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百年歷史的小粗坑發電廠,隸屬桂山發電廠粗坑分廠站。小粗坑發電廠完工於 1909 年,晚於新店溪上游的龜山發電廠,是台灣第二座水力發電廠。
【新北市 新店區 屈尺古道、小粗坑電廠、伸丈坂】
屈尺古道舊名『屈尺道』,於西元 1898 年(明治 31 年)開鑿,是台北通往屈尺、龜山、龜山發電所的道路,也是昔時日軍入台後,進入台北東南山區運送物資的重要通道。現在的屈尺古道已不復往昔,雖名約『古道』,但一路大都為平緩寬敞的柏油路面,全程只剩短短兩小段的石階路,真的很難想像舊日篳路藍縷的道路樣貌。
首先來到新烏路青潭站,斜對面的新烏路 17 巷是青潭尖的登山口。新烏路車多,風景不錯,可遠眺塗潭山、灣潭山、碧潭山。順著新烏路行,來到青潭堰站,位於台九甲線 (新烏路) 0.5K 附近,看到有一小徑,右下可至青潭堰。新店溪上熱鬧非凡,青潭堰平常早泳晚泳都不少人,旁邊亦擺設救生圈供大家使用,河床也經過熱心泳友整理過,通常從上到下一趟約四百公尺。當然要對自己的泳技有信心的人,才會到那游,獨自去那裡游泳千萬要小心。
可惜我們已決定要去爬山,沒有進去湊熱鬧。新店溪青潭堰河段,因大石遍佈,水流湍急,河流過彎處水深且有死角,加上坡陡造成下水不便,如發生溺水意外,救援時間多有所延宕。因此,除每日巡視,假日則有警消及民間團體駐點,加強水域安全的維護。
剛過下青潭堰的岔路後,就來到青潭水源保護區界基石,位於青潭堰站過後約 160 公尺的路旁。這種基石的編號標在『內政部』三個字之下,剛好隱沒於水泥之中,此處車水馬龍,路肩又狹窄,不適合施工挖掘看編號,根據已知的青潭水源基石編號位置推算,這顆應該是一號。既然是區界基石,當然就是繞著新店溪青潭水質水量保護區的區界依序編號,繞一圈回來,剛好灣潭山的三角點是最後一座,編號 58 號。
新店溪青潭水質水量保護區,係國內首例依都市計畫法設立之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負責管理新店溪青潭堰上游集水區之水源、水質、水量之安全與潔淨,以保護供應大臺北地區約五百萬人口自來水之水源、水質不受破壞與污染,本特定區範圍涵蓋新北市坪林、烏來全區及部份石碇區、雙溪區與新店區,集水區面積廣達七一七平方公里,約佔全新北市行政區域面積的三分之一。
續行新烏路,來到『捨己救人』銅像。『捨己救人』銅像,紀念奮勇救溺不幸殉難的新店消防隊員李合豐,民國 77 年發生於新店溪青潭堰。當年 26 歲的李合豐,於 77 年 10 月 26 日中午 12 點 50 分,新店溪因豪雨溪水暴漲,加上翡翠水庫緊急洩洪,正在對岸拔藥草的婦女邱秀蘭與七歲幼子詹清志回程受困,溪水節節上升,漸漸淹沒母子棲身河岸,情況危急。李合豐為支援同僚,攀繩索下溪時,被溪水吞沒因而殉難,幾秒鐘內同僚天人永隔。事發後不見李合豐蹤影,一直到 12 月 16 日才在新店溪永和段畔三清宮附近尋獲遺體,場面讓人為之動容。當年蒙監察委員林榮三與瑠公圳農田水利會、新店市公所豎立銅像紀念,分隊每年都會前往祭祀,緬懷消防前輩英勇事蹟。
接著來到陳金龍少校銅像,紀念奮勇搶修有決堤危險的青潭堰,而不幸落水喪命的工兵少校陳金龍,事發於民國 68 年的歐敏颱風。誌銘寫著:『捨命救眾 ※ 近八月廿一日,因颱風暴水沖毀青潭堤防,致北市兩百餘萬人斷水四天。乃請軍隊即派少校陳金龍(本省南投縣人)率隊搶堵攔水堤防,該見水勢兇危,身先士卒,不料鋼索斷裂摔到急流無法拯救,隨即亡命,慘哉慘哉。致 總統 蔣公經國親臨祭奠,併特頒義勇足式輓額; 副總統 謝公東閔頒忠義長昭輓額;行政院長 孫公運璿頒忠勇垂範輓額。 監察院 省主席 各部長 各市長 各首長 各官員與民眾等等痛為國捐軀均哭弔供獻。再, 台北市長李公登輝在風雨中三日三夜,親自指示督工,誠為感人,特勒石紀念。※ 報國聯 ※ 全省官民齊下淚 ※ 陳君忠勇感人心 ※ 王永高勒石 ※ 林龍章敬書 ※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九月九日』
往烏來方向前行,遇一爬坡道後,來到小粗坑站,前行轉入車行較少的永興路,就會看到往屈尺古道的指標。沿途會經過 1924 年新店大水災痕跡的周家古厝,周家古厝位於永興路 19 號,古厝的外牆底部以石塊砌造,上面劃出一條紅線,寫有 1924 年 8 月 5 日新店大水災的字跡。周家古厝建於清朝嘉慶 24 年(西元 1819 年),距今將近二百年。舊屋因年久而倒塌,現在的房子是依原貌重修的。屋頂及牆磚看起來還很新穎,石砌的牆基則很有古味,或許是嘉慶時代留下來。
續行永興路,抵達了小粗坑發電廠的大門。具有百年歷史的小粗坑發電廠,隸屬桂山發電廠粗坑分廠站。小粗坑發電廠完工於 1909 年,晚於新店溪上游的龜山發電廠,是台灣第二座水力發電廠。 龜山電廠荒廢後,小粗坑發電廠成為台灣仍在運轉的最古老水力發電廠,當年是由總督府技師國弘長重督導興建,古典優雅。
明治 31 年(西元 1898 年)完工的屈尺道路,結合了新店溪的水運,從新店渡口搭渡船至灣潭, 再搭渡船至小粗坑渡口,然後翻越山嶺前往屈尺。昔日的小粗坑渡口就在電廠出水口附近的河岸。先來瞭解一下「屈尺」地名的由來,一說「屈尺」即「曲尺」,因新店溪在此來個直角轉彎,猶如一把彎曲的尺;又有一說因此處四周為山,故名「窟石」,其台語發音就是「屈尺」;還有一說是因此處原住民為泰雅族曲尺群,日治時期稱為屈尺番。
至於「屈尺古道」,則是日軍為了軍事需要,將原本先民由新店往屈尺的山間小路於 1898 年拓寬而成,現在已不復往日舊貌,大都鋪上柏油路,只有兩小段石階路,看起來有古道的樣子。從電廠大門折向左行,沿著電廠圍牆外的這條永興路,就是昔日的屈尺古道了。 路口轉彎處豎立了一塊屈尺古道導覽地圖,介紹古道歷史及沿途景點。導覽牌旁有一座小粗坑電廠殉職員工紀念碑,悼念民國 40 年(西元 1951 年)時一位英勇滅火而不幸殉職的年輕副工程師。轉眼間,這紀念碑也有近一甲子的歲月了。
當年小粗坑發電廠主要供應基隆市電燈、基隆築港、瑞芳金瓜石牡丹坑、台北市水道及台北市電燈等地區電力,扮演重要角色, 如今配合興廠設置,以及台電縮編,已改為無人發電廠,由桂山發電廠遙控運轉。小粗坑發電廠主體建築除了屋頂翻修改為鐵皮,均維持 1908 年完工時的大體外貌。一般雖稱為巴洛克建築,實則建築物上僅少數裝飾略有巴洛克風格,大體而言,應為古典式樣建築向現代主義建築過渡的產物。
一百多年前的古道,如今只是一條尋常的鄉間小路而已。前行不遠,左側山坡上有一間土地公廟, 名為「永興宮」,是拍攝小粗坑電廠的最佳取景位置,建築風華可以完整入鏡。永興宮創建於道光丁亥年(道光 7 年,西元 1827 年),但廟已改建,毫無古味。廟旁有一座低矮的小方亭, 是昔日舊廟的拜亭。亭內古老的石砌土地公舊廟已不存在了。新廟的牌匾能明確寫出永興宮創建於道光丁亥年, 可見昔日必有古碑,或者舊廟刻有建廟年代,可惜已都不復存在。就如同眼前的古道,已成為現代化的馬路。
離開永興宮,沿著永興路前行。旁有小溪淙淙。過了一座水泥橋,抵達「狷園休閒魚池」,頓時揚起刺耳的狗吠聲,打破山間的寧靜氣氛。幸好狗兒被關在鐵籠裡,只是狂吠而已,無須防衛,便可輕鬆通過。前面右側出現碎石上坡路,再接水泥石階,從民宅外牆駁坎旁通過,爬抵上方,古道又接柏油路,這裡門牌仍是永興路,看來永興路也是斷斷續續。
接著就是走在鄉間小路。左側遠處隱約可看見新烏路傳來車流聲。沿著馬路走,約十分鐘,馬路右側出現一條石階路,終於又看見屈尺古道的指標。轉入石階路,一路上爬約百來公尺,抵達出口,接新烏路。出口處有家雜貨店,門牌為永興路 135 號,店門口的馬路就是新烏路了。這裡的地名為「伸丈板」,原名「伸丈坂」,據說是來自日語的翻譯。此處是屈尺古道的最高點, 行旅往來的挑夫或民眾登爬至此地,都會放下行李,伸伸腰,休息片刻,因此而被稱為「伸丈坂」。
伸丈板附近形成一個小聚落,這裡有傳統的雜貨店,幾條馬路(新烏路、湖子內路、康雅崙路)都在這附近交會,附近有文山農場入口的牌樓。沿著新烏路走十幾公尺,或者可穿過聚落小路,就可來到康雅崙路的路口, 路口有「養源堂」的牌樓,牌樓下的路旁有一塊大正 5 年(西元 1916 年)的「小補碑」。這是當時台北市大稻埕泰昌號捐修道路的紀念碑,不過這石碑與屈尺古道無關, 而是當年養源堂佛寺為了改善對外交通而修繕康雅崙路。捐款者行事謙虛,認為這道路工程只是小補而已, 所以命名為「小補碑」。
小補碑旁有一條石階路,由此下行,進入屈尺古道的後半段。一小段石階路之後,又接上柏油路,通往附近的慈雲禪寺。慈雲禪寺旁有水泥石階路下行,前日雨天步道濕滑,謹慎慢行,途經山中農圃,約十來分鐘,抵達山腳下的住宅區,出口的巷道是自強路 23 巷。
這裡算是屈尺古道的終點了。從小粗坑電廠步行至此地,約一小時。出了巷口,是自強路與櫻花路交會處。由此前行,距離屈尺的梅花湖或濛濛湖似乎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我們仍想看看小粗坑發電廠的取水口,順著路標往濛濛谷方向,來到小粗坑發電所的引水堤道。
小粗坑發電所的引水堰堤,又稱粗坑壩或屈尺壩,位於燕子湖。新店溪早年盛產香魚,壩體左岸設有魚梯,是現存攔水壩中最早設有魚梯的一座,相當具有生態觀念。1905 年完工運作之後,屢經風災水患,多次修整,目前的壩體是民國 81 年整理。雖然不是日治時期的產物,但壩址和發電功能都未曾改變。
到達小粗坑發電所的引水堤道時,渠內水流豐沛清澈,讓人聯想起早年灌溉農田的大圳。小粗坑電廠引水路長二公里,有三處明渠三處暗渠引水入廠。1907 年,小粗坑發電所起造,距離龜山發電所發生的屈尺慘殺事件不過兩年,原漢衝突、疫癘盛行,一群台灣電力的先行者,在極為惡劣的條件下,一絲不茍地建造了一座運轉百年的電廠。這一趟發電史蹟巡禮,湖光山色之外,還能看見電力脈脈流入生活的歷史軌跡。這時心情滿滿,於是循原路折返。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tour.ntpc.gov.tw/page.aspx?wtp=1&wnd=136&id...。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直潭山。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896037。
來到青潭堰站,位於台九甲線 (新烏路) 0.5K 附近,看到有一小徑,右下可至青潭堰。
新店溪上熱鬧非凡,青潭堰平常早泳晚泳都不少人,旁邊亦擺設救生圈供大家使用,河床也經過熱心泳友整理過,通常從上到下一趟約四百公尺。當然要對自己的泳技有信心的人,才會到那游,獨自去那裡游泳千萬要小心。
青潭堰旁的灣潭山。青潭水源基石編號,當然就是繞著新店溪青潭水質水量保護區的區界依序編號,繞一圈回來,剛好灣潭山的三角點是最後一座,編號 58 號。
剛過下青潭堰的岔路後,就來到青潭水源保護區界基石,位於青潭堰站過後約 160 公尺的路旁。這種基石的編號標在『內政部』三個字之下,剛好隱沒於水泥之中,此處車水馬龍,路肩又狹窄,不適合施工挖掘看編號,根據已知的青潭水源基石編號位置推算,這顆應該是一號。
新店溪青潭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涵蓋新北市坪林、烏來全區及部份石碇區、雙溪區與新店區,集水區面積廣達七一七平方公里,約佔全新北市行政區域面積的三分之一。
『捨己救人』銅像,紀念奮勇救溺不幸殉難的新店消防隊員李合豐。
『捨己救人』銅像,紀念奮勇救溺不幸殉難的新店消防隊員李合豐。
『捨己救人』銅像,紀念奮勇救溺不幸殉難的新店消防隊員李合豐。
陳金龍少校銅像,紀念奮勇搶修有決堤危險的青潭堰,而不幸落水喪命的工兵少校陳金龍。
陳金龍少校銅像,紀念奮勇搶修有決堤危險的青潭堰,而不幸落水喪命的工兵少校陳金龍。
陳金龍少校銅像,紀念奮勇搶修有決堤危險的青潭堰,而不幸落水喪命的工兵少校陳金龍。
陳金龍少校銅像,紀念奮勇搶修有決堤危險的青潭堰,而不幸落水喪命的工兵少校陳金龍。
陳金龍少校銅像,紀念奮勇搶修有決堤危險的青潭堰,而不幸落水喪命的工兵少校陳金龍。
往烏來方向前行,遇一爬坡道後,來到小粗坑站,前行轉入車行較少的永興路,就會看到往屈尺古道的指標。
經過 1924 年新店大水災痕跡的周家古厝。,周家古厝位於永興路 19 號,古厝的外牆底部以石塊砌造,上面劃出一條紅線,寫有 1924 年 8 月 5 日新店大水災的字跡。
這裡就是周家古厝了。周家古厝建於清朝嘉慶 24 年(西元 1819 年),距今將近二百年。舊屋因年久而倒塌, 現在的房子是依原貌重修的。屋頂及牆磚看起來還很新穎,石砌的牆基則很有古味,或許是嘉慶時代留下來。
小粗坑電廠門口,進入屈尺古道,實際上仍是永興路車道,入口設有古道導覽牌與地圖。
「屈尺古道」舊名「屈尺道」,由小粗坑發電廠門前左轉進入。於西元 1898 年 (明治 31 年) 開鑿,為台北通往曲尺、龜山 (桂山) 、與龜山 (桂山) 發電所之道路,昔日也是日軍據台後進入台北東南山區物資運送的重要通道。
導覽牌旁有一座工程師殉職紀念碑,紀念英勇滅火而不幸殉職的小粗坑電廠副工程師王聯治,事發於民國 40 年。
導覽牌旁有一座工程師殉職紀念碑,紀念英勇滅火而不幸殉職的小粗坑電廠副工程師王聯治,事發於民國 40 年。
小粗坑發電廠完工於 1909 年,晚於新店溪上游的龜山發電廠,是台灣第二座水力發電廠。龜山電廠荒廢後,小粗坑發電廠成為台灣仍在運轉的最古老水力發電廠。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 古典優雅。
ㄑ
永興宮,位於路左高處,亦初建於清朝道光丁亥年 (1827 年),可惜已無古碑留存。這裡是眺望小粗坑電廠的好地方。
稍後出現水泥階梯往上,這是屈尺古道現存的第一段,只有幾十公尺而已。
永興路 83 號民宅,亦位於路底,接上另一段永興路,循車道前行。
屈尺古道第二段入口,位於路底民宅前不遠,設有指標,水泥階梯往上。
永興路135號民宅,接上新烏路,伸仗板站附近,取右往文山農場,走新烏路至站牌再右轉亦可。
『小補碑』,位於養源堂牌樓旁,立於大正五年 (1916 年),為修建通往養源堂之路 (現為康雅崙路) 的紀念碑。
小粗坑發電所的引水道。渠內水流豐沛清澈,讓人聯想起早年灌溉農田的大圳。
這一趟發電史蹟巡禮,湖光山色之外,還能看見電力脈脈流入生活的歷史軌跡。這時心情滿滿,於是循原路折返。
按我放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