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鎮本是阿美族的一個聚落,名叫「蔴荖漏」。日治時代於此建港(今成功港),改稱之新港(新港街);戰後又鑒於「新港」一名與當時嘉義新港鄉同名,為免混淆,且當時的鎮長認為新港港灣與台南安平相似,為紀念鄭成功開台功勞的名義,再更名為「成功」迄今。
這次造訪成功鎮的五處景點:三仙台、石雨傘、阿美民俗活動中心、美山花海、與小馬隧道。


 

【台東縣 成功鎮 三仙台】 


三仙台位於成功東北方不遠處,是典型離岸小島和珊瑚礁海岸構成的特殊景觀區,為無人居住的火山住塊岩小島,也是東岸知名度最高和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三仙台島上奇石分布,其中三塊巨大的岩石,民間穿鑿附會,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曾登臨此島,三仙台也因此而得名。 

三仙台全島面積約 22 公頃,最高點海拔約 77 公尺。地質屬於都巒山集塊岩,原來是一處岬角,因海水侵蝕逐漸蝕斷岬角頸部,而成了離岸島,島的四周珊瑚礁環繞。由於強烈的風化和海蝕作用,島上除了仙劍峽、合歡洞等與三仙台故事有關的天然奇景外,並且散布著海蝕溝、壼穴、海蝕柱、海蝕凹壁等海蝕景觀,奇岩怪石林立,藍天碧海,浪濤拍岸,礫石灘珊瑚礁景緻壯闊,登島遊覽頗富尋幽訪勝之趣,令人流連忘返。 

離岸小島上不僅奇石分布,地質和植物生態也極為豐富,海岸植物種類繁多,並有林投、白水木、濱刀豆、台灣海棗等稀有的濱海植物,島的南端一帶海域,有美麗的珊瑚礁群和熱帶魚群,是東海岸最具知名度也是最美的海景之一,已被列為自然保護區,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遊客可循規劃良好的步道觀賞沿途生態及地質觀賞。特殊的海蝕地形,已成為東部海岸的著名地標。 

過去想參訪三仙台的遊客只能利用退潮時,涉水而過。民國 76 年完成造型夠眩的八拱跨海步橋,橋分成八拱,波浪造型,造型夠炫,長 320 公尺,宛如一條巨龍伏臥海上,銜接三仙台和本島,長龍臥波,氣勢壯觀,橋上階梯也是 320 階,深具巧思,以波浪造型呈現八拱跨海步橋,宛如一條巨龍伏臥海上,跨越至離岸珊瑚礁小島。 

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在三仙台設有服務中心,內設以三仙台為主軸展示室,遊客不須辛苦過橋,即可身歷其境三仙台島的著名景觀和多樣性生態世界。棧橋式環島步道,輕鬆悠閒漫步綠意海濱小徑,享受悠閒時光。三仙台亦是東海岸絕佳觀賞及拍攝日出景點。海岬的北側是一片礫石海灘,潮水和海浪翻湧沖刷海灘時,會發出震撼的聲響。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
(1)、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 (中山高) ,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 (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九號方向行駛,至花蓮接花東海岸之台十一線,112K 處,右轉可達三仙台。
(2)、國道三號:由國道三號林邊交流道下,往台一號方向南下行駛,到達楓港後,左轉台九線北上,到達台東知本後,沿台十一號省道北上前行,112K 處,右轉可達三仙台。
◎ 公共交通工具:
(A)、火車:(1)、搭台鐵至花蓮站下,轉搭花蓮客運 (往台東) 至三仙台站下;(2)、搭台鐵至台東站下,轉搭鼎東客運 (往成功、長濱、靜浦、花蓮) 至三仙台站下。
(B)、客運:於台東火車站下車,搭鼎東客運 (往成功、長濱、靜浦、花蓮) 海線公車,至三仙台站。 

 

◎ 地址:臺東縣成功鎮三仙里基翬路74號。
◎ 電話:(089) 850-785。
◎ 營業時間:早上 8:00 至下午 05:30。

 

◎官方網站:http://www.eastcoast-nsa.gov.tw
◎參考資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三仙台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790944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成功鎮 番外篇 小馬隧道】 


小馬隧道是台東縣內建於日據時期留存至今的隧道,原名泰源隧道,此隧道曾是進入泰源盆地唯一通道,民國 50 年代,稱為「桃源洞天」,被列為台東十景之一。 

日昭和四年(西元 1929 年),小馬地區的阿美族人在海岸山脈開闢水圳道,引馬武窟溪水,修築小馬圳(為日文漢字,意即水圳)灌溉小馬地區的農田,水圳以暗渠貫穿馬沙林尼山,後來日人為改善進入泰源幽谷的交通,由台灣總督府發動族人義務勞動,小馬地區阿美族人義務出役,以人工將原來暗渠擴大為可通汽車的隧道,於昭和七年(西元 1932 年)竣工,將暗渠打通為 2.5 公尺寬、長度約 300 公尺的隧道,可單向通行汽車;暗渠則在隧道之下。 

工程歷時三年,沒想到通車後的隧道除交通功能外,太平洋戰爭美軍機空襲時,小馬及泰源地區民眾躲進隧道,變成空襲時避難所。民國 80 年,新東河橋完工,沿馬武窟溪北岸新闢公路同步完工,才取代泰源隧道的功能。 

小馬隧道於戰後被公路單位改題泰源隧道,成功鎮民認為該隧道位於小馬段且早年稱小馬埤圳,改稱的泰源隧道並不妥當。乃積極運作,由耆老王河盛提供資料,鎮民代表會在第17屆第8次臨時會中,通過「隧道應回復正名為小馬隧道」案,函請成功鎮公所辦理。鎮公所順應民意,於民國 93 年(2004) 10 月將該隧道正名為小馬隧道,並在東口左側立碑為誌。 

小馬隧道為鋼筋混凝土構築,除兩端在戰後稍作整修、塗以水泥外,其餘均保留人工開鑿痕跡。從小馬隧道進入泰源,特別能夠體會「幽谷」二字的意境:只限於單線通行,「豁然開朗」;隧道內還可見圓形燈泡作為照明之用,相當特殊。小馬隧道多年的歷史,見證東海岸地區交通演進史,是地方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民國 91 年經縣府公告為「歷史建築」,列冊保護。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成功鎮 番外篇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處本部 之 阿美民俗活動中心】 


本來找不到阿美民俗活動中心,還以為在都歷派出所旁邊的庭院造景就是阿美民俗活動中心。進去都歷派出所停車暫借問,警察還以為我們要借用露營地,趕緊說:『'我們的露營區已經不開放的啦,椰子會砸到人的啦,沒去整理的啦。』後來細問之下,才知道阿美民俗活動中心在台十一線 126K 處的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處本部。 

花東海岸是「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的主要轄區,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一日東管處成立時,處址設於轄區最南端的小野柳,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十日始遷到這處新建的辦公廳舍,處本部位於台東縣成功鎮,距台東市約四十公里,人口在台十一線一百二十九公里附近,位在海階地上的處本部,佔地約有十七公頃,背山面海,北望可見成功鎮和三仙台,南眺可及綠島,四周景觀絕佳。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處本部並非單純的行政中心,這裡並設有遊客服務中心、阿美民俗活動中心等具旅遊服務、解說教育和文化保存多項功能,遊客服務中心內有容納二百二十五人的多媒體簡報室,和東海岸自然及人文展示室,民俗活動中心則有傳統的阿美族祭屋和家屋等建築,及一個可容納一千個觀眾的戶外表演場,這是東海岸第一處特別規劃興建的阿美族文化中心。 

來到東管處門口,迎接遊客的是象徵原住民文化與山海美景的「山盟海誓」藝術雕塑。處本部雖為管理處的行政中心,但為使處址所在地成為遊客必至的旅遊據點,特設置有遊客服務中心,透過圖片、模型和實物的展出,生動呈現東海岸的動植物生態人文特色與遊憩活動,並期遊客透過影片欣賞,能充份享受東部海岸山水之美,而設置可容納二百人的大型多媒體簡報室。 

位於東管處都歷本部裡,中心內有傳統的阿美族祭屋和家屋等建築,阿美族人現場的編織表演,像是竹編、飾品等等,以及戶外表演場。您可以前來感受原住民熱情、手藝與嘹亮的歌聲,這是東海岸第一處特別規劃興建的阿美民俗中心。處本部內還設有遊客中心,是遊覽東海岸不可錯過之地,展覽室內介紹東海岸自然與人文景觀,多媒體簡報室定期播放精采的簡介影片,以及解說教育服務等。 

隨著進入現代生活的脈絡,阿美族的歌舞憑藉著驚人的創造力,創造出多樣化的歌舞形式,也使得阿美族的歌舞也儼然變成台灣原住民歌舞的代名詞,也成為許多以台灣原住民為觀光主題的景點 ,紛紛展演阿美族的歌舞。此外,結合花東地區的自然環境與歷史觀光資源,例如秀姑巒溪泛舟、東部的旗魚、都蘭糖廠等都使諸如大港口、石梯坪、奇美、成功、都蘭等地逐漸發展成為阿美族文化觀光的重點地區。 

阿美族女性所穿著的改編型的紅色系列服裝,也隨著舞蹈散佈流傳,成為大部份地區阿美族女性服裝的主要色系,也建構了外族對於阿美族的想像。當代阿美族的生活空間,幾乎包含在國家所設立的風景特定區內,除了定點的展示活動外,也發展出呈現阿美族文化特色的的觀光行程,尤其以每年7、8月間各部落的豐年祭更是政府極力推動觀光的重點之一。 

位在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處本部入口左側的阿美民俗活動中心,佔地約二公頃,主要建築之祭屋及家屋,依據日本人千千岩助太郎之手繪圖,仿花蓮縣太巴塱社之祭司住家搭建,其樑柱上的木雕圖案,為阿美族太巴塑系特有的圖騰。中心有部落文物展、手工藝品、特產展售、美食服務、傳統歌舞表演等。一個展示阿美族原住民建築和文化的藝術中心,處處充滿阿美族特色風情,是體驗阿美族傳統文化的好去處。 

阿美族仍保留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豐年祭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祭典,在每年夏季舉行,歡慶小米豐收、祭祀祖先和神靈,儀式充滿祈福感恩氛圍,並強調慎終追遠、團結和諧的倫理觀念。男性是豐年祭的主角,在祭典活動的重頭戲歌舞儀式中,可看出男性年齡階級制度的嚴謹及倫理精神的深奧,婦女和兒童也被允許參加部分歌舞儀式。  

目前阿美族民俗中心由少多宜.篩代帶領的「Amis 旮亙樂團」駐點表演。「Amis 旮亙樂團」是一支以敲打樂來傳遞阿美族傳統之美樂團,旮亙( kakeng )指竹鐘,是阿美族傳統婚禮中女子招贅時用來報喜訊的用具,「Amis 旮亙樂團」以此命名,有報喜訊的的意思,也有一種傳承發揚傳統的使命感。定時定點表演:11:00、14:00(每天二場)。 


遊客中心電話:(089) 841-520#800。
開放時間:09:00~l6:00。
地點:台 11 線 126 公里處。

 



坐落在花東海岸公路上,成功警分局所屬的都歷派出所,因有觀光局東部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補助經費,整修門面及庭院造景,有露營區、生態池,有原住民瞭望塔,草木扶疏,堪稱全國最漂亮的派出所。

 



東管處有見東海岸風景秀麗,假日遊客如織,因而選擇都歷、都蘭及樟原三個派出所進行綠美化及建築景觀改造,腹地面積較大的都歷派出所一到假日,都歷派出所就吸引不少外地遊客借宿、露營。

 



都歷派出所庭院有生態池、噴泉、露營基地、遊客盥洗室,配合以茅草、木頭搭造的原住民傳統瞭望塔,正好與蔚藍的東海岸景致合成一氣,椰影扶疏呈現濃濃南洋風情,簡直像座小型公園,許多初次路過遊客,不走進出去,還不知這地方竟是派出所。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成功鎮 番外篇 美山地區 之 仙旅臍緣花田有約】 


看那海邊上一畝一畝的花田,開滿五彩繽紛的花朵,形成壯觀的花海,令人看了心曠神怡,莫非來到了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其實不是,這是在台東縣成功鎮的美山地區,如天國之丘、風情萬種、彩虹花田、紫色夢幻、黃金花海等。 

每年到了年底,不僅全台瘋跨年,也是賞花的旺季,花東地區田園此時便化身為花海的舞台,以花卉營造年節喜慶氛圍。花海區規畫有竹藝彩蝶、毛毛蟲竹編、生態水池、彩菇綠雕與漂流木藝術,展現出池上破繭而出的新生,以田園為花圃打造的花海景致,近年已成為遊人追逐油菜花、波斯菊等壯觀花田的代表去處。 

美山地區色彩繽紛的花海園區,成了東海岸新景點,吸引大批遊客佇足休憩,也為地方引進商機。農委會年年資助推動花東花海季,往年都集中在花蓮玉里、富里及台東縣池上、關山等鄉鎮,繁花似錦的花田,為花東縱谷美景增豔,更為花東縱谷沿線鄉鎮帶來大批賞花民眾。 

成功鎮農會利用臨海的美山地區農地,開闢花海園區,果然一炮而紅,讓花東花海季從花東縱谷跨過海岸山脈,擴展到瀕臨太平洋濱的成功鎮。成功鎮的花海不僅有花,還有海。彩虹花田生長狀況非常良好的花,就像是花鋪成的地毯。以花卉鋪就的大地畫布,更有充滿農村田園元素的創意稻草人,還有巨型的船形雕刻等,展現出田園與農村藝術結合的不同況味。 

成功鎮農會以大地為畫布,五顏六色的鮮花當顏料,為幽靜的農村添色,遊客還可以遠眺太平洋美景,綺麗的海岸、搖曳的椰影、藍天白雲與色彩繽紛的花海相映成輝,讓遊客流連,感受被花海包圍的幸福感。

 

地點:台 11 線 107.5 公里處。

 


 


 


 


 


 


 



『仙旅臍緣花田有約』,『臍』指的就是三仙台的特產『臍橙』。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成功鎮 番外篇 石雨傘】 


石雨傘有幾支?石雨傘在哪裡?根據『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遊憩解說叢書--地景』,把陸上的平衡岩稱為石雨傘,『東部海岸山水巡禮』這本書則將海上的平衡岩稱作石雨傘,而陸上的是俗稱『男人石』的石灰岩柱。網路上大部分的觀光網站都說海上的才是石雨傘,這麼看來其實所謂的「石雨傘」其實就是一種像平衡岩一樣的岩石景觀,只要它長得像香菇,就可以稱它為「石雨傘」,所以台東不只一支石雨傘,陸上及海上的平衡岩都算是石雨傘。 

我們比較媚俗,當然還是遵從一般的說法。石雨傘屬於石灰石隆起的海蝕地形,狹長岩岬、礁石、海蝕地貎,向東北方向斜伸入海長達一公里,景觀獨特而壯麗。石雨傘岩岬原有數隻形狀如傘的海蝕岩柱,因颱風侵襲損毀,目前只剩二隻獨立,看起來像雨傘,因而被稱為石雨傘。 

石雨傘的形成,是因為上下岩石質地不同,上方屬較堅硬的珊瑚礁岩,下方則為稍弱的礫岩,經日積月累差異侵蝕的結果,變成下面較弱,上面較粗有如雨傘的模樣。石雨傘除了狀如雨傘的奇岩外,還有許多無名的礁石,以及海蝕門、壺穴等豐富的海蝕景觀,也是非常具有觀賞價值的地質景觀,遊客可於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設立的眺望涼亭,聆聽濤聲細細觀賞,別有一番情趣。 

石雨傘公路西側不遠處也聳立一塊體積頗大,高達 16 公尺,外形獨特有趣的石灰岩柱,被稱為「男人石」。石雨傘觀景亭旁有木棧步道直達石雨傘,小船澳的沙灘上遍佈黝黑的鐵砂,其間的小溪有成群的寄居蟹往來奔馳,是小朋友的最愛,歡笑驚叫聲不斷。

 


 



石雨傘旁的 Joy,頭髮像不像雨傘?

 


 


 


 


 


 

=================我是分隔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