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 北投區 猴崁古道、草山觀瀑吊橋、滾水頭】
【靜謐山徑的秘密篇章】陽明山雷隱橋、猴崁步道、草山觀瀑吊橋、滾水頭,漫步自然與歷史交錯的幽境
引言:當陽明山不只是陽明山
但對於真正喜歡走入自然、探訪幽境的旅人來說,陽明山有著一張隱藏版的地圖,上面標註著靜謐、少人知卻蘊藏深厚人文與自然底蘊的景點。從神祕靜謐的雷隱橋、穿越古道歲月的猴崁步道,再到湧泉沸騰、生生不息的滾水頭。這是一條結合自然、生態、人文、地質與歷史的探索線,也是一趟為自己減壓、重新與大地對話的身心之旅。
一、雷隱橋:被時間遺忘的詩意秘境
在陽明山的東麓深處,有一座橋名為「雷隱橋」。這座橋,宛如藏於山林深處的詩句,低調卻優雅。是一段早期陽明山地區茶農、挑夫來往的重要通道。雷隱橋之所以得名,有一說是因溪谷中雷聲般的瀑布聲響隱隱作響;另一說則與昔日一位隱士隱居於此有關,總之這裡散發出一股「人走茶涼,橋仍靜立」的懷舊感。
雷隱橋的入口不在主要觀光路線上,而是需自竹子湖往下行,在小油坑與冷水坑之間的支線步道,沿溪而下約30分鐘便可抵達。沿途可聽見潺潺流水,林蔭密布,宛如綠色隧道,令人心靈沉澱。
這條步道因地勢濕滑,需留意腳步,適合習慣登山者造訪。當你抵達橋頭,看著苔痕密佈的石階,耳邊聽著水流聲時,那種彷彿回到百年前的寧靜感,是市區永遠體會不到的。
二、猴崁步道:山林古道裡的人文密碼
與雷隱橋相對應,臺北市北投山區的的猴崁古道,這條古道古道曾是頂北投庄通往竹子湖的重要山徑,蘊含豐富的歷史記憶,臺北市政府在保持步道周邊自然林相及地貌的同時,亦串聯了陽明山區的水源地與生態景觀,讓山友在春風輕拂的四月天,來一趟古道健行之旅。
猴崁古道的修整工程秉持低衝擊原則,其中最具亮點的設計,莫過於新設立的「草山觀瀑吊橋」與「圳內」、「觀瀑」、「好石光」三處活動平台。橫跨於磺溪之上的「草山觀瀑吊橋」連結著猴崁古道及十八份圳步道,不僅提升兩側步道的可及性,亦讓遊客能感受宛如行走於瀑布之上的刺激體驗;而當地的重要信仰中心『百年土地公廟』,也在被妥善保留,並增設活動平台,提供山友與信眾駐足休憩的空間。
.觀景平台:設有觀景台可遠眺紗帽山與磺溪,天氣晴朗時還可見台北盆地。
.洗衫坑溪:溪水清澈見底,舊時居民洗衣取水之處,如今為觀察水生生態的教室。
.百年楓香:風吹搖曳,陽光灑落如夢幻般,是攝影愛好者的最愛。
古樹與石牆:可見到老茶農築起的石牆痕跡與百年樹根交錯的自然奇景。這是一條適合親子、輕健行旅人前來的路線,步道兩側保留了豐富的地景與文化紋理,是一部會說話的地方誌。
三、滾水頭:大地的呼吸口,陽明山的熱脈動
「滾水頭」這個名稱可能乍聽之下讓人以為是溫泉地,其實沒錯這是一個天然熱泉湧出口,位於陽明山冷水坑區一帶,是地熱活躍的明證。滾水頭是草山水道系統的第一水源,位於竹子湖下方約一公里處,七星山西側。海拔高度約為 541.3 公尺,於 1932 年 3 月(昭和七年)正式啟用。
『草山水道系統』興建於日治時期(1928 年 3 月至 1932 年 3 月),為了因應台北市人口快速增長,原有的供水系統不敷使用而開發的第二套飲用水源工程。由日本工學博士佐野藤次郎設計,主要有兩個水源,分別是位於竹子湖下方的滾水頭湧泉(第一水源)和位於紗帽山南麓的第三水源湧泉。這兩個水源的水質純淨,可以直接飲用。水道包含取水井、導水渠、水管、調整井、水管橋、氣曝室、發電所(三角埔發電所)、貯水池等多項設施。『草山水道系統』是台灣第一個設置自來水水管橋的水道系統,也是唯一於系統內包含水力發電的水道。2004 年 4 月 28 日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 111 號市定古蹟。
『滾水頭』湧泉的水質優良,水溫適中,水量穩定,且無硫磺污染,因此被選為草山水道的第一水源。從滾水頭取出的水,經由水管輸送到圓山貯水池,供應台北市的民生用水。由於其特殊成分,在陽光照射下會閃爍如藍寶石般的光芒,因此也被稱為「藍寶石泉」。
散步提案:三段式體驗路線一次規劃
如果是健行老手,可以串聯以上三個點來個完整的一日「陽明山祕境三部曲」。三段路線雖然距離不遠,但都屬山區,請攜帶充足飲水、防滑登山鞋、防蚊液與雨具。
結語:風景,是緩慢走出來的
在陽明山這座萬年活火山地質公園裡,藏有太多值得靜下心探索的角落。雷隱橋、猴崁步道、滾水頭,擁有屬於時間與土地的深層記憶。這些步道與景點不僅是行走路線,更是大自然寫給人的一封信,一句句用溫泉、溪水、古橋與竹林編寫的祝福。如果旅人厭倦了觀光熱點的喧囂,也許該從這些低調的山徑開始,讓雙腳找回與土地之間久違的對話。
【猴崁古道交通資訊】
(一)搭乘 [129]、[小8]、[小8 區間車]、[小9 區間車] 或 [小9 台灣好行北投竹子湖線]公車,於「陽明公園 後門一」或「圳內」站下車,步行至雷隱橋,即可抵達步道入口。
(二)猴崁古道周邊缺乏停車空間,敬請活動參與者響應節能減碳,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山。
※ 裝備建議與注意事項 ※
☆ 建議裝備:
.登山鞋(適合岩石與泥濘地形)。
.登山杖(減少陡坡的膝蓋負擔)。
.保暖衣物(山區溫差大,建議攜帶防風外套)。
.足夠的水(至少半公升)。
.行動糧與午餐(高熱量食物,如堅果、能量棒)。
☆ 注意事項:
.尊重大自然:請勿亂丟垃圾,並保護珍貴的森林生態。
.注意高山反應:稍來山屬於中高海拔山區,若有頭暈、疲倦請適時休息。
.天氣變化快速:登山前請確認天氣,避免遇到大雨或濃霧影響行程。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424。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猴崁古道。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42554187。
@ 台北市.北投區|『雷隱橋』,遠眺『紗帽山』與『文化大學』。
@ 台北市.北投區|『草山觀瀑吊橋』遠眺『紗帽山』與『文化大學』。
@ 台北市.北投區|『十八圳古道』與『猴崁古道』間的跨溪石墩。
@ 台北市.北投區|『十八圳古道』與『猴崁古道』間的跨溪石墩。
@ 台北市.北投區|『猴崁古道』,回到『圳內百年土地公廟』。
@ 台北市.北投區|『猴崁古道』與『猴崁產業道路』的交叉路口。
@ 台北市.北投區|『猴崁古道』與『猴崁產業道路』的交叉路口。
@ 台北市.北投區|『猴崁古道』與『猴崁產業道路』的交叉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