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潭古道  (76).JPG
@ 新北市 雙溪區 灣潭古道。

 

【新北市 雙溪區 灣潭古道】

 

「灣潭古道」位於新北市坪林區漁光里與雙溪區泰平里之間,為兩地往來的一條古道,因路線沿著北勢溪支流「灣潭溪」而行, 故稱為「灣潭古道」。

泰平里,里名為光復後新命之吉祥語地名,係以「大坪」、「大平」一名雅化而來。前清時期稱為「大坪」,日人稱為「大平」,係由於地形平坦而得名。清道光四年 (1824 年),據說有蘭營守府武略騎尉黃廷泰千總夜夢此地有平原一片,即往尋求,行至其處,果然有平原,於是插豎大旗,招佃墾耕大坪,當時即稱「黃總大坪」。

泰平里境壤北勢溪流域,上流流域坡度平緩,主要河流有北勢溪與灣潭溪。兩岸到處可見寬廣的河灘和草原,芉蓁坑、大坪(泰平)、溪尾寮、後寮、料角坑(鹿角坑)、保成坑、灣潭等地,舊時代均分佈廣大之水田、梯田與茶園等,更高海拔的山區,則為森林保護區。在這片遼闊的山區裡錯落不少小村小墟,其中村人聯絡小徑與泥土道路不計其數,這些聯絡小徑往昔是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今天則變成了登山客尋幽探訪的秘境了,其中以虎豹潭古道、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最為有名。

「灣潭古道」,是一處可以感受北勢溪最瑰麗的溪流景觀的古道,延溪行的古道,連綿約4公里長,深潭不斷、溪水緩慢奔流,兩岸森林蔥蘢蓊鬱,和著潺潺的水聲,顯現大河暢流不息的生命力。

這條古道位置偏遠,有2個入口,其一是由接近坪林與雙溪的交界處黑龍潭的地方,再進去有一個地方名曰「張家莊」,古道另外一個入口是雙溪區的烏山村灣潭,這兩個入口,都只有一條產業道路可以進出,那裏應該是整個新北市地區最偏遠的地方吧?無論自坪林或雙溪出發,路途甚遠,若自坪林出發至古道入口張家莊,路程約 20 公里,車程最少要 70 分鐘。若從雙溪市區要上泰平、烏山村灣潭古道入口,路途亦遠,也須 70 分鐘以上。

早期公路未通的時代,至少要三天兩夜來溯登北勢溪古道群,現在開車漫遊,一天內就可走遍北勢溪的古道群。只不過山中產業道路狹窄,忽而陡上、忽而陡下,開車要有左迂右迴的能耐,車內乘客則需不怕暈車。

我們由坪林交流道進入坪林區,經北 42 號鄉道 (坪雙路) 往雙溪方向續行,在過了 13 K時開始留意路旁的指標,不久遇右岔後轉入岔路行駛產業道路,續行,經思源橋及橋頭的福德宮後,循左往上,沿途黑龍潭與張家莊的指標清楚,車子依指標行駛了一大段彎繞的山路,循張家莊指標過了中心崙二號橋,來到張家莊露營區。

張家莊為一露營地,今天從這裡展開古道行程。灣潭溪在張家莊形成青翠的水潭,景色亦秀麗。張家莊營地停車場旁有一面官版的淡蘭古道灣潭段導覽圖,灣潭古道位在新北市坪林區漁光里與雙溪區泰平里之間,早期兩地之間的往來仰賴這一條原始山徑,古道沿著北勢溪的支流 - 灣潭溪而行,因此習慣以灣潭古道來稱呼這一條山徑。

我們循古道的指標往雙溪泰平方向續行,走了一小段產業道路見彎道上有一階梯即古道入口,樹梢上的布條及指標明顯易辨識,幾級階梯上來後進入了原始郊山步道,山徑一側緊貼著山壁,另一側則是灣潭溪潺潺的清流聲一路相隨。

灣潭古道的美,不僅於古道沿途原始蓊鬱的林相及自然豐富的生態,隨時在沿途的一個角落處或一個轉彎處,睨見崖下灣潭溪形成的碧綠深潭在陽光下波光粼粼,翠綠潭面襯出一面明鏡般的影像。累了,看看山、看看水或仰望葉隙間的光影,很舒服、很自在!一路上,石頭滿覆青苔,綠成一片,與古道已相融;踩在滿佈落葉的山徑,路是柔軟的,走著走著,忍不住緩下腳步,端詳著樹幹上盡覆著蕨類的美麗樣貌,看著山蘇依附在樹幹上自成一副綠意盎然的模樣,在山裡面,自然就是美!

下坡之後愈靠近溪岸,發現泥土路小徑旁有鑛務課基石#673,指標往灣潭 2500 公尺,往張家莊 2000 公尺。再往前便抵夢潭,灣潭溪在此彎折形成一翠玉碧潭,連日下雨溪水高漲,但潭面清澈碧綠如鏡,潭岸有沙灘地,風景極美。Tom 童心未泯,拾起小石再玩打水漂兒,憶兒時歡樂時光,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往日無憂無慮的日子,如今只能在出遊時稍微喘息。

步道轉而往上,遇上叉路,叉路旁路標顯示往烏山民宅 50 公尺。走進去看一下,這無人居住的農家石厝雖然已是荒煙蔓草,但格局方正,十分完整,舊石臼、舊茅坑,還有長板做成的園圃圍籬,以石柱做為屋簷樑柱,都是一般石厝罕見的現象。這石厝主體為三合院造形,旁側還有製茶間、廚房、農具房等,皆以石塊砌成, 屋頂則鋪鐵皮。

石厝門牌為「烏山 19 號」,「烏山」為此地地名。這條古道路線沿途有三處右叉路往農家古厝,我們走的是第一處叉路,距張家莊約 1580 公尺,從右後方緩坡約 50 公尺。想像昔日應屬大戶人家,此處屋後尚有登山步道路線,惜路況不佳。我們離開石頭厝回走步道再往前,腰繞路的彎道上,空曠地俯瞰灣潭溪蜿蜒在山谷之間,

此處有柳杉造林遺跡,越過高處後,接著陡下,雨後路徑溼滑,謹慎踩踏而下。沿途經過兩處瀑布,其中之一為簾幕型瀑布,高約四、五層樓,頗壯觀;另一為支流小瀑。接著,古道與灣潭溪貼近,相伴而行。途中跨越小溪過,雨露中的台灣馬蘭紫色花朵綻放在路旁。

漫步古道幽幽,溪瀑景觀無數,令人陶然忘我,放縱身心自然舒活,多麼愜意。又往前快哉行,豁然開朗,但見遠處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下九天,山谷之間幾縷白練涓細輕絲,左右來攻,觀瀑之情令人心怡。步道再經柳杉林,依舊古意盎然,復有路旁涓流泉水無數,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給。

清溪、瀑布、古厝是古道上隨處可見的風光,充滿鄉野的奇趣。灣潭溪 純淨無汙染,溪水清澈見底,古道悠遊嬉水,算是不錯的選擇。沿溪行,一路不斷出現溪潭,苦花、溪哥溪裡翻白嬉戲,令人驚艷。這段路,溪淙相伴,泥徑芬芳,見山蘇附生於大樹枝幹分岔處,如盆栽半懸於樹腰,景極美。

接著途中又遇一廢棄的小廟,應是(萬善堂)有應公廟,以祭祀無主孤魂為主。土石路結束後轉為鋪石步道,已愈來愈接近灣潭了,此處溪床已經重新整治,灣潭溪風光,如夢似幻,美景如畫,輕風拂過,波光粼粼,水石明淨,讓人心神隨之蕩漾。

過有應公廟,路愈寬坦易行,步道末段又換為碎石路,從灣潭營地旁走過,接近出口處再鋪上花崗石的步道,才短短不到幾百公尺就有四種不同步道施作方式,也算是一項特色了。過不久,遠遠看到一片青草地,有休旅車及遊客,前面就是灣潭露營區。灣潭,為灣潭古道的終點。 

出口處有一福德祠,另搭起紅色鐵皮屋頂,可遮蔽風雨,附近有灣潭國小分班遺址,有人於屋頂下露營。灣潭屬泰平里,位於灣潭溪畔,清末稱為灣潭庄,大都以種茶、植大菁,兼耕山田為生。日明治 36 年 (1903 年) 泰平傳奇人物曹 (南) 田,曾在現今「灣潭分校」舊地,即灣潭福德廟左側民宅,設立烏山製藍所,遺址猶在,或稱為「曹田公館」。

這兒曾有一處「泰平國小灣潭分班」,民國 43 年設立在烏山19號田壟上,附近有烏山、三分二、坪溪、網形諸庄分布。到了民國 47 年春天為止,「泰平國小灣潭分班」遷至灣潭福德廟旁。民國八十年代,送走了最後一名畢業生後,再也沒有新生入學,至此廢班,併入泰平本校。

我們由原路折返,回到張家莊,開車賦歸。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s://hike.ntpc.gov.tw/FS_A02.aspx?TRAIL_ID=227007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灣潭古道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3131232

 

灣潭古道  (1).JPG
國道五號坪林交流道。

 

灣潭古道  (2).JPG
國道五號坪林交流道。

 

灣潭古道  (3).JPG
國道五號坪林交流道。

 

灣潭古道  (4).JPG
國道五號坪林交流道。

 

灣潭古道  (5).JPG
國道五號坪林交流道,右轉往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灣潭古道  (6).JPG
茶葉產銷班班員導覽圖。

 

灣潭古道  (7).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8).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9).JPG

 

灣潭古道  (10).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11).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12).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13).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14).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15).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16).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17).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18).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19).JPG

 

灣潭古道  (20).JPG

 

灣潭古道  (21).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22).JPG

 

灣潭古道  (23).JPG

 

灣潭古道  (24).JPG

 

灣潭古道  (25).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路旁 13K 指標。

 

灣潭古道  (26).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路旁福德祠。

 

灣潭古道  (27).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路旁貴妃池。

 

灣潭古道  (28).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路旁貴妃池。

 

灣潭古道  (29).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往張家庄叉路口。

 

灣潭古道  (30).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往張家庄叉路口。

 

灣潭古道  (31).JPG
思源橋。

 

灣潭古道  (32).JPG
思源橋上俯瞰北勢溪。

 

灣潭古道  (33).JPG
思源橋畔福德宮。

 

灣潭古道  (34).JPG
思源橋。

 

灣潭古道  (35).JPG
產業道路上俯瞰黑龍潭。

 

灣潭古道  (36).JPG
中心崙橋。

 

灣潭古道  (37).JPG
張家莊到了。

 

灣潭古道  (38).JPG
張家莊停車場路口。

 

灣潭古道  (167).JPG
來到張家莊,得要收停車費。

 

灣潭古道  (39).JPG
張家莊。

 

灣潭古道  (40).JPG
張家莊營地。

 

灣潭古道  (41).JPG
淡蘭古道,灣潭段導覽圖。

 

灣潭古道  (42).JPG
張家莊路旁路標指示牌。

 

灣潭古道  (43).JPG
張家莊位於淡蘭古道,灣潭段 3.90K 路標處。

 

灣潭古道  (44).JPG
張家莊停車場。

 

灣潭古道  (45).JPG

 

灣潭古道  (46).JPG

 

灣潭古道  (47).JPG
淡蘭古道灣潭段入口。

 

灣潭古道  (48).JPG
淡蘭古道灣潭段入口。

 

灣潭古道  (52).JPG
路旁叉路,通往民宅。

 

灣潭古道  (49).JPG
烏山民宅,為一鐵皮屋。

 

灣潭古道  (50).JPG

 

灣潭古道  (51).JPG
回到灣潭古道。

 

灣潭古道  (53).JPG

 

灣潭古道  (54).JPG

 

灣潭古道  (55).JPG
通往方才民宅之叉路。

 

灣潭古道  (56).JPG

 

灣潭古道  (57).JPG

 

灣潭古道  (58).JPG

 

灣潭古道  (59).JPG

 

灣潭古道  (60).JPG
台灣馬蘭的紫色花朵。

 

灣潭古道  (61).JPG

 

灣潭古道  (62).JPG

 

灣潭古道  (63).JPG

 

灣潭古道  (64).JPG

 

灣潭古道  (65).JPG

 

灣潭古道  (66).JPG
夢潭。

 

灣潭古道  (67).JPG
夢潭。

 

灣潭古道  (68).JPG
夢潭。

 

灣潭古道  (69).JPG
夢潭旁打水漂兒。

 

灣潭古道  (70).JPG
跳石跨過夢潭旁小溪流。

 

灣潭古道  (71).JPG
夢潭旁小溪流。

 

灣潭古道  (72).JPG
夢潭旁小溪流。

 

灣潭古道  (73).JPG
往烏山 19 號民宅叉路。

 

灣潭古道  (182)
烏山 19 號民宅。

 

灣潭古道  (183)
烏山 19 號民宅。

 

灣潭古道  (184)
烏山 19 號民宅。

 

灣潭古道  (185)
烏山 19 號民宅。

 

灣潭古道  (74).JPG

 

灣潭古道  (75).JPG

 

灣潭古道  (77).JPG
木橋旁小瀑布。

  

灣潭古道  (79).JPG
木橋旁小瀑布。

 

灣潭古道  (80).JPG
木橋旁小瀑布。

 

灣潭古道  (78).JPG

 

 

灣潭古道  (81).JPG

 

灣潭古道  (82).JPG
杉木林旁練武。

 

灣潭古道  (83).JPG
樹蕨。

 

灣潭古道  (84).JPG
姑婆芋。

 

灣潭古道  (85).JPG
灣潭溪對岸的瀑布。

 

灣潭古道  (86).JPG

 

灣潭古道  (87).JPG
灣潭溪對岸的瀑布。

 

灣潭古道  (88).JPG

 

灣潭古道  (89).JPG

 

灣潭古道  (90).JPG
灣潭溪對岸的瀑布。

 

灣潭古道  (91).JPG
灣潭溪對岸的瀑布。

 

灣潭古道  (92).JPG

 

灣潭古道  (93).JPG

 

灣潭古道  (94).JPG
第二處瀑布。

 

灣潭古道  (95).JPG
第二處瀑布。

 

灣潭古道  (96).JPG
第二處瀑布。

 

灣潭古道  (97).JPG

 

灣潭古道  (98).JPG

 

灣潭古道  (99).JPG
第三處瀑布。

 

灣潭古道  (100).JPG
第三處瀑布。

 

灣潭古道  (101).JPG

 

灣潭古道  (102).JPG
過第三處瀑布後,步道修整為碎石步道。

 

灣潭古道  (103).JPG

 

灣潭古道  (104).JPG

 

灣潭古道  (105).JPG

 

灣潭古道  (106).JPG
有應公廟。

 

灣潭古道  (107).JPG

 

灣潭古道  (108).JPG

 

灣潭古道  (109).JPG

 

灣潭古道  (110).JPG

 

灣潭古道  (111).JPG

 

灣潭古道  (112).JPG
灣潭古道,0K 處。

 

灣潭古道  (113).JPG
灣潭二號橋。

 

灣潭古道  (114).JPG

 

灣潭古道  (115).JPG

 

灣潭古道  (116).JPG
灣潭營地。

 

灣潭古道  (117).JPG
灣潭福德祠。

 

灣潭古道  (118).JPG
灣潭公車站牌。

 

灣潭古道  (119).JPG

 

灣潭古道  (120).JPG

 

灣潭古道  (121).JPG
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辦公處。

 

灣潭古道  (122).JPG
灣潭一號橋。

 

灣潭古道  (123).JPG
灣潭一號橋。

 

灣潭古道  (124).JPG
灣潭二號橋旁,灣潭古道 0K 處。

 

灣潭古道  (125).JPG
灣潭古道,往竹子山叉路口。

 

灣潭古道  (126).JPG
灣潭古道,往竹子山叉路口路標指示牌。

 

灣潭古道  (127).JPG
灣潭古道,往竹子山叉路口路標指示牌。

 

灣潭古道  (128).JPG

 

灣潭古道  (129).JPG
有應公廟。

 

灣潭古道  (130).JPG

 

灣潭古道  (131).JPG

 

灣潭古道  (132).JPG

 

灣潭古道  (133).JPG

 

灣潭古道  (134).JPG
第三處瀑布。

 

灣潭古道  (135).JPG

 

灣潭古道  (136).JPG
第二處瀑布。

 

灣潭古道  (137).JPG
灣潭古道,往烏山 3 號民宅叉路口。

 

灣潭古道  (138).JPG
灣潭古道,往烏山 3 號民宅叉路口。

 

灣潭古道  (139).JPG
灣潭古道,往烏山 20 號民宅叉路口。

 

灣潭古道  (140).JPG
灣潭古道,往烏山 20 號民宅叉路口。

 

灣潭古道  (141).JPG
灣潭古道,灣潭溪對岸飛瀑。

 

灣潭古道  (142).JPG
第一處瀑布。

 

灣潭古道  (143).JPG
第一處瀑布。

 

灣潭古道  (144).JPG
第一處瀑布。

 

灣潭古道  (145).JPG
坍塌地。

 

灣潭古道  (146).JPG

 

灣潭古道  (147).JPG
灣潭古道,往烏山 19 號民宅叉路口。

 

灣潭古道  (148).JPG
灣潭古道,往烏山 19 號民宅叉路口。

 

灣潭古道  (149).JPG

 

灣潭古道  (150).JPG

 

灣潭古道  (151).JPG
夢潭。

 

灣潭古道  (152).JPG
礦物課第 673 號基石。

 

灣潭古道  (153).JPG
礦物課第 673 號基石。

 

灣潭古道  (154).JPG
礦物課第 673 號基石。

 

灣潭古道  (155).JPG
礦物課第 673 號基石。

 

灣潭古道  (156).JPG
礦物課第 673 號基石。

 

灣潭古道  (157).JPG

 

灣潭古道  (158).JPG

 

灣潭古道  (159).JPG

 

灣潭古道  (160).JPG

 

灣潭古道  (161).JPG

 

灣潭古道  (162).JPG

 

灣潭古道  (163).JPG

 

灣潭古道  (164).JPG

 

灣潭古道  (165).JPG

 

灣潭古道  (166).JPG

 

灣潭古道  (168).JPG
離開張家莊,老闆娘囑咐有機會一定要來張家莊露營喔。

 

灣潭古道  (169).JPG

 

灣潭古道  (170).JPG
產業道路,左右邊都可回到思源橋,取右比較近。

 

灣潭古道  (171).JPG
中心崙橋。

 

灣潭古道  (172).JPG
中心崙橋畔福安宮。

 

灣潭古道  (173).JPG
產業道路上俯瞰黑龍潭。

 

灣潭古道  (174).JPG

 

灣潭古道  (175).JPG
思源橋。

 

灣潭古道  (176).JPG
回到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叉路口。

 

灣潭古道  (177).JPG

 

灣潭古道  (178).JPG

 

灣潭古道  (179).JPG
北 24 號鄉道 (坪雙路) 與坪林交流道叉路口。

 

灣潭古道  (180).JPG
坪林交流道叉路口。

 

灣潭古道  (181).JPG
彭山隧道。

 

灣潭古道  Map

灣潭古道地圖:按我放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