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 台東市 台東兒童故事館】



Joy and Tom 好幾年沒到台東,台東風貌改變不少。車行進入台東市,一不小心迷失在棋盤般的市區道路裡;才一轉彎,就看到台東兒童故事館。故事館位於台東市大同路上,館區內保留了原有的老樹,其中還有一棵百年老榕樹,此外還有充滿現代感的的溜滑梯、攀爬遊戲的貓道,故事館的主要館舍,則是兩棟保有日式建築外觀的房舍。


時代的推移,空間不斷地被破壞,歷史建物一個個消失。舊的東西代表的是一種歷史文化精神的象徵,如果能運用一些現代設計手法,便可呈現出另一種融合的風格。近來興起的舊建築再利用不僅能凝聚民眾之城市記憶、對該建築樣式風格之歷史意義、還賦予了舊建築新使用的文化功能。台東兒童故事館就是舊建築再利用的例子。


兒童故事館位於台東市台東郵局總局斜對面,大同路和精誠路交叉路口,早期是台東舊菸酒公賣局的閒置宿舍。整棟日式建築物在百年老榕樹夾蔭中,呈現出古樸懷舊的獨特風格,兒童故事館除了提供兒童閱覽空間等各項服務,週遭環境樹屋、玻璃光廊是開放空間,還有新穎設計的溜滑梯、讓小朋友攀爬的遊戲區,整個區域就是一個很好的公園。


台東兒童故事館內的日式建築物在歷史、社會上具特殊意義,建築設計師的理念結合台東的山與海,由於台東市是山與海的連接,因此故事館的草皮不像一般公園一樣是平的,而是草浪式的設計,看起來像是一稜一稜的山坡,也像是一波一波的海浪。


兒童故事館戶外表演舞台的設計也是一項特別的點子,由於戶外舞台所在的位置過去是一個防空洞,為了保留原有歷史建築的特色,設計師將舞台設計成地凹式,同時也在舞台前加了三盞投射燈。現在則是小朋友們戶外表演盡情揮灑的舞台。


台東兒童故事館保持著日據時代的主體結構,除了檜木樑柱之外,牆壁的建材則是以竹子編成骨架,外面再塗上一層厚厚的混合土,混合土是由黏土、牛糞、稻草混合而成。在過去沒有鋼筋水泥建材的年代,先人們便是運用這樣的建築材料來砌房子。老一輩的人都說這樣的房子,在夏天住起來特別涼爽,相當符合綠色建築的標準。


另一項特殊的建築就是大榕樹下的貓道,經常聽到來這裡的小朋友說,貓道的形狀看起來像是外星人的太空梭,也有小朋友說像是大榕樹的氣根。其實設計師是結合了兒童故事館內的幾顆特色植物,錯綜複雜的基座,其實就是仿效大榕樹的氣根。台東兒童故事館,就是台東一本精彩的故事。而 Joy and Tom 在台東市的兒童故事館,感受後山的幸福。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
(1)、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 (中山高) ,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 (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九號方向行駛,到達台東市,沿更生路前行到底,右轉光明路,再左轉大同路,依路標行進,即可抵達台東縣兒童故事館。
(2)、國道三號:由國道三號林邊交流道下,往台一號方向南下行駛,到達楓港後,左轉台 9 線北上,到達台東知本後,沿台十一號省道北上前行十公里,到達台東市,沿臨海路前行到底,接光復路,再左轉大同路,依路標行進,即可抵達台東縣兒童故事館。。
◎ 公共交通工具:
(A)、火車:搭至台東火車站。
(B)、客運:於台東車站搭車,在濱海公園站下,循路標指示步行前往。


◎ 地址:台東縣台東市大同路103號。
◎ 電話:089-323319。
◎ 參觀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 10:00 至 12:00、下午 13:30 至 20:00;星期一休館。


◎官方網站:http://www.taitungcity.gov.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台東縣兒童故事館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613455




台東兒童故事館正門。




台東兒童故事館側影。




兒童故事館戶外表演舞台,從防空洞改建而成的舞台。




大樹下說故事的地方。




貓道與百年大榕樹的糾葛 ,也是小朋友最愛的溜滑梯以及攀爬的遊戲區。




草浪與溜滑梯。




兒童故事館辦公室區。




配合週遭環境,玻璃光廊的開放空間。




兒童故事館側影。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台東市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分為本館和卑南文化公園兩部份。史前館的籌建緣於南迴鐵路台東新站及調車場興建工程,在卑南遺址的範圍發掘出大量的石棺墓葬群。卑南遺址是台灣考古史上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遺址,更是東南亞及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石板棺墓葬遺址。


為保護此一珍貴的遺址,卑南遺址上的月形石柱經政府公告為一級古蹟,並規劃成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然而,為減低建館工程對遺址的傷害,將遺址地區規劃為卑南文化公園,並將本館興建於南迴鐵路康樂站之南側,為台灣史前文化的保存與研究奠立持續發展的基礎。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國內博物館中環境最為優美,展示最具本土特色的博物館,其第一期展示讓人 瞭解到台灣的自然史、史前史,及台灣南島民族的文化與發展,充分展出台灣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的菁華。而卑南文化公園是一座現地發掘、展示的遺址公園,園區裡有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生態,使公園成為一個環境再現的自然公園。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展示豐富而多樣的文化和自然資產,陳述萬年來臺灣人類生活的故事。來到博物館,會發現考古學如何抽絲剝繭般地剝去時光的外衣,揭開人類的歷史;也可藉著豐富的南島民族文化的展示,來探索過去和現在的可能連繫,以及強調人類和自然環境互動的重要。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展示,提供探索和頌揚臺灣豐富史前文化的場所,在這裡,以自然史為人類的舞台,以卑南遺址的卑南文化為焦點,同時也兼顧本館是一個考古學研究和教育的中心。在此理念架構下,博物館有著數個主題的展示︰史前館簡介、卑南文化公園、卑南文物精華。主題各有其著重點,同時也都有賴於不同科學的探討,但在該館展示理念的發展下,皆將朝向闡明該館的中心故事,也就是臺灣的史前文化而鋪陳。



◎ 地址: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
◎ 電話:089-381166。
◎ 傳真:089-381199。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台東市 台東鐵道藝術村】



台灣的鐵路,自 1837 年劉銘傳建造鐵路以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此期間鐵道承送貨物和旅客,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大眾交通,有著難以抹滅的貢獻和影響。
  
然而社會結構的改變、台灣經濟的發展、大眾運輸系統的進步,都讓百年台鐵的條件不如以前,再加上高速鐵路啟動營運,剎那之間,台鐵成為了『慢速鐵路』。而慢速鐵路也在此刻出現一個契機:藉由時代的變遷,由運輸客貨運的樞紐成為承載文化與藝術的新力量,讓台鐵的任務翻新、生命延續,再創台鐵在新時代的新意涵。
  
台東站(新站)興建完成後,台東舊火車站之功能就日漸式微,於民國九十年六月一日正式廢站。由於本站自廢站後,站區再發展暨環境設施再利用計畫即深為市民關切,而台東舊火車站也一直是台東人及外來遊人記憶中深刻且情感交織的一點。
  
因為閒置空間的利用,能再度帶給許多地方新的希望與實現夢想的機會,尤其台東地區豐富的資源及人民的旺盛的生命力,只要稍加琢磨就可顯露出稀世光芒,此地能呈現的不只是藝術創作的豐富多樣,更可展現出產業、人文、歷史、景觀、生態的獨特性。且台東舊火車站位處市中心區,仍然保有完整而典型的早期台鐵車站風貌,極具發展遊憩觀光的潛力與價值。


台東鐵道藝術村舊站區內有著許多倉庫,場域內五間倉庫分別命名為 253 倉庫、 261 倉庫、 275 倉庫、機關庫與黑倉庫,這些命名事因著紀念舊有功能及歷史意義與建築語。253 、 261 、 275 倉庫,是以廢站前地址門牌號碼命名,機關庫強調原建築的特色,黑倉庫是以原本偏黑色系的漆色來命名。


台東鐵道藝術村做為駐村藝術家的創作空間、多功能藝文教室、會議場所及成果展作品陳列室,提供各地藝術家不同、創新、另類的作品呈現,成為一個集歷史建築、藝術、休閒的多元文化空間。鐵道藝術村在整修後只保留原建築結構的做法下,展現了早期獨特的鐵路動力美學,化腐朽為神奇。更感受老車站的進步與精良,及鐵路人的運行智慧。


















































老字號的東和外科。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台東市 卑南大圳】



卑南大圳堪稱台東最大的水利工程,從岩灣引卑南溪溪水,流灌整個台東平原,經過今日的台東新站、永樂里(豐年機場附近)到利嘉溪北岸豐源堤防的知本農場,共有十三條平行的支線,全圳系呈現「排梳型」的分布結構,是一條水利兼具防洪功能的灌溉溝渠。


水圳是農業拓墾過程中遺留相當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景。水圳用以灌溉良田,隨著圳溝整治工程,許多整治過的水圳,失去原有的田園風味,綠意盎然的水圳已逐漸成為記憶,但也有例外,卑南大圳是其中之一。


卑南大圳最早建於日本殖民統台灣時期的明治 31 年(1898 年),經歷多次更修,在當時卑南鄉屬於特別行政區,漢人禁止進入開墾,直到昭和 11 年(1936 年),日人為求軍糧補給再次整修,昭和 16 年竣工,水圳規模擴大,才有大批漢人移入,建立聚落。


卑南大圳引卑南溪水灌溉整個台東平原,是台東最大的水利工程,除了兼具灌溉防洪功能,台東水利會還利用當地的石材,闢建成公園,沿著灌溉溝渠前行,農村風味的大水車,把河水導入生態池中,滋養其中的原生動植物;另一頭的小水車,則有排除淤泥的功能,而原本荒廢的引水道,如今保留成生態池,遇乾旱季節便成為復育水生動植物的重要場所,是最佳的生態教室。


沿途涼亭的柱子,全都是來自蘭嶼和綠島拔除的木電桿,上頭還保留台電的電桿標記;美麗的荷花池,建材全都是來自卑南溪石材。環保加上生態,台東水利會把這塊原本荒蕪的土地,改建成美麗公園,也讓水利設施和景觀生態做了最美好的結合。


走在卑南大圳旁,天寬地闊,十分輕鬆適意和自在。可以帶著彩筆盡情揮灑畫布,也可以讓眼睛當快門,捕捉美景留駐心頭。偶一抬眼望向藍天,那身著白紗的雲姑娘,風姿綽約、千變萬化,讓人驚奇又著迷;徜徉此間,即使甚麼也不做,只是看著天空發呆,也會覺得奧妙無窮。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台東市 台東市地方文化館 寶町藝文中心】



台東市地方文化館位於台東市中山路上的日式宿舍「寶町」,共有六間日式木造建築,寶町是昔日地名,也是台東市重要的歷史建築,為日治時代遺留的市公所宿舍。在前市長賴坤成任內整修,日本曾派二名工匠專程前來協助修繕,其中一棟是日治末代台東街役長的職務宿舍,並闢為藝文特區,室內起居間整建時,其隔間已被打通,原有衣櫥與儲櫃也成了藝術作品的個別展區。


台東市地方文化館「寶町藝文中心」的日式房舍,原係日治時期台東街役長的官舍,戰後做為台東市公所主管宿舍(市長公館、課長宿舍),但因年久失修,坍塌損壞而閒置荒廢多年。不過,一般台東市人對往昔圍牆內宿舍的身世變遷,所知不多。這六幢外觀雅致,因為尚未成為歷史建築,所以在整建規劃上較具彈性,加上台東市公所願意投入心力,爭取經費與經營,而成為閒置空間整修再利用的範例。


台東市古地名「寶桑庄」,為移墾漢人的第一個聚落地,清光緒台灣巡撫劉銘傳改名為「台東州」,日治初期則稱「台東廳」。台東市區日治時期隸屬「卑南區」稱為「新街」,即至大正八年(1919 年)才升格獨立改為「台東街」,設立街役所。而最後一任的台東街役長為赤松二三,戰後舉家遣返日本, 2006 年 2 月底都已經高齡的赤松三位子女佐熊、赤松茂男、淺野時子,還專程從日本飛到台東市參加公館修復啟用典禮,重啟記憶寶盒,溫習年少的歲月;這個宿舍裝滿著赤松全家的故事。


日式宿舍群位於台東市中心的菁華地區,建於昭和 12 年(1937 年),形式均為典型日式家屋格局,木造結構,魚鱗板外牆,四披水屋頂,建築線整齊劃一,而不同於其他一般日本「獨棟式」房舍,係以連幢雙併展現獨有的建築形式,是花東地區難得的日式家屋宅群。


而負責整建工程的建築師張基義,在整建前為引起在地民眾對整修的重視,曾以熱溶膠聚脂高反光標線材,在工程圍籬外的路面上投射畫出日式房舍與樹木形狀,完成空間剪影」的裝置藝術創作,藉以喚醒人們對歷史空間的景觀記憶,在「記錄著歷史片刻」與「新機能實體」中體驗空間賦予的意義,而引起在地台東市民熱烈迴響。


整修後的日式宿舍群,林蔭扶疏,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輕快感。而最特別的是戶外廣場完全採開放空間,拆除圍牆,與社區融合為一體,成為居民休憩談天的好處所,對台東市而言這樣的空間規劃很大的勇氣。室內規劃以靜態藝文作品展覽與講演空間,戶外空間以藝術展演為主軸,可做為戶外小型音樂會、藝文活動或戶外劇場的演出,目前已成為台東市藝術作品常態展出、賞畫與交流好去處。


這座以日式宿舍群為主體的「台東市地方文化館」,不定期舉辦各式藝文活動與展覽,而廁所獨立建於屋後。濃濃的檜木香和榻榻米味道,真的有股濃濃的懷舊感。寶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這裡保留著古老日式宿舍區的幽幽風情,人們來此多為懷舊,抑或是排解城市喧囂帶來的壓力。寶町可能符合觀光客懷舊的想像,但它本身更可能是無可奈何的跼踀。走入寶町,早已沉澱下來的日式宿舍,彷彿又活絡了起來。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台東市 台東海濱公園】



台東海濱公園位於台東市東郊大同路底,是一處可以觀海、看日出、騎單車和散步的好地方,點綴其間的零星椰子樹,在斜陽映照與海風吹拂下的樹影搖曳生姿,充滿南洋氣息。徜徉海洋的夢幻藍道,迎著陽光、吹海風、賞玩太平洋曲線,從森林公園盡頭綠水橋或大同路底濱海公園出發,延著海岸線,終點站為利嘉溪口,除了賞鳥外並可觀察溪流生態,夢幻欄線將給視覺上不一樣的感受。


台東海濱公園緊鄰台東市區海濱,經過有計畫的整建後,面貎一新,可以瀏覽綿延無盡的海岸和青翠秀麗的山巒,是台東市最具海岸意象的都市藍帶系統及獨特南島風格的公園。台東海濱公園所在地,原本是垃圾掩埋場和濫葬公墓,成為都市之恥。經台東縣市政府遷移整地復育規劃後,大片綠地生氣盎然,呈現完全不同風貎,搖身一變成為都市之光。


海濱公園擁有風力發電設施親水護岸戲水區、觀海寶桑亭、望月白橋、帛琉男人會館,以及處處可見造型獨特的創作雕塑公共藝術品,錯落分佈在綠色大草原間。佇立在綠草如茵上的寶桑亭,是海濱公園登高望遠觀海的最棒地點,經過寶桑亭再往下走,可見一座小吊橋,吊橋連接公園與琵琶湖的入口處,是一處捕捉浮光掠影的好地方。


連接海濱公園和森林公園的琵琶湖自行車道,是由厚實的枕木舖設而成的原木棧道,為全長5公里森林湖濱小徑道,沿途花木扶疏、綠草碧茵、景觀豐富多變、海風徐拂、彷彿置身南國,是在台東市區飽覽東海岸之美的好地點,也是適合親子共乘非常棒的單車路線。


海濱公園也是台東市每年舉辦炮轟寒單爺、原住民馬卡巴嗨豐年祭等大型活動的主要場地,各項設施俱全,是前往台東旅遊絕對不可錯過的景點。


◎ 地址:台東市大同路。
◎ 電話:(089) 325~301。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台東市 台東森林公園】


台東森林公園擁有大片面積廣大的木麻黃防風保安林地,又因為木麻黃顏色較深,由遠處望去相當黝黑,因此又有「黑森林」的別稱。台東縣政府將這片黑森林與海濱公園的綠意串連在一起,規劃成為「台東森林公園」。這片連串起來的休閒綠地,是台東市區最大型的公園、鄰近一帶最完整的生態區,同時也是運動休閒的最佳場所,是來到台東市遊玩最炙手可熱的遊憩景點。


森林公園林中步道號蜿蜒交錯,於近海處有因潮汐調解因素自然形成一處天然湖泊,琵琶湖是由兩面大小湖水串連而成,因形狀恰似琵琶,因而取名為琵琶湖。琵琶湖深藏於公園內,是一個珍貴的河口海濱濕地,由卑南溪地下湧泉不斷冒出所形成。綠蔭湖光幽靜秀麗,風光如詩,景緻若畫,湖旁有木造景觀台及步道,全部漆成深咖啡色,和四周綠意環境構成完美視覺組合,景色更加令人舒暢愜意,是距離台東市區最近的天然湖泊,也成為台東市民的後花園。


森林公園北鄰有個人工所建立起來的湖泊「活水湖」,它的樣子是相當規則的一個長條狀,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得不得了的游泳池,這裡有清澈的湖水,靜謐的環境氛圍,湖邊設有原木棧道、環湖步道、觀景水榭等設施,而湖邊成排的木麻黃與木造涼亭,將此地營造出一種清幽之美,在攝影師的眼裡,這裡是捕捉異國風情照片的最佳拍攝地,來此除了心底的讚嘆聲外,還有視覺上充分的美感享受。


森林公園近年來經過多次維護整治,設置自行車道、休憩涼亭、遊客服務中心等設施,木麻黃區已成為生態豐富,環境清幽的綠色海岸,走過以木板舖成的步道,登上黑森林的木造休憩平台,結合休憩運動與濕地生態,廣大的綠地湖泊以層巒疊翠的岸山脈為背景,更加顯的詩意盎然。 

































 


=================我是分隔線=================


 





【台東縣 台東市 迦路蘭遊憩區】



「迦路蘭」在台東小野柳北方約一公里處,也是東部海線新興景區,站在海邊可清楚看到綠島。迦路蘭是阿美族語「洗頭髮的地方」,因附近小溪含黏土礦物,洗髮後自然濕潤亮麗。這裡是以大片綠地鋪起的臨海公園,沿著海岸線立起 28 座大型漂流木裝置物,這些作品都來自部落青年;以漂流為材,是為了「幾年後腐朽了,還可以還給大地」。迦路蘭沒有門禁、不設圍籬,隨時都可入內賞玩。


坐草皮聆聽海浪聲,伴隨迦路蘭連綿不止的綠和藍,不知不覺天整個暗下來還捨不得走。東海岸颱風過後總有很多漂流木,把漂流木拿來創作藝術,沿著東海岸有很多處漂流木藝術展區,迦路蘭遊憩區是其中一個。整個遊憩區有提防可以看海,有涼亭可以休息欣賞藝術,還有陣陣海風,當然,也有炙熱的陽光。


冬天的台東,沒有北部的濕冷與陰鬱,相反地,藍天白雲很有夏季島嶼的味道。特殊的地質讓迦路蘭很有味道,無際的藍天與大海,心曠神怡啊!天空烏雲厚了點,飄了點雨,雲開始散了,呈現不同色彩的美。海岸線略帶一點淡淡鹹鹹的海味,更增添它的多元化,一樣左邊是山,右邊是海,且在短短的幾分鐘就可看見。


都蘭山與海岸山脈,多年來無論後山人口外流如何的嚴重,它依然佇立陪伴,襯托東海岸的美麗。聽說每逢週末會有當地的原住民在此聚集跳舞,賣賣飾品,宣揚自己的文化,還有木雕、風車、海岸、可以欣賞。凝望著大海,所有的煩躁和疲累都可以馬上得到紓解,一大片綠地和大海的印象,迦路蘭絕對是東海岸線上值得停留的一站,只要靠近它,都蘭的海景和山景就盡收眼前,一覽無遺。

























































 


 


=================我是分隔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y and Tom 的頭像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