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 新店市 銀河洞步道】

 


銀河洞越嶺到貓空這條路線,以健行的角度來看的話,還算不錯,兩頭交通方便,公車班次很多。不過因為我們開車從北宜那邊去,所以決定還是選擇 O 型路線,從北宜那邊進出銀河洞步道步道。沿途生態也很豐富,蝴蝶多、青蛙多,蕨類多。尤其是蝴蝶很多,走起路來不會太乏味。但如果僅是慕「銀河洞」這個充滿夢幻的名字而來,當看到那條小小的瀑布可能會失望,而且親近瀑布得借過私人廟產,整體環境並不是很乾淨。

 

銀河洞去一開始陡上,可以挑戰一下體力,過了銀河洞之後,步道大致平緩。步道入口左邊的矮牆邊,鮮綠肥碩的全緣貫眾從非洲鳳仙花群中挺出,右邊的樹幹上爬滿了伏石蕨和一叢叢小巧細緻的瓦葦,可見這裡的環境溼度夠。途中,一根枯木上爬滿了精神抖擻的石葦,像飛刀般的葉片背面滿布星狀毛及紅褐色的孢子囊群。

 

繞過慈善堂濟公廟,從旁邊的銀河洞登山口緩步扶梯而上,步道前方為以瀑布形態墜入溪谷的的楣子寮溪,溪水潺潺地沿著步道左側蜿蜒流淌,溼潤的水氣,吸引了喜歡潮溼環境的稀毛蕨、三叉葉星蕨停駐,而石階、壁面上,纖細的膜葉卷柏正是生長孢子囊季節,小巧的葉片間,透出黃色的大孢子囊和橙紅色的小孢子囊身影,玲瓏可愛。

 

除了蕨類,銀河洞的地質景觀也甚有看頭。隨大陸華南古陸塊的河流沖刷下來沖積物,逐漸在沿岸大陸棚堆積,形成大台北地區的「地基」,在漫長的沉積過程中經歷了海水面的升降:海面上升時,沉積物在海底堆積,形成富含海洋生物化石的海相地層;若在高出海平面的環境沉積,則形成含煤炭的濱海相地層。海相及濱海相地層交互堆疊,形成台北地區七個古老的地層。

 

而銀河洞便屬濱海相地層的石底層(2000萬~1850萬年前),是臺灣西部最重要的含煤地層,生產的煤在國際市場上有「臺灣煤」之稱。據說呂洞賓廟旁的山泉水質甘甜,泡茶時更能引出茶香及甘醇,這或許是山溪流經含煤地層過濾後的效果吧。石底層為砂、頁岩互層,其中厚層砂岩構成的岩壁因為質地堅硬、節理不發達,常形成懸崖陡壁的地形。

 

銀河洞瀑布從矗立的岩壁凌空垂披而下,瀑布左邊岩壁上段內凹形成山洞,清幽的呂洞賓廟依洞而建,廟下方缺少植物覆蓋的裸露岩璧上,有些平行直線和斜線交錯的紋理,這種在平行層理中間夾著弧狀斜交的地層就叫做交錯層﹝Cross bedding﹞,是在野外沈積岩上常常可以看到的沈積構造。

 

交錯層的形成,是因為流水搬運泥沙,在水流平靜的地方呈水平沈積出一層層平行排列的地層。當河水流入淺海時,夾帶的泥沙會沿著緩坡呈傾斜堆積,形成傾斜的地層。但緩坡的上部時常被後來的風、水流侵蝕所切平,而後上面又再堆積出平行排列的地層。這種在平行層理中間夾著不規則斜交紋路的交錯層,常見於在三角洲、沖積扇,也是濱海相地層的特色。由交錯層中紋理的傾斜方向可以推測古代河流的流向和辦別這段地層是否經過上下翻轉。

 

從銀河洞走產業道路回到銀河洞入口的這段路並不太長,但卻恍若進入時光隧道,隨著下坡路,地層已由從大寮層進入石底層,幾段裸露的邊坡可以觀察到土指、節理、球狀風化的洋蔥石,及小褶皺等地質現象。沿路往下走,路邊不斷出現喜歡向陽環境的芒萁,綠意盎然,正是生長季節,芒萁葉背一團團半透明的孢子囊群,如同翠玉晶瑩的梅花盤,十分可愛!站在平台前迎著水氣,仰望銀河飛瀑、試解讀岩壁上曾經滄海桑田的刻痕,聆聽楣子寮溪譜出古老神祕又充滿生命律動的樂章,真是不虛此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