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 龜山鄉 壽山巖觀音寺】



龜山早期稱龜崙社,源於壽山巖觀音寺前有一山丘 ,狀如龜形,龜的頭在半嶺處,壽山巖觀音寺則位在龜的右後腳,緣此昔時嶺頂稱為龜崙頂,而舊龜山鄉公所一帶稱為龜崙口,龜山鄉轄區則統稱龜崙社,乃平埔族山胞、凱達喀蘭族 Keitago Lan 聚居之所,山以社音得名,故今龜山鄉名曰龜山。


壽山巖始建於清乾隆七年,列為國家三級古蹟,位於桃園縣的東北角,與台北縣相接,其分界線以蜿蜒的龜崙山脈為界。地形以林口台地和龜山丘陵為主,尤其是林口台地佔據此地的面積三分之二;林口台地又稱古平頂台地,位於台北盆地西緣,原為古石門溪沖積扇的北部,後因台北盆地陷落而變為台地。


現在的壽山巖觀音寺位於桃園縣龜山鄉嶺頂村,又名嶺頂廟,觀音寺前,有一山丘,狀如龜形,龜的頭在半嶺處,本寺則位在龜的右後腳,而龜主長壽故命為壽山 ,又傳統稱建於丘陵山地附近之寺廟為『巖』,是故早期的俗名為『壽山巖寺』,今統稱為『壽山巖觀音寺』。


清代台灣凡泉州人眾多的地方,大多建有龍山寺奉祀觀音菩薩,且大多由泉州龍山寺分靈而來。除了以觀音為主祀神的廟宇外,媽祖廟的後殿也必奉祀觀音,是不成文的成規。而壽山巖觀音寺的開基過程卻另有一番故事。


據傳在 1742 年(乾隆 7 年)年時有一位順寂法師(俗名鄧定國),向普陀山潮音寺恭請觀音佛祖神像來臺,現在的淡水登陸,繞過觀音山到達壽山巖現址,因菩薩顯靈就暫時安奉神像於樹下。1763 年(乾隆 28 年)年信士張志榮為報答佛祖佑妻順利產子,乃獨資建庵,名為「三草庵」,信徒日增。1793 年(乾隆 58 年)年,福建水師提督兼臺灣總兵哈當阿南下綏靖盜患,經過此庵時許下改建佛寺的心願,1795 年(乾隆 60 年)年果然戡平盜亂,於是召集地方耆紳業戶籌建觀音寺,至 1797 年(嘉慶 2 年)年完成,正式名為「壽山巖」。而哈總兵所贈的「慈航廣濟」匾額,至今已二百餘年,是見證壽山巖歷史的古物。


壽山巖觀音寺位於桃園縣與臺北縣的交界地帶,風景秀麗,廟地寬廣,是臺灣北部重要廟宇之一。寺前有廣大的空地與水池,寺後則有花園山林,景致極佳。建築物目前大致可分為前方的觀音殿,與後方的凌霄寶殿兩棟,前者重建於 1916 年(大正 5 年)年,為名師陳應彬的作品,並於 1963 年(民國 52 年)年重修,同時增建左右鐘鼓樓、山門與東西廳等,形成二進深、面寬九間的規模,其各式雕刻裝飾均具有水準,目前列為第三級古蹟。凌霄寶殿為 1986 年(民國 75 年)年所新建,供奉玉皇大帝與三官大帝,規模宏大。


壽山巖觀音寺是桃園龜山地方信仰中心,也是休閒與觀光的著名景點,香客眾多。該寺一年的活動頻繁,較盛大的有大年初一的新春法會、正月十一日的元宵燈謎晚會、正月十五日的天官大帝聖誕法會與求龜活動、六月十九日的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以及由五大坑居民共同舉辦的七月十五日中元法會等等。


壽山巖觀音寺廟宇建築金碧輝煌,寺中香火鼎盛,香火全年不斷香客眾多。寺前有迴廊噴池與觀音池,在白玉橋上觀賞游魚和水池風光,波光古寺互相輝映,交織成豐富而多采的文化風貌,後山建有多功能林蔭步道及親子遊憩設施,美觀復可遮陽,園內花木扶疏,綠意盎然,兼具教育及休閒功能,很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共遊。



《我要怎麼去》


◎開車路線:壽山巖觀音寺聳立於龜山鄉嶺頂村內,北縣地區的遊客可由迴龍往桃園台一線或台一甲線上至頂點交叉嶺頂陸橋右方即抵。走中山高速公路下桃園南崁交流道接台四線往桃園方向,接上台一線左轉直行約行5公里左方嶺頂壽山巖。


◎官方網站:http://www2.sses.tyc.edu.tw/homes/UPLOAD/VR/ShowShanTemple/index.htm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壽山巖觀音寺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57323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