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咖啡的人必定不能錯過高雄縣三民鄉民族村的那尼薩羅有機咖啡園。園主鄧添壽園長在那兒種了許多咖啡樹,而且開了一家別緻、視野不錯、可以觀賞到山水風光景色的地方。台灣喝咖啡風氣之盛,可由每年從國外進口咖啡產品,花費超過400~500億元看出端倪;其實,在台灣島內,自已也栽種生產咖啡,在南投縣仁愛鄉的惠蓀林場、雲林縣古坑鄉的荷苞山、嘉義縣中埔鄉的阿里山脈、台南縣東山鄉的崁頭山、高雄縣三民鄉的那尼薩羅溪畔,都有由國人栽種生產的咖啡,均算是最有「台灣味」的咖啡。尤其強調純正本土性「台灣咖啡」,栽種於那尼薩羅溪畔的「那尼薩羅有機咖啡」,更有休閒產業新寵的趨勢,為偏僻的山區村鄉經濟,注入一股新的活水源泉!

 

據「那尼薩羅有機咖啡園」的園主鄧添壽園長指出,三民鄉擁有豐富的青山、綠水、鳥類、淡水魚類等天然資源,以及布農族、鄒族等原住民文化,在政府努力推動生態旅遊下,每逢週休假期裏,遊客一波波地湧進,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近年來,台灣喜歡喝咖啡的人口愈來愈多,且呈現倍數成長,所以,咖啡豆的需求量大增,但因本土咖啡的栽種面積不大,每年的產量很少,所以,咖啡豆的來源,主要仰賴從國外進口,惟進口量大,進口地區多,品質良莠不齊,為了讓台灣的咖啡消費者,有機會品嚐到最新鮮、高品質、最道地的「台灣咖啡」,他在2~3年前,從台南縣東山鄉引進1000多株咖啡樹苗,栽植在那尼薩羅溪畔,並在那尼薩羅溪畔的台21號公路旁,開設「那尼薩羅庭園咖啡屋」,現今,充滿原住民風味的咖啡屋,不時飄散著濃郁的咖啡香,已成為三民鄉的旅遊新特色,是大都會區遊客上山喝咖啡,欣賞山水風光的新據點。

 

「那尼薩羅有機咖啡園」取名為「那尼薩羅」,是原住民語「土地肥沃,景色優美的地方」。由於咖啡樹採取有機栽培管理,所生產的咖啡豆,品質自然較優良,且風味比較甘醇濃郁。很多人特地慕名聞香而來,享受道地本土的「那尼薩羅有機咖啡」,尤其在視野廣闊的庭園喝咖啡,遠眺群山疊翠,近覽溪水潺流,宛如置身世外桃源。鄧添壽說,「那尼薩羅有機咖啡園」由於只栽種1000餘株,因而堅持採用有機栽培管理,其超越進口咖啡豆的品質,早已獲得咖啡業者、消費大眾們一致的肯定與讚賞,為確保「那尼薩羅咖啡」的品質,採取自產自銷的方式,所以,想一嚐真正、道地的「那尼薩羅咖啡」,還得請您親身移駕到「那尼薩羅庭園咖啡屋」,保證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根據資料顯示,咖啡樹最適宜生長的環境,以北回歸線至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及赤道附近,最適合咖啡樹生長,在此區域內,也是全球咖啡的主要產區。由於三民鄉山區的北方,有北回歸線經過,緯度、海拔與中南美洲咖啡產地近似,得天獨厚位處於全球咖啡帶中,也因山區的日夜溫差大,因而生產的咖啡豆,品質也較佳,果實粒粒飽滿,果肉肥厚,口感香醇,味甘、不澀、不苦、不酸,完美呈現出咖啡的美味,為品質優秀、風味極獨特,「正港」本土味的「台灣咖啡」。

 

鄧添壽強調,種咖啡需有半日照的環境,三民鄉山區的環境非常適合,加以咖啡園鄰近溪流,水氣可以調節濕度,夏涼冬暖的氣候條件,為咖啡事業開啟成功的先機。在不破壞天然環境的前提下,鄧添壽採取施用有機肥料,以致咖啡樹長得很健壯,也才能長出結實的咖啡果實。除採有機栽培外,咖啡豆完全以人工採收、加工及烘焙,雖然耗工費時,但口味不比進口咖啡豆遜色。

 

咖啡樹為原產於東非阿比西尼亞的常綠喬木,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木犀目、茜草科的咖啡樹屬。其生長主要集中在美洲、非洲、亞洲的熱帶或亞熱帶的大陸或島嶼的咖啡園中,所以,沿著以赤道為中心,南北23.5度的熱帶地區,為咖啡主要的生長帶,又稱為「咖啡帶」。目前,咖啡的生產國家,約有60國,大都位於海拔300公尺~400公尺處。在海拔1000公尺~3000公尺,或1500公尺~1800公尺之廣大地區,皆有大量栽培生產的咖啡園。尤其是雨量豐沛,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公釐,年平均溫度約15~30℃,且不下霜的地區,是最好的栽培環境。根據多年觀察,一個完整的森林體系,必須是多層次的,也才符合「聯合國生物多樣公約」的規範。因而以種植咖啡樹,來作為附屬植被造林,是符合政府推動林業永續有效管理,值得鼓勵發展的農業政策。綜合種種有利的效益,可見咖啡可以幫助台灣農業的轉型,推動政府的「休閒農業」政策,也兼顧水土保持與森林永續發展。國立中興大學在南投縣仁愛鄉山區設置的惠蓀林場,早在民國25年,即已種植11.7公頃的咖啡樹,所生產的咖啡豆,還曾遠赴美國參加競賽,獲得「食品咖啡銀牌獎」的殊榮,並在林場內建蓋「咖啡生態館」,大力推廣本土咖啡,現已成為惠蓀林場的最佳賣點。

 

目前,最主要栽種的咖啡樹種,有阿拉比卡(Arabic)咖啡樹、剛果咖啡樹(或稱「羅布斯塔種」)、賴比瑞亞咖啡樹等三原種,又可細分為數十個品種,因此,咖啡會因品種、產地、品牌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風味與特性。其中,以阿拉比卡(Arabic)種咖啡樹,產量佔全世界的80%,適合栽種於海拔500~1500公尺間,年平均溫度約17~25℃,年平均降雨量1500~2800公釐的山坡地,所生產的咖啡豆口感較佳、品質較好。

 

咖啡樹的樹高,可達4~6公尺,但為了管理與採收方便,逐漸改良以低莖栽培法,將樹莖壓低至2~3公尺高。咖啡樹種定植後,經成長約2~3年,在2~3月間,即會開出白色,酷似茉莉花的小花朵,且帶有淡淡的茉莉花香味,花期僅有3~5天,花朵凋謝後,會開始結長呈鮮綠色的幼果,隨著果實漸漸成熟,進入9~12月,由暗綠變黃,到成熟採果期,再轉變為紅色。熟透的咖啡果實,宛如紅櫻桃,果皮內有略帶黏性的甜果肉,果肉再包裹著淡綠色的小豆,即一般所謂的「咖啡豆」。成熟的咖啡果實,為追求完美的品質,均用人工一粒一粒採摘下來,經過機器脫去果皮處理,成為生咖啡豆後,需要再經過水洗、曝曬、脫殼、烘焙等處理手續,才能使咖啡豆呈現出獨特的顏色、香味與口感。烘焙時,最重要的是能將咖啡豆的內、外側,都能均勻的炒透,而不能過焦。鄧添壽強調,咖啡的味道80%是取決於烘焙,烘焙功夫是沖泡好喝咖啡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條件,依照各人對咖啡的偏好,選擇烘焙的程度,如有人喜歡淡淡的清香,也有人偏好濃濃口味,甚或獨鍾焦味、酸味。

 

「那尼薩羅有機咖啡園」所栽種的咖啡樹,屬於阿拉比卡品種的咖啡樹,由於咖啡園的位置,環境背山面水,朝陽可以充分照射,午後不久,大部份的咖啡樹種植區,陽光已經被山脊遮斷,隨時會飄來雲霧、雨水,以滋潤咖啡樹成長所需的環境。在栽培管理上,鄧添壽採用有機栽培,堅持不用化學肥料、不噴灑農藥、除草劑,植栽間又採取較大間隔,所以,咖啡樹成長良好,生產出來的咖啡豆,品質香醇濃郁,不酸不澀,咖啡因也低,決不輸給任何號稱高級的品牌,可以稱得上是優質咖啡。「那尼薩羅有機咖啡園」生產的咖啡,從培育栽種到加工烘焙,整個生產過程,全由農民一手包辦,因此,咖啡農非常珍惜這項大自然所賜予的資源,而加以妥善維護管理,努力管理咖啡園,並將咖啡賦予台灣風味,研發出十足具有本土性、草根性的台灣咖啡」,是「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獨具觀光價值與地方特色的農特產品。

 

我們是在週末的下午時分來到三民鄉境旅遊,路過台21號公路旁的「那尼薩羅庭園咖啡屋」時,停車下來歇歇腳。鄧添壽園長非常健談,我們除了品嚐純正優質的「台灣咖啡」之外,還順道至咖啡園,親身體會一番滿山翠綠、鮮花處處的情境。雲霧飄邈,陽光透過薄霧灑在林間,景緻夢幻迷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