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池 (4).JPG
@ 乾涸的向天池火口湖,與其後的向天池山。 

 

【台北市 北投區 向天池山、清天宮步道、興福寮古道】

 

清天宮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西端,北投區大屯里,也是「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的終點。從清天宮往上爬,可經面天坪、二子坪,出百拉卡公路,至大屯山鞍部。面天坪附近可登爬大屯西峰、南峰、主峰,或登面天山、向天山。這幾座山景色皆秀麗,晴朗天氣時,可遠眺淡水河口、台北盆地,平原遼遠,美不勝收。

我們這次的行程規劃,選擇車停於北投清天宮,由西端進入國家公園,先走清天宮步道至向天池,順爬向天池山,然後下山由向天池走往興福寮。興福寮至清天宮,距離約二公里,有產業道路相通,這樣便可走一圈右去左回的O型路線。

從新北投捷運站,走復興三路上山,過大屯國小,清天宮位於復興三路 520 巷,小 6 公車的終點。清天宮位於大屯山系延伸而來山稜山腰處,地名為「中青礐」,更高處的地名為「頂青礐」, 而山腳地帶則為「下青礐」。這裡的聚落開發歷史悠久,遠自清乾隆末年,即有泉州移民進入此區開墾。這菁礐相關的地名,反映出十九世紀咸豐、光緒年間北台灣大菁藍染的產業歷史。

礐,音ㄒㄩㄝˊ,這個字另外有個讀音唸做ㄑㄩㄝˋ。有人讀ㄒㄩㄝˊ,有人讀ㄑㄩㄝ ˋ,但應該是ㄒㄩㄝˊ較接近台語讀音。「礐」,坑池的意思。台灣人以前常稱「糞坑」為「屎礐」。過去台灣人真的稱糞坑為屎礐 ﹙讀音:Sye-Ha﹚。「青礐」的「青」是什麼意思?經查,其實「青」在這兒也有人唸「菁」,所以「青礐」又可稱作「菁礐」,其實反而「菁礐」較多人使用。「菁」就是「大菁」,一種約於 19 世紀初時引進台灣北部,並開始廣泛栽植於陽明山的溪谷,經適當的的浸泡、處理後,可以提煉出藍色染料的植物。其實大菁是俗稱,這種植物真正的名稱應該叫做「山藍」(Strobilanthes flaccidifolius Nees)或稱「馬藍」。還有另外有一種製藍植物叫做「木藍」(lndigofera suffruticosa Mill),一般稱之為「小菁」。「大菁」與「小菁」,是昔日在台灣製藍所使用的兩種原料。

那為什麼菁礐通常都會出現在溪河邊呢?那是因為藍染植物的藍色素在葉片中,要將藍色素溶出內含的靛藍素,這時就必須借住浸泡,以及加入適當的催化劑來發酵。而要浸泡,自然需要裝載的容器以及水源,如果要將浸泡桶運至山區並不方便也不符合成本效益,而要將山藍送至山下製作亦不妥,因為山藍不耐於長時間的曝曬,會使其靛藍素減少,故最好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尋覓浸泡發酵的場地。所以在溪河旁製作菁礐,然後將大菁種植於菁礐旁,一方面原料取得容易,一方面減少運輸搬運成本,這就是菁礐通常都會出現在溪河邊的原因。

過去在十九世紀中葉,陽明山的藍業曾鼎盛一時,後因茶園的興起與化學染料發明,藍染業被取代而荒癈。所以到陽明山國家公園可以見到『菁山路』、『平菁街』等路名;在北投經清天宮往面天坪的步道旁亦有『頂菁礐』、『中菁礐』及『下菁礐』等地名,與陽明山早期的先民藍染產業有密切的關係。

這座清天宮算是大屯山系的半山腰,已有相當的歷史,清天宮的前面有一棵大榕樹。清天宮祭祀的是媽祖婆,廟雖小但香火很鼎盛,大概是登山客與附近的居民都經常來此祭拜的關係,廟前有棵生意盎然的老榕樹,被稱做神榕,約有兩百五十年的歲數。清天宮廟前有一大榕樹,樹幹巨碩,約須四,五人才能圍抱,是此地最明顯的地標,登山客多在樹下乘涼休憩。道路旁則停滿了車,這個登山口,相當熱鬧。 

此地海拔三九0公尺,是俯瞰台北,淡水流域極佳視點。聚落中心的大榕樹,樹高二十五公尺,樹胸圍六四五公分,樹冠幅寬廣達一、一七七平方公尺,呈扇狀。樹下為村人避暑、聚集的好地方,旁邊是己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的清天宮。從清天宮旁邊就是今日爬郊山的起點,我們屬於少爬者,對於一開始的石階步道足以心生畏懼,也沒辦法了,大家都安步當車的走著,我們只能安步當車慢慢爬囉。

從清天宮往上爬,前一公里為上坡路,以石階路為主。初走前十分鐘,從登山步道西望, 可觀賞關渡平原美景,觀音山斜躺淡水河對岸,展望 頗佳。不久漸入森林,夾道漸多竹林圍籬,沿途有農家,農家老婦則在道旁招呼登山客購買青菜。沿途亦多巨大的相思樹。步道有相思樹殘花 黃點,淡淡幽香。路旁林間有橢圓型的窪坑,可能是燒炭窯遺址。

相思樹是木炭的主要來源,故早期拓墾的農民,常在山坡種植相思林。在台北盆地周遭丘陵,相思樹是最常見的樹種。其實大菁藍染的過程,須添加鹼水攪拌;而製造鹼水過程,須使用燒盡的相思樹木灰。沿途這一棵棵相思樹,曾見證過這段大菁藍染產業的歷史。或 許因為藍染產業沒落,這些相思樹才能殘存至今,生長成高大模樣。約三十分鐘,抵三聖宮。

從三聖宮續向上行,約一、兩分鐘,右側林內有石厝殘垣。樹林內廢棄的石厝,約兩三間相連,殘牆石窗猶在,頗具規模。清天宮步道旁的廢棄石厝,該遺址應該是紅毛樓,至少有七八十年的歷史,據說是馬偕醫院英籍醫師所住的避暑別墅,當時順坡而建,共蓋了十戶由大塊石頭砌築成的華麗邸宅。雖是殘屋斷桓,但所佔之地頗廣,而且在一處門上(可能是正門)看到有拱形的建築形狀,十分特別。

這石厝遺址的後面,還有層層駁坎,再過去還有一條乾溪,駁坎上下之間有舊石階。這駁坎附近為廢棄的柑園。民國 50 及 60 年代,陽明山士林、北投一帶山區以盛產柑橘聞名。過去沿途滿山柑橘園,如今這景象已不復見。

穿出林間,返回主步道,叉路可通往附近的太上老君廟,然後繼續上行。上行,道旁出現枯聳的黑松木,漸嗅到國家公園的氣息。這些黑松木是日治時期在這一帶造林的遺跡。約十分鐘,抵達前往二子坪、向天池的岔路口,終於結束這一公里長的石階上坡路,費時一小時。

循指標,取左行,走往向天池,路程約 1.3 公里。這段路,竹林、松林交錯,森林豐茂,日治時期造林至今已百年間,黑松昂然聳立, 高者約三、四層樓。只可惜黑松森林曾遭蟲害,多數松樹遭蟲蛀,樹幹腐爛,大量枯死。在這個地區行走,常可看見松樹枯幹枯枝聳向天際,給人一種蒼涼孤寂的映象。

前行約十分鐘,抵「太子碑」。太子碑,全名為「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 係建立於大正十四年(1925 年)。日本裕仁天皇為皇太子時,曾於 1923 年 (大正 12 年) 至台灣,進行 12 天的訪問,並於是年四月二十五日特別安排草山北投,作為台灣山岳行程代表的含義。當日,裕仁在草山賓館停留約二小時後,經紗帽山中腹至北投,再停留約一小時,返回台北賓館,雖並未至大屯山區遊覽,但因曾親至草山(陽明山)及北投等地,為當時地方上的盛事。

裕仁訪台之後,全島各地相繼提出紀念事業的建設,以誌其事,而北投地方人士也紛紛立石以為紀念。其中,北投居民在 1925 年 (大正 14 年) 特於大屯山區的面天山腹,立碑紀念裕仁訪問北投一事,碑名「皇太子殿下行啓紀念碑」,並於該年十一月十五日舉行揭幕式,共計三百餘人參加,場面浩大。此碑設立後地方民眾皆以「太子碑」稱之,日治時期當時「太子碑」旁草地空曠,目標顯著。

終戰後,碑文遭人毀損。戰後日本的紀念物,在國民政府的刻意操作下,很多都被毀壞,太子碑碑文也全毀。而年久失修之下,逐漸隱蔽山林中,空留碑石於陽明山一方,加以林木遮掩,後人經過全然不知其為何物。國家公園管理處已積極主動設立解說牌,將此碑緣由詳細敘明,告之遊客,希望民眾以包容的心去尊重這段史實。

過太子碑,約十分鐘,又遇叉路。右邊出現往二子坪的山路小徑,但路徑清晰好走。這裡是在大屯山底下與面天山之間的一片火山凹地,早年稱為「中興農場」。如今滿山的橘子園不再可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整片的銀穗芒花,不同季節有不一樣的驚艷。像是一塊彩色的畫布,令人眼花撩亂、叫人目不暇給。叉路旁暗翳的樹叢內,有野生動物觀察台,更顯山野清幽,如入無人境地。

叉路左邊往向天池,沿路除了之前的大相思樹,步道兩旁也開始出現松柏。步道竹林一景相當優緻,這一段山路,沿途繞走於山腰,平坦無多起伏,隨時可遇奇松巨樹,又有青翠竹林。走過這段路,聽樹海濤聲,見聳松曳竹,然後路過賞鳥牆與小竹橋。

來到向天池,向天池依然無水,底部一片青青草原,少許遊客徜徉其間。向天池,是一火山口遺跡。位於向天山東南側,呈斗漏狀。直徑約 370 公尺,深 130 公尺,底部平坦,豪雨時積水成池, 稱向天池。雨季時,池水高漲,水深最高可達 5 公尺, 乾季時,池水低落,甚至乾涸。向天池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完整的火山口遺跡,四週環山,青翠蓊鬱,池形圓整,充滿靈氣。站在池谷中央,想像四十萬年前火山噴湧,熔漿溢流,天地悠悠之感油然而生。

來到向天池附近環池行走,分別可至興福寮、青天宮、面天山、二子坪、蝴蝶花廊、大屯自然公園。向天池山海拔高度 881 公尺,是座錐狀火山,大約是七十五萬年前左右噴發的,火山口則位於山體的東南側,火口內部並不是完全平坦,而是有一個主要的凹地蓄水,而火口內所有的水都匯流到該處,因此我們站在火口內雖然覺得很平坦,但還是可以見到固定方向的地表逕流。向天池的植物最醒目的是燈心草,荒蕪一片在池中央。

火口湖內除了湖外,草原上的幾顆巨石,有人在上頭題字,有人帶鮮花放在石前,焚香祭拜。這些火山岩立於火口內的分布位置很怪(太接近中央),不太像是天然重力崩落,而我們也發現上面刻畫了一些字樣。台灣道教某些宗派有所謂的五方天池回歸的道術,利用在五方天池的儀式來追溯回「復中」,五方中的南天池就是南橫公路天池,而北天池就是向天池了!這顆在火口中間的火山岩塊,正是宗教人士口中所謂的「靈石」,有時會在此焚燒紙錢、作法。

由向天池畔有山徑通往向天池山,這段山徑屬於淡水山仔頂登山步道的一部分,又叫做山仔頂古道。山仔頂古道由北新莊附近越過向天山而抵達北投一帶,與北海岸一帶越嶺古道類似,都是舊時居民前往台北的路徑。以地勢來看,向天池就像個碗公,從清天宮上到接近向天池時,得下坡才能擁抱向天池,同樣道理,要由向天池接淡水山仔頂古道,則得先上個小坡,然後再一路下坡。上坡來到鞍部叉路口,這裡是向天山與向天池山的鞍部。左往向天池山 3 分,右往面天山、向天山,直下則往淡水天元宮,取左往向天池山。

向天池山,海拔 881 公尺,無基石,山頂有標示牌,樹林間無展望。有些地圖也稱此山為向天山,不過一般還是以大縱走拓牌木樁所在之山頭為向天山。沿途在樹林中穿梭,也還保存有相當原始的自然景觀,不時可見金毛杜鵑盛開,山徑兩旁處處可見野生蘭。沿著面天山、向天山的鞍部,走向火山口的向天池,可以從偶而露臉的森林空檔,看見淡水河出海口,一大片河海不分的水域。原來淡海與陽明山,竟是這麼樣的接近,翻過山的另一邊,就是北新莊、三芝一帶的北海。

原路回到向天池,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下山改走興福寮古道。其實我們已經意識到,下到興福寮可能還得要走一大段柏油路,才能回到清天宮取車的心理準備。

初次走這條興福寮古道,路標清楚,步道完整。一路多石階,走下坡路, 輕鬆適意。這條步道沿途植物豐茂,樹饒草翠,綠機盎然。原生種的大樹開始增加,林相景觀為之一變。高大的二葉松林立,步道裡更顯得潮濕陰暗,腐朽的枯木與青苔,把步道布置的古意盎然,卻與工整的現代石板步道,形成視覺上的衝突。或許是大自然的調和,此地潮濕的環境,讓青苔鋪陳在步道上,放眼望去森林一片綠意,青苔竟然產生遮醜的效果。林蔭下幽暗的步道,加上片片飄落的枯葉,隨著地形的起伏與轉折,遠遠望去真是美不勝收。

這條步道很長,而且都是急坡,不過相當幽靜,或許時值向晚,登山客倒也稀疏。雖然下坡,我們倒也還是走了四十分,出口處旁有一間三合院古厝,一旁還有一廢棄的土确厝。不過也許是淡水的鄉下吧,這裡的人都很和善,不厭其煩的告訴我們如何回到清天宮的路。先下了坡接回大路,發現這裡竟然有公車站牌,站名是真聖宮。走過真聖宮前,取東向行,上坡走往清天宮方向。沿著柏油路走,過橋後有一路彎處,山壁上有遇一山徑階梯,判斷方向,應是一條捷徑,可穿往更上方的柏油路,於是轉入石階小徑,以避免日曬。不久,穿出石階小徑,果然又接上柏油路,節省一段路程。

此處離清天宮也還有一段好走;於是只得認命的走。經過往「下菁礐」的叉路,不取。過觀雲橋,山壁上有遇一山徑階梯,判斷方向,應又是一條捷徑,果然順利走回清天宮。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tcge.taipei.gov.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向天池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480854

 

 

清天宮步道 (1).jpg
向天池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完整的火山口遺跡,四週環山。

 

清天宮步道 (4).jpg
清天宮在北投復興三路520巷底,附近停滿了車,所以往回開找車位,再走到清天宮。大樹下即是清天宮。

 

復興三路 (21).JPG

 

清天宮步道 (3).jpg

 

復興三路 (22).JPG
從清天宮左側柏油路起登。

 

清天宮步道 (1).JPG
柏油路僅有一小段,卻也是陡上。

 

清天宮步道 (2).JPG

 

清天宮步道 (3).JPG

 

清天宮步道 (4).JPG
大屯山系延伸而來山稜山腰處,地名為「中青礐」。

 

清天宮步道 (5).JPG
柏油路僅有一小段,隨即從登山口進入清天宮步道。

 

清天宮步道 (6).JPG
清天宮步道登山口。

 

清天宮步道 (7).JPG

 

清天宮步道 (8).JPG

 

清天宮步道 (9).JPG

 

清天宮步道 (10).JPG
清天宮步道旁清水宮。 

 

清天宮步道 (2).jpg
清水宮。

 

清天宮步道 (12).JPG
清水宮前展望。

 

清天宮步道 (13).JPG

 

清天宮步道 (14).JPG

 

清天宮步道 (15).JPG

 

清天宮步道 (16).JPG

 

清天宮步道 (17).JPG

 

清天宮步道 (18).JPG

 

清天宮步道 (19).JPG

 

清天宮步道 (20).JPG

 

清天宮步道 (21).JPG
步道旁常有當地人販賣蔬菜及橘子,步道兩旁都是青竹,相當清幽雅致。

 

清天宮步道 (22).JPG

 

清天宮步道 (23).JPG

 

清天宮步道 (24).JPG

 

清天宮步道 (25).JPG

 

清天宮步道 (26).JPG

 

清天宮步道 (27).JPG

 

清天宮步道 (28).JPG

 

清天宮步道 (29).JPG

 

清天宮步道 (30).JPG
路旁刻有日文石塊。

 

清天宮步道 (31).JPG
抵達三聖宮,稍微休息一下。

 

清天宮步道 (32).JPG
三聖宮。

 

清天宮步道 (33).JPG
三聖宮。

 

清天宮步道 (34).JPG

 

清天宮步道 (35).JPG

 

清天宮步道 (36).JPG

 

清天宮步道 (37).JPG
『水源涵養保安林』水泥柱。

 

清天宮步道 (38).JPG

 

清天宮步道 (39).JPG

 

清天宮步道 (40).JPG

 

清天宮步道 (41).JPG
叉路口,右往面天坪,左往向天池。

 

清天宮步道 (42).JPG

 

清天宮步道 (43).JPG

 

清天宮步道 (44).JPG

 

清天宮步道 (45).JPG
抵『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碑文應該有被破壞,看的不是很清楚。

 

清天宮步道 (46).JPG
『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

 

清天宮步道 (47).JPG
『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解說牌。

 

清天宮步道 (48).JPG
『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

 

清天宮步道 (49).JPG
『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

 

清天宮步道 (50).JPG
『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

 

清天宮步道 (51).JPG
『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背面也有刻字。

 

清天宮步道 (52).JPG
『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背面刻字。

 

清天宮步道 (53).JPG
『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碑』。

 

清天宮步道 (54).JPG
叉路口,右往面天坪,左往向天池。

 

清天宮步道 (55).JPG
這裡是在大屯山底下與面天山之間的一片火山凹地,早年稱為「中興農場」。如今滿山的橘子園不再可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整片的銀穗芒花,不同季節有不一樣的驚艷。像是一塊彩色的畫布,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叉路旁暗翳的樹叢內,有野生動物觀察台,更顯山野清幽,如入無人境地。

 

清天宮步道 (56).JPG
左往水管路分岔點,不取。取右往向天池。

 

清天宮步道 (57).JPG
觀鳥牆。

 

清天宮步道 (58).JPG
依偎在父親懷裡的寶貝。

 

清天宮步道 (59).JPG 

 

清天宮步道 (60).JPG 

 

清天宮步道 (61).JPG
小橋。

 

清天宮步道 (62).JPG 

 

清天宮步道 (63).JPG 

 

清天宮步道 (64).JPG 

 

清天宮步道 (65).JPG 

 

清天宮步道 (66).JPG 

 

清天宮步道 (67).JPG
這裡像不像是魔法森林?

 

清天宮步道 (68).JPG
叉路口,右往向天山,左往向天池。

 

清天宮步道 (69).JPG
叉路口指標,右往向天山,左往向天池。

 

清天宮步道 (70).JPG
樹上好幾隻台灣藍鵲,可惜照不清楚。

 

清天宮步道 (71).JPG
另一個角度拍叉路口指標。

 

清天宮步道 (72).JPG 

 

向天池 (1).JPG
乾涸的向天池火口湖,與其後的向天池山。

 

向天池 (2).JPG

 

向天池 (3).JPG
向天池火口湖解說牌。

 

向天池 (5).JPG

 

向天池 (6).JPG

 

向天池 (7).JPG
『復中』?向天池中有一塊石頭,稱為復中石,是若干年前復興高中書法社的同學,在向天池正中大石頭刻上『復中』二字因而得名。

 

向天池 (8).JPG
向天池雖然名為「池」,但大多時日呈現「陸化」的枯乾狀態,只有在大雨過後才會積水成池。

 

向天池 (9).JPG

 

向天池 (10).JPG

 

向天池 (11).JPG

 

向天池 (12).JPG

 

向天池 (13).JPG

 

向天池 (14).JPG

 

向天池 (15).JPG

 

向天池 (16).JPG

 

向天池 (17).JPG

 

向天池 (18).JPG

 

向天池 (19).JPG

 

向天池 (20).JPG

 

向天池山 (1).JPG
叉路口。向天池畔有山徑通往向天池山,這段山徑屬於淡水山仔頂登山步道的一部分,又叫做山仔頂古道。

 

向天池山 (2).JPG

 

向天池山 (3).JPG

 

向天池山 (4).JPG
山仔頂古道由北新莊附近越過向天山而抵達北投一帶,與北海岸一帶越嶺古道類似,都是舊時居民前往台北的路徑。

 

向天池山 (5).JPG
以地勢來看,向天池就像個碗公,從清天宮上到接近向天池時,得下坡才能擁抱向天池,同樣道理,要由向天池接淡水山仔頂古道,則得先上個小坡,然後再一路下坡。

 

向天池山 (6).JPG

 

向天池山 (7).JPG
上坡來到鞍部叉路口,這裡是向天山與向天池山的鞍部。左往向天池山 3 分,右往面天山、向天山,直下則往淡水天元宮,取左往向天池山。

 

向天池山 (8).JPG

 

向天池山 (9).JPG

 

向天池山 (10).JPG

 

向天池山 (11).JPG

 

向天池山 (12).JPG
取左往向天池山。

 

向天池山 (13).JPG
左往向天池山 3 分。

 

向天池山 (14).JPG
不時可見金毛杜鵑盛開。

 

向天池山 (15).JPG
向天池山,海拔 881 公尺,無基石,山頂有標示牌,樹林間無展望。

 

向天池山 (16).JPG

 

向天池山 (17).JPG

 

向天池山 (18).JPG
向天池山,海拔 881 公尺,無基石,山頂有標示牌,樹林間無展望。

 

向天池山 (19).JPG

 

向天池山 (20).JPG
向天池山,海拔 881 公尺,無基石,山頂有標示牌,樹林間無展望。

 

向天池山 (21).JPG

 

向天池山 (22).JPG
回到鞍部叉路口,這裡是向天山與向天池山的鞍部。

 

向天池山 (23).JPG

 

向天池山 (24).JPG

 

向天池山 (25).JPG

 

向天池山 (26).JPG
回到向天池畔叉路口。

 

興福寮步道 (1).JPG
從興福寮古道入口出發,古道全長 1.6 公里,一路往下共有 1800 多階,全程走在樹林中。

 

興福寮步道 (2).JPG
1890,代表一路往下共有 1890 階。

 

興福寮步道 (3).JPG

 

興福寮步道 (4).JPG

 

興福寮步道 (5).JPG

 

興福寮步道 (6).JPG

 

興福寮步道 (7).JPG

 

興福寮步道 (8).JPG

 

興福寮步道 (9).JPG

 

興福寮步道 (10).JPG

 

興福寮步道 (11).JPG

 

興福寮步道 (12).JPG

 

興福寮步道 (13).JPG

 

興福寮步道 (14).JPG
往畚箕湖叉路口,禁止通行。

 

興福寮步道 (15).JPG

 

興福寮步道 (16).JPG

 

興福寮步道 (17).JPG

 

興福寮步道 (18).JPG

 

興福寮步道 (19).JPG

 

興福寮步道 (20).JPG
這是一段驚險的路段,古道旁邊就是懸崖。

 

興福寮步道 (21).JPG

 

興福寮步道 (22).JPG

 

興福寮步道 (23).JPG

 

興福寮步道 (24).JPG

 

興福寮步道 (25).JPG

 

 

興福寮步道 (26).JPG

 

興福寮步道 (27).JPG

 

興福寮步道 (28).JPG

 

興福寮步道 (29).JPG

 

興福寮步道 (30).JPG

 

興福寮步道 (31).JPG

 

興福寮步道 (32).JPG

 

興福寮步道 (33).JPG
興福寮古道登山口。

 

興福寮步道 (34).JPG

 

興福寮步道 (35).JPG
興福寮古道登山口。

 

興福寮步道 (36).JPG
興福寮古道登山口。

 

興福寮步道 (37).JPG
興福寮古道登山口。

 

興福寮步道 (38).JPG

 

興福寮步道 (39).JPG

 

興福寮步道 (40).JPG

 

興福寮步道 (41).JPG

 

興福寮步道 (42).JPG
興福寮古道登山口。

 

復興三路 (1).JPG

 

復興三路 (2).JPG

 

復興三路 (3).JPG

 

復興三路 (4).JPG

 

復興三路 (5).JPG

 

復興三路 (6).JPG

 

復興三路 (7).JPG

 

復興三路 (8).JPG

 

復興三路 (9).JPG

 

復興三路 (10).JPG

 

復興三路 (11).JPG
右下為往「下青礐」聚落叉路,不取。直行往「中青礐」聚落。

 

復興三路 (12).JPG

 

復興三路 (14).JPG
夕陽伴我歸。

 

復興三路 (15).JPG
觀雲橋。

 

復興三路 (16).JPG
貴子坑溪上游的整治工程。

 

復興三路 (17).JPG
通往清天宮的石階捷徑。

 

復興三路 (18).JPG

 

復興三路 (19).JPG

 

復興三路 (20).JPG
回到清天宮。 

 

復興三路 (23).JPG
許多在清天宮前等小六公車的山友。

 

清天宮步道足跡.jpg
按我放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