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嘉義縣 大林鎮 大林糖廠】

 


大林糖廠建立於民國前三年 (西元 1908 年) 九月,當時名稱為「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嘉義工場」,1912 年開始製糖,民國 24 年 (西元 1935 年) 日糖興業株式會社合併之,並且將名稱改為「日糖興業株式會社台灣支社大林製糖所」。當時台灣製糖業的主要版圖,就是由日糖興業、台灣製糖、明治製糖與鹽水港製糖四大會社為主。在日治時期奠下穩固的私人新式糖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統一由台灣糖業公司接收,糖廠改名為「台灣糖業有限公司大林糖廠」。

 

台灣糖業公司曾經為台灣賺取了不少的外匯,但是隨著時代的遷移,製糖不再能符合成本、帶來利潤,在九零年代後,糖廠漸漸關閉或轉型其他產業,目前只剩下提煉進口原料糖的小港煉糖廠,及壓榨原料甘蔗的虎尾糖廠、南靖糖廠、善化糖廠仍維持著糖產業。像是同樣位於嘉義的蒜頭糖廠,轉型為蔗埕文化園區,提供遊客五分車乘坐、販賣全台各地名產、烤香腸、車輪餅、更有卡拉 OK、文物館等觀光化的經營。

 

我們一行來找大林糖廠,找糖廠要先認煙囪吧。在過去那個平原上只有平房、農田的時代,糖廠高高的煙囪,應該相等於現在 101 大樓的地位吧。順著省道旁的加油站邊出現的一條和省道垂直的小徑,可以看到兩旁並列著高高的椰子樹,那就表示,建於日治時期的古蹟不遠了。

 

雖然是第一次拜訪大林糖廠,相較之下,大林糖廠顯得安靜許多。大林糖廠在 1992 年併入北港糖廠,最後於 2005 年正式停產,後成立生物科技廠。根據台糖公司網站資料,現在大林糖廠在技術上以醱酵與萃取為主軸,開發一系列的保健食品、美容保養品、化妝品原料等,以「健康產業」為訴求,進而發展生醫用材料,及原料等多樣化的高附加價值產品。

 

站在位於舊時宿舍區以及工廠區連接點的中山堂前,我們想像過去的種種情景。中山堂是過去員工集會的場所,如今已出租成為「松錳租車」的店面,從外往裡看,已無法辨識過去為集會場所的中山堂。中山堂對面的是福利廳,也是廠區裡現在人氣最旺的地方。入口題的是于右任在民國 43 年留下的墨寶,福利廳過去是糖場的員工餐廳,還曾經辦過糖廠員工結婚喜宴,現在則專職販賣台糖冰品。民國 43 年,因為國際糖價波動,糖廠經營困難,當時由員工去溪裡挑砂石、以廢鋼軌代替鋼筋才蓋起來的,因此老糖廠人對福利廳有濃厚的情感。

 

日治時代建立起來的新式製糖工場,為了照顧移居來台的日本員工及其家眷,多在工場內設置各種設施,讓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在可以在廠區裡獲得滿足,形成完整且自足性的職住型聚落生活方式。位於大林的大林糖廠也不例外,1909 年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將 236.6 甲土地中的 23.4 甲做建廠用地,闢設辦公廳舍、倉庫、宿舍、鐵路等會社自營設施,當時五分車鐵道通往梅山、麻園寮、溪口、新港、火燒庄等地,除了載運甘蔗外,還可載運旅客 。另外還有郵便、電信、教育等非會社自營設施。

 

教育設施方面,糖廠協助設立了小學校,現在的大林國中前身即為 1913 年設立的大莆林尋常小學校;另外,為因應雙親皆外出工作,沒人看顧小小孩的狀況,1922 年還設立了大林幼稚園。此外,廠區內福利部、理髮部、醫務所、俱樂部、網球場、公園、圖書館、防空、消防設備以及糖廠駐警保護一應俱全;1916 年,園區內設立了大林金刀比羅神社,以滿足日籍員工的心靈需求。

 

宿舍區僅剩幾戶破落的獨棟的日式平房,讓人想像當時的榮景與人口的繁盛。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這些留下來的平房,當時是屬於日本高階管理主管的宿舍,並不是台籍員工所能居住的。宿舍等級共分為四等,一、二、三等以及工人寮,廠長的宿舍可達 50 坪,自有衛浴設備;但是最低接的台籍工人住的工人寮,一戶只有 6 疊塌塌米大小,12 戶共用公共廁所,且日人與台人居處區有所隔離。

 

日治時期設立的神社已經看不見了,但是台人的祭拜場所「石頭公」仍在。原本是日治時期所建的一座殉職工人紀念碑,或可說是慰靈碑,因為碑文漫滅,很難整理讀出,日治時期應該會有定期的慰靈儀式。不知何時開始,卻成了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石頭公」,會有祭拜和做戲等宗教儀典。紀念碑變石頭公,或許和紀念碑採用自然石有關吧。這個現象很特別,很能看出信仰文化怎樣有機的、在地化的發展。石頭公默默地守在園區最遠的一角,香煙裊繞,這裡集合了對民前三年九月以來的所有因公殉職的英靈的敬仰與懷念。

 

台灣的糖業串起了清治時期的私人小規模糖廍、日治時期的私人新式現代化糖廠、國民政府時期的國營糖業公司經營模式,以及目前面臨的後工業時代的糖業轉型問題,讓我們看見了歷經數百年的文化、政治變遷的軌跡。建廠近百年的大林糖廠,在 1996 年結束製糖之後,一部分廠區轉為生技公司的生產線,大部分的廠區似乎就空在那裡。除了販售中心吸引些人潮來吃冰購物之外,平常日子這裡都非常安靜。

 

台灣糖業在四五十年代曾經是台灣的經濟命脈,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大家都已經遺忘這個曾經與大家一起努力的夥伴-糖廠,現在的大林糖廠努力保存屬於自己的文物記憶,除了能讓過去的人細細地品嘗過去的珍貴記憶外,也期望能帶給現代人另一種淳樸鄉村的自然感動。

 


◎ 連絡電話:(05) 2641300 。
◎ 連絡地址:嘉義縣大林鎮大林里399號。

 


《我要怎麼去》

 

◎ 開車路線:
(1)、火車:至大林火車站火車站。
(2)、公車:至嘉義火車站,搭乘嘉義公車梅山線,於過溝站下車,再步行前往即可到達。 
◎ 自行開車:
(1)、中山高:自大林交流道下 → 往大林方向行駛 → 自 162 線過西榮街左轉至中正路 → 遇中山路再左轉 → 前行至大林國中旁即可抵達。
(2)、南二高:由梅山交流道下 → 往大林方向行駛 → 自 162 線接中山路右轉 → 前行至大林國中旁即可抵達。

 

◎ 官方網站:http://163.29.235.132/tw/viewsitedetail.php?id=209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大林糖廠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7406717

 



育菁親水公園為沿著鹿掘溝岸開發新興公園,前身亮麗的龍橋為一大特色,遙遙相望。

 



育菁親水公園為沿著鹿掘溝岸開發新興公園,前身亮麗的龍橋為一大特色,遙遙相望。

 



育菁親水公園為沿著鹿掘溝岸開發新興公園,前身亮麗的龍橋為一大特色,遙遙相望。

 




 



糖業曾經是台灣歷史的重要一頁,然而黃金歲月已逝。這個空間暫時還保有過去美好日子的味道,但還能多久?

 



大林糖廠荒廢的鐵支路。

 



漫步到糖廠鐵路的機車庫,現在整個鐵道部都沒人了,火車也不再走動,載運原料。

 



大林糖廠荒廢的鐵支路。

 



大林糖廠荒廢的鐵支路。

 



中山堂是過去員工集會的場所,如今已出租成為「松錳租車」的店面,從外往裡看,已無法辨識過去為集會場所的中山堂。

 



來到大林糖廠,當然要去品嘗好吃的冰品。推薦麥苗櫻桃冰淇淋,真的是很美味。

 



紀念因公殉職的英靈「石頭公」。原本是日治時期所建的一座殉職工人紀念碑,或可說是慰靈碑,因為碑文漫滅,很難整理讀出,日治時期應該會有定期的慰靈儀式。

 



紀念因公殉職的英靈「石頭公」。不知何時開始,卻成了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石頭公」,會有祭拜和做戲等宗教儀典。紀念碑變石頭公,或許和紀念碑採用自然石有關吧。

 



紀念因公殉職的英靈「石頭公」。

 



如果查網路資料,大林糖廠內有一糖業文物館。可惜的是糖業文物館已經關閉,聽說當初這個館是由台灣糖業文化協會成立的,目前該協會雖然遷離糖廠,但仍在運作,繼續做糖業文化的相關文史工作。

 



國府時期的行政中樞,因為辦公室已遷到新廠區,也一樣顯得荒涼。孫中山的銅像座上長滿了草,不過至少周圍庭園還是有整理過。

 



應當是日治時期的行政中樞的幾棟建築,掩沒於雜草之中,無法靠近。但是看那堂皇的外表,可以想像糖業繁盛之際的景象。

 



育菁親水公園為沿著鹿掘溝岸開發新興公園,前身亮麗的龍橋為一大特色,遙遙相望。

 



大林自行車道,係利用台糖舊鐵道變身而來,由大林糖廠為起點,沿途經過湖北里、穿越台一線省道 (涵洞),經三村里到三角里、北勢社區,全長共七公里。

 



大林自行車道沿途景觀包括三角澭仔、大湖公園、別有洞天、潭墘橋、波浪車道、唬瀾館、禾樂居民宿等幾個美麗景點。

 



大林鎮明和里鄰里公園。

 



大林鎮明和里鄰里公園。

 



「望遠樓」位在嘉義縣大林鎮明和里甘蔗崙,為大林鎮甘蔗崙望族陳瑞祥先生構築,建於大正 10 年間(1921-1922 年),以「登高望遠」之幽遠寓意,命名為「望遠樓」。洋樓建築兼具中國古色古香風格及西洋巴洛克風味,當時是陳瑞祥招待日本商社與地方仕紳飲酒作樂的酒樓,而「望遠樓」坐東朝西,昔日嘉南地區一望無際的蔗田,在此欣賞落日美景,是令人心曠神怡的好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