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北市土城區天上山,展望北邊的台北 101 大樓。
【新北市 土城區 承天禪寺、天上山】
天上山位於新店、三峽及土城三區的界線上,原名為內坡山,受到新店溪和橫溪橫流切割山谷之影響,使山頭顯得特別突出而有「高高在天上」之態,因而亦被稱為「皇帝山」。天上山山頂有一堆小岩石,稜脊瘦狹,坡度陡峭,展望頗佳;傲視群倫的姿態甚為搶眼,讓人一望即能指出。
天上山峰頂有一顆三等三角點,是皇帝山列由三峽長壽山至中和烘爐山數十座連峰中最高,且位置最中間的一座,頗有一脈之主的氣勢,故又稱皇帝山。昔日由三峽到天上山的這一段,稜脊瘦狹、坡度頗大,近年來登山步道系統陸續完成,已成為台北近郊著名的週日登山路線,可安排 20 公里以上的縱走,也可安排輕鬆的郊山遊。山腰的承天禪寺是佛教界著名的廟宇,朝山人潮終日不斷;而五月油桐花開時,漫山遍野的油桐樹織就了另一番迷人風華,最近幾年更造就了另一波賞花人潮。
現在雖是五月,卻早已沒有桐花。我們先驅車到承天禪寺,承天禪寺於西元 1955 年由佛教高僧廣欽法師創建。廣欽法師,渡海來台基於感恩之心,特在竹林叢聚的清源山上建造一座禪寺,命名為承天。承天禪寺於 1975 年重建,從大安寮至山門沿承天禪寺步道拾級而上,沿途南無阿彌陀佛石碑林立,兩旁濃蔭遮天,禪寺標高約 300 公尺,全寺建築皆為白滴綠瓦,氣勢恢宏壯觀。可惜我們因為是開車,無緣一睹承天禪寺步道的風光。
承天禪寺,又稱土城承天寺,位於臺灣新北市土城區南天母山,地址是土城區承天路 96 號,為知名佛教僧侶廣欽上人於 1955 年創建的佛教寺廟。自福建到台灣傳教的廣欽,原本受戒寺廟就為福建泉州承天寺,為表尊其源,特地將此廟宇取同名為承天禪寺。廣欽上人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誕生於福建省惠安縣黃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無錢娶妻,師四歲,父母將其賣至晉江縣城南門外李家作養子,父李樹,母林菜。師自幼即體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隨母奉佛茹素。稍長,養父母相繼去世,所遺田地,近親覬覦之。師深感世事無常,頓萌出家之念,遂將田地分送近親,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廣欽上人於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師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掛搭於廈門南普陀,住後山石洞禮佛。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師年五十有六,於農曆六月十五日由廈門乘英航號輪船渡海來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極樂寺、靈泉寺、最勝寺等處掛搭,七月初,復往台北芝山岩,中秋後再往新店吊橋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是時亦常往返於台北法華寺,於該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民國三十七年(戊子)春,廣欽上人於新店街後山壁間鑿石洞,命名廣明岩(今之廣明寺),四十年再於右後方上側大石壁雕「阿彌陀佛」大石像,左下鑿石洞(現廣照寺內天君殿);大佛龕總高二丈六尺,寬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蓮座寬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開台灣鑿石佛風氣之先。
民國四十年(辛卯)十一月,廣欽上人聞土城三峽交界處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獲一大石洞,高兩丈餘,長數丈,深可兩丈。廣欽上人是夜獨住洞中,洞口朝東,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頂有泉,而泉水清澈,飲之甘美可口,神清氣朗。自此廣欽上人復過隱居之生活,四十一年五月始蓋洞外木屋三間,中奉「地藏菩薩」聖像。廣欽上人留山三年,並於洞頂另蓋茅棚接引弟子同修。四十二年二月師又上山頂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民國四十四年(乙未)三月,板橋信眾在北縣土城火山購地供師,即今承天寺所在,該地原係一片竹林,人跡罕到。廣欽上人等由小徑入林,砍竹約三尺見方,並將砍下之竹編為床榻,上敷細草,趺坐其上,謂隨眾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間,闢地搭蓋瓦屋一間,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廣照寺。四十七年(戊戌)年底,廣欽上人復返火山。次年(己亥)又添茅棚數間。四十九年(庚子)四月,興建大雄寶殿,為紀念祖庭,命名「承天禪寺」,火山則稱「清源山」。五十一年再建三聖殿。
民國六十五年春,開始重建「承天禪寺」。首先將三聖殿前之女眾寮房,改建成兩層鋼筋水泥樓房。次年秋,開山整地,拆除舊有之三聖殿、齋堂、廚房、大雄寶殿、男眾寮房及方丈室等。六十七年春,於大雄寶殿原址上,建三聖殿與兩層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師堂;於齋堂原址,復建兩層齋堂及廚房。六十八年啟建新大殿。七十二年大悲樓於新大殿右側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樓結構體已竣工。
我們由停車場方向進入,禪寺建築以綠瓦白牆為主,肅穆典雅。進入禪寺後,先經主殿,主殿供奉三聖佛,三尊巨碩的銅鑄大佛,法像莊嚴,殿內亦祥靜雅致,信眾都脫鞋進入大殿禮佛。位於向天山山腰的承天禪寺,佔地約數公頃,除庭園外,其主建築採白牆綠瓦外觀。因為位置得宜,參拜香客於參拜之餘,亦可眺望台北盆地、觀音山等風景。然後抵達「三聖殿」。繞至禪寺後方的步道,這裡接承天禪寺步道,沿承天禪寺步道可通往山下。
靠近承天禪寺就有許多步道向上通往天上山的登山口,不過依我們能開車就不走路的原則,還是驅車由「承天禪寺」接「龍承路」,到達離天上山三角點最近的登山口。
這裡是通往通往天上山的眾多登山口之一,附近唯一的重要地標是有流動廁所。石階古樸且而路緩,令人驚豔。循石階路緩上之後,來到鞍部的十字路口,左接往「甘露寺」的方向,前往「觀音寺」,右往「天上山」,取左。這裡位於天上山北麓,原是峰巒起伏、曲徑通幽的步道小徑,這些早年山友走出來的路徑,多半串連不足,逢雨季路面總是泥濘不堪,前台北縣府基於踏青人潮眾多安全之慮,特別斥資整修步道,除鋪設長固性石階步道外,水土保持設施等皆整建齊全,便利民眾平安的從事山林踏青之旅。
歷經多年的歲月,石階路古樸幽雅,沿途有指標清楚,石階仍是古樸的砂岩所砌造的,這條爬往天上山的石階路,也是賞桐路線之一,卻早已不白色點點的落花灑落在步道。因為石階路較陡,往天上山的遊客明顯銳減,沿途只遇到兩、三名遊客而已。大部份的時間都獨自一人走在石階路,靜賞油桐花落。循著稜線林間山徑前行,約二十分鐘,便登上了天上山。
天上山,原名為「內坡山」,不如「天上山」給人一種美麗的遐思,使人更有登頂的渴望。 可見美麗的山名確實有加分作用。天上山,因山勢雄偉,給人有如高高在天上的感覺。的確如此, 從山頂的觀景平台眺望,附近山頭都矮於天上山, 故展望極佳,土城、樹林市區及台北盆地都在視野之內。可惜今日天空有點灰濛,見近而不見遠。
山頂除了觀景平台,也有一座木亭,在此休憩,並從高處欣賞桐花白雪,頗有天上人間的美好感覺。山頂原本崎嶇不平,搭起高架的觀景平台後,三角點基石反而低於平台,彷彿隱藏在底下。天上山三等三角點基石,編號「一0九九」,基石頂部缺了一角,乍看時,編號像是「九九」,又藏在平台下方,就給人一種「長長久久」的意象。
眾多素不相識的山友,因愛山齊聚在山頂上的小亭內閒聊。最叫人開心的是,山友多有樂觀的天性。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果事事能以樂觀態度視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能夠如此,則明天一定會更美好。否則如有心結,而自己不去解開,時時悶在心中,杞人憂天,作繭自縛,這豈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因此凡事都能抱著樂觀的態度應付,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則心中之「賊」除去,心中的石頭自然落掉,笑口常開,樂享天年。不過樂觀並非朝夕可以辦到,必靠本身多方面鍜練修養和實踐。如自己胸中有一個中心信仰,在為人處世上又能有一套基本原則,那麼樂觀的胸襟,自然養成,而人生的境界,亦就更高一層了。
《我要怎麼去》:
◎ 開車:北二高下土城交流道,走土城中央路,於大安寮左轉入承天路直行上山,由承天路、南天母路、龍承路至路旁有流動廁所的停車場。由此登天上山, 路程最輕鬆,路長 0.7 公里,約 20 分鐘即可登頂。
◎ 大眾運輸:搭台北客運三峽線或藍16、17至大安寮站下。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sportmaps.ntpc.edu.tw/content/map/map03.aspx?sid=4&cid=236&DType=1&AType=0&SType=0&keywords=。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天上山。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56586。
按我放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