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 旗山鎮 旗山車站】



旗山舊稱蕃薯寮街,傳說清朝以前旗山並沒有村莊,每天往返此地的行人,可看見一位老太婆在路旁蓋一座茅寮,賣著蕃薯 (地瓜),讓過往旅客有充饑及休息歇腳的地方,久而久之就形成村莊,叫做「蕃薯寮」。日治時期大正九年 (1920 年),高雄州廳選擇境內最高的山「旗尾山」命名為「旗山街」,1946 年國府接收台灣後,正式改名「旗山鎮」


旗山發展相當早,歷經多樣化文化的洗禮,在建築上也呈現多樣化的風貌,以糖廠小火車旗山站為起點,附近的街屋有平埔族與漢人混居的土埆厝茅屋、漢人的閩南式三合院及四合院房舍、全省獨一無二的石拱回廊街屋、富麗堂皇的仿巴洛克街屋,再加上歐洲都鐸式建築風格的旗山火車站、純粹中國式建築的洪厝、豪華的吳家古宅,簡直就是一條建築活標本,串連著世代的情感和風華光彩的年代,縱使繁華景象逐漸遠去,永恆的記憶依然代代相傳。


旗山糖廠舊火車站創建於建於明治四十三年 (西元 1910 年),屬歐洲都鐸式建築風格,但融合維多利亞式優雅外貌,及哥德復古式八角斜頂尖塔的車站造型,勾勒出縱橫交錯的立體空間。站體以垂直及水平線條裝飾,配合以對角線及鱗片式組合的屋頂石棉瓦,屋簷下方用垂直及水平木條拼貼裝飾壁面,紅磚砌牆底,木造外牆,壁體外部塗白灰泥。並塗以藍白相間的顏色。左側站房是一座八角錐頂的候車室,形似歌德式教堂的尖塔,和右側站房的三角形山頭相呼應。屋頂瓦片以菱形排列,八角形屋頂則是排成鱗片狀,四角及屋脊處並包覆銅皮,讓車站更顯得活潑。


旗山糖廠是台灣製糖業全盛時期四十二家糖廠中,最重要的糖廠之一,每日壓榨製糖能力達一千八百噸,為節省原料運輸費用,提高甘蔗原料區與製糖廠之間的運輸效率,舖設俗稱五分仔的輕便鐵道,在九曲堂至蕃薯寮線的專用鐵路通車後,營運狀況日佳,鐵路運輸網也不斷擴充到手巾寮、吉洋、蕃薯寮、圓潭、月眉、杉林等、漸至美濃、頭角等地,築成四通八達的鐵路運輸網線。


旗山火車站是鐵路運輸網線的中心,也是尋訪旗山老街的起點,徒步慢行細細品味,可以發現許多意外的驚喜。前往旗山舊火車站,或自行開車行駛由高雄往旗山的省道台三線,黑色的蒸汽火車頭,滿載著甘蔗,帶動山地區的富庶與繁榮,持續半個世紀歷久不衰。隨著製糖業沒落,旗山五分仔火車也於 1978 年全面停駛,四年後拆除所有鐵軌,獨留旗山火車站見證一個美好時代的結束。


旗山地區的開發,不管是交通動線,開發順序或者行政劃分,一直都是先內門而旗山,早期的內門是羅漢內門里,旗山則是羅漢外門里,顯然旗山是因內門開發而衍生發展,內門無論在政治、文化、經濟、交通等各方面,都要超越旗山甚多,這種內門、外門的分野,隨著旗山糖業的發達,而有倒轉乾坤式的大逆轉,且持小至今仍沒有改變,在旗山舊火車站回想起產業文化造成的巨大影響,也不禁令人低迴感嘆。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
(1)、國道十號:從連接國道一號和國道二號高速公路的國道十號高速公路,下旗山交流道後,走省道台二十八線,至旗山鎮公所,再循路標指示前往中山路與復興街交叉口,即達旗山舊火車站。
◎ 公共交通工具:
(1)、客運:可在高雄客運鳳山站,搭乘 112 號班車,至旗山南站下車,循路標指示前往。


◎ 地址:高雄縣旗山鎮中山路1號‎。
◎ 電話:(07) 6616100 - 6616101;旗山鎮公所。
◎ 參觀時間:不限。


◎官方網站:http://www.chishan.gov.tw/style/front001/bexfront.php?sid=1045835379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旗山車站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6584503




旗山糖廠舊火車站。當時日本人為了將旗山美濃生產的糖運出去,所以建了從旗山到九曲堂的鐵路,在九曲堂接上縱貫線。




旗山糖廠舊火車站。這是一棟融合仿維多利亞和哥德式風格的建築,看以前的照片,車站前後都有鐵軌,現在都已經拆除。




旗山糖廠舊火車站。紅磚砌牆底,木造外牆,壁體外部塗白灰泥。




旗山糖廠舊火車站。站體以垂直及水平線條裝飾,配合以對角線及鱗片式組合的屋頂石棉瓦,屋簷下方用垂直及水平木條拼貼裝飾壁面。




旗山糖廠舊火車站。左側站房是一座八角錐頂的候車室,形似歌德式教堂的尖塔,和右側站房的三角形山頭相呼應。




旗山老街的起點。




亭仔腳解說牌。




全台僅有的亭仔腳(石拱圈騎樓)。簡介上說這個石拱圈由31塊重量形狀各異的砂岩堆砌而城,中間的栱形部份採用馬蹄狀的石頭層層相疊,最後再利用中間特別選出的特大拱心石串起整座拱圈,此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特有工法。




在日據時代,日本人將舊稱蕃薯寮的旗山廢縣改聽,讓旗山大大提高了行政地位,同時因為製糖事業的發展加上當時廳長積極建設,規劃了老街這裡的棋盤街區,不只要求家戶修造房屋須依當時規定辦理,且必須在臨街處留通道(騎樓),此特殊樣式的騎樓即在那時完成。




街道轉角處的石拱圈更是特別,由騎樓的牆墩分出三道輻射狀散開的石拱,支撐著騎樓頂的竹衍條和台灣瓦片,讓騎樓顯得格外優美特殊,這些拱圈也讓我們駐足其下許久,欣賞著這全台僅見的特別建築。




日治時代殖民式建築特色在於一樓和二樓的平台式磚造房舍,通常都有陽台設計與木造裝飾。這種日治時代殖民式建築特色多少成功結合了傳統元素與歐式的材質、技術與使用特性。




模仿了歐洲巴洛克風騎樓,讓街道變的古色古香,和我們平常行經傳統農村看到的街道大不相同。




舊倉儲倉庫。




旗山糖廠舊火車站後方大樹成蔭。




旗山單車導覽圖。騎單車在旗山大街上只要跟著導覽圖就對了,開車跟著走也可以。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高雄支聯會旗山教堂。這幢現代感十足的教堂是摩門教所屬教堂,獨特尖塔很難讓人不多看它幾眼。




摩門教的全名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希望教友跟所有的人提到教會名稱時,一律要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因為只有外界才會用『摩門教』的稱呼。




決定去探探這常常略過的美麗建築,不過故意略過並不是因為排斥教會,而是,有時教友的太過熱情,反而會讓我們退卻。




旗山的聖若瑟教堂。天主堂座落在高雄縣旗山鎮德義街6號,是高雄縣建築10景首選。




旗山天主堂聖若瑟堂建築形式和巴黎聖母院建築一樣,同為雄偉的哥德風格,正面兩側為厚重角塔,整體有三層感受,各自以三角牆、圓拱形、高窗及繁複的線條搭配,給人壯觀、宏偉、典雅、莊嚴的感覺。




旗山天主堂聖若瑟堂建築側堂。




旗山天主堂聖若瑟堂塔頂兩側是重複的尖拱高窗,裝飾線條繁複,左右角塔莊嚴對稱,整體給人莊嚴肅穆宏偉的建築工藝之美。




旗山天主堂聖若瑟堂背影。




旗山天主堂聖若瑟堂側寫。




鵝卵石護岸沿楠梓仙溪而築,日治時代就已建造,綿延數百公尺,造型優美有別於一般水泥堤岸,旁新闢之自行車道,是一般民眾休閒運動的好去處。




鵝卵石護岸另一側寫。有別於一般水泥堤岸,岸畔楠梓仙溪溪水粼粼,岸旁蕉園處處,遠望對岸旗尾連峰,山川俊秀。




旗山溪地景主題步道橋,是利用原有旗山糖廠運輸甘蔗原料及製糖成品,而建造俗稱「五分仔」之輕便鐵道的舊橋墩,及重新打樁的橋墩興建而成,全長有 536 公尺。地景橋並非毀於風災,風災後是完好的,而是配合堤防增高而不得以的措施。眺旗尾山,旗尾山屬於玉山山脈的末端,東鄰美濃平原和荖濃溪,西接楠梓仙溪和旗山鎮,山頂有一涼亭,登亭四望,田園景觀盡收眼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