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 汐止市 忠順廟 (汐止神社)】

 


忠順廟,原為日治時代的「汐止神社」。汐止神社,建於昭和 12 年(1937 年),當地人稱為「能久宮」,祭祀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慘敗,被迫割讓台灣。一八九五年,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二十艘艦隊抵台,五月二十九日自三貂角澳底登陸,六月十一日順利進入台北城。當時的水返腳,就位於日軍前進路線的中繼點,能久親王曾駐紮於汐止忠順廟之遺址。 

 

日本接收台灣並不順利。近衛師團在台灣停留半年,從北至南,遭遇無數台民兵勇抵抗,相傳能久親王於嘉義中伏受傷,死於台南(但日本官方說法,能久因染病而逝)。後來,日本政府明訂能久親王曾駐蹕之汐止住所為「遺跡所」,號為「能久宮」。台灣光復後,能久宮改名「忠順廟」。從忠順廟外觀來看,神社應已遭拆毀,改建為中國寺廟宇,但廟宇周遭仍可看到當年的神社遺跡。

 

台灣總督府在台灣建立日本神社之時,能久親王亦被陪祀,奉為神祇,以表彰其平台的功勳;後來,總督府更將能久親王曾駐蹕過的地方,都立碑紀念,並指定為歷史遺跡。忠順廟位於汐止市區主要的幹道大同路(縱貫公路)旁,縱貫鐵路汐止段也已經改為高架路段;如今馬路已變寬,鐵路已高架,汐止市區的交通變得順暢多了。

 

汐止神社建立的那一年,正是日本軍國主義最熾盛的時期,台灣總督府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全台廣設神社,並強迫台灣人民改變傳統的宗教信仰。因為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死在台灣,所以日本官方把他視為「平定臺灣之神」,普遍奉祀在臺灣各大小神社,而臺灣神社就是以他為主神之一。皇民化運動期間,傳統寺廟的中國道教神祇紛紛走避,遷往偏避鄉間寺廟,或兼祀奉日本人亦信仰的觀世音菩薩等,佛道混合,以躲閃宗教迫害。

 

國府接收台灣後,日本神社多遭到破壞或廢棄,汐止神社的命運亦如此。從忠順廟外觀來看,神社已遭拆毀,改建為中國式廟宇,但廟宇周遭仍可看到當年的神社遺跡。昔日神社的石獅及石燈籠則移至忠順廟前的埕場,做為寺廟裝飾。這些日式石燈籠上仍可找到昔日神社的遺跡,例如「昭和十二年」、「昭和十四年」等刻字,以及奉獻單位的名稱,例如當時煤礦株式會社、信用組合、汐止公學校同窗會等。這些日式的神社遺跡散佈在忠順廟周遭,使得這座寺廟,既帶有中國風,又具有日本味,別有一番特殊的風情。 

 

忠順廟廟簷上方的石匾,有已故副總統陳誠於民國 46 年(1957 年)所題的廟名;公園草地上的忠順廟石碑,也是陳誠的題字。忠順廟,明顯帶著特殊歷史性格。中國與日本宗教風格的建物交雜著。日式的石燈座上還有日本天皇紀元及昭和年號的石刻,並未遭到破壞。忠順廟內供奉著關帝爺,則是中國神祉,廟內東西壁各題「忠」、「孝」兩大字。廟身雖不大,卻古樸有味。

 

忠順廟主祀「保儀大夫」張巡和許遠。兩人在唐朝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孤城十個月,以幾千名薄弱兵力,力抗十餘萬叛軍,屏障了江淮地區,使唐朝政府糧倉供應無虞。最後兩人因孤立無援,城被攻破而壯烈成仁。事後,河南地區的民眾感念其忠烈事蹟,立「雙忠廟」以祭祀兩人,奉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而宋朝時,大宋皇帝則追封許遠為保儀王,張巡為保儀大夫。因此張巡與許遠,都被稱為「保儀大夫」。 

 

唐朝末年,當地河南一帶的高、張、林三姓家族避戰亂而遷往福建的安溪,將祀奉保儀大夫的信仰帶往福建,而安溪的移民又將這項民間信仰帶至台灣。相傳保儀大夫的法力可驅蟲除瘟,因此台灣各村庄每年都會迎請保儀大夫出巡繞境,走於各庄田埂,以驅逐害蟲。台灣民間暱稱保儀大夫為「尪公」,成為台灣農業時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

 

忠順廟祀奉的「保儀大夫」,民間信徒稱呼張巡為「尪公祖」,實際上是發音謬誤造成。廟方曾發起「正名運動」,強調張巡為台灣北部的閩南安溪移民守護神,應該尊稱「安公祖」才合理。原祀於濟德宮,光復後從濟德宮隨清水祖師出巡的保儀大夫在巡境結束後,並未回到濟德宮,而轉進到原日本神社旁的能久皇移居所,因而將該移居所改稱為『忠順廟』,並開始供奉保儀大夫。

 

廟方初期擔心缺乏經費運作,特別撥付中正路之店面一間,以房租為「尪公田」之營收。今忠順廟還奉祀有清水祖師、城隍爺、孔子、關聖帝君,在每年農曆四月八日至十日張巡誕辰時,會舉行祭典法會,農曆七月廿九日舉辦普渡,元月十五日亦有消災祈福法會,保佑蒼生。

 


◎連絡電話:02-26416900。
◎連絡地址:臺北縣汐止市義民里11鄰公園路十號。

 

《我要怎麼去》

 

開車路線:
◎ 火車: 汐止火車站下車,往秀峰路出口方向出站,出站後右轉直行約二百公尺至公園路口,再直走步行約200公尺,行經汐止公園到忠順廟。
◎ 公車: 搭51、605、629、668、711、817、藍22,至汐止公園站下車,往消防隊方向直行至公園路右轉,再直走步行約二百公尺,行經汐止公園至忠順廟。
◎ 自行開車: 中山高速公路汐止交流道下,左轉直行200公尺,於公園路及秀峰路交叉路口左轉下車,直走步行約二百公尺,行經汐止公園到忠順廟。

 

 

 

◎官方網站:http://www.hsichih.tpc.gov.tw/Tourism/Tourism02.aspx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忠順廟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雙忠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4141207

 

 


 


 



忠順廟內主祀「保儀大夫」張巡和許遠,廟內東西壁各題「忠」、「孝」兩大字,廟身雖不大,還奉祀有清水祖師、城隍爺、孔子、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等,是一座融合儒教、佛教、道教的廟宇。

 



忠順廟內主祀「保儀大夫」張巡和許遠,廟內東西壁各題「忠」、「孝」兩大字,廟身雖不大,還奉祀有清水祖師、城隍爺、孔子、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等,是一座融合儒教、佛教、道教的廟宇。

 



忠順廟內主祀「保儀大夫」張巡和許遠,廟內東西壁各題「忠」、「孝」兩大字,廟身雖不大,還奉祀有清水祖師、城隍爺、孔子、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等,是一座融合儒教、佛教、道教的廟宇。

 



忠順廟內主祀「保儀大夫」張巡和許遠,廟內東西壁各題「忠」、「孝」兩大字,廟身雖不大,還奉祀有清水祖師、城隍爺、孔子、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等,是一座融合儒教、佛教、道教的廟宇。

 


 


 


 


 



台灣光復後,日本神社多遭到破壞或廢棄,汐止神社的命運亦如此。從忠順廟外觀來看,神社已遭拆毀,改建為中國式廟宇,但廟宇周遭仍可看到當年的神社遺跡。

 



昔日神社的石獅及石燈籠則移至忠順廟前的埕場,做為寺廟裝飾。

 



這些日式石燈籠上仍可找到昔日神社的遺跡,例如「昭和十二年」、「昭和十四年」等刻字,以及奉獻單位的名稱,例如當時煤礦株式會社、信用組合、汐止公學校同窗會等。

 



這些日式的神社遺跡散佈在忠順廟周遭,使得這座寺廟,既帶有中國風,又具有日本味,別有一番特殊的風情。

 



警局旁邊原汐止神社的表參道。

 



忠順廟前之神社鳥居,富有日本文化色彩,可惜鳥居是水泥做的,超醜的。不知原來木造的鳥居,被移到哪兒了。

 



忠順廟前之神社鳥居,富有日本文化色彩,因大同路擴建,曾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可惜鳥居是水泥做的,超醜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y and Tom 的頭像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