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 阿里山鄉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三代木、香林神木、慈雲寺、巨木群步道、受鎮宮、姊妹潭、沼平車站】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園」位於嘉義山區,由 18 座大山組成,屬玉山山脈支脈,沿途具備熱、暖、溫三帶氣候,山上風光明媚,氣候宜人是國際級的旅遊勝地。阿里山的日出、雲海、晚霞、森林鐵路、巨木合稱阿里山五奇,早已聞名遐邇,每年三、四月的花季更遊人如織。園區內有多處遊憩景點,並有巨木群棧道、塔山森林步道、對高岳健康步道、祝山觀日步道供登山健行,為森林浴的最佳場所。
這次我們規劃先從阿里山賓館出發,遊覽櫻王、三代木、抵達千歲檜、樹靈塔、阿里山香林神木、慈雲寺;然後銜接巨木群步道至受鎮宮、木蘭園、姊妹潭,然後至沼平車站、沼平公園、櫻之橋、再回到阿里山賓館。這也是阿里山森林遊樂園所推薦的路線,適合半日遊或一日遊的遊客,走來還算輕鬆。
「阿里山賓館舊事館」興建於 1920 年,在日治時期曾是日本皇族和高階警官視察阿里山休息的住所,整棟建物全是用當地特有檜木打造,建築時完全沒用任何釘子,古色古香。貴賓館前的山坡上,也可以欣賞到一葉蘭盛開的花影,淡紫色的花蕊漫佈在如茵的山坡上,在檜木香氣的陪伴下,相當醒目。
往前走到阿里山工作站,阿里山櫻花季的指標『櫻花』,就位在阿里山工作站前。這株高達六公尺的百年櫻花樹,每年總是搶得先機開花,只要它開了花,阿里山遊樂區內的其他吉野櫻將會在一週內陸續綻放,二十多年來不曾有誤,更被旅人笑稱根本比氣象局還要精準,堪稱阿里山櫻花季的領先指標!
阿里山地區本來是沒有櫻花的,是由於近藤幸吉先生的緣故,而使得阿里山成為賞櫻名所。日治時期的 1913 年,時任營林局嘉義出張所的近藤幸吉先生十分熱愛櫻花,希望阿里山成為「櫻的名勝」,遂向日本工人募集金錢,從日本買了一千九百株二年生的染井吉野櫻,在阿里山區廣泛種植。時至今日,每年三、四月,我們能夠在阿里山看見櫻花綻放,都要歸功於近藤幸吉,他可以說是阿里山的櫻花之父。
阿里山工作站旁就是『香林拱橋』,『香林拱橋』跨越『阿里山溪』支流,溪畔翠綠山巒,綠樹扶疏,小橋流水,山清水碧,跨越溪水,前方左側有「舟之橋」,駐足「舟之橋」平台回眸一撇,彷彿進入空靈幽谷。阿里山「舟之橋」位於香林拱橋旁,設計為舟型跨橋、木棧道,在橋上能夠欣賞野溪之美、以及阿里山的山林日夜美景。
由「舟之橋」沿著溪邊車道往下走,會經過順寶福德廟。順寶福德廟是一間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廟。新廟後方有一座石砌的小廟,旁有木製匾牌,說明這是創建於「清代年間」的舊福德廟。阿里山的原始檜木森林是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 年)時被日籍技師小池三九郎發現,明治三十六年(1903 年), 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勘察阿里山森林資源之後,總督府才決定興建鐵路以開發阿里山森林資源。
順寶福德廟旁就是三代木與象鼻木。三代木當第一代倒伏之後,由於樹幹的透空讓更多的光線照射進來,加上橫臥在地,以霧林帶的氣候,樹的表層可以長出苔蘚以保持溼潤,這些因素導致落在枯死檜木樹體上的種子較容易發芽,第二代便這樣產生了。長出的第二代跨騎在第一代身上,過了數百年後,也面臨被砍伐的命運,第三代的種子便又從二代木上長出來,如此枯而復榮的林木生長現象,就形成三代木現在的模樣。這種三代同株的現象並不多見,阿里山這一株三代木枝葉茂盛,成了熱門的旅遊景點。
三代木旁有一棵被砍掉的樹頭稱做象鼻木,從步道上方的角度俯瞰,彷彿是靜臥的象鼻。其實這些奇形怪狀的樹頭遍佈整個國家森林遊樂區,雖然目前以外觀來形容這些檜木的殘骸,其實以樹頭的位置來看,百年前阿里山到處是巨大的檜木原始林,這些千年檜木節比鱗次的叢生在此,其景象是何等的壯觀!
然後遊覽阿里山博物館、千歲檜、 樹靈塔、旌功碑、阿里山香林神木(光武檜)、慈雲寺等景點。由三代木經過香林國小、阿里山博物館,再看到香林神木、樹靈塔、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之後轉往慈雲寺及慈雲觀景台,回到千歲檜。
這一區的景點集中,都在附近,地圖上沒有畫出現場的小路,遊人可以隨性安排順序參觀。千歲檜旁有第一期巨木群棧道可以通往神木車站,沿途欣賞大小林立的檜木、杉樹,最後抵達終點神木遺跡及神木車站。這樣的走法是緩降坡,相當輕鬆,老少咸宜。
香林國中後方的「樹靈塔」,是興建於一九三五年的日治時代,當時日本人大量砍伐阿里山區的千年神木,有不少伐木工人因罹患怪病而死亡,甚至傳出白米煮出來的飯,竟然成為「紅飯」,日人認為是樹靈作祟,因此興建「樹靈塔」以祭祀樹靈。
根據當地耆老流傳下來的故事,「樹靈塔」興建好了之後,日人還曾請道士上山作法,這對於當時講無神論的日本人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事。不過說也奇怪,「樹靈塔」興建完成後,伐木工人遇到的怪事就消聲匿跡,因此當地人咸信是興建樹靈塔的功效。
由於當年砍伐的神木,大多有兩、三千年歷史,因此「樹靈塔」的底層建有六層環狀物,這是代表樹的年輪,每層環狀物代表五百年。遊客前往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旅遊,大多會前往瞻仰或祈福,塔身也因此被嵌上不少各國硬幣。
接著來到全國最高學府,海拔最高的「香林國小」。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裡面竟然藏了一間國小,兩個小孩感到很好奇,可惜校園並沒有對外開放。豎立在香林國小旁邊的指標,指出了香林神木、慈雲寺、巨木群棧道(一)等景點全部都在附近。
阿里山博物館就在香林國小旁邊,這是一座全部由檜木打造的建築物。日治時代興建,2007 年間整修,在林務局的規劃與整建下,重新展現它的風華。屋頂桁架的檜木還可看到烙有台灣總督府營林所的字樣,不但具有歷史意義,也見證了阿里山的開發史。
阿里山博物館的面積雖然不大,卻保有原建築的檜味。內部以森林鐵道、早期伐木史及林場保育等主題佈展,有早期台灣阿里山地圖、檜木橫切面標本、阿里山五木標本、早期伐木集材模型、鄒族原住民文物、阿里山森林鐵道之文物模型及珍貴歷史照片。
博物館附近就是阿里山「香林神木」。從照片上看不出它的巨大,只有親自到現場,才能感受到這棵神木的氣勢。「香林神木」是紅檜,樹齡約二千三百歲。阿里山神木倒下後, 經由票選活動而成為阿里山第二代神木。這棵神木與第二期巨木群棧道上的 28 號巨木還有一段牽連關係。這棵神木原名「光武檜」(因其發芽時間約為東漢光武帝年間),28 號巨木原名「香林神木」,後來光武檜獲選為新一代神木,並改名為「香林神木」,為了避免混淆,就把原來的香林神木改標示為 28 號巨木。
阿里山的神木中,水山巨木約二千七百歲;所以水山巨木才是阿里山最老的神木。不過水山巨木位在水山步道的終點,位置偏遠,造訪的人比較少,或許因此人氣較弱,沒有被選為阿里山新神木。無論如何,神木是上天賜給台灣的厚禮。日治期間,日人曾制訂「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以調查、保存台灣的各種史蹟、名勝及天然物,此舉在當時開啟了台灣古蹟保護及生態保育之先河。
香林神木旁邊有一「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這座旌功碑是紀念阿里山的開發之父河合鈰太郎博士。河合鈰太郎,號琴山,畢業於東京帝大農科大學(農學部),曾經前往德國研究西方先進國家的森林經營制度,後來擔任東京帝大林學科森林利用學的首任教授,是日本近代森林學的先驅。在他留學德國期間,巧遇由台灣前去歐洲考察的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琴山河合暢談對台灣森林開發的見解,令後藤新平印象深刻,因而種下日後合作的因緣。
1903 年,河合博士應總督府之邀來台勘查阿里山森林資源,他認為阿里山的林相優美,蘊藏豐富,應採用美式鐵道的運材方案開發,後藤新平因此決定開發阿里山,並交由河合博士負責規劃。後來阿里山改為民營的藤田組接手後,河合博士仍繼續受聘。在他的努力之下,阿里山森林鐵道在 1912 年全線通車,開啟阿里山森林開發的新紀元。
河合博士原本希望建造一條成本高、坡度小,永續經營的世界級登山鐵道,而不是以運送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鐵道。他其實是想藉著開發森林的名義,打造一條媲美歐洲的登山鐵道。但是因為登山鐵道的造價高、工程困難,後來總督府的阿里山作業所(營林所)採行延長速成主義,希望減少成本,坡度大無妨,因此在森林鐵造的建造期間與河合博士多有意見衝突。
到了建造中後期,河合博士不再有主導權,角色已然退居幕後。為了回收投資的成本,作業所在阿里山鐵路完工後,大量砍伐阿里山的林木運送下山。在一次大戰期間,阿里山的森林遭到濫砍濫伐;河合博士過世後的二次大戰前,日本為備戰之需,更是嚴重破壞森林。許多人將阿里山的過度開發歸咎於琴山河合,但是河合博士身為森林學者,熱愛大自然與山林,不幸在農業經濟掛帥的時代背景下,他的登山鐵道藍圖未能實踐,尚且還要背負阿里山森林遭到濫伐的歷史罪名,相信他的心中一定十分感傷。
1919 年,當河合博士重返阿里山,看到昔日曾經古木參天的森林已消失殆盡,剩下滿地的木材待運,感慨之餘寫下這首詩:「斧斤走入翠微岑,伐盡千年古木林。 枕石席苔散無蹤,鳴泉當作舊時音。」後來河合博士返回日本教書,1931 年於日本東京去世,留下的手稿道出許多遺憾。其友人京都帝大文學教授為了紀念他對於阿里山森林開發的貢獻,於 1932 年在阿里山豎立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這塊石碑的正面文字「博」字少一點、「功」字的力寫成「刀」,據說是因為河合博士為人謙沖,不敢居功,遺言不願承受任何對他個人的禮讚,後人遵之而刻成這樣的文字碑作為紀念。
在香林神木附近的慈雲寺,創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八年(1919年),原稱「阿里山寺」。日人在開發阿里山時,覺得阿里山有如印度的靈鷲山聖地,因而建造此寺,供奉當時暹邏國(今泰國)贈送的釋迦牟尼佛。佛像以銅鑄,內裝金沙,至今已經有千年之久。 民國 34 年改名為慈雲寺。
順著慈雲寺前方的階梯向下走,就是阿里山八景之一的慈雲觀景台。慈雲寺觀景台是阿里山觀雲海、晚霞、日落的最佳處所之一。從這裡還可以遙望阿里山聚落及塔山,在巨木群棧道(一)還沒興建之前,觀景台旁邊的步道是通往阿里山神木的最早步道。看完觀景台後要原路折返,才能繼續往巨木群棧道(一)前進。
我們走回樹靈塔上方的步道,這裡有棵神木「千歲檜」。千歲檜是紅檜,大約二千歲左右。日治時期原叫作「萬歲檜」,當時日本的林務官看它的樹形好像雙手高舉喊「萬歲」(日文歡呼之意),因而命名為萬歲檜。民國 65 年,謝東閔先生認為這棵檜木只有二千歲,不應叫作萬歲檜,因此改為「千歲檜」。「千歲檜」旁邊的涼亭是日治時期的阿里山神社,後來被國民政府拆掉改建涼亭。
從千歲檜開始走第一期巨木群棧道,棧道以千歲檜為起點,採高架木棧道及點狀水泥基座接地設計的生態工法興建,至神木遺址處為終點。棧道一路都是緩降坡,步道鋪設得非常完好,很容易行走。步道長約 600 公尺,以高架棧道工法興建,沿途有大約 20 棵檜木巨樹。想當初這些巨木都是伐木工人們認為樹形或材質不佳,沒有經濟價值而未加砍伐,這些巨木才幸運逃過一劫,存活到現在。
棧道的終點就是神木遺跡,神木遺跡的對面就是神木火車站。這裡也是課本當中相當經典的取景場景,不少遊客都會特地搭乘小火車造訪神木車站,在這裡小火車進站與離站同樣有約五分鐘的時間,可以好好把握機會合影。
阿里山的神木與森林小火車是阿里山最負盛名的資產。神木是阿里山的精神象徵,見證了政權交替下阿里山森林開拓的血淚史;森林小火車則是台灣產業鐵道開發的歷史縮影,也是集合 20 世紀初鐵道技術的偉大工程。
阿里山神木曾經是台灣最大最老的神木,1906 年日治時期,被小笠原富二郎技師發現,樹齡約三千歲,是由兩棵檜木合抱的巨木。依照當時日本人的習俗,設立柵欄保護,並在樹幹上綁上粗稻草繩以敬拜樹神。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神木屹立於鐵道旁邊,成為阿里山的地標,最雄偉的天然紀念物。經過政權輪替,神木周邊的三十萬株檜木被砍伐光了,神木卻依然存留。
1953 年神木第一次遭到雷擊,所幸只有部分枝椏斷裂,本體還活著。1953 年 10 月為了慶祝蔣公生日,特地在神木旁邊設置「神木頌」碑文祝賀蔣公壽比神木。不料到了 1956 年,神木再次遭受雷擊,起火燃燒,因為滅火方式不當而燒死了,樹幹中空焦黑,高度也縮短了。偉人還健在,神木卻已死亡,在當時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林務局便在神木頂端種植幾株檜木幼苗,塑造神木還活著的假象,往來的遊客都被蒙在鼓裡。
經過數十年的風吹雨打,本已脆弱的神木在 1995 年樹幹裂開,在 1997 年 7 月一場豪雨中,不支倒地,橫臥鐵軌。林務局經過多次商議,決定將三分之一的樹幹鋸除,三分之二的樹幹原地倒放。阿里山的千年神木,終不敵歲月摧殘,長眠於此。往事成煙,徒留無限感慨。
神木火車站旁是神怡橋,也是第二期巨木群棧道的起點。附近又有步道可銜接第一期興建的巨木群棧道,兩條巨木群棧道各自形成小環圈,以神怡橋為分界點,可隨各人興趣悠遊其間,欣賞此地的紅檜巨木。
1998 年 8 月,為串連樹靈塔一帶的紅檜巨木,林務局在阿里山香林神木及千歲檜架設木柵圍欄,並興築觀景台,連同第一期的巨木群棧道,便形成遊樂區內頗具規模的巨木群系統。2001 年起,位於阿里山神木遺址附近的神怡橋為起點,林務局針對檜木林,再開闢第二期巨木群棧道,全長 418 公尺,沿線有 16 棵紅檜巨木錯落其間。
第二期巨木群棧道沿途的紅檜巨木都有編號,其中最壯觀的紅檜巨木是「28 號巨木」了。單純拍攝巨木可能還沒有感覺,但只要搭配人物入鏡當作比對,瞬間就會感受到神木的巨大、人物的渺小,不禁讚嘆大自然的奧妙。每年三月中旬起,巨木群棧道沿途森氏杜鵑盛開,花團錦簇的杜鵑花叢粧點高聳入雲的檜木林,時而雲霧飄渺,便形成獨特的阿里山花季景觀。
第二期巨木群棧道旁有叉路通到「阿里山吊橋」。「阿里山吊橋」為串接巨木群棧道之重要節點,站在橋上能欣賞阿里山溪支流潺潺溪水,吸收豐富的負離子。小巧而精美的「阿里山吊橋」限負載 6 人,橫跨阿里山溪,橋下潺潺流水,溪旁古木參天,為第二期巨木群步道的終點。
穿過一片樹林,享受滿滿的芬多精洗禮,在一片翠綠的景緻隱約看見一棟橘紅色的廟宇,這裡則是「受鎮宮」,可說是阿里山的重要信仰地,也是「沼平車站」到「神木車站」的中繼點,大家可以在這裡稍作休息、補給,買買熱食、紀念品等。
1969 年改建的「受鎮宮」是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廟內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廟宇壯麗,金碧輝煌。 阿里山開採森林之後,日本人及漢人陸續來到這裡,也帶來了各自的宗教信仰。 日本人建立阿里山神社,受鎮宮供奉的玄天上帝神尊也在大正元年(1912 年)來到阿里山,最初供奉於民家。 民國三十四年(1945 年),正式建造廟宇。民國五十八年(1969 年)擴建成今日規模。
過去傳說,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前一週,會有數隻「天蠶蛾」飛來朝拜,停留在神像上,不吃不飛大約一週後離去。這種「神蛾」之說後來還曾上報引起一陣渲染,後來鑑定是「枯球羅紋蛾」,可能是因為廟宇的燈光所吸引,加上正是蛾類繁殖的季節,種種因素的結合,恰好形成「神蛾」的神蹟,亦為受鎮宮增添一樁傳奇。
由「受鎮宮」至「姊妹潭」會先經過「木蘭園」,「木蘭園」原為「梅花鹿園」,如今改為「木蘭園」,種植木蘭科植物。木蘭科的花朵碩大,花季時來到此地,可以欣賞滿樹花朵的景觀。每逢冬末春初,木蘭園之洋玉蘭、紫玉蘭及日本辛夷等花朵便不畏寒冬先行綻放,碩大或雪白或豔紫的木蘭,每每吸引眾多遊客駐足合影留念。
穿過柳杉林後,出現了兩個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相傳是兩位山地姊妹追求愛情不果,相偕殉情的地方。姊妺潭位於山中谷地,形成大小兩座小水潭,分別為姊潭及妹潭,合稱「姊妹潭」。姊妹兩潭,妹潭很小,約半個籃球場大小而已,姊潭面積較大,有步道湖心的木亭,而潭的周圍有環湖棧道,供遊客漫步欣賞湖景。
「姊妹潭」湖水有山林環抱,湖色如翡翠碧綠,樹影倒映湖面,景致幽雅幽雅怡人。我們在此湖畔休憩,坐看湖景。湖畔有紅檜二代木,或四棵或三棵樹並立,被命名為「四姊妹」、「三兄弟」。 或有一些砍代之後的樹頭殘跡,因其樹形特殊,而有「金豬報喜」、「永結同心」等樹木命名。
由「姊妹潭」至「沼平車站」會先經過「塔山步道」。塔山山頂巨大岩峰又稱後藤岩,山岩節理層次分明,斷崖絕壁,形成嶙峋奇石,蔚為奇觀。由姐妹潭旁的塔山步道往上健行,可到達奇岩上的觀景平台,超廣角視野讓四周風景一覽無遺,可鳥瞰遊樂區及阿里山地區溪流地貌,並可觀雲海、晚霞美景,遠眺玉山主峰、秀姑巒山、對高岳等山巒景觀。
步道旁這片森林是昭和五年(1930 年)造林時種植的紅檜,樹身已長高,樹圍仍細瘦,沿途還有不少伐林後的樹頭殘跡,較特殊的景觀是是二代木形成的樹洞。樹洞形成的原因,是第一代木倒塌後,有新的種子飄附於橫臥的樹幹上,數十年之後,樹苗變為樹木, 樹根往下延伸,包覆一代木的軀幹,並深入泥土,又經幾百年歲月後,一代木終於腐朽消失,而形成樹洞的奇特景觀。
經過阿里山閣大飯店,緊接著順著指標走到「沼平車站」。沼平車站附近原是阿里山聚落所在,幾十年前因火災燒毀沼平火車站週圍的店舖、住宅、旅社。當時政府將受災戶,安置現在阿里山車站附近,進而形成現在阿里山商圈。沼平車站附近重新規劃為自然公園,如今轉變為沼平公園,成為阿里山最著名的賞櫻景點。
沼平車站附近的阿里山閣大飯店,是沼平唯一的飯店。阿里山閣歷史悠久,創建於日治時代大正八年(1919 年), 原為木造二層樓建築,是當時日本人的招待所。民國七十一年(1982 年)時,改建為今日鋼筋水泥樓房的外貌。
在沼平車站前往阿里山派出所的鐵道沿線,在阿里山小火車經過鐵道時,緋紅的山櫻和雪白的吉野櫻花瓣,如微雨般交錯飄落,這一景完全就是阿里山櫻花季的最佳代表,更素有『櫻木鐵道』的美稱。而依照慣例,在阿里山櫻花季登場的這天,蒸汽火車及檜木車廂更會出動一同響應這盛大的活動。
若是時間較充裕,則建議從沼平車站至阿里山車站之間的路段,可以採步行方式, 經由「森之道」、「林之道」、「櫻之道」,即可抵達阿里山車站。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這條精華路線,除了不能觀日出之外,可以說集合了阿里山最有名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像是神木(香林神木、千歲檜、神木遺跡)、檜木群、櫻王以及雲海、晚霞、日落(慈雲觀景台)等壯麗的自然景觀;阿里山博物館、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樹靈塔、慈雲寺、森林小火車等景點所拼湊出的故事,雖然訴說得片斷,已足讓人初步瞭解阿里山的歷史,鐵道的曲折以及伐林的悲歌。
.林務局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遊客守則:
(1)、請帶著尊重自然的心,來鑑賞園區內動物、植物、地質、地形與氣象等自然生態之美。
(2)、請珍惜自然資源,隨手做環保,垃圾減量及分類,回收資源,留給園區清爽的環境。
(3)、徒步健行與單車旅行最有益健康,亦可充分享受大自然。
(4)、順著步道前行,避免破壞污染溪床、溼地與地形脆弱的環境。
(5)、森林遊樂區內不歡迎流動攤販,也請您勿任意購買。
(6)、請用欣賞、體驗與觀察代替採集、破壞、刻字、污染及捕獵。
(7)、進入園區內請儘量使用環保餐具,或攜帶可重複使用的容器。
(8)、在自然的環境中,宜著與自然環境相調和的衣褲、寬緣帽、運動鞋或登山鞋,並隨時預防蛇、蜂與蚊蟲叮咬。
(9)、在大自然環境中,攜帶或引入外來的動植物,將帶來生態的干擾與破壞。
(10)、謹慎安靜的旅行,避免干擾野生動物的生息。
(11)、請學習並尊重社區的生活與文化。
(12)、除了攝影,什麼也不取;除了回憶,什麼也不留。
.林務局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園區內注意事項:
(1)、本區門票已含平安保險費,請保留門票以備申請理賠之用。
(2)、看日出請循觀日步道健行登山觀賞,徒步約需一小時(或乘坐祝山線森林火車),享受美好的森林浴,既有益健康又可省錢。
(3)、為了您的安全,請不要乘坐區內「非法叫客」的車輛。為了您的健康,及維持環境整潔,請不要向流動攤販購買飲料、食品等。
(4)、區內設有行人斑馬線,專供遊客行走,請行走行人斑馬線。
(5)、本區範圍遼闊,為了您的安全,請您參照區內導引指示牌遊覽,並請不要超越區界。
(6)、請勿在山崖、斷崖、峭壁下或地質不穩定的地方從事遊憩活動,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7)、本區多為易著火的林木,請勿在區內露營、烤火,以免引發森林大火。
(8)、山區早晚溫差大,請備妥適當禦寒衣服。
.林務局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樂區票價資訊:全票假日 200 元,非假日 150 元,半票 100 元,團體票 150 元,優待票 10 元,另以下身分者免票;
(1)、身體殘障易辨或持有殘障手冊者及其監護人或必要之陪伴者1人
(2)、績優志工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者
(3)、設籍於遊樂區內之居民,憑國民身分證免購門票,未取得國民身分證之孩童及有居住事實迄未設籍者,憑有關證明文件,免購門票。
(4)、公務人員因公出差至遊樂區,有出差單等證明文件者。
(5)、各級民意代表、義警、義消、民防隊員,因業務需要進入遊樂區而有證件者。
(6)、位於森林遊樂區附近之村民因林務農事通過該區時,憑身分證得免購門票。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 地址:605 嘉義縣阿里山鄉 2 鄰 17 號。
※ 電話:+88652679917。
※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 入園門票:門票 $300/人,汽車停車 $100、機車停車 $20。
.相關資訊:
※ 網站:www.alishanhouse.com.tw。
※ 進退房時間:平日 15:00;假日 16:00 入住。11:00 退房。
※ 信用卡:可。
※ 寵物:無。
※ 12 歲以下兒童:有。
※ 外語服務:有。
※ 網路:免費 WIFI。
※ 停車場:有旅客服務中心旁停車場。
.交通資訊:
※ 地址:嘉義縣阿里山鄉香林村 16 號。
.自行開車:
※ 國道一號:下嘉義交流道→159縣道至嘉義市→沿台18號省道(世賢路、吳鳳南路)→接阿里山公路上山→過觸口、龍美、巃頭、石棹繼續前行,即可抵達。
※ 由南二高下中埔交流道→往觸口,接阿里山公路上山→過觸口、龍美、巃頭、石棹繼續前行,即可抵達。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www.alishanhotel.com.tw/。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阿里山賓館。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8943952。
香林拱橋旁設計1座舟型跨橋,以「諾亞方舟 夢想起飛」的意向橫跨阿里山溪支流,串連園區內之櫻王、受鎮宮、三代木、象鼻木等各特色景點。
嘉義縣.阿里山鄉|水山線鐵道.水山神木地圖:按我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