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 大溪鎮 桃園大圳組曲之五:石門水庫桃園大圳取水口】

 


桃園台地地勢較高,引水不易,過去為了儲存雨水,埤塘成為桃園台地主要的灌溉水源,桃園台地曾有一萬個大大小小的埤塘,使桃園縣有『千湖縣』的美譽。水源既然是作物豐收的重要因素,此後來有修築桃園大圳的提議與計畫。桃園大圳經過地方人士極力促進,多方奔走,終獲採納在日據時代興建,引為全台十四處官設埤圳計劃之一。

 

桃園大圳之幹線,及支分取入線,於民國五年(日大正五年)開工,至十三年(日大正十三年)完工,於民國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通水,主其事者,日本技師八田與一,狩野三郎,台日皆有技術人員參與其中,由日台灣總督府土木局施工。蓄水池之建設改善及各給水路之興建,於民國八年(日大正八年)開工,至十七年(日昭和三年)始全部完成,是由水利組合直接進行施工。

 

早先桃園大圳的取水口位於現今石門水庫依山閣一帶,石門水庫興建時,才將桃園大圳的取水口遷移至石門水庫後池堰左端。石門水庫在大壩下游二公里處,建築長約 600 M之低壩乙座,即為後池堰,與大壩間形成後池,供洩洪閘門洩水及儲蓄電廠放水,供下游灌溉渠圳取水,桃園大圳取水口即設於後池堰左端,然後經由管道運送至八德大湳附近出口。

 

桃園大圳取水口,原設於大嵙崁溪上游龍潭鄉太平村石門峽左岸地方,標高海拔一百三十五點七五公尺處構築取入水口,設制水井一個直徑九點七公尺,高二十四點二四公尺之圓形構造物,有取水口二處自然引導取水,一九五六年石門水庫興建,因該取水口正好為大霸霸址,及為配合水庫多目標使用便於取用發電尾水,遂改於後池堰左岸取水。

 

新建的桃園大圳取水口是鋼筋混凝土造的箱形結構,其進水中心線與後池堰成十五度角,箱形結構物之下為重力式撐墻以承受後池水壓,進水端為二孔四乘三公尺之開孔,孔底標高為一百二十九點五公尺,平常進水由裝於箱形結構物閘孔後二扇弧形閘門控制,之後為水平池,再下游為直徑三點二公尺之馬蹄形隧道人口,設有四點八四乘三點七公尺之定輪閘門一座以供緊急斷水之用。為防止取入水口因淤積影響取水,在取入水口處建有排砂用洩水道一座與之相連,並可放水供應大漢溪下游灌區用水。

 

桃園大圳取水口的特色:

 

1、 進水中心線與後池堰成 15° 角。
2、 進水口為二孔 4×3 M閘孔。
3、 進水口孔底標高 129.71 M。
4、 開孔設攔污柵,並有閘門,以便斷水檢查箱形結構物。
5、 閘孔後設二扇弧形閘門控制流水,每座寬四公尺,高三公尺,進水口閘門底標高一百二十九.五公尺,設計取水量每秒十六‧八立方公尺。其後為水平池,長 16 M。
6、 緊急閘門一座,寬四‧八四公尺,高三‧七公尺。
7、 下游端連接直徑 3.2 M之馬蹄形隧道進口。

 

桃園大圳之原來取水口,在民國五十三年水庫完成後,取水口改為後池堰的左端,由於水庫水源穩定,因此桃園大圳之取水同時供應光復圳灌區,自此以後桃園大圳灌區增加新竹縣湖口鄉。完成後,曾經在民國十八年 (昭和四年) 台灣發生罕見的旱災,但是在大圳灌溉區內的農田卻不受影響,由此可見桃園大圳的灌溉的重要性。

 

《我要怎麼去》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及國道二號轉入國道三號,於國道三號大溪交流道下,下交流道經往大溪聯絡道,左轉員林路一段 (省道三號),右轉介壽路 (省道三號),武嶺橋前直行康莊路,在大溪台3線栗子園加油站旁,看到御成古道的路牌上來後,到御成古道入口直行到底即達。
◎大眾運輸:
桃園:搭乘桃園客運「大溪→坪林」班次,於「溪州」站下車。在台3線溪州大橋旁,看到後池大橋過橋到底即達。
大溪:搭乘桃園客運「坪林→大溪」班次,於「溪州」站下車。在台3線溪州大橋旁,看到後池大橋過橋到底即達。

 

◎住址:桃園縣龍潭鄉石門路後池大橋。
◎官方網站:http://www.tia.org.tw/
◎參考資料:http://www.m1.com.tw/RealTime_Water.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