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山 (148).JPG
@ 丹鳳山,後方是小坪頂。

 

【台北市 北投區 丹鳳山、弘法大師岩、「台灣啊,要永遠幸福」石碑】

 

據報載,在北投山區隱藏了一塊刻著「台灣啊!要永遠幸福」的日文百年石碑,是何人所刻,又是何時所為?皆已不可考,但這些字及石碑確確實實地存在,且帶給我們無限遐想,當初刻下此字的人是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呢?想必是位相當喜愛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吧!

位於捷運唭哩岸站附近的丹鳳山,附近山頭出露的岩層屬於中新世早期沉積的木山層,由於地層層面向東南傾斜約 16、7 度,屬於順向坡地形,山腳下的社區自然籠罩在山崩的危險中。尤其近期又有建商繼續朝山頭整地準備推出住宅新案,大量地砍除植被,裸露出讓人驚心的破碎地層,其下的居民不免人心惶惶。丹鳳山這裏的砂岩,就是臺北清朝到日治時期建材「唭哩岸石」的採集地,當地許多岩石具特殊形狀,除質地堅硬,還有美麗紋路;早期台北城的舊城牆就是用唭哩岸石所建造。

為了尋找幸福之石,我們從軍艦岩親山步道的奇岩路登山口出發!首先我們先到磺港路的奇岩公園,仰望今天要爬的丹鳳山。接著沿著大興街直行,不久遠遠望見前方山頭樹叢突出一塊巨岩,刻著醒目的「丹鳳」兩字 ,就是丹鳳山了。我們由公館路轉奇岩路上山,順利找到丹鳳山的奇岩路登山口,就在陳濟棠先生的墓園遺址。

登山口有一石砌高牆,上面的刻字已被塗掉,仍看的出來這裡原先是陸軍一級上將陳濟棠先生的墓園,不過墓已遷移,原有的墓園設施都已荒廢,目前只留存廢棄的圖書館、涼亭、與一乾涸的水池。拾階而上,只見墓園頹柱殘亭棄置散落荒草中,其中有一塊直立的石碑是黨國元老、書法名家于右任所書的墓誌,碑文草書飛舞,可惜碑石被人塗鴉。

網友的旅記曾提及,由水泥柵欄的缺口小洞鑽進,可通往中和禪寺後山的章嘉活佛舍利塔。於是我們由缺口鑽進園內前往一探,來到了章嘉活佛舍利塔。章嘉活佛舍利塔,圓頂尖塔,造型類似於我在福隆靈鷲山所見的各式寶塔,充滿密宗色彩。舍利塔下方有一「奇巖洞」,此洞建於民國四十年(1951 年),曾是章嘉活佛修行之處。據資料記載,章嘉與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並稱為藏傳佛教的四大活佛,都是以投胎轉世方式,代代相傳。這座舍利塔供奉的是第十九世的章嘉活佛,其生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民國三十八年(1949 年)來台,民國四十六年(1957 年)圓寂。

過墓區後,有一小段上坡行的林間泥土路,隨即變為水泥步道。不久,路右側出現有一排仿綠竹的水泥欄柵,其內有一墓園,是「中和禪寺」開山住持的墳墓。這裡屬於中和禪寺的後院,廟的一隅仍可看見古樸的舊石磚牆。中和禪寺,建立於日治時期,屬於日本曹洞宗。我們由圍牆洞裡進禪寺後方墓園,匆匆頂禮後,即循原路退回丹鳳山步道,繼續前進。

上行約五分鐘,抵達丹鳳岩。這裡豎立了警告牌,提醒遊客勿靠近丹鳳岩。警告牌旁有一個台北市第 13 號三角點基石,從三角點基石的草叢中穿過,隨即就看見丹鳳岩就位於懸崖邊,已被水泥及鋼索固定住,以防止巨岩崩落,這模樣有點像被五花大綁的感覺。丹鳳山,因丹鳳岩而得名。日治時期,這座山曾遍植松樹,被稱為「松葉山」,又因紀念弘法大師,所以又稱 「大師山」。

從丹鳳岩前行,山路平緩好走。周遭則林木稀疏,有不少不毛之地,原來昔日丹鳳山曾發生火燒山,目前正進行植物復育。此地已不見當年松葉林景。前行約五分鐘,在步道標誌約 2300M 附近, 左側有一條小徑,可通往弘海大師石碑。路口沒有任何指標,兩旁則是貧瘠的復育地,僅地上寫有黃色油漆『新北投公園』並以箭頭指示方向。轉入小徑,通過小段芒萁路,約一分鐘,鑽進林中,驀然出現兩、三塊矗立的巨岩,弘法大師紀念碑就位於巨岩區的入口處。

弘法大師岩,為日治時期日本信眾所設。可以見到石壇區內有大師龕和大師紀念碑,左後方則有不動明王龕,另外尚存有石燈柱、石碑等遺址。日治時代,傳承來自中國唐朝的真言密教,後稱真言宗,即是其中一派,也隨著傳入台灣,本處大師岩所開鑿的佛龕即為供奉唐密第八祖,日本真言宗的開山祖師 ─ 弘法大師 (西元 774 年至西元 835 年),其地位在日本十分崇高,可比為藏傳佛教 ─ 蓮花生大士之盛名。

百年前日本人在這巨岩嶙峋的林間,用石塊堆砌駁坎,整理出上下兩層的平臺,在巨岩壁面鑿出神龕,以祀奉弘法大師及不動明王。兩塊刻著「奉獻」的石柱,一佇立,一傾倒,其實本來是石燈籠的燈柱,附近散落著石蓋與石寶珠;立碑者也為「台北茶榮講」,此碑比較特別的是,背後也有刻先祖代及功德主之名,表示是為了供養祖先而施造的。可惜立碑年代遭塗抹了;附近尚有殘留一些刻著日本人捐獻者姓名的石柱。

下層平台的正龕,為供奉大日如來,毘 (音為皮) 盧遮那佛的神龕;弘法大師就是空海和尚,他曾於西元九世紀出前往中國唐朝取經,發明片假名文字,對於日本宗教及文化有很深遠貢獻。空海和尚圓寂後,日本天皇為表彰他的貢獻,尊稱為弘法大師。弘法大師龕坐東北朝西南,是由巨岩壁而鑿出的方型佛龕。原本是供奉弘法大師的主龕,其下方有一長方形壁施主碑,開頭主文被塗掉幾個字,其後有兩列捐獻者芳名,都是日本人,屬於「台北茶榮講中」。這座佛龕的立碑年代,依施主碑記是明治四十三年 (1910 年)。

正龕旁邊有弘法大師岩的介紹:

大日如來 音譯為:摩訶毘盧遮那佛,為真言宗教主,最上根本佛,義為光明普照,大日遍照,遍一切處,最高顯廣眼藏,代表理智法身不二,有除闇 (音為暗) 遍明,成就眾生之功德。
弘法大師 (774-835) 尊稱空海上人,日本香川縣人,曾入唐求法,學成後返日本,是唐密傳承第八祖,東密真言宗開祖,示寂於高野山。因大日如來為大師入壇灌頂之緣佛,故其密號:遍照金剛
信眾億念大師名號,咸稱:南無大師遍照金剛。本地為日治時代:明治 43 年 (1910 年) 所建之大師岩,主龕原供奉弘法大師,自光復後,逐漸荒蕪,現由信眾發心供養。金剛界大日如來,弘法大師,副龕奉杞不動明王,合為真言宗三尊。期能復興盛地,重輝佛祀,願諸見聞瞻禮者,均能獲福無量,菩提增上。
民國 98 年 1 月吉日,十方善信奉納。

供奉大師的巨岩背面,有另一塊巨岩,上面也鑿出一座坐東南朝西北的佛龕,供奉波切不動明王。相傳弘法大師自唐朝學成後,由上師惠果阿闍梨親自雕刻不動明王念持佛像,贈予大師,一行人歸返日本途中,乘船時遭遇暴風雨,大師即向不動明王祈禱,隨即明王顯聖,揮劍斬平波浪,護佑大師等人平安返回日本,故稱此尊為波切不動明王。其下方有捐獻者立碑,年代為大正十五年 (1926 年),旁邊尚保存洗石子的石欄杆。

副龕旁邊亦有波切不動明王的介紹:

不動明王是密教 5.8 大明王之主尊,亦是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能擁護行者,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具有令得大智成佛之利益。
相傳弘法大師自唐朝學成後,由上師惠果阿社梨親自雕刻不動明王念持佛像,贈于大師,一行人歸返日本,乘船時,遭遇暴風雨,大師即向不動明王祈禱,應時,明王顯聖,揮劍斬平波浪,護佑大師等平安返回日本,故稱此尊為波切不動明王,本尊顯驗應心,至今仍供奉於高野山南院。
此處原為供奉不動明王之護法龕:大正 15 年 (1926 年),現今亦由信眾供奉不動明王,藥師七佛,黃財神等諸尊,唯願護持,正法久住,眾生安樂。
民國 98 年 1 月 吉日,十方善信納奉。

副龕與正龕間有巨岩間的一線天勉強相通,副龕旁的石壁旁還有石縫與攀繩,好似指引我們前往冒險。踏上了巨大岩石,十分吃驚,寬闊的視野,美景盡收眼底,百年風華的北投小鎮全在我們腳下。弘法大師岩範疇不大,但是四周都散落許多的石碑,每一座石碑都很有歷史感,還好它們沒被雜草給掩蔽。望著這巨岩嶙峋的林間,用石塊堆砌駁坎,整理出上下兩層的基壇平臺,看著巨岩壁面鑿出佛龕,前人發心供奉的真言宗祖師 ─ 弘法大師,及護法神 ─ 不動明王。石造駁坎經歷近歲月風霜,依舊堅固。上下平臺之間的石階完好如昔。

走沒幾步路,低身窺看,一顆不怎起眼的石頭,竟然是傳說中的幸福之石。「台灣啊!要永遠幸福」石碑,就在『奉獻』石柱數公尺之遙,看到要蹲下來,才看得到石碑上的字。這次查訪後,發現石碑所在位置真的很低調,沒仔細看會一下子就錯過了。是否真有百年歷史,其實刻文者為台灣人或日本人,甚至其他需要確認的文史資料,都可以先放一邊;衝著台灣要永遠幸福這幾個字,就值得我們專程來看看。

弘法大師岩石階之下,有一條山徑通往新北投,大約十五分鐘路程,可抵達溫泉路的熱海大飯店對面。這條山徑就是昔日信眾上山時所走的參拜道路,現在則因年代久遠,荒草蔓多,比較崎嶇,不過還是依然可以步行。我們攀繩而下,有二段拉繩,會滑,要小心。經大願寺,泥土路轉為石階路。看來大願寺旁階梯,就是登山口。接著在一群日式房舍中繞來繞去,有些早已傾圮,有些尚有人住。不一會兒來到北投熱海大飯店的後門,循溫泉路轉奇岩路,帶著心滿意足,走回陳濟棠先生墓園前停車處。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tcge.taipei.gov.tw/ct.asp?xItem=36796989&ctNode=67793&mp=106051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丹鳳山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22367893

 

 

丹鳳山 (159).JPG
丹鳳山為何叫丹鳳?至今仍是一個謎。

 

丹鳳山 (103).JPG
奇岩一號公園。

 

丹鳳山 (104).JPG
奇岩一號公園。

 

丹鳳山 (105).JPG
奇岩一號公園。

 

丹鳳山 (106).JPG
奇岩一號公園。

 

丹鳳山 (107).JPG
奇岩一號公園。

 

丹鳳山 (108).JPG
有看到遠方的丹鳳石嗎?

 

丹鳳山 (117).JPG
奇岩路與崇仰一路路口。

 

丹鳳山 (118).JPG

 

丹鳳山 (119).JPG

 

丹鳳山 (120).JPG
步道口,牆上的字已被塗白,依稀看得出是「陳濟棠先生之墓」。

 

丹鳳山 (121).JPG

 

丹鳳山 (122).JPG

 

丹鳳山 (123).JPG
陳濟堂先生墓園舊址。涼亭。

 

丹鳳山 (124).JPG
陳濟堂先生墓園舊址。圖書館。

 

丹鳳山 (125).JPG
陳濟堂先生墓園舊址。乾涸的水池。

 

丹鳳山 (126).JPG
陳濟堂先生墓園舊址。傾圮的石碑。

 

丹鳳山 (127).JPG

 

丹鳳山 (128).JPG
一塊直立的石碑是黨國元老、書法名家于右任所書的墓誌,碑文草書飛舞,可惜碑石被人塗鴉。

 

丹鳳山 (129).JPG
香菇亭一號。

 

丹鳳山 (130).JPG
香菇亭二號。

 

丹鳳山 (132).JPG
香菇亭三號。

 

丹鳳山 (131).JPG

 

 

丹鳳山 (133).JPG
章嘉活佛舍利塔。

 

丹鳳山 (134).JPG

 

丹鳳山 (135).JPG
章嘉活佛舍利塔。

 

丹鳳山 (136).JPG

 

丹鳳山 (137).JPG

 

丹鳳山 (138).JPG

 

丹鳳山 (139).JPG

 

丹鳳山 (140).JPG
「中和禪寺」開山住持的墳墓。

 

丹鳳山 (141).JPG

 

丹鳳山 (142).JPG

 

丹鳳山 (143).JPG

 

丹鳳山 (144).JPG

 

丹鳳山 (145).JPG

 

丹鳳山 (146).JPG

 

丹鳳山 (147).JPG

 

丹鳳山 (148).JPG

 

丹鳳山 (149).JPG

 

丹鳳山 (150).JPG

 

丹鳳山 (151).JPG
丹鳳山的由來,看來名稱是因山形而得名。

 

丹鳳山 (152).JPG

 

丹鳳山 (153).JPG

 

丹鳳山 (154).JPG

 

丹鳳山 (155).JPG
三角點基石。

 

丹鳳山 (156).JPG
三角點基石。

 

丹鳳山 (158).JPG
丹鳳山的丹鳳石。

 

丹鳳山 (157).JPG

 

丹鳳山 (162).JPG

 

丹鳳山 (163).JPG

 

丹鳳山 (161).JPG
丹鳳山的丹鳳石。

 

丹鳳山 (164).JPG

 

丹鳳山 (165).JPG

 

丹鳳山 (166).JPG

 

丹鳳山 (167).JPG
走過頭了,該回頭吧。

 

丹鳳山 (168).JPG

 

丹鳳山 (169).JPG

 

丹鳳山 (170).JPG

 

丹鳳山 (171).JPG

 

丹鳳山 (172).JPG

 

丹鳳山 (173).JPG
山徑地上有指示,若由奇岩登山口步道上來,看到地上的新北投公園指示,轉山徑進入,就會到弘法大師紀念碑。

 

丹鳳山 (174).JPG

 

丹鳳山 (175).JPG

 

丹鳳山 (234)
踏上了巨大岩石,十分吃驚,寬闊的視野,美景盡收眼底,百年風華的北投小鎮全在我們腳下。

 

丹鳳山 (176).JPG

 

丹鳳山 (177).JPG

 

丹鳳山 (178).JPG

 

丹鳳山 (179).JPG

 

丹鳳山 (180).JPG

 

丹鳳山 (181).JPG

 

丹鳳山 (182).JPG

 

丹鳳山 (183).JPG
弘法大師紀念碑上寫著是一首和歌,字意如下:『遠望只見鄉里的草木和花,大師如山,光輝閃耀。』 弘法大師紀念碑,落款是台北茶榮講中。「講中」日文原意是講義経典的集会或佛教徒的集會或捐贈神社的信徒團體。請參閱:https://kotobank.jp/word/%E8%AC%9B%E4%B8%AD-261278

 

丹鳳山 (184).JPG
地上有許多刻有日本名字的石碑,全部是日本名字,真的是日治時期的遺跡。

 

丹鳳山 (185).JPG

 

丹鳳山 (186).JPG

 

丹鳳山 (187).JPG

 

丹鳳山 (188).JPG
「弘法大師岩」,它建於明治四十三年 (西元 1910 年),距今已達一百多年,沒想到這在這個北投山林,竟然藏有百年道場,再往後走還有一座「波切不動明王尊」。 

 

丹鳳山 (189).JPG

 

丹鳳山 (190).JPG

 

丹鳳山 (191).JPG

 

丹鳳山 (192).JPG
屬名是台北茶榮講中 (簡稱:台北茶榮講),日本有所謂的『講中』是指遊山拜廟之宗教團體。

 

丹鳳山 (193).JPG

 

丹鳳山 (194).JPG

 

丹鳳山 (195).JPG
沿路爬下山,每一座石碑都很有歷史感,還好它們沒被雜草給掩蔽。

 

丹鳳山 (196).JPG
走沒幾步路,低身窺看,一顆不怎起眼的石頭,竟然是傳說中的幸福之石。

 

丹鳳山 (197).JPG
「台灣啊!要永遠幸福」石碑,就在『奉獻』石柱旁,看到要蹲下來, 才看得到石碑上的字。

 

丹鳳山 (199).JPG
石碑所在位置真的很低調,沒仔細看會一下子就錯過了。

 

丹鳳山 (200).JPG
二位困惑地看著石碑。

 

丹鳳山 (198).JPG
是否真有百年歷史,其實刻文者為台灣人或日本人,甚至其他需要確認的文史資料,都可以先放一邊;衝著台灣要永遠幸福這幾個字,就值得我們專程來看看。 

 

丹鳳山 (201).JPG

 

丹鳳山 (202).JPG

 

丹鳳山 (203).JPG

 

丹鳳山 (204).JPG

 

丹鳳山 (205).JPG

 

丹鳳山 (206).JPG

 

丹鳳山 (207).JPG

 

丹鳳山 (208).JPG

 

丹鳳山 (209).JPG

 

丹鳳山 (210).JPG

 

丹鳳山 (211).JPG

 

丹鳳山 (212).JPG

 

丹鳳山 (213).JPG

 

丹鳳山 (214).JPG

 

丹鳳山 (215).JPG

 

丹鳳山 (216).JPG

 

丹鳳山 (217).JPG
連黑狗兄都出來打招呼。

 

丹鳳山 (218).JPG

 

丹鳳山 (229).JPG
來到熱海大飯店的後門。

 

丹鳳山 (230).JPG
登山口由此黃色牌樓的石階爬上去,就在熱海大飯店的後門對面。

 

丹鳳山 (231).JPG
攀爬在石牆上的大樹。

 

丹鳳山 (219).JPG

 

丹鳳山 (220).JPG

 

丹鳳山 (221).JPG

 

丹鳳山 (222).JPG
奇岩路溫泉路口。

 

丹鳳山 (223).JPG

 

丹鳳山 (224).JPG

 

丹鳳山 (225).JPG

 

丹鳳山 (226).JPG

 

丹鳳山 (227).JPG

 

丹鳳山 (228).JPG

 

 

丹鳳山 (93).JPG

 

丹鳳山 (94).JPG

 

丹鳳山 (95).JPG

 

丹鳳山 (96).JPG

 

丹鳳山 (91).JPG

 

丹鳳山 (92).JPG

 

丹鳳山 (90).JPG
回到陳濟堂先生墓園舊址。

 

丹鳳山 (160).JPG
回顧一下丹鳳石的近照。

 

丹鳳山 (109).JPG
回顧一下丹鳳石的遠照。

 

丹鳳山 MAP
丹鳳山地圖:按我放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y and Tom 的頭像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