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溝古道 (144).JPG
@ 梅花山,海拔 640 公尺,北市都市計劃處四等三角點 NO.134,又稱插花山。

 

 

【台北市 士林區 雙溪溝古道、碧山、梅花山】

 

台北盆地四周環山,市民休閒常與親山活動並行,近年來山區交通方便,除了公路與產業道路以外,步道縱橫如織,坐公車或開車上山,半天內即可遨遊山林與溪谷。位於台北市北方的內雙溪南北兩側,山稜與溪谷交錯,蘊育不少先民聚落與農園,更有許多灌溉圳渠散佈其間。

內雙溪若以發源於風櫃嘴附近的溪流,視為內雙溪之主流,則此溪以北有許多支流,如平林坑溪、礁坑溪等,皆發源於擎天崗一線的山稜,源遠流長,經過許多村落與農地,並有不少先民開闢之水圳,以古道及水圳路取勝。主流之南側,這一邊的集水區較狹小,距溪流不到兩公里就是五指山脈的主稜,由風櫃嘴南邊的五指山,經碧山、大崙頭山、大崙尾山,到大直北邊的文間山,均一脈相連,在山溪之間也有許多古道,夾在產業道路之間,以連峰登頂與步道串連取勝,可隨興之所至,作不同路段之組合健行。

內雙溪主流南側的「雙溪溝古道」位於士林內雙溪與五指山之間,就是隱藏於公路之間的一條古道,也因此成為我們今日所要探訪的主要路線。

雙溪溝,是內雙溪的支流,發源於五指山的風櫃嘴附近,向西南流,至聖人瀑布匯入內雙溪。昔日士林、外雙溪一帶的居民循著這條溪谷而上,翻越風櫃嘴,經溪底、崁腳,通往萬里,這條兩地往來的道路,被稱為「萬溪古道」。如今古道已被公路所取代,也就是現在的萬溪公路。

「雙溪溝古道」為雙溪溝上游的支流,從資料上研判,這條古道可視為是「萬溪古道」的支線,由風櫃嘴可循著這條古道出碧山巖,至內湖。當然,這條古道也有可能只是當地農民溯溪入山拓墾時所開闢的農徑而已。「雙溪溝古道」之名,來自於中華民國山岳協會藍天隊的登山圖集。

「雙溪溝古道」的入口共有三個,第一處在五指山公路里程約 18 公里處,距離汐萬路與五指山公路交叉路口,往內湖方向約五十公尺處。

第二處約在五指山公路約 19 公里附近的迴頭彎處,路旁有「五指幹#228,#227」,對面有青青草地及公所建置的石桌椅。

第三處登山口位於風櫃口附近,萬溪產業道路 5.5 公里的迴頭彎處,路口前有幾顆大石頭,還有一面彎道鏡很好確認。

這三個路口可以連成一個等腰三角形,走完全程需要一個多小時,乘坐社區巴士間距要隔開約二小時,才有充裕的時間欣賞景色,聆聽自然界的聲音。

這三個路口,我們都走過,各有優缺點,如果乘坐免費社區巴士上五指山的山友,則建議選擇由第一登山口進入,逆時鐘方向,作 O 型來回健行;如果再想連遊帕米爾公園,或是想連走大崙頭山,則應選擇由第二登山口進入,重複路線最少,但是缺點是對登山口不熟悉的山友而言,較難對司機先生說清楚下車地點。如果從第三登山口進入,則要搭小一到頂山站,再走一段萬溪公路,進入古道後有一小段會重覆一邊。

我們今日的行程是先登碧山,再由第一登山口進入,逆時鐘方向,作 O 型來回健行。

內雙溪主流南側的稜線,以碧山為交叉點,有幾條東西向及南北向之步道。五指山系最高的就是五指山(699m),但位於公路旁,很少人專程來爬這山;五指山沿稜線往西,首先是西南邊的梅花山(642m),其次為是碧山(517m),它就在步道旁,頂上沒有展望空間,也沒有任何遊憩設施,所以也不在登山隊單一的目標行程內。不過因為碧山為許多種走法中的分岔點,其南有石崁步道,北有雙溪溝古道,東為白石湖山稜線,西則為大崙頭古道,在附近的健行路線上是一重要關卡,也是許多登山活動的必經之處。

我們由至善路過楓樹橋,沿著萬溪公路至風櫃嘴,轉北 28 號五指山公路,過汐萬路口,往內湖方向,下至五指山公路里程約 20.5K 附近,對面的電線桿編號五指幹 180 號,旁邊還有石桌椅及野餐的遊客,他們的汽車就停在路旁空地。這裡就是大崙頭古道東邊的端點,也是碧山在五指山公路上的登山口,開車走五指山公路過來,可由此登山口切入步道。

登山口進入後為一東西向的小柏油路,寬約兩公尺餘,顯然不是正規的汽車道。柏油路快到底前,有一南北向穿越之土石步道;柏油路到底則為一處空曠場地,路的兩邊各有一尊站立的石雕神像,這裡正是大崙頭古道的起點。地圖上顯示附近幾條步道的交叉點在碧山,但一直沒看到碧山的三角點或山名牌子。我們回頭南北向穿越之土石步道,先向北尋找,一直走到雙溪溝古道與五指山的叉路口,也不見有山頂的地形,於是先原路回到石雕神像處。

由石雕神像處沿大崙頭古道往西走,走幾步就在左邊山坡發現一登山口,爬上去的小徑翻過窄稜,又下到一條步道,看起來像是剛才會接到東西向柏油路的有一南北向穿越之土石步道;往左拐走下去,果然又回到路口的神像處,等於圍著小稜繞了一圈,是捷徑或另有玄機?我們開始感到困惑了。

我們再度由石雕神像處,回到連接大崙頭古道與石崁古道的小稜路徑,在稜上仔細搜索,終於在草堆中的矮樹上發現往碧山的路標,路跡不太明顯,我們循路跡往西走稜線,最後在一山崗上找到碧山的三角點與名牌。碧山,海拔 517 公尺,位於內湖區、士林區和汐止市的交界處,立有台北市都市計劃處四等三角點 123 號。山頂沒有展望的視野,樹幹上標示碧山,森林密茂不見天日,林下的山月桃正開著白花,夾雜著蕨類植物,林下植物一片安詳挺立的姿態。

過了碧山三角點,又有小徑導向右側坡下,接到寬廣的大崙頭古道,路口有明顯的布條指標,至此我們把附近路線弄清楚了,於是回到五指山公路里程約 20.5K 登山口,開車至汐萬路與五指山公路交叉路口附近停車,由五指山公路里程約 18 公里處登山口,開始今天雙溪溝古道的行程。

由五指山公路里程約 18 公里處登山口,向西北進入古道,大致一路下坡,小徑雜草不多,路旁出現筆筒樹,林間有殘留的駁坎。路旁出現溪溝,但近日無雨,溪溝乾涸無水,略感失望。約十分鐘過潺潺的小山溝,由此開始一路水聲相伴,雖無蟬鳴鳥聲,林蔭中卻涼爽與幽靜,溪石披上綠色的苔蘚,配上迷你小瀑布,更覺舒適無比。再約十分鐘後,遇水管叉路口,右往萬溪產業道路 5.5 公里的迴頭彎處,左往五指山公路約 19 公里附近的迴頭彎處,先往前直行,到出口看看景色了解情況,再回頭過溪走另一條步道。

沿溪而行,此處為雙溪溝上游的支流,是一段漫步幽林清溪的小徑。這時看到的溪水水量變多了,溪中有一支引水的水管。約十分鐘,遇見一塊碧綠溪石,溪石平坦如床,而石旁溪水清澈,倒映著樹影,景幽境清,令人流連。山徑至此偏離溪谷,轉而上坡,約兩、三分鐘,來到高處,出現一臨崖的巨岩。巨岩約可容二、三十人站立,視野佳,可眺望外雙溪附近的山頭。站在巨岩上,瞥見萬溪產業道路就在右下方,登山口距離巨岩還不到一分鐘的路程。

這個登山口就位於萬溪產業道路 5.5 公里的迴頭彎處。早上開車由萬溪公路方向上來,只見登山口芒草叢生,卻不見這塊巨岩。不過撥開芒草後,路跡即明顯,且即可登上這塊巨岩,而再走兩、三分鐘,便可進入「雙溪溝古道」最精彩的路段。在巨岩上休憩一陣,循原路折返。沿途不禁讚嘆,以今日溪水稀淺,都有如此幽意,若是豐水期,則這條古道必定更令人留連忘返。回到水管叉路口。

過小溪有叉路的地方,順著路標「帕米爾公園、大崙頭(尾)山」的方向順著小河邊小徑緩緩上坡,繼續沿著乾溪溝畔的小徑而行,邊走邊欣賞桃花源的祕境,走到高處較寬闊的林中平地,這裡有用樹幹釘成簡易的代用長椅,供山友休息,多吸收芬多精。此處山徑遠離公路,景色愈為幽靜。原始質樸的泥土路,平緩好走,沿途枯葉落灑於路上,讓人感受踩踏時的輕柔感。此段小徑沿著五指山西稜腰繞,大致與萬溪公路平行,但是雜木林濃密,視野不佳。

約二十分鐘,來到往梅花山的叉路口,這條是往梅花山的捷徑,但是不再我們今日的行程規畫之內,於是我們繼續沿著雙溪溝古道往南前進。再往前行約十分鐘,山路右側有往下走的帕米爾公園小徑,再二分鐘就到達五指山公路里程約 19 公里處登山口,公路為 S 型彎道,路旁有「五指幹#228,#227」,對面有青青草地及公所建置的石桌椅,這裡是雙溪溝古道第二個入口。早上在找碧山三角點時,就曾來到這裡再折回去。

五指山公路里程約 19 公里處登山口,就位於叉路口旁。叉路口步道的路跡東邊通公路,另一邊在林中分兩道,北邊上坡應當是順稜到梅花山,西邊下坡是我們來時雙溪溝古道的南端,南邊則通往碧山。我們往北爬上鞍部,左右連稜是五指山主稜,在此眺望對面遠山,可見到西北方的七星山到大尖後山一帶稜脈。由此開始路徑都在稜線上,此處正是五指山的西稜,走於林蔭中,步道緩緩而上,令人舒適。森林小徑雖無蟬鳴鳥聲,但冬日時節,則多了一分涼爽與幽靜。

不久來到梅花山的三角點; 梅花山,海拔 640 公尺,北市都市計劃處四等三角點 NO.134,又稱插花山。基石並不在山頂空地,而是位於往雙溪溝古道方向進入約 10 公尺的山路上,續行可通雙溪溝古道。我們登頂後再從左路返回稜線山徑。

此時山徑轉而往下,不久就就回汐萬路與五指山公路交叉路口附近第一個入口,剛好完成 O 型輕鬆行。回到五指山汐萬公路的起點,坐在涼亭,欣賞對面五分山列、姜子寮山列山稜、汐止地區、台北 101 均歷歷在目,非常愜意。於是心滿意足,驅車賦歸。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doed.taipei.gov.tw/ct.asp?xItem=1228368&ctNode=36898&mp=10500C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雙溪溝古道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2102580

 

萬溪公路 (21).JPG
至善路。

 

萬溪公路 (22).JPG
楓樹橋,萬溪公路的起點。

 

萬溪公路 (23).JPG
楓樹橋,萬溪公路的起點。

 

萬溪公路 (24).JPG
萬溪公路的楓樹橋站,離楓樹橋約有一公里。

 

萬溪公路 (25).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地界。

 

萬溪公路 (26).JPG
帕米爾公園。

 

萬溪公路 (27).JPG
藍海藝園。

 

萬溪公路 (28).JPG
往佛堂叉路口。

 

萬溪公路 (29).JPG

 

萬溪公路 (30).JPG

 

萬溪公路 (31).JPG

 

萬溪公路 (32).JPG

 

萬溪公路 (33).JPG

 

萬溪公路 (34).JPG

 

萬溪公路 (35).JPG
風櫃嘴。

 

萬溪公路 (36).JPG
風櫃嘴。

 

萬溪公路 (37).JPG

 

萬溪公路 (38).JPG

 

萬溪公路 (39).JPG

 

萬溪公路 (40).JPG

 

萬溪公路 (41).JPG

 

萬溪公路 (42).JPG

 

碧山 (1).JPG
五指山公路里程約 20.5K 附近,對面的電線桿編號五指幹 180 號,旁邊還有石桌椅及野餐的遊客,他們的汽車就停在路旁空地。這裡就是大崙頭古道東邊的端點,也是碧山在五指山公路上的登山口。

 

碧山 (2).JPG
大崙頭古道東邊的端點,也是碧山在五指山公路上的登山口。

 

碧山 (3).JPG
初始為柏油路。

 

碧山 (4).JPG
路底有土地公雕像。

 

碧山 (5).JPG

 

碧山 (6).JPG

 

碧山 (7).JPG

 

碧山 (8).JPG

 

碧山 (9).JPG

 

碧山 (10).JPG

 

碧山 (11).JPG

 

碧山 (12).JPG

 

碧山 (13).JPG

 

碧山 (14).JPG

 

碧山 (15).JPG

 

碧山 (16).JPG

 

碧山 (17).JPG

 

碧山 (18).JPG

 

碧山 (19).JPG

 

碧山 (20).JPG

 

碧山 (21).JPG

 

碧山 (22).JPG

 

碧山 (23).JPG

 

碧山 (24).JPG

 

碧山 (25).JPG

 

碧山 (26).JPG

 

碧山 (27).JPG

 

碧山 (28).JPG

 

碧山 (29).JPG

 

碧山 (30).JPG

 

碧山 (31).JPG

 

碧山 (32).JPG

 

碧山 (33).JPG

 

碧山 (34).JPG

 

碧山 (35).JPG

 

碧山 (36).JPG

 

碧山 (37).JPG

 

碧山 (38).JPG

 

碧山 (39).JPG

 

碧山 (40).JPG

 

碧山 (41).JPG

 

碧山 (42).JPG

 

碧山 (51).JPG

 

碧山 (52).JPG

 

碧山 (53).JPG

 

碧山 (54).JPG

 

碧山 (55).JPG

 

碧山 (56).JPG

 

碧山 (57).JPG

 

雙溪溝古道 (1).JPG

 

雙溪溝古道 (2).JPG

 

雙溪溝古道 (3).JPG

 

雙溪溝古道 (4).JPG

 

雙溪溝古道 (5).JPG

 

雙溪溝古道 (6).JPG

 

雙溪溝古道 (7).JPG

 

雙溪溝古道 (8).JPG

雙溪溝古道 (9).JPG

 

雙溪溝古道 (10).JPG

 

雙溪溝古道 (51).JPG

 

雙溪溝古道 (52).JPG

 

雙溪溝古道 (53).JPG

 

雙溪溝古道 (54).JPG

 

雙溪溝古道 (55).JPG

 

雙溪溝古道 (56).JPG

 

雙溪溝古道 (57).JPG

 

雙溪溝古道 (58).JPG

 

雙溪溝古道 (59).JPG

 

雙溪溝古道 (60).JPG

 

雙溪溝古道 (61).JPG

 

雙溪溝古道 (62).JPG

 

雙溪溝古道 (63).JPG

 

雙溪溝古道 (64).JPG

 

雙溪溝古道 (65).JPG

 

雙溪溝古道 (66).JPG

 

雙溪溝古道 (67).JPG

 

雙溪溝古道 (68).JPG

 

雙溪溝古道 (69).JPG

 

雙溪溝古道 (70).JPG

 

雙溪溝古道 (71).JPG

 

雙溪溝古道 (72).JPG

 

雙溪溝古道 (73).JPG

 

雙溪溝古道 (74).JPG

 

雙溪溝古道 (75).JPG

 

雙溪溝古道 (76).JPG

 

雙溪溝古道 (77).JPG
河床中看到一塊碧綠的大石盤,溪石平坦如床,而溪水清澈,倒映著樹影,景色清幽,令人留連不忍離去。

 

雙溪溝古道 (78).JPG

 

雙溪溝古道 (79).JPG

 

雙溪溝古道 (80).JPG
臨崖的巨大岩石,可以容納 20 人站立欣賞頂山、內雙溪一帶景色。

 

雙溪溝古道 (81).JPG

 

雙溪溝古道 (82).JPG

 

雙溪溝古道 (83).JPG

 

雙溪溝古道 (84).JPG

 

雙溪溝古道 (85).JPG

 

雙溪溝古道 (86).JPG

 

雙溪溝古道 (88).JPG

 

雙溪溝古道 (89).JPG

 

雙溪溝古道 (90).JPG

 

雙溪溝古道 (91).JPG

 

雙溪溝古道 (92).JPG

 

雙溪溝古道 (93).JPG

 

雙溪溝古道 (94).JPG

 

雙溪溝古道 (95).JPG

 

雙溪溝古道 (96).JPG

 

雙溪溝古道 (97).JPG

 

雙溪溝古道 (98).JPG

 

雙溪溝古道 (99).JPG

 

雙溪溝古道 (100).JPG

 

雙溪溝古道 (101).JPG

 

雙溪溝古道 (102).JPG

 

雙溪溝古道 (103).JPG

 

雙溪溝古道 (104).JPG

 

雙溪溝古道 (105).JPG

 

雙溪溝古道 (106).JPG

 

雙溪溝古道 (107).JPG

 

雙溪溝古道 (108).JPG

 

雙溪溝古道 (109).JPG

 

雙溪溝古道 (110).JPG

 

雙溪溝古道 (111).JPG

 

雙溪溝古道 (112).JPG

 

雙溪溝古道 (113).JPG

 

雙溪溝古道 (114).JPG

 

雙溪溝古道 (115).JPG

 

雙溪溝古道 (116).JPG

 

雙溪溝古道 (117).JPG

 

雙溪溝古道 (118).JPG

 

雙溪溝古道 (119).JPG

 

雙溪溝古道 (120).JPG

 

雙溪溝古道 (121).JPG

 

雙溪溝古道 (122).JPG

 

雙溪溝古道 (123).JPG

 

雙溪溝古道 (124).JPG

 

雙溪溝古道 (125).JPG

 

雙溪溝古道 (126).JPG

 

雙溪溝古道 (127).JPG

 

雙溪溝古道 (128).JPG

 

雙溪溝古道 (129).JPG

 

雙溪溝古道 (130).JPG

 

雙溪溝古道 (131).JPG

 

雙溪溝古道 (132).JPG

 

雙溪溝古道 (133).JPG

 

雙溪溝古道 (134).JPG

 

雙溪溝古道 (135).JPG

 

雙溪溝古道 (136).JPG

 

雙溪溝古道 (137).JPG

 

雙溪溝古道 (138).JPG

 

雙溪溝古道 (139).JPG

 

雙溪溝古道 (140).JPG

 

雙溪溝古道 (141).JPG

 

雙溪溝古道 (142).JPG

 

雙溪溝古道 (143).JPG

 

雙溪溝古道 (144).JPG

 

雙溪溝古道 (145).JPG

 

雙溪溝古道 (146).JPG

 

雙溪溝古道 (147).JPG

 

雙溪溝古道 (148).JPG

 

雙溪溝古道 (149).JPG

 

雙溪溝古道 (150).JPG

 

雙溪溝古道 (151).JPG

 

雙溪溝古道 (152).JPG

 

雙溪溝古道 (153).JPG

 

萬溪公路 (43).JPG

 

萬溪公路 (44).JPG

 

萬溪公路 (45).JPG

 

萬溪公路 (4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