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 瑞芳區 無耳茶壺山】

 


金瓜石地區,三面環山,一面環海,陰陽海與本山 (又稱大金瓜山)、基隆山 (又稱大肚美人山) 與茶壺山環繞著金礦美境。其中造型最獨特的,莫過於遠近馳名的無耳茶壺山了。

 

無耳茶壺山座落在金瓜石東邊,由於山形特別成為金瓜石的地標,從九份往雙溪的 102 號公路望去,山頂的岩峰就像是一只沒有耳朵的茶壺,被叫做無耳茶壺山。無耳茶壺山高 580 公尺,與基隆山高度差不多,但金瓜石地勢比九份低得多。因此爬茶壺山比爬基隆山還辛苦。

 

無耳茶壺山的登山步道約有三百公尺為石階步道,坡度不算太陡。茶壺山 登山步道一路都是陡上石階路,沿途無遮蔽,所以瑞芳鎮公所沿途也建了幾座涼亭,供遊客中途休息之用。登茶壺山,有兩條主要的路徑,一起自本山五坑附近,小橋跨過內九份溪,然後一路石階陡上;另一登山口在勸濟堂後方,也是一路陡上。茶壺山腳下一座廟,屋頂有一尊東南亞最大的銅鑄關公像,那就是知名的勸濟堂了。

 

無耳茶壺山的外型十分特殊,成為金瓜石的地標,在黃金博物園區的意象圖騰上也可見到茶壺山的蹤影。茶壺山是由沉積岩矽化的角礫構成,山體本身也是礦體,組成多為砂岩或頁岩。在這裡曾經發現過金礦,過去通往茶壺山的路只有一條羊腸小徑,直至日治時期,田中組株式會社掌握礦業經營大權後,才在金瓜石的山與山之間搭建鋼索作為交通工具。後來因為地形不利於礦業,茶壺山的礦業開發被廢棄,茶壺山再次成為孤山,直至民國後台金公司再次開挖金礦,才又修繕現今所見的茶壺山步道。

 

無耳茶壺山位於茶壺山登山步道往上,攀爬約三十分鐘處,自黃金博物園區盡頭的石階可達茶壺山登山步道入口。自黃金博物園區的方向往茶壺山望去,外型像是茶壺沒錯,但若自水湳洞的方向看來,茶壺山卻又不像茶壺,而是一隻睡獅俯臥在山坡之上,所以無耳茶壺山又稱作獅子岩山。從這裡可以看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施了魔法似的將茶壺山的兩面都安排了一種特殊的形狀排列。

 

茶壺山是昔日的礦山,所以過去只有產業道路蜿蜒彎繞於山腰上下,路為泥土路,崎嶇不平。礦區停採後,道路更荒廢, 無車輛往來;若有,也只有輪高馬大的休旅車或越野機車敢行走於這種顛跛路面。只是這條荒廢的茶壺山產業道路,後來被鋪上精美的柏油路,直通茶壺山頂下方第二停車場處。依照我們能開車就不走路的原則,當然就是直接開到第二停車場囉。

 

我們開車往勸濟堂走,來到勸濟堂後右上方的第一停車場。第一停車場旁有過去輕便路遺留下來的隧道,鑽過隧道就是無耳茶壺山登山步道的起點。我們繞過第一停車場,直駛開往茶壺山的產業道路。新鋪的柏油路,路平好走,一路向上駛,地勢漸高。產業道路本來就有些狹窄,鋪上柏油路後,道路外側未設護欄,有些路段彷彿是走在斷崖旁,小心開車當然沒問題,但若這時有車自上方下來,該如何會車,可就煞費思量。

 

產業道路的盡頭,盡頭就是盡頭,沒有設停車場。路旁寬闊處,勉強能停幾輛車而已。路盡頭處有步道岔路,一邊通往茶壺山,距離才五百六十公尺而已;另一邊通往「半屏山牛伏礦體」,但不知到那是往哪兒去。

 

原本這段登山路,應該是泥土碎石路,現在已鋪上石階路。不過茶壺山似乎不怎麼領情,一開始就來一小段土石流沖毀石階,我們得從旁繞過。前行不久,石階換成一段高架木棧道,以越過岩層不穩地帶,爬上木棧道,來到一木造的觀景台。在這裡眺望風景,視野極佳,基隆山化身為風姿綽約的大肚美人模樣,遠處則可望見陰陽海。觀景台下方,則是廢棄的礦場,有岩層裸露,嶙峋怪狀。

 

從觀景台至茶壺山,只剩二百公尺而已,又全鋪上石階路,我們繼續往上爬,之後抵達寶獅亭。攀爬無耳茶壺山到底後,或許會有人到達茶壺形岩石的山腳,即寶獅亭處就歇腳休息,同時欣賞陰陽海的獨特風光。寶獅亭往上走,還是整齊寬大的石階路,一直走到距離茶壺頂三十公尺處,石階路才消失。最後這一段,才是原模原樣的茶壺山登山路。

 

沿著陡斜的泥土徑,有繩索自茶壺洞口垂降下來。我們拉著繩索奮力爬,不一會兒就來到茶壺洞口。洞口貼著危險勿入的警語。茶壺洞並不好鑽,但若要爬上茶壺山頂,則又不能不鑽茶壺洞。不過,按照山界的慣例,到達茶壺山的茶壺洞口,就已算是登頂了。

 

我們決定順著不知何許人留下來的繩索直搗睡獅,小心地採著山岩間的空隙往茶壺山岩體內探索。其中雖有奇異驚險處,穿越岩體後往雙溪方向與金瓜石整體的風景亦佳,請挑戰者做好準備,盡量穿摩擦力較好的運動鞋或登山鞋。而老人小孩也請小心考慮是否嘗試,當心石塊鬆脫處,以免受傷。

 

在茶壺山頂,金瓜石與水湳洞的景色堪稱一絕,因為處於至高點的因素,大肚美人山、黃金博物園區、陰陽海等景色皆可飽覽,登山步道上亦有涼亭與觀景平台可賞景,搭配陣陣山風拂過,好一幅心曠神宜的景象!除茶壺山岩體探險外,茶壺山與步道及其他附近相關的景點,極適合全家一同出遊踏青,在連續假期裡進行水金九地區內外探索之旅。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hike.ntpc.gov.tw/FS_A02.aspx?TRAIL_ID=224008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無耳茶壺山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27027486

 


 


 


 


 


 


 



勸濟堂有著東南亞最大的關公銅聖像,高達三十五台尺,重達 25 公噸,成為金瓜石重要的地標及守護神,更是勸濟堂所獨有的特色。其手上春秋書冊、長五台尺、重量五百多台斤。

 


 


 



離開勸濟堂後繼續往上行,首先來到第一停車場。

 



茶壺山登山口,到此一遊不能少。

 


 


 


 


 


 


 


 


 


 


 


 


 



遠方的茶壺山怎麼看也不像茶壺,早期本地人從金瓜石前眺望茶壺山頗像浮臥的獅子,因此又稱為獅子岩山。

 


 



茶壺山本身也是一個礦體,組成礦體的岩石主要為矽化的砂岩和頁岩,臺金公司通常稱之為獅子岩礦體,由地表往下可延伸達 200 多公尺。至今仍有許多廢棄的礦坑,不過皆已封閉,萬不可冒然前進。

 


 


 


 


 


 


 


 


 



勇往直上的同時,別忘了回首背後這一大片海景及彎蜒的公路。

 


 


 



沿途視野極佳,遠處最高點就是茶壺山了。

 


 


 



無耳茶壺山,海拔 599 公尺,無基石。不過有一水泥柱,於山頂下方處;或許這是為何會有另一種標高:海拔 591 公尺說法的原因。

 



接下來的路已無人工石階,要留心腳下的突起石塊。水泥柱磨損嚴重,完全看不出原來的模樣。

 


 



眺望山下的黃金博物館。

 


 


 



對,我們還是決定,順著不知何許人留下來的繩索直搗睡獅,小心地採著山岩間的空隙往茶壺山岩體內探索。

 


 


 


 


 



無耳茶壺山的壺蓋。

 



由無耳茶壺山上往半平山方向望去,沿著稜線走就可以連走到半平山。不過想一想,還是回頭吧。

 



去半平山得鑽下去這個洞,然後沿著稜線走到半平山。

 


 



不往半平山方向,決定回頭。

 


 


 



回首來時的步道。

 


 



身後的視野越來越寬闊,後方正是陰陽海。

 


 


 


 


 


 


 


 


 


 


 


 


 


 


 


 


 


 


 


 


 


 


 


 



路上眺望對山的黃金神社及鳥居。

 


 


 


 


 


 


 


 



無耳茶壺山,海拔 599 公尺,座落在金瓜石東邊,從黃金博物館望去,山頂的岩峰就像是一只沒有耳朵的茶壺,被叫做無耳茶壺山。

 


 


 


 



停車場處旁的隧道。

 


 



停車場處旁的隧道。

 


 



停車場處旁的隧道。

 



這個報時山,算是一座山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y and Tom 的頭像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