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娜伊谷 (39).JPG

@ 嘉義縣 阿里山鄉 達娜伊谷。

 

【嘉義縣 阿里山鄉 山美村、新美村、茶山村】

 

從台 18 線阿里山公路的龍美往右下行,就是嘉 129 號鄉道。此線上有三個鄒族部落,山美、新美和茶山,統稱為南三村。第一個村子是山美。山美位於阿里山區南區曾文溪中游的平地區域,海拔約 500 至 1200 公尺左右。東連里佳村,但無道路相連,西為番路鄉,北接樂野村,南接新美村,境內有曾文溪及塔乃庫溪匯流。

山美舊社設立年代約距今二百年前。原部落有六社,屬達邦大社,過去曾是鄒族人聚落的大本營。但在本世紀初因漢人入侵,以及瘟疫肆虐而滅社,一度遷往達邦和特富野等社,後來才又重新遷回來居住。傳說中,曾經傷害鄒族人自尊的「吳鳳神話」便是發生在山美。 今日的山美村大約在 1929 年建村,日據前居住者約有 30 戶,村民多來自里佳村及達邦社。

若由阿里山公路龍美右轉轉 129 縣道下行,一路即可遠眺山美地區的行政區域,大致有 7 鄰。首先是第 1 鄰扎扎亞。位於龍美(瀨頭)下方二公里處,這裡有傳統手工藝工作坊。接著是第 2 鄰亞馬高雅,村裡有一條優美的竹林登山步道。第 3、4 鄰達馬亞娜,位於曾文溪小支流山美坑溪左岸,為目前村治和山美國小所在地。著名的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園亦在此不遠處,還有幾家住宿餐飲店。第 5 鄰亞巴撒烏尼,由達馬亞娜前往,位於曾文溪左岸。過了塔乃庫溪即第 6 鄰小巴雅伊和第 7 鄰大巴雅伊。其中以第 1 鄰、第 2 鄰、山美村所在地、和山美舊社(今山之美前平地)一帶為山美村主要宜農發展區。

山美村因山林縱橫,目前以桂竹林、杉木林,以及楓香、麻竹、常篙竹、綠竹(甜筍)佔大部分生產面積。近年來則有高山茶、油茶、柿子、生薑、玉米、芋頭、愛玉子及短期葉菜類的種植。其中,竹子因種類多樣可全年採收,佔村內經濟大宗。除了著名的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外,這兒還開發了很多露營區,遊客可沿著曾文溪活動。這些露營區集中在第5、6、7鄰。由於達娜伊谷溪護魚成功,山美成為國內最知名也最具有阿里山特色的鄒族部落,同時也成為原住民部落社區營造的典範。

嘉 129 縣道有三座主要橋樑,分別是山美橋、新美橋和茶山橋。在莫拉克風災以前,山美橋僅是一座長 40 公尺,橋面寬 8 公尺的鋼筋混凝土橋樑。山美新橋為單拱式鋼橋設計,採大跨徑河道不落墩跨過曾文溪,橋長 115 公尺,橋寬 15.7 公尺,鋼拱最高達約 20 公尺,橋面距溪床深約 24 公尺。

山美新橋配合週圍達娜伊谷生態園區等旅遊景點,於橋台兩端設有鄒族意象設施,橋的兩側佈設人行道及於橋中央設置觀景平台,可供往來遊客駐留橋上遠跳周遭山景及鄰近福美吊橋、達娜伊谷吊橋,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景觀、並具鄒族特色之橋樑,由於溪中不落橋墩且橋台高程拉高,可有效避免日後土石流之衝擊。

位於山美部落的「達娜伊谷」(Tanayiku), 舊名「忘憂谷」。以鄒族的語言,Tanayiku 指的是忘記憂愁的地方,這裡位於曾文溪上游,海拔約五百公尺,溪長十八公里,是台灣少見的乾淨溪流。2009 年的八八風災,重創阿里山,達娜伊谷也被上游巨大石塊掩埋,山美人辛苦建立的家園被無情摧毀,十多年來靠著各種資源與自己的努力,達娜伊谷已於災後重建,新的橋、新的社區、新的自然生態園區,展現山美部落的韌性。

「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是台灣第一座由民間推動而成的生態公園,由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管理。這裡自然生態豐裕,尤其是鯝魚,是鄒語意為「真正的魚」,是台灣特有種魚類,在陽光照射下,可以看見銀白色的魚肚此起彼落閃個不停,十分漂亮。八八風災後,達娜伊谷被上游巨大石塊的所掩埋,風災後發現小鯝魚逐漸回流,象徵著山美部落族人的活力也正逐漸復甦中,如同鄒族堅韌的生命力。

達娜伊谷入園門票,個人票 100 元,6 歲以下免費。國中國小及 65 歲 (含 65 歲) 年長者、志工、身心礙障者 (需持證件) 優惠票 80 元,入山需申請登記:辦理流程詳情洽 05- 2586154 山美派出所。

「達娜伊谷吊橋」雄偉壯觀地矗立在河岸兩端,據說底下的河谷,就是鯝魚的最佳棲息地。如果願意進行更深入的探索,這裡可以預約導覽,可以去走步道賞鯝魚。看見清澈溪水裡自在優游的高山鯝魚,與跨度達 228 公尺的達娜伊谷吊橋。經過吊橋後還得走約 0.6 公里的達娜伊谷步道,才能抵達里美步道的起點。

連接阿里山鄒族里佳、山美2個部落,里美避難步道是過去部落往來的聯絡古道,後因功能被公路取代,加上天災與年久失修而逐漸荒廢。2009 年的莫拉克風災,導致通往里佳部落的 169 縣道中斷,物資運送不易,遂有修復部落古道的提議,而步道也終於在前年底修建完成。

正式踏上里美步道,也就是一連串考驗的開始。雖然步道只有短短 1.6 公里,但高低落差卻達 600 公尺,而且一路都是階梯,所幸路程中有幾個涼亭和休息座椅可供喘息,這裡的涼亭不僅具有原民風格,所使用的木頭還是以就地廢材組成,每根柱子都長得不一樣,十分有特色。

過程中還會經過三座繩索吊橋,為健行帶來景觀變化,尤其第3座繩索吊橋旁的山壁,據說豐水期時還能看見瀑布飛洩,感受沁涼之意,可惜我們來的時候僅見乾涸。聽說颱風過後,才是瀑布最壯觀的時候。而步道沿途林相原始豐富,特別的是,這裡的山棕數量極多,若說是一條山棕步道也不為過。

新美,鄒語名為「niahosa」,意指「古老部落」,地理位置自海拔 300 公尺的曾文溪起,至約 2000 公尺高的幾阿左名山,位於嘉 129 號鄉道上,在山美部落和茶山部落兩個重要的旅遊景點之間,森林生態豐富活潑,是一處絕佳的大自然森林教室;新美部落是阿里山鄉的重要的農業地帶,當地所栽種的苦茶樹所榨製的苦茶油,油質純正、品質優異!由於生產有限,往往一出場即被識貨的遊客搶購一空,因此社區也以此特色開發各種苦茶油商品,期望成為代表新美部落的特色產品。

舊新美橋於八八風災遭沖毀,於 2012 年九月重建啟用。新美橋位於嘉一二九線二十二公里五百公尺處,跨越曾文溪支流達固布亞努溪,原只是一座長二十三公尺鋼筋混凝土橋樑,重建後的新大橋採尼爾森式上拱鋼橋方式設計,全長一百六十公尺、寬八公尺,溪中不落墩,高程距現有河床十五公尺,可有效避免土石流衝擊。 

茶山,鄒語名為 Cayamavana,意指為「山腰上的平原」,是阿里山鄉最南的村落,該地是光復後才由當時鄉長高一生,積極鼓勵族人遷往開墾定居,是個很年輕的部落,由於部落剛好位於一個三叉路口上,各自通往各族所在的主要聚居地,其中,鄒族人約佔 60%,漢人 30%、布農人佔 10%,雖然有著不同的生活文化,村內居民皆和平相處,並以「分享」營造出融洽的社會。

茶山村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最南端,有三條聯外道路:往西下山接台三線省道;往南經嘉 129-1 號鄉道通高雄縣三民鄉,轉接台 29 號省道及南橫公路;往北經嘉 129 號鄉道則直上阿里山。在這三叉路的交點,也是茶山村的市中心,路面上有一個很醒目的圖騰:青山綠水包圍中央的兩片小葉曲-代表茶山,上方斗笠、貝殼及菱形方塊,分別代表村內融合的漢人、鄒族及布農族,路旁一座鄒族勇士的石雕,則成該村的守護神。

茶山不產茶,為什麼叫茶山呢?? 早期鄒族人稱 [ 珈雅瑪;Ca Ya Ma Vana ] , 日治時期改成 [ 珈雅瑪 ] , 政府播遷來台後 , 因為 [ 珈雅瑪 ] 和日語中的 [ 茶山 ] 同音 , 所以最後就改成茶山。茶山未經人工過度開發,所以還能保有生活的自然生態 !

茶山部落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遠近馳名的涼亭文化,村子裡到處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涼亭 (hufu),幾乎都是以茅草、竹子和木頭搭建而成,藉著木雕、石雕、圖騰做為各自文化的解說,述說涼亭內不同的故事。涼亭文化是茶山部落族人交流的重要推手,在鄒族人的生活中,涼亭是集會與分享的小天地,有的族人甚至會把採收下來的水果掛在涼亭裡,和大家分享。

每戶門口豎立的木雕也是辨識族群的好方法,其中鄒族人喜歡在頭頂上裝飾羽毛,布農族則頭戴獸牙,至於兩族聯姻的家族也可從木雕的樣式中得知。透過簡單的木雕,每戶人家還將立家精神刻上去,採看圖說故事的方式,是外地人認識原住民文化內涵的好方法。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www.ali-nsa.net/user/Article.aspx?Lang=1&SNo=05003957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達娜伊谷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5873567

 

達娜伊谷 (1).JPG

 

達娜伊谷 (2).JPG

 

達娜伊谷 (3).JPG

 

達娜伊谷 (4).JPG

 

達娜伊谷 (5).JPG

 

達娜伊谷 (6).JPG

 

達娜伊谷 (7).JPG

 

達娜伊谷 (8).JPG

 

達娜伊谷 (9).JPG

 

達娜伊谷 (10).JPG

 

達娜伊谷 (11).JPG

 

達娜伊谷 (12).JPG

 

達娜伊谷 (13).JPG

 

達娜伊谷 (14).JPG

 

達娜伊谷 (116).jpg   

 

達娜伊谷 (15).JPG

 

達娜伊谷 (16).JPG

 

達娜伊谷 (17).JPG

 

達娜伊谷 (18).JPG

 

達娜伊谷 (19).JPG

 

達娜伊谷 (20).JPG

 

達娜伊谷 (21).JPG

 

達娜伊谷 (22).JPG

 

達娜伊谷 (23).JPG

 

達娜伊谷 (24).JPG

 

達娜伊谷 (25).JPG

 

達娜伊谷 (26).JPG

 

達娜伊谷 (27).JPG

 

達娜伊谷 (105).JPG

 

達娜伊谷 (28).JPG

 

達娜伊谷 (29).JPG

 

達娜伊谷 (30).JPG

 

達娜伊谷 (31).JPG

 

達娜伊谷 (32).JPG

 

達娜伊谷 (33).JPG

 

達娜伊谷 (34).JPG

 

達娜伊谷 (35).JPG

 

達娜伊谷 (36).JPG

 

達娜伊谷 (37).JPG

 

達娜伊谷 (38).JPG

 

達娜伊谷 (39).JPG

 

達娜伊谷 (40).JPG

 

達娜伊谷 (41).JPG

 

達娜伊谷 (42).JPG

 

達娜伊谷 (43).JPG

 

達娜伊谷 (44).JPG

 

達娜伊谷 (45).JPG

 

達娜伊谷 (46).JPG

 

達娜伊谷 (47).JPG

 

達娜伊谷 (48).JPG

 

達娜伊谷 (49).JPG

 

達娜伊谷 (50).JPG

 

達娜伊谷 (51).JPG

 

達娜伊谷 (52).JPG

 

達娜伊谷 (53).JPG

 

達娜伊谷 (54).JPG

 

達娜伊谷 (55).JPG

 

達娜伊谷 (56).JPG

 

達娜伊谷 (57).JPG

 

達娜伊谷 (58).JPG

 

達娜伊谷 (59).JPG

 

達娜伊谷 (60).JPG

 

達娜伊谷 (61).JPG

 

達娜伊谷 (62).JPG

 

達娜伊谷 (63).JPG

 

達娜伊谷 (64).JPG

 

達娜伊谷 (65).JPG

 

達娜伊谷 (109).JPG

 

 

達娜伊谷 (66).JPG

 

達娜伊谷 (67).JPG

 

達娜伊谷 (68).JPG

 

達娜伊谷 (111).JPG

 

達娜伊谷 (112).JPG

 

達娜伊谷 (69).JPG

 

達娜伊谷 (70).JPG

 

達娜伊谷 (71).JPG

 

達娜伊谷 (72).JPG

 

達娜伊谷 (73).JPG

 

達娜伊谷 (74).JPG

 

達娜伊谷 (75).JPG

 

達娜伊谷 (76).JPG

 

達娜伊谷 (77).JPG

 

達娜伊谷 (78).JPG

 

達娜伊谷 (79).JPG

 

達娜伊谷 (80).JPG

 

達娜伊谷 (81).JPG

 

達娜伊谷 (82).JPG

 

達娜伊谷 (83).JPG

 

達娜伊谷 (84).JPG

 

達娜伊谷 (85).JPG

 

達娜伊谷 (86).JPG

 

達娜伊谷 (87).JPG

 

達娜伊谷 (88).JPG

 

達娜伊谷 (114).jpg

 

達娜伊谷 (89).JPG

 

達娜伊谷 (90).JPG

 

達娜伊谷 (106).JPG

 

達娜伊谷 (91).JPG

 

達娜伊谷 (92).JPG

 

達娜伊谷 (93).JPG

 

達娜伊谷 (94).JPG

 

達娜伊谷 (95).JPG

 

達娜伊谷 (96).JPG

 

達娜伊谷 (97).JPG

 

達娜伊谷 (98).JPG

 

達娜伊谷 (99).JPG

 

達娜伊谷 (100).JPG

 

達娜伊谷 (101).JPG

 

達娜伊谷 (102).JPG

 

達娜伊谷 (103).JPG

 

達娜伊谷 (104).JPG

 

達娜伊谷 (107).JPG

 

達娜伊谷 (108).JPG

 

達娜伊谷 (110).JPG

 

達娜伊谷 (115).jpg

 

達娜伊谷 (113).JPG

 

達娜伊谷 山美 Map.jpg

 

達娜伊谷 茶山 Map.jpg

 

達娜伊谷 新美 Map.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