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 新港鄉 板頭村 交趾燒、五分仔車、百年鐵橋】

 


新港其實是開發得很早的一個市鎮。以前的名字和北港一樣叫「笨港」。現今的北港和新港當時是連在一起的。清乾隆十五年,笨港溪氾濫改道,將笨港中分為二,也就是後來的「笨南港」與「笨北港」。 現在的北港與新港都有「灣仔內」庄,乾隆十五年以前只有一個「灣仔內」。

 

嘉慶 2 至 4 年間,因連年水患使得笨南港街再也不適居住,居民便遷徙至「麻園寮」,卻反客為主成為多數,於是改地名為「笨新南港」。笨南港經過大規模遷村後迅速沒落, 笨新南港則逐年發達起來,後來笨南港就稱為「舊南港」,笨新南港也因為四個字的地名太長,乾脆就叫「新南港」,以別於舊南港,也彼此都不「笨」了。後來又把「南」字去掉,直接叫做「新港」。

 

板頭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嘉義小農村,沒有傲人的觀光資源,卻是傳承台灣廟宇交趾陶與剪粘藝術的重鎮,這兒有交趾燒陶藝廠,並開放遊客參觀的板陶窯。所謂板頭社區,其實是以板頭村為主,另外結合了共和村、南港村一起營造的一個跨越社區的農村再生促進會。

 

新港鄉板頭村有一條百年糖廠五分車鐵道,它橫跨北港溪上的復興鐵橋與北港通。早期公路系統不發達,社區居民南來北往皆靠這條「五分仔車」鐵路,尤其每年媽祖聖誕前後,全省朝拜媽祖的信眾,到北港朝天宮或新港奉天宮都需要靠這條鐵路運輸,因此這條線路曾經是臺糖最賺錢的客運路線,被稱為「黃金鐵道」。

 

隨著公路交通日漸發達,坐五分仔火車的人越來越少,臺糖於 1982 年停駛客運五分車,僅保留貨運列車營運。後來臺糖沒落轉型,1998 年臺糖鐵道全面停駛。2004 年底,村長杜徐灑及村幹事許文石,想在鐵道旁做一個角落花園,結合社區志工,完成了板頭車站公園的闢建。

 

在板頭社區走動,隨處可發現驚喜。家戶圍牆上有美麗的剪黏或交趾陶,而且沒有兩家是一樣的,這是由交趾與剪黏所編織的一家一故事,看圖樣就知道這戶人家的行業屬性,例如有羊與孩童的圍牆,這戶人家是養羊的;有牛交趾的人家當然是養牛戶。

 

板頭村在早年的古笨港邊有條長長的堤坊,這堵巨大灰色的堤坊牆面,使農村景觀顯得剛硬,經過當地藝術家以交趾陶拼貼,搭配酒甕剪粘工藝改造後,八十尺寬,八尺高的苦楝花剪黏壁畫,為板頭村復興鐵橋的灰色水泥護堤增色添彩。堤坊變成美麗的大樹壁畫,樹上有花、有鳥,還有蝴蝶翩飛。

 

新港離海有段距離,但因地形平坦,夏季驕陽如火,冬季冷風刺骨,一般植物不易生長,唯有臺灣原生種的苦楝樹耐熱抗寒,春天綻放淡紫色小花,夏天滿樹綠葉,入秋後樹葉轉黃,冬日則枯枝嶙峋。當地耆老認為苦楝樹具有堅忍不拔的臺灣精神。

 

新港目前約有六十餘名剪黏、交趾陶藝師,入門年資平均二十年以上,居全臺之冠,有「新港剪黏交趾巢」之說。苦楝旁有社區居民黃水水題詩「春風苦楝淡紫香,夏引蝶蟬入花叢,秋意粒粒可憐子,冬詠滿樹黃若金。」

 

交趾陶壁畫妝點的板頭村,聚落並不大,卻是台灣典型的純樸農村,在「板陶窯」邊的農路旁,以馬賽克拼貼藝術表現的台灣水牛色彩斑爛而優美。順著這條村落道路,遊客可以踩騎單車,也可以搭乘遊村小火車或古早巴士,深入板頭村的交趾陶壁畫世界。

 

早年的嘉南平原,可見群鹿在草原奔跑。如今已難想像如此場景,但在板頭村落的壁畫中,就重現了群鹿快樂嬉戲的模樣。還有面農村圍牆以可愛的漫畫人物和動物為主題,將充滿童趣的小朋友捉迷藏、爬圍牆等場景搬到壁畫裡。

 

儘管沒有令人絢目的觀光景點,板頭村以獨特的交趾陶壁畫,悄悄走上台灣觀光舞台,要人感受板頭農村樸實野趣的陶藝世界。新的創意也可以讓傳統的保存兼顧美感與實用,也讓社區的工藝文化可以保存並傳承下去。板頭村以嶄新的藝術手法,與園區內特有的懷舊建築,激盪出創意的火花。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artplace.bantaoyao.com.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板頭村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5380

 


 



「新港夏夜樂陶陶」。這個作品在復興鐵橋下方的涵洞,呈現ㄇ字型,往上抬頭可以看到星空月夜。

 



由牽牛花延續著270度的大壁畫,頭頂上的星空月夜旁還有小鳥跟壁虎唷!

 


 



花瓣是由碗切割製成。

 


 



剪黏大壁畫,呈現苦楝樹四季分明的美感,目前為全國最大的剪黏壁畫,站在壁畫前,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一格格的板頭村出土文物。

 


 


 


 



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

 


 



台糖復興鐵橋,全長 878 公尺,是台糖五分車最長的橋梁。

 


 


 


 


 


 



早期公路系統不發達,社區居民南來北往皆靠這條「五分仔車」鐵路,尤其每年媽祖聖誕前後,全省朝拜媽祖的信眾,到北港朝天宮或新港奉天宮都需要靠這條鐵路運輸,因此這條線路曾經是臺糖最賺錢的客運路線,被稱為「黃金鐵道」。

 


 


 



我們走到鐵道綠廊,在灣仔內站稍微坐一下之後,延著鐵道一直往前走約 200 公尺。

 


 


 


 


 


 


 



經過社區改造,替板頭村注入不少生氣和活力,居民的情感也因此加深。

 


 


 


 



板頭村是個年輕人至外地打拼,只剩老人家和小孩的小村。

 



全村的居民也都相當配合,利用馬賽克和剪黏材料來裝扮自家的圍牆。

 



可愛的壁畫隨處可見。

 


 



這個養羊人家,羊咩咩做的軟棉棉的樣子,好像真的在跟小朋友玩。

 


 


 


 



這個板頭村的園區,雖然是個鄉村,但是每戶人家認真的加入宣傳自己村子的活動。

 


 



即將進入剪黏藝術村。

 



順口溜;唉~應該摸個牛耳朵才對,哈哈。

 




可愛的馬賽克拼貼台灣黃牛,拉著農作物。

 


 


 



囍事的馬賽克拼貼台灣黃牛,拉著囍車。

 



板頭厝車站。

 



板頭厝車站就是新港鄉最重要的車站之一。

 


 


 


 


 



利用舊癈材重現板頭厝車站,可入內參觀,車站裡展示著老相片。

 


 


 


 


 


 


 


 


 


 


 



 


 


 


 


 


 


 


 



早期嘉義到北港之間的台糖鐵道被稱為黃金鐵道。

 


 


 


 


 


 


 


 



按我放大

 


 

 


=================我是分隔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