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 瑞芳區 基隆山】
基隆山位於台灣的東北部,山雖不高,但在濱海地區雄踞一方,頗有大山的氣勢,名列台灣小百岳,也是九份的地標之一。
基隆山步道主線是陡峭的石階路,沿途有三個觀景平台和三座涼亭可供休息,山頂還有 360 度展望的觀景平台和一座天線基地台,可眺望鼻頭角、深澳漁港、金九聚落、八斗子、基隆港、和平島及基隆嶼一帶,無耳茶壺山、半平山、燦光寮山和南子吝山等名山皆歷歷在目;新建的支線步道設有兩處觀景平台,兩端可與主線會合,繞腰基隆山緩緩而上,提供遊客上下山的另一種途徑。基隆山在清代和日治時期分別以「奎山聚雨」和「雞山驟雨」入選為基隆八景之一,也是看日出、觀夜景、賞秋芒的絕佳地點。
基隆山形貌多變,從海上正看山形似雞籠,故舊時稱為「雞籠山」;又因由九份福山宮望去,而側看又似一位橫臥的孕婦,故又有「大肚美人山」之美名,當然也叫作基隆山。基隆山原為一座錐形死火山,岩層堅硬,加上終年海風和東北季風帶來許多鹽雨,因此山上樹木稀疏,芒草叢生,頂峰不高,但因面臨海岸,視野寬廣開闊,完整的 360 度的展望,盡收眼簾,讓人有種不登山頂終身遺憾之慨,基隆山登山步道一路至頂全都為階梯步道,若有年幼、年長者隨時可利用途中涼亭喘氣、歇腳。
基隆山是位於九份與金瓜石的界山,因貌似雞籠而明雞籠山,清光緒 6 年取「基地昌隆」之意更改為基隆山。基隆山海拔高度約 588公尺,是一座錐形死火山。登山口位於隔頂,登山步分為主線及支線,主線步行距離約 900 公尺,步行時間約 50 分鐘。支線入口位於主線約 215 公尺處,全長約 1180 公尺,出口位於主線約 685 公尺處,因坡度較主線平緩步行至山頂約為 40 分鐘,山頂平台可眺望鼻頭角、陰陽海 、八斗子及和平島海岸線。
爬基隆山,最好選對季節。基隆山位於東北角,海風吹襲,闊葉林難以生長,山頭以芒草為主,毫無遮蔭;夏天爬基隆山, 石階陡上,酷熱難耐,無樂趣可言;冬天時,若遇寒流,則北風野勁,呼號刺骨,山頂又時處於雲霧籠罩, 登頂未必能夠看到風景。因此,最佳登臨季節以春秋為宜。
基隆山登山步道就循著山稜線,極為明顯,從停車場就可看見那一路陡上的石階路,還有山腰上的涼亭。基隆山沿途共設置了前段三座觀景台與後段三座中國式的六角亭以供遊客休憩,其中第三座六角亭位於山頂,其餘前段三座觀景台與二座六角亭分散於沿途,讓遊客可以爬一處,稍休息,然後再爬往另處觀景台或六角亭。
基隆山看起來高聳,但其實沒有想像的辛苦,或許是因為天氣怡人,景色秀麗,讓人忘記石階路的辛苦;隨著腳步踏踩,愈爬愈高,視野逐漸開展,景觀愈遼闊。九份本有「小香港」之稱,在九份眺望東北角山海景觀,一向是九份吸引人之處,總會讓人聯想到登太平山觀海景;而基隆山地勢又在九份之上,視野自然更佳。
路過三處景觀台,爬到第一座涼亭,這時回望九份,九份已在腳下,心中會有一絲的成就感。再往上爬,隨著高度漸高,九份小鎮漸呈比例般地縮小,而位於另一山谷的金瓜石山城就漸漸完整地呈現於視野範圍了。不久抵達第二亭,舉目所見,風景愈美。三處景觀台與三座涼亭,恰似六層樓;一樓視野好過一樓。
基隆山步道的視野,對旅人來說,風景兩面討好。左望有海景,右望有山景;海是台灣最美的東北角海岬海岸, 由近而遠,深澳漁港的番仔澳、八斗子的望幽谷、基隆的和平島,更遠方,有點模糊的野柳岬角,還有最遠處的富貴角; 山則是金瓜石那玲瓏可愛的茶壺山,疊嶂雄峙的半平山(半屏山),還有更遠最高處的燦光寮山。到了這裡,興趣愈昂揚,不覺疲累,繼續往上走。但見淡藍大海上,基隆嶼宛若一隻不動的灰色巨鯨。在這裡稍休息,等女王跟上來,然後再繼續往上爬。
接近山頂附近,發現步道旁有一舊界柱碑,字跡已斑駁,僅可識讀「共業主顏雲年、蘇維仁、蘇盛地界」碑。本地界碑共有二方,基隆山主峰、基隆山西峰各有一方界碑。共業主當然就是表示為共同合資購買,地有多大不知道,但共同出資者則為顏雲年、蘇維仁、蘇盛三人。
顏雲年是九份採金年代的風雲人物。顏雲年具有強烈的開創性格。日語流利的顏雲年,原本只是擔任九份礦區(以產金著名)經營者藤田和礦工間的翻譯。後來藤田經營不善,把礦區轉讓給顏雲年,顏雲年於 1914 年時,以青化製煉法採金,獲利豐厚。此外,利用歐戰爆發的時機,收買經營困難的礦區並爭取「未許可礦區」的開採權,收益可觀。1920 年籌設「臺陽礦業株式會社」,是台灣開發地下資源最大的事業機構。46歲擔任台灣總督府評議員。1923 年顏雲年去世,其弟顏國年,1886 年生,時任「台灣興業信託」社長,後接掌臺陽會社,並於 1929 年擔任台灣總督府評議員。顏家在 1915 至 1945 年間,以採礦獲得的鉅大資產進行多元化的投資,成為日治時期台灣新興的大家族。此外,顏家由於重視教育,因此也資助推展地方的文教事業,籌設瑞芳公學校、提供九份公學校和基隆公學校的建校基金。
蘇維仁 (1867-1920 年),「魚桀」魚坑人,其母親顏氏味是顏(斗)猛之女,顏雲年之姑姑,所以蘇維仁與顏雲年是姑表兄弟。明治 29 年 (1896 年) 年擔任「魚桀」魚坑第 8 區代理庄長。明治30 年(1897 年) 到九份,協助顏雲年辦理金山礦務,自己亦經營金興利號,任俠解紛,望重一方。大正 2 年 (1913 年),接替呂九,擔任瑞芳區區長。大正 8 年 (1919 年) 年自雲泉商會瑞芳礦山場長一職退休。大正 9 年 (1920 年) 與王震東等合創瑞芳興殖合資會社。其間,並擔任地方稅調查委員、學務委員、保正等職;亦熱心貧民救恤、公益慈善事務,臺中中學校之設立,蘇維仁亦捐金 400 圓。
蘇盛 (1880-1945 年以後),又名蘇炳盛,基隆焿仔藔庄九份人,明治 13 年 (1880 年) 9 月 18 日生,父親蘇智、母親呂氏蜜。《臺灣實業家名鑑》載:「蘇盛,字炳盛,世居瑞芳九份金山。昆季五人:長曰銘塗,開金礦獲利;次曰源泉,兄銘塗卒後繼起,開金礦獲金巨萬,亦蚤逝;君居第三,又繼起營礦業,現今為九份第六保保正;四弟蘇同亦精金礦之務;五弟世昌業儒。」另同書〈蘇世昌〉條載:「君昆季五人皆操採金之術,白手致富。…三兄亦為藤田組工事長。」再《基隆誌》載:「蘇盛君,瑞芳九份人,故礦業家有力者蘇泉君即其令兄也,現為保正,真誠奉公。」蘇泉即是蘇源泉,兄弟同家共業,蘇源泉繼蘇塗(蘇銘塗)之後掌家;而蘇源泉死於明治 42 年 (1909 年) 7月18日,蘇盛繼掌家業。
日治時期, 金瓜石、九份地區礦權之設定,是以通過基隆山頂之正南北稜線為界,以西的九份地區為顏雲年的礦權範圍,以東的金瓜石則為日本人的礦業會社所管轄。因為如此,金瓜石、九份發展出不同的礦業與消費文化。直到今天,這兩個小鎮依舊呈現出不同的風貌。這個舊樸的柱界,曾見證了金瓜石、九份的崛起與繁華, 也曾看過這兩個小鎮的沒落與蛻變。
台灣總督府將基隆山的礦區,以基隆山的南北線為界,分為東區的金瓜石礦山及西區的瑞芳礦山 (今九份),因而發展出金瓜石及九份兩地不同的礦區風貌。基隆山位於台灣東北部,行政區域屬於新北市瑞芳區,基隆山山勢在此區域高聳獨立,加上位置臨近東海,故在早期成為航海的重要指標。基隆山山勢雄壯,氣勢非凡,海拔 588 m,除為金瓜石與九份的界山之外,也是一座錐形死火山,於山頂平台可以眺望鼻頭角 、水湳洞 、八斗子以及和平島的海岸線。
基隆山是基隆沿海地勢最高的山,當基隆山上雲霧聚集時,基隆就要開始下雨了,因此可稱為東北季風的前哨站。冬季東北季風從北方吹來時較為乾燥,然而在台灣東北角與終年流經台灣東部海面的赤道暖流 (黑潮) 相遇,季風夾帶暖流行程的水氣受山勢阻擋時,就形成地形雨,使基隆的雨量豐沛,而有「雨港」之稱。
從界碑往上走,一、兩分鐘就到達山頂了。站在基隆山眺望山海,景色令人震撼。幾乎三百六十度的環繞視野,遼遠的海洋,蒼穹的天際,嶙峋的海岸,壯闊的山巒, 一一呈現於眼前,心情便如海鷗般地飛翔起來。望向金瓜石,更是心有所感。
站在基隆山頂的觀景台眺望東北角方向,從基隆山連過去還有一大一小的山頭,中間的小山頭是 485 峰,遠點的大山頭就是基隆山東峰,三座山峰之間的稜線明顯有山路行走在高高的芒草,及少數的樹叢間,從遠處看起來還相當的令人振奮,比起從隔頂爬上基隆山的石階步道決然不同,這當然是我們想去攀爬及探遊的山峰稜線,不過今日女王在此,還是下回再來吧。
基隆山與金瓜石遙遙相對,這裡是唯一能夠俯瞰整個金瓜石地區的位置。若熟悉金瓜石,便可以一一細數景點,如景明亭、勸濟堂、時雨中學、瓜山國小的操場、 太子賓館、本山五坑等; 而金水公路宛如細蛇盤繞山巒間,向下竄往水湳洞;三條廢煙道則橫越山稜,彷若萬里長城;更遠眺,南子吝山、鼻頭角突出於海岸,海岸瑰偉綺麗;茶壺山、半平山、燦光寮山,則山山壯闊。
下山途中經過第二座涼亭時有叉路,顯示到達登山口約有 1.4 公里路程,可想而知這是屬於比較緩坡的步道,指標顯示這一段路為「基隆山支線步道」,於是我們就走走這條繞遠的路下山。
「基隆山支線步道」一開始路的兩旁雜草已幾乎遮掩步道,感覺比主步道還要荒涼一些,不過路況不錯及路跡也都還明顯。果然這條步道好走得多,多數都是緩坡腰繞路徑,偶有些陡坡部份都設有石階梯,也有之字爬繞路段,所以整路都沒拉繩路段。走沒多久即可看見遠方有個四方型的物體,那應該就是所謂的微波反射板吧?反射板旁有設個景觀平台,在反射板處回頭往山頂方向看,原來上方也還有一塊一樣的板子。這路段因為走的方位是靠海方向,由海吹上來的風相當舒適,腰繞時有些路段都有蔭涼之處!雖然路程比起主步道長很多,但是至少走起來格外輕鬆。
「基隆山支線步道」接回原步道,下山果然要比上山快多了。抵達原登山口,驅車返家。
《我要怎麼去》:
開車:
【基隆山登山口】
經中山高 5K 大華交流道接 62 快速公路,並下16K瑞芳交流道,靠右方出口後左轉臺2丁(瑞八公路),過瑞芳橋後右轉上九份,抵 102 縣道 15.2K 處即為基隆山登山口,車可停於右手邊的隔頂停車場。
搭車:
【基隆山登山口】
1.在基隆或瑞芳火車站搭乘基隆客運 788、825(僅例假日行駛)、827 至「隔頂」站,或搭乘基隆客運 1062 至「九份老街」站下車後步行可達。
2.捷運板南線忠孝復興站轉基隆客運 1062 至「九份老街」站下車後步行可達。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hike.ntpc.gov.tw/FS_A02.aspx?TRAIL_ID=224007。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基隆山。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0291237。
基隆山登山口。
排列突出海面的番仔澳、和平島 、八斗子 及遠處的野柳地質公園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