前東南亞最大的單一展示窗,
展示之鯨鯊為海中最大魚類,
體長可達18公尺以上,重達四十公噸。
優雅的姿態及藍白相間的外表,
吸引著參觀者的目光,
是繼日本國之後,
世界上第二個人工成功飼養鯨鯊的國家。
*保育水世界:抬頭透過一個圓形視窗看到魚兒在水中悠游,
光線透過這個水池映射了魚影及水波到地面上,
引人深思與冥想,
能培養人們對台灣水域之美有所認識,
進而對它關懷及保護。
《珊瑚王國館 Colar kingdom》
以絢麗的活珊瑚和熱帶魚作為入口展示,入館後,繞著巨大圓柱型水槽緩步下潛,84公尺長的海底隧道之旅至此展開。穿梭於150萬加侖的巨型人造海洋之中,讓您親臨絢爛多采的珊瑚世界。
*珊瑚礁預覽區:提供珊瑚礁不同生態區域的預覽。
從岸邊激浪衝擊的珊瑚礁頂開始,
隨著深度增加,我們可以看見斜緩的礁緣,
徒峭的礁壁,彷彿潛行於海裡,
觀眾可以仔細觀察,
為了適應海水深度、地型、光線的變化,
生成了哪些不一樣的珊瑚種類。
*海底隧道:遊客進入遊客隧道,
從透明壓克力板中觀察珊瑚礁生態,
觀賞優美纏繞在一起的珊瑚,
精力充沛的魚群,
以及在探測的礁沿魚類等有趣的畫面。
*沉船:遊客將進入一艘沉沒之鋼船底部,
穿梭於甲板船艙之間,
除了可以觀察生於沉船之各類珊瑚,
還可以看見色彩鮮明之魚類與海底生物。
*白鯨池:邀您以最近距離的接觸,
透過解說人員對極地生態習性等精彩的解說,
除了讓參觀的遊客見識到白鯨聰明逗趣的一面,
更能在解說的過程中,
了解白鯨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活習性。
小白鯨剛出生時體長為150公分,體重80公斤,
成年的白鯨體長約可增長到5公尺,體重約為1500公斤。
《世界水域館 Waters of the world》
世界水域館展示概念源於海洋為地球生命的起源處,透過先端科技的整合,運用3D立體互動動畫、電子影音、巨型環境裝置,以及海獸海鳥的活體展示,讓來訪的人們在虛擬和實體結合的情境營造中,達到寓教於樂的參觀體驗。
*極地探險-企鵝:世界上總共有17種企鵝,都住在赤道以南的南半球。
館內展示之五種企鵝為國王企鵝、紳士企鵝、頰帶企鵝、
阿德利企鵝及馬可羅尼企鵝。
*古代海洋-水母:遊客在此展區,
可以儘情的欣賞水母於水中婆娑曼妙舞姿,
空間中的效果照明,
製造出藍色夢幻般的海洋情境。
*海藻森林-巨型海藻:
是由極微小的孢子(spore)開始成長,
平均每天成長30公分,最高超過60公尺。
巨型海藻是生物們的食物,
也是提供棲息的場所。
缸體高度10公尺,寬9公尺。
*極地探險-海鸚鵡:
很多人只認識繁殖季的海鸚鵡,
冬天醜醜的外表很難讓人辨識出來。
北大西洋海鸚鵡是最受歡迎的海鳥之一。
另有鳳頭海鸚鵡及海鷗等海鳥展示。
*探索教室:展示方式強調互動性,
內容包括化石傳奇、海藻迷宮、
極地探險、超時空探查艇。
透過有趣的遊戲手法,
經由互動樂趣以啟發兒童對海洋生物興趣。
*深海水域-深海大章魚:走到深海隧道底端處,
大家會被突然出現的大章魚驚嚇到,
大章魚盤踞在半空中,
張牙舞爪撲向大家,
如此新鮮的感受,豈能錯過。
資料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http://www.nmmba.gov.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