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 石碇鄉 淡蘭古道石碇段 (外按古道)、烏塗窟溪步道】

 


淡蘭古道從字面意思,是從淡水到宜蘭,靠腳力行走的交通要道。原本的淡蘭古道,現在大部忿的路段已都被鐵公路取代,故將剩餘的路段稱為古道。「淡蘭古道」有個很美的名字,目前約只剩下「三貂嶺古道」、「草嶺古道」、「嶐嶺古道」、以及淡蘭古道石碇段(外按古道)四段。今日來走的淡蘭古道石碇段又稱外按古道,同樣都是屬於淡蘭國家古道系統步道,最初為當時台灣知府楊延理,於清嘉慶二年時所開闢。昔日的淡蘭古道東南路線由艋舺出發,經文山、深坑、石碇、坪林,再翻山越嶺至宜蘭,為淡、蘭之間的交通要道。

 

淡蘭古道石碇段(外按古道)的入口在雙溪口,下宜蘭高速公路石碇交流道,往石碇方向 (106乙公路) 隧道口前的右手邊。雙溪口,位於永定溪與石碇溪的交會口,所以得名。兩條溪匯流後,成為景美溪,流經木柵,然後注入新店溪。隨著時代變遷,昔日的淡蘭古道早已被現代公路取代;北宜高速公路施工單位在石碇整地時,部份淡蘭古道及古水圳的遺跡出土,引起地方文史人士的重視。於是石碇鄉公所在北宜高通車後,沿著石碇溪岸重建了這條淡蘭古道,以供遊客休閒健行,及緬懷昔日的淡蘭古道風采。

 

石碇淡蘭古道,其實應該稱為「淡蘭古道石碇外按段」,這條古道位於石碇鄉的雙溪口 (即石碇溪和永定溪的交匯口而得名) 到石碇老街之間,沿著石碇溪西岸行走,這段古道是先前淡蘭古道(淡水廳到葛瑪蘭廳)的一部分,北宜高速公路開挖之初發現淡蘭古道及古水圳的遺跡出土,引起重視,於是石碇鄉公所在北宜高通車後,沿著石碇溪岸重建了這條淡蘭古道步道,以供遊客休閒健行,即由淡蘭吊橋沿石碇溪到石碇老街(石碇西街),也可相反方向進行,全長約二公里。

 

淡蘭古道石碇段分為兩段,第一段是由淡蘭吊橋到外按橋,第二段是由外按橋到員潭子坑橋。來到雙溪口,遠遠就看見石碇溪畔新建造完工的紅色吊橋,新吊橋被命名為「淡蘭吊橋」,吊橋就位於步道的入口處。淡蘭古道入口處,建了一棟兩層樓的商鋪,門前是一處『甜』字牌匾,宣傳著石碇農特產中心餐飲部以招攬遊客。站在淡蘭吊橋上,俯瞰石碇溪谷,溪石嶙峋,溪水淺薄。很難想像百多年前,船隻可經由這個溪谷,一直航行至石碇老街。不遠處則見北宜高速公路,直聳的橋墩成排地延伸至遠處的盡頭。水泥橋墩與青山綠水相映,構成強烈的視覺對比。

 

走過淡蘭吊橋,古道貼緊著北宜高速公路的高架護牆前行,踩踏著懸空的木造棧道依階而上。步道緊臨著公路護牆旁,一邊是直矗的人工水泥牆壁,一邊則是天然的河川溪谷。兩條道路並行,形成很特殊的今昔對比,彷彿是步道依偎著高速公路。過一小橋後步道變為下坡,走於北宜高速公路的橋墩下方,上面的高速公路像是一條空中廊道,走在下面,可以遮陽避雨。高速公路的橋墩雖高,在頭頂上高速行馳的汽車噪音仍然隆隆作響。

 

步道先由木棧道接上往外按的產業道路,沿著柏油路繼續前行,約一百多公尺,又接回石板步道,開始後段的古道。這時步道變為更寬闊,鋪著石板路緩緩而上,抵達一處鋪著木地板的觀景平台,這裡另有一條棧道階梯可爬往上方的產業道路。繼續前行,不久步道的石階路消失,變為碎石子路。步道然後更緊臨溪谷,接著過一小橋,繼續溯溪上行,來到溪岸狹壁處,就是著名的古水圳遺跡。水圳遺跡的上面已鋪設棧道,以利遊客行走。木棧道下雖是古水圳,走在棧道上,反而無法看清楚下面的古水圳遺跡。

 

經過古水圳遺跡之後,就是員潭子坑橋。過員潭子坑橋後,便是石碇西街了,隨即抵達石碇國小及石碇老街。石碇國小歷史悠久,是一所百年小學,創立於日據時代明治 37 年(1904 年),舊稱「石碇公學校」,是石碇地區最早的小學,校門前的廣場也是昔日石碇茶市的所在地。學校旁的「集順廟」及「明德宮」,則是石碇鄉民信仰的中心。穿過狹小的西街巷道,過「萬壽橋」,便來到了石碇東街,這裡是烏塗溪與石碇溪合流處。

 

沿著石碇國小學校後方烏塗溪的溪岸步道,通過跨河小橋,跨河小橋上可欣賞佇立於溪谷中的運煤橋遺跡。過去石碇煤礦各坑口至整煤廠之搬運,多是以人力拖運之,因地形所需,而建運煤橋,方能將煤礦運至選煤廠。目前運煤橋只剩複製的遺跡,供遊客回顧往日探礦之繁榮景象。校園的臨溪處,則有一棵高齡八十多歲的老榕樹,名為「昭和太子樹」,是大正十二年(1923 年)時,學校為歡迎日本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來台,特別種植的樹。

 

補註另外三條淡蘭古道:

 

三貂嶺古道位於北縣瑞芳鎮侯硐國小附近進入越過三貂嶺大崙出北縣雙溪鄉牡丹村的定福地區,全長約五公里需三個小時,在煤礦業發達時代曾是侯硐、三貂嶺、十分寮及牡丹村居民出入的交通要道也是旅遊踏青的熱門景點。由於清朝總兵劉明燈曾於三貂嶺大崙岩壁上題詩「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山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並嵌上金箔,故三貂嶺古道又稱「金字碑古道」。

 

草嶺古道自貢寮鄉的遠望坑溪越過啞口出宜蘭縣大里天公廟,兩邊的界山叫「草山」且山頂長滿芒草故稱為草嶺古道。草嶺古道於夏季時沿途溪谷山坡開滿野薑花,野薑花香飄散於山谷之間而秋季則是開滿五節芒花,芒花隨風飄散搖曳,已是東北角最熱門的旅遊健行路線,沿途有清徹山溪、福德祠、跌死馬橋、仙跡岩、雄鎮蠻煙摩碣、虎字碑、觀景亭、客棧遺址及護管所等景點,全長約九公里需四小時。

 

嶐嶺古道由福隆內林溪進入由石城旁邊的石刀鼻海邊出濱海公路,全程約有四公里需三小時路程,據傳早年吳沙就是從此路進入蘭陽平原開墾,宜蘭有名的「隆嶺夕煙」就位於此地。噶瑪蘭廳志曾如此描述這條古道:「嶐嶺在廳治之北五十里以高得名,石磴如梯,煙雨籠樹。所謂嶐嶺夕煙,乃八景之一。嶺腳有防汛,為從前入蘭孔道。」 嶐嶺古道較於三貂嶺古道及草嶺古道顯的相對的荒涼及陡峭,從福隆火車站前右邊福隆街二巷進入,沿途有吉次茂七郎紀念碑、草嶺舊隧道口、七星堆、石厝遺址、草嶺隧道南口等。

 

烏塗溪步道,沿著石碇鄉烏塗溪的左岸(石碇西街),經摸乳巷、溪邊寮,終點抵達烏塗窟,全長二公里,步行單躺約五十分鐘,由於步道鋪設完善、全程大多在樹蔭下臨溪行,且平緩好走,可稱得上是一條觀魚步道。

 

過景觀橋,沿著烏塗溪岸前行,前方的溪谷聳立著高巨的橋墩,上面的高架橋樑就是北宜高速公路了。北宜高工程,歷時十幾年,穿越雪山山脈,被譽為工程奇觀,而這一根根高聳在溪谷的的巨大橋墩,就成了北宜高代表性的工程奇觀之一。

 

導覽解說牌提及,矗立於烏塗溪畔的這根橋墩高達 65 公尺,是台灣最高的一座橋墩。步道旁橋墩的水泥牆上,有石碇當地藝術家楊敏郎的作品「龍蟠巨石護河川」,並題有「石碇山城聞蛟聲」、「烏塗溪畔指鯉影」等詩句。 

 

所以從淡蘭吊橋經石碇老街再走烏塗溪步道,在外按後段的步道是沿著溪畔的樹林間,綠意盎然,一路平緩好走,溪岸峭壁處,已鋪設木棧道,便於欣賞河岸風光,且溪流中成群的魚,也展現護魚成果,是一條風景優美、空氣清新、老少咸宜、平易近人的步道,所以假日很多人來此走走。

 

《我要怎麼去》

 

◎ 開車路線:從雙溪口走至石碇老街,走完全程,然後原路折返(或由石碇搭公車回雙溪口取車)。雙溪口假日不易停車,則可考慮停車於第二段步道入口附近,從這裡出發,只走步道的菁華路段;或者直接開車至石碇老街,由石碇國小出發,可走至觀景台,再折返回老街。

 

◎官方網站:http://www.shrding.tpc.gov.tw/s5_2_12.htm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淡蘭古道
◎參考資料:http://shrding.tpcgo.org.tw/web/Topic?mapID=8937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7466102

 


 


 


 


 


 


 


 


 


 


 


 


 


 


 


 


 


 


 


 





 


 


 



『石碇鄉淡蘭古道路線導覽圖』。

 


 


 


 


 


 


 


 


 



步道就在北宜高速公路的正下方。

 


 


 


 


 


 


 


 


 


 


 


 


 


 


 


 


 


 


 


 


 


 


 


 


 


 


 


 


 


 


 


 


 


 


 


 



『石碇鄉博物館家族導覽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