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花蓮縣 吉安鄉 親水線自行車步道、親山線自行車步道、初英線自行車步道】
初英自行車步道位於吉安鄉中央山脈旁,由吉安親山線及初英親水線兩條組成。吉安親山線從太昌大山橋出發,與中央山脈相依,穿梭於吉安的阡陌之間,感受農村風光;吉安為日治時期官辦移民的據點之一,現今仍保留了許多當時的建築或紀念遺址,如吉野神社紀念碑和吉安慶修院,充滿日式風格的古色古香。初英親水線於南華村、干城村間,依吉安大圳的潺潺流水筆直前行,經水利生態步道上溯至初英發電廠結束旅程。吉安大圳水質清澈,沿線野鳥飛舞、松林青翠,路程不長,是想輕鬆騎乘自行車穿梭田園的理想選擇。
「親水線自行車步道」,騎著腳踏車縱橫於宜人水岸空間,抬頭望去湛藍的天空,低頭凝視則是吉安溪的生態綠廊。源自七腳川山的吉安溪,潤澤大地,滋育文化,與吉安鄉親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吉安溪為核心 (或稱七腳川溪),串聯吉安的山與海,一路從最西邊的翠堤橋,流向東邊的洄瀾橋,最後注入浩瀚的太平洋。
沿岸皆是宜人的親水空間,從上游河段就開始的「親水線自行車步道」,徜徉青山綠水間,岸邊的阿勃勒等綠樹、涼亭與休憩設施,也吸引人們在此悠閒漫步。沿途河段的景致,從吉安繁榮的生活圈慢慢轉換,逐漸進入田園景觀。
吉安好客藝術村,有著日治時期的兩座紀念碑及石燈籠遺跡,更有高齡兩百歲的老樟樹,用生命訴說著故事。兩大展館「吉野藝文館」、「 Hakka生活館」,提供每月藝文策展及古文物常設展供民眾參觀欣賞,並舉辦不同的DIY研習活動。另外還有六號館研習教室、十號館多功能展演空間、戶外桐花廣場,可供場地租借使用。
吉安好客藝術村不只免費參觀,每到佳節更有熱鬧的在地市集及活動,是吉安最具在地人情味的旅遊勝地,呈現出豐富的歷史紋理及多元文化。經過文化的淬煉,讓吉安多了故事,透過藝術讓人們了解歷史的珍貴還有時序的演進,吉安不只是留下來的寶物讓人駐足,更是一個因為人民聚集而帶給大家的感動的地方。
吉安在日治時期被稱作吉野,是花蓮相當有名的移民村,在大正六年(1917年),川端滿二募建了這座「真言宗高野山派吉野布教所」,希望以宗教的力量,撫慰當時日本移民到吉野(吉安)的思鄉之情。而寺院內擺放著依序排列的石佛,相傳為川端滿二遵循真言宗開山祖師「空海大師」的遺規,走遍日本四國島上八十八所箇所,把八十八尊石佛請來,讓居民能夠尋求心靈寄託。
終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吉野布教所改名慶修院,院內四周環境清幽,至今仍完整保存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寶形造屋頂的佛堂等文物與建築。清淨口舌與身心的手水舍、古意質樸的佛堂、莊嚴肅穆的八十八尊石佛,以及充滿禪意的枯山水,讓人彷彿走入日本佛寺般,不禁沉浸在寧靜安詳的氛圍中。
初英發電廠的肥水經吉安圳先流經干城村、南華村、福興村等村落,水圳有歷史,更有美麗的阡陌景緻,先後於吉安圳旁興建「吉安水圳生態步道」、「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及「親山線自行車步道」,加上「五十甲步道」及「干城(一街)社區綠色廊道」以串聯既有道路及自行車步道,讓旅人能騎著單車來欣賞吉安大圳沿途的美麗風光。
由慶修院沿中興路一路往山邊行,來到「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親山線自行車步道」不是專屬的自行車道,與既有道路共構的自行車道沿著吉安圳而行。路邊有造型的仿木、仿竹欄杆與農村的阡陌景緻搭配的剛剛好。
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貼著初英山山腳,連結楓林步道、落羽松森林,可開展一段美妙的清涼旅程。吉安的鄉間小道如棋盤一樣整齊,源自於日治時期規劃,阡陌縱橫的田鄉風景。一畦畦的田裡,種的大多是龍鬚菜和芋頭,聽說芋頭成熟後,馬上就運到台中改名大甲芋頭。花蓮在地的芋頭好吃,鬆軟、微甜,難怪名產「花蓮芋」歷久不衰。
初英自行車道起點自華南五街的蓮城蓮花園路口,伴著吉安大圳而行,途經落羽松林及初英親水生態公園,欣賞吉安大圳奔流,一探初英發電廠尾水的設施「吉安大圳主幹線ㄧ軮分水門」,往南可再接水利生態步道。
沿著大圳一側是親山線自行車步道,末端來到初英親水生態公園,在潔淨水流中,可發現各種浮游生物和魚蝦的蹤影。至福興村後,可見一個像摩天輪的水車,那是水利會與民間合作興建的水力發電廠,至福興路,右轉有一個忘愁亭,左轉有福興的再生公園及楓林步道都是福興村重要的旅遊景點。
吉安之所以成為東部重要的蔬菜產區,主要係因吉安圳引入奇萊山的肥水,灌溉與滋養吉安鄉這片大地。吉安圳興建於日治時期大正 2 年( 1913 年),原引木瓜溪為水源,後經不斷修改、擴建,現今利用初英發電廠的尾水及山澗小溪為水源來灌溉。
蓮城蓮花園位於南華五街、初英自行車道的起點,園區有七十多種蓮花,全年盛開,是園主多來繁殖配對的成果。這是個不收門票的園區,有現沖的蓮花茶招待,雖有自製產品卻不主動推銷,因為蓮花品種培育和產品研發才是他們的主要事業,遊客可以在此休憩,靜靜欣賞蓮花,完全沒有商業氣息,業主如此大方的開放參觀,真是非常難得。
『初英親水生態公園』位於初英自行車道上,公園不大,有生態池、小橋流水、水車涼亭等設施,落羽松樹林立,秋天轉紅時有如詩如畫的美景,春季青綠嫩葉也令人心曠神怡,加上遠山層層,圳聲濤濤,漫步其中十分愜意。
『初英親水生態公園』內有著各類水生植物等;從吉安大圳引進的溪流清澈見底,以生態工法築成的溪床,不僅減少對生態造成傷害,也提供生物一個安全生存的家與環境。在這裡可以悠閒的在步道漫步,靜靜的坐在小橋上賞景、聽小溪潺潺水聲,看昆蟲、魚蝦在石縫中進出。
『初英自行車步道』並肩而行的吉安圳水流湍急而且清澈,淙淙水聲唱著大自然樂音,田疇沃野奔向遠山雲霧飄渺。這裡不像城市裡的自行車道,時時刻刻熱鬧滾滾,吉安圳水源主要來自木瓜溪上游,經六座台電發電廠後,由末座初英發電廠的尾水及山澗小溪,全區灌溉用水穩定且充沛。
吉安鄉原名「荳蘭」,台灣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此移民建村後改名為「吉野」,1912 年興建吉野圳,是花蓮地區規模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水圳,也是吉安鄉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1932 年『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完工,使得灌溉面積更廣大。終戰後地名改為吉安,水圳也一併更名。
『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生態步道小橋流水景色優美,步道上可觀察到許多的蝶類與鳥類。水圳的邊坡採生態工法,不用水泥而使用石塊堆砌而成,步道就位於花蓮監獄的正後方。 吉安圳由此分水,左往宮前(今慶豐)、右往清水(今福興)、草分(今稻香)。
往水圳旁的步道走去,需跨越紅色鐵橋,紅色鐵橋搭配水岸綠葉格外醒目。見搭在水圳水門上的涼亭及造型水車,右轉為「五十甲步道」。「五十甲步道」由來是初音山下約五十甲的農田,原先是早期居住在此的農民自行劃地耕作,後來被軍方無償徵收,分配給退役的榮民與當地榮民屯墾耕作,因此村民因而稱此處為「五十甲」。
『初英自行車步道』幾公里路程人煙杳然,只能和綠樹、山水聊天,與自己的心裡對話,一路直達「吉安水圳生態步道」。具史料記載,「不冬」一詞來自日治時期吉野圳改修工事監督技師錦織虎吉所提「不尽」二字,有源源不絕之意。
在「不尽」的石碑下方有個「減能井」,那是為避免台電初英發電排出的尾水,在匯入吉安大圳時造成沖激。從步道階梯往下游走,可見左邊從「減能井」涵洞排出的尾水,很平緩的匯入吉安大圳。
離開「吉安水圳生態步道」,『初英自行車步道』終點是與『吉安路六段 (省道台九丙線)』交叉路口旁的『初英發電廠』。『初英發電廠』廠內有一個秘密景點,上方出水口上有一個日人所提「優渥」的字跡,終年提供優渥的供水至吉安圳。
沿著吉安圳興建的「初英線自行車步道」為南華村及干城村的交界,沿途綠蔭蔽日,又可聽潺潺水聲,騎自行車一點都不累,後面還與「干城(一街)社區綠色廊道」交會,過干城一街,沿水圳的綠籬為狀元紅,秋冬之際,紅色果實襯托綠葉格外顯眼。落羽松林的林相格外翠綠,因地主蓄水,偶爾可見水鴨悠遊其中,格外有趣。「初英親水生態公園」,田園造景,小橋流水,有涼亭、水車、草地、運動設施、生態池、肉桂林及泡腳溝,為南華村及自行車騎士重要的休憩場域。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
(1)、臺北方向南下:國道五號-->省道台九線→南華橋→省道台九丙線→左轉南華2街/花23鄉道→即可抵達「初英親水生態公園」。
(2)、台東、屏東方向北上:省道台九線-->省道台九丙線→左轉南華2街/花23鄉道→即可抵達「初英親水生態公園」。
★ 大眾運輸:
(1)、花蓮火車站前搭 1131 公車往銅門,至南華二街下車,走到初英親水生態公園。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tour-hualien.hl.gov.tw/TourContent.aspx?n=242&s=1423。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初英線自行車步道。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8975827。
@ 花蓮縣.吉安鄉|中興路與吉興五街的交叉路口,親山線自行車步道。
@ 花蓮縣.吉安鄉|中興路與吉興五街的交叉路口,親山線自行車步道。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與『南華二街』交叉路口。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與『南華五街』交叉路口。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與『南華五街』交叉路口旁,周邊導覽圖。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與『南華五街』交叉路口。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與『南華五街』交叉路口旁,初英山居民宿。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與『南華五街』交叉路口。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與『南華五街』交叉路口旁,『親山線自行車步道』。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與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分界點。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與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分界點。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與『山下路』的交叉路口。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與『山下路』的交叉路口。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水圳生態步道,吉安不盡跌水井。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水圳生態步道,吉安不盡跌水井。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山下路』路段,與『吉安路六段 (省道台九丙線)』的交叉路口。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山下路』路段,與『吉安路六段 (省道台九丙線)』的交叉路口。
@ 花蓮縣.吉安鄉|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山下路』路段,與『吉安路六段 (省道台九丙線)』的交叉路口旁,初英發電廠。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山下路』路段,與『吉安路六段 (省道台九丙線)』的交叉路口旁,『干城社區』入口意象。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山下路』路段,與『吉安路六段 (省道台九丙線)』的交叉路口旁,廢棄碉堡。
@ 花蓮縣.吉安鄉|親山線自行車步道,『山下路』路段,與『吉安路六段 (省道台九丙線)』的交叉路口。
@ 花蓮縣.吉安鄉|『親水線自行車步道、親山線自行車步道、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地圖:按我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