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 山上區 花園水道博物館 博物館區】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分成兩個區域,分別是市道 178 北邊的博物館區以及市道 178 南邊的淨水區。其實兩個區域其實是有點距離,相距約二公里,博物館區規劃以花園的方式開放,佔地面積很廣。
西元 1897 年(明治 30 年),由臺灣總督府衛生顧問技師巴爾登(W. K. Burton)與濱野彌四郎進行台南地區的水源、水質的調查,並於 1912 年(大正元年)開始建設,工期共歷時十年之久。
「台南水道」博物館區的水源取自曾文溪,經唧筒揚水至沈澱池沈澱再送至濾過器室,經濾材或加藥(加入明礬、曹達藥劑)過濾等過程,再利用送出唧筒室將水送至南側山上淨水池內貯水,最後以重力給水方式,供應整個台南市居民的民生用水。
原稱「臺南水道水源地」的博物館區,及相距約兩公里的淨水池區,完工於日治時期,啟用以後,潔淨的飲用水進入家戶,有效提升台灣公共衛生品質,保障民眾健康。隨著自來水普及,水道逐漸失去作用,但充滿日式風味的建築以及相關淨排水設施,已經讓這裡成為全台最重要的水質博物館。
二戰後因人口增加、用水量大增,日治時期水道設施不敷使用,臺灣自來水公司於 1952 年增建了快濾池室。快濾池室是地下一層、地面一層之加強磚造建築,外牆淺綠裝修拉毛處理形成特殊質感,屋架則為典型純木造正同柱式桁架,地下層目前還保留完整快濾池管線。其功用是使用砂粒、礦石等粒狀濾料,對原水進行快速過濾,以便截留水中懸浮固體、細菌、微生物等雜質,完成過濾程序產生淨水。
快濾筒室建於日治時期,主量體為磚造承重牆結構系統的廣間型建築,外側設有扶壁柱增加牆體抗震力。挑高屋頂上的木桁架跨度高達 16.3 公尺,因此在水平橫樑中間以鋼索增加抗拉力;屋頂挑高是為了排除室內機具所產生的熱氣,除了兩側開了多面窗戶排氣外,屋架則採用太子樓的設計,利用浮力通風原理將熱空氣往室外排出。
快濾筒室主要分為三個區域,包括:中央擺設快濾筒機具的濾過器室、側邊的化學加藥室及後方的試驗室、暗房、消毒室、辦公室等空間。原水先進入化學加藥室淨水,包括:製造及添加硫酸礬土、蘇打溶液以去除水中細小雜質和微生物。加藥後的原水再輸送至快濾筒室,將水進一步經由濾材過濾潔淨,才輸送到送出唧筒室。
快濾筒內是日治時期由英國進口,使用義大利的白砂作為濾材。當年從曾文溪取出的原水,經過沉澱後,送到B館加藥處理,再經由快濾筒中的白砂過濾後,後成為淨水。而日夜操勞的快濾筒,除了要迎接原水過濾外,每隔一段時間也需要清洗保養,因此這些大大小小的管線,分別肩負了淨水及保養兩項重要任務,看似簡單的目的,其實都是匠心獨具的設計,
水道博物館也有一張別具意義的合照,掛在B館展間的牆上,也許路過的人只會覺得這就是一張「老照片」,紀錄水道以前的風貌;台南水道水源地事務所,正是現在水道博物館的B館快濾筒室。B館快濾筒室過去曾同時作為實驗室與辦公室使用,合影所在位置就是辦公室的正前方,拍攝的目的是為了慶祝事務所落成!
照片中最重要的兩位人物,一位即是來台 23 年,完成多樣水利建設的都市醫生,推動臺南水道誕生的臺灣水道之父『濱野彌四郎』;另一位則是濱野的學弟,來台後陸續完成桃園大圳、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的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兩人共同於 1914 到 1916 年 (大正 3 到 5 年) 任職於總督府土木局衛生課。這張合照的難得之處,不僅是當時攝影器材不如現代隨手可得,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畢竟後來八田與一離開了南水水質研究項目,改往嘉南發展南臺灣另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
送出唧筒室於 1922 年啟用,主體結構由內側磚牆與外側鋼筋混凝土柱樑框架構成,柱樑框架節點擴大斷面增加剛度,也因此形成了建築外觀的最大特色。上方木桁架為正同柱式桁架,抗拉之吊鞍構件以鋼棒取代常見之木料,並設有維修用天車軌道,內側牆體與立柱多處可見有提升結構強度、韌度之補強鐵板。
整體空間除了主要的唧筒室之外,還包括:設備維修室、凝氣室、火力發電室及變壓器室等,此為提供唧筒機動力的相關設備。唧筒室內有四組唧筒機,由濾過器室快濾後的清水,會先匯集到北面的第二唧筒井進行水量調節,之後藉由此處的唧筒機,將水輸送至地勢較高的淨水池區。
戰後,在烏山頭水庫與曾文水庫的陸續完成,「臺南水道水源地」卸下給水重責,並將多數舊有廠房設施除役;1974 年(民國 63 年)年自來水公司成立後,水源地乃劃歸自來水公司管理。所有器械及建物於 1982 年(民國 71 年)年功成身退迄今。原「台南水道」見證日治時期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歷史,其建築與空間形式頗具特色,經原台南縣政府 2002 年(民國 91 年)的古蹟審查會議,將其指定為縣定古蹟,2005 年(民國 94 年)復經內政部審查為國定古蹟。
.地址:
※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 - 博物館區:743 台南市山上區 16 號 (北)。
※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 - 淨水區:743 台南市山上區新莊 59-18 號 (南)。
.交通資訊:
※ 國道 3 號北上,經國道8號新化系統交流道,走臺 20 線省道,接市道 178 線,至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 國道 3 號南下,由善化交流道下,接市道 178 線,至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大眾運輸:
※ 綠 10、綠 11、綠 2 延 (可從新化站或善化轉運站,搭至臺南水道博物館站)。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waterworks.tainan.gov.tw/index.php。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花園水道博物館。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41145567。
@ 照片中最重要的兩位人物,推動臺南水道誕生的臺灣水道之父『濱野彌四郎』;另一位則是濱野的學弟,來台後陸續完成桃園大圳、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的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花園水道博物館 博物館區 地圖:按我放大。
花園水道博物館 博物館區 地圖:按我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