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 東區 嘉義神社】

 


嘉義市東區靠山這一帶統稱山子頂,嘉義神社依山而建。神社位於嘉義市今嘉義公園中,神社本殿於政府接收臺灣後改為忠烈祠,並於 1994 年 4 月 24 日受祝融之災全毀,原址於 1998 年改建為「射日塔」。而射日塔就是昔日神社正殿所在。

 

位於阿里山下,嘉義神社當然用最好的檜木材。雖然嘉義神社在戰後就像桃園神社一樣被改為忠烈祠而有幸殘留下來,但終究還是難逃大火,神社正殿於 1994 年被焚毀。現址於 1998 年建了一座帶有原住民傳說的射日塔以為嘉義地標。

 

嘉義神社創建於大正 4 年(1915 年),當時的建築方位為坐北朝南;昭和 15 年(1940 年)嘉義神社改建,昭和 17 年(1942 年)完成社殿,成為坐東朝西的建築;昭和 18 年(1943 年)其附屬社務所亦興建完成。目前除本殿已拆除興建射日塔外,基本上神社的架構仍然維持完整。

 

射日塔之造型乃取諸於阿里山神木,其褐色鋁飾條之外觀紋理有如神木的外皮。中間留有 40 公尺高之「一線天」,其造型有如劈開之神木。在「一線天」內部設有一仿剪紙,藝術的「射日神話」青銅雕刻,全高 24 公尺寬 3 公尺。射日塔底層部分為藝廊,頂層則為藝廊、咖啡廳、及瞭望塔,塔頂斜面設有一巨型紅色艷紫荊花,這也算是嘉義市的特色。

 

嘉義神社原來所在 1998 年被核定為市定古蹟,古蹟範圍包括齋館、社務所、手水舍、參集所、神輿庫、以及參道和兩旁的石燈籠和高麗狛犬石雕。其中的齋館與社務所建築經整修後於  2001 年 1 月 5 日開館啟用,命名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齋館與社務所兩棟建築使用的建築方式是屬於日式的「書院造」木構造,兩棟建築的空間互為串聯。包括天花板、塌塌米地板、紙橫拉門、玄關、外廊道,皆是傳統的日本建築式樣。齋館的內部設有祭壇、式場與房間。社務所整體格局略成 L 型,有中廊可以進出齋館,社務所的兩側則被隔為數個房間供工作人員使用。

 

由於齋館和社務所之間有長廊可以串聯,這種兩棟建築的型式稱之為「書院造」。所謂書院造建築是在日本室町時代(西元 1336 年至 1573 年)因應武士與僧人生活需要從原本的寢殿造結構演變而成,在原來建物內部中增加一些凹室及壁龕;於是「書院」、「違棚」、「床之間」這三種配置,即成為書院建築的基本元素。位於台北車站北方不遠的國父史蹟館即為書院造結構,京都二條城 (德川家康的城堡) 二の丸書房,也是標準的書院造結構。(請參閱:日本京都府京都市 洛中 二條城 本丸御殿幕府別居,鸝鳴地板預警保安)。

 

說到二條城,二條城書房的外廊卻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鶯啼廊。當時為了防忍者的暗殺,所以設計讓來人走在木板上一定會發出聲音;只是嘉義神社的齋館也有這樣的聲音,至於神社設計者『伊藤滿作』的用意為何,那就不得而知了。雖然興建迄今雖僅七十餘年,但其建築屬日式「書院造」木構造,在台閩地區十分稀有,富獨特性,構造精美,藝術表現優雅,具保存價值。

 

齋館為祭祀前齋戒和準備及相關典禮場所,社務館則為神社行政管理的地方。正殿被毀後,齋館和社務所反倒成為嘉義神社目前保留最完整的部分。不過我們覺得,在原日本神社主殿上建射『日』塔,實在是破壞了整個嘉義公園都古蹟的天際美感。不過唯一的好處是可以居高看嘉義市的全景,包含了神社的範圍;下次來嘉義市,我們還是會上射日塔,因為風景好又涼爽。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travel.chiayi.gov.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嘉義神社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5380

 


 


 


 


 


 


 


 


 


 


 


 


 


 


 


 


 


 


 


 


 


 


 


 


 


 


 


 


 


 


 


 


 


 


 


 


 


 


 


 


 


 



走過長長的參道,沿途的石燈眾多,可以看到都是當時嘉義雲林附近的村庄所奉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