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跡岩 (49).JPG
仙跡岩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此區舊稱為景美,所以仙跡岩俗稱「景美山」,又叫「溪子口山」。

 

【台北市 文山區 仙跡岩、溪仔口山、圳後山、埤腹山】

 

仙跡岩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此區舊稱為景美,所以仙跡岩俗稱「景美山」,又叫「溪子口山」。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因在此顯神蹟留下足跡故稱「仙跡岩」,也有說法是以前的牧童所留下來的腳印。姑且不論仙跡岩的傳說是真是假,吸引我們而來的是山徑步道,在仙跡岩附近有幾條自然步道,是附近居民假日登山健行親近自然的地方,沿途綠樹成蔭、美景怡人。

仙跡岩步道上設有多處涼亭提供遊客休憩,涼亭所見之處也是視野極佳之地,台北101大樓在小山旁拔地而起,猶如擎天支柱傲視群倫。景美仙跡岩步道上有溪仔口山 (景美山) 和圳後山兩座三角點可以摸基石過過癮,這回我們想利用溝仔口和試院兩條支線作為小旅行。

景美山頂處的有一巨石,巨石上有一足跡,相傳石上足跡為仙人呂洞賓所留,因此稱之為「仙跡岩」。 這只是先民豐富的想像力而已。民間相傳呂洞賓施展仙功,從北方的蟾蜍山欲躍往木柵指南宮, 結果「神仙打鼓有時錯,腳步踏錯誰人無」(閩南語),一不小心失足,就在景美山留下這個足跡。

有仙跡傳說附會,如今,在山頂下方處,蓋了座仙巖廟祭祀呂洞賓。「景美仙跡巖」廟恭奉孚佑帝君為主神,建廟於民國三十五年(西曆一九四六年)錄自民國四十八年(西曆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一日「仙跡巖概況表」所記載。「景美仙跡巖」廟為神蹟添色,仙跡岩更名聞遐邇。 在仙巖廟眺望台北盆地,蟾蜍山(又稱「內埔山」)就在北邊的公館附近,這座山一半為軍事基地, 有電塔雷達設施。

景美,源自更舊的地名,「梘尾」。「梘」是架在地上,以木樁和木板構成ㄩ型槽木管, 用以輸送灌溉用水。乾隆25年(1760年),郭錫瑠鑿成「瑠公圳」,自新店大坪林以梘引水, 景美正位於梘之末端尾,後來形成市街,稱為「梘尾街」。日治時期,因「梘」字艱澀, 「梘」與「景」音近似,故將「梘尾」易名為「景尾」。

國府接收之後,民國三十九年(1950 年), 景尾由深坑鄉劃分出來設鎮,當地耆老以「景尾」名稱不雅,使人聯想「風景最差」, 乃建議改為「景美」(「風景美麗」)。有趣的是,「景尾」雖改名為「景美」,但閩南語的讀音還是沒變。民國 57 年(1968年)台北市政府改制為院轄市,「景美鎮」納入台北市版圖,成為「景美區」, 民國 79 年與「木柵區」合併為「文山區」。

景美和木柵一樣,都是福建安溪人後裔的天下,以高、張、林三姓為主。這塊土地最早為平埔族秀朗社民所居, 雍正七年(1729 年)粵人入墾,占領土地,驅逐原住民;但後來福建泉州府安溪移民入墾,又驅逐粵人。 安溪人又繼續深入木柵、深坑、石碇等地拓墾。

仙跡岩只算是市區小郊山,登山步道縱橫交錯,四周附近有 14 個大小登山口。一般遊客多以景興路 243 巷的仙跡岩牌樓為主要入口,拾級而上,可直抵仙跡岩及仙巖廟。我們從水源快速道路下景美閘道後轉入景福街,接景中街,然後右轉景興路找停車位停車,到達景興路中油加油站支線入口 (附近是中油加油站)。

仙跡岩這麼多的登山口,我們選擇從景興路中油加油站支線 (附近是中油加油站) 的入口上山。這個登山口較少人走,雖冷僻,這條山徑只有初爬時一小段水泥石階,接著呈現一路往上銜接主稜,中間有座地藏王廟是供奉地藏王的廟宇。雖然一路上切主稜,不過階道距離高度適宜,走來不會很累。

經過涼亭木棧道路段,坡地雨量觀測站,接續一路登上高度 77 公尺圳後山。在仙跡岩的登山步道系統裡有兩顆三角點,一顆是大家很熟悉的景美山的二等三角點,另一顆則是圳後山的土地調查局圖根點,高度只有 77 公尺,是仙跡岩步道所經過的一座小山, 只有登山地圖上才有山名標示,對面平地上有顆北水 53 基石。

沿著稜線步道繼續前行,一路都是花崗長階步道,步道旁有多處小嶺可展望附近大樓景觀,步道接著分別與仙跡岩牌樓支線以及試院支線交會。由此開始稜線步道沿途依照八仙特色,台北市政府發想打造了「呂仙傳奇,仙岩八景」,這些文案光想就覺得辛苦啊!給他們拍拍手!我們看看有哪八景:
1. 健,鐵拐李,盤步道;
2. 貧,韓湘子,眺臺嶺;
3. 老,張國老,樂活區;
4. 富,呂洞賓,仙跡岩;
5. 男,漢鍾離,明遠臺;
6. 女,何仙姑,桐花林;
7. 少,藍采和,御風臺;
8. 貴,曹國舅,根抱石。

沿途多走在翠綠盎然的相思樹林裡,有淡淡幽香。再過一陣子,四月中旬左右,相思樹花開,黃花點點, 隨風飄揚,落英繽紛如相思雨,泥土地也會染上黃色一片的相思海。在台北郊山都不難看到這樣的美景。 雖然稱不上壯闊綺麗,但頗能觸動敏銳的旅人情懷。

經過獅子亭,木階步道轉為一路往上,看見結核人頭地質景觀,接著就來到仙跡岩。鄉野傳說呂洞賓在此岩上留下腳印,岩下仙跡岩廟佐證了這段傳奇色彩。仙跡岩設有上下兩處觀景台,可以欣賞大台北盆地風情;天晴之時七星、大屯、直潭、大桶、塗潭、二格.、猴山岳、觀音山等山嵐之景集聚。上處觀景休憩涼亭,設有富字呂洞賓仙跡岩標牌。

來到聽聞已久的仙跡岩,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但關於神蹟, 想像總是勝於親睹。「仙跡岩」就在欄杆外,但被鐵絲網包圍,無法躍上去看仙跡足印。這塊大石頭, 本身僅是一巨石而已,並無出奇之處。但這裡視野真的很棒。雖然天氣不佳,能見度差,但還是可以想見天氣清朗時的視野。

續行木棧道,這段登頂的步道採高架棧道,木造的棧道加木製欄杆,頗有質感,很典雅的味道,踩踏起來的觸感也很柔緻。接著就登上溪仔口山,看見美麗二等三角點 NO.1043 號基石;也擁有一顆一等衛星控制點(No.43),山頂有楓樹並可眺望台北盆地,101大樓和於旁蟾蜍山容。二等三角點 NO.1043 號基石旁休憩平台設有桌椅,這裡所呈現景點意象是女字何仙姑桐花林,這片小桐林也是景美山欣賞五月雪之地。

步道後經相思林段另有一條腰路土徑併行,過麥田支線岔路後到達涼亭休憩處,這處景點意象是貧字韓湘子眺景嶺,可以展望 101 大樓景觀,續後有運動設施可以使用,並和土徑路線會合。展望台北市區,視野愈遼闊,但今天天氣陰霾,市區籠罩著薄霧, 蟾蜍山灰灰濛濛,Taipei 101 則宛如海市蜃樓,才勉強隱約可見。至於資料上寫說,可遠眺左觀音、右大屯,則只能想像而已。

接著走在翠綠盎然的相思樹林裡,有淡淡幽香。然後來到打印亭,這裡是海巡署支線和溝仔口支線的交叉口。再過一陣子,四月中旬左右,相思樹花開,黃花點點, 隨風飄揚,落英繽紛如相思雨,泥土地也會染上黃色一片的相思海。在台北郊山都不難看到這樣的美景。 雖然稱不上壯闊綺麗,但頗能觸動敏銳的旅人情懷。

我們由溝仔口支線石階步道一路下山,花崗石階步道盡頭轉進一段水泥路,接著由一個社區邊緣切過,來到木柵路一段溝仔口步道光輝路登山口。登山口旁原為國民黨中興山莊,內正大興土木,興建永建國小校舍。以前這裡有很多大樹,另有馬明潭濕地遺跡。登山口旁一棵大樟樹就是從那裡移植過來,樟樹下還貼心設置洗手檯可以使用,也正式正式結束今天仙跡岩親山之旅。

接著我們步行前往埤腹山。世新大學的附近曾經有一個面積相當廣大的水池,位置在鯉魚山的南邊,大概在現在的和興路一帶。由於這個水埤的形狀很像是肚腹,故稱為埤腹。 埤腹的另一個說法是,由於景美溪的河道到了這附近後,產生一個彎度極大的轉折,其形狀像是魚腹,因此被稱為埤腹。

我們轉入和興路去探訪溝仔口天主堂和水尾福德祠,從和興路端去天主堂路線需要再進入後,左轉木柵路一段 58 巷才能到達。溝仔口天主堂是由方豪神父於 1960 年所創,這棟建築屋頂黑瓦是其特色,因為無法入內而黯然離去。續行和興路至高點處就是水尾福德祠入口,路旁原有古廟,因 1983 年闢路築岸工程後,已封存廢棄,不過這間老廟並不是原先最早的小石廟,而是改建後水泥建築。

從古廟右側水泥階道而上,看見起登點旁邊山壁上有盤根樹景,回首眺望景美溪大灣景觀,和猴山岳以及待老坑山景色,很快就到達水尾福德祠新廟 (1984 年完工)。新廟前方風景面已被山腳下大樓掩蔽,寸土必爭的城市土地,連岸旁都不放過。土地公廟內有鐵門上鎖,並告知裡面無錢可竊告示,廟牆有碑紀錄此地人文史,讓人很容易了解,大意是乾隆 59 年 12 月,有高鐘興兄弟於公山安葬父親而起了紛爭,並產生訴訟,後經陳彩等人調解,以購水田和將其土地捐贈給土地公廟當作祀資,而化解息訟的一段歷史典故。

從水尾福德祠新廟兩側,都可以攀登埤腹鯉魚山,,我們由右路而上先到達小山頭,續後沿右而行。山路雖少人走,不過仍有路跡,越過廢棄高壓電塔空地,可見一些台電水泥基柱,附近區域呈現不少姑婆芋景觀。繞過一小段崩塌地後,就登頂埤腹山。埤腹山另名鯉魚山,其高約為 52 公尺,有一顆立於 61 年 4 月的台北區水建會隧三角 007 號小基石,崁入水泥基座上。山頂略可於樹林隙縫中,觀賞溪仔口山稜線山景。鯉魚山和溪仔口山之間所形成隘口,是古早年代古戰場所在,埤腹辭義為和興路昔日有座像肚腹大埤,此地早年為內湖庄範圍。

原路下山後我們繞去世新大學參觀。雖然從前租屋的地點就在附近,但卻未曾進過世新大學走走。走進世新的校園,雖然緊鄰景美鬧區且腹地不大,但依山傍水的環境,還是讓人忽然有遠離塵囂的錯覺。世新大學校地不大,靠近校園中心的言論廣場設有英語沉浸園及日語沉浸園,可在此使用英文及日語聊天作普通會話,並不時舉辦下午茶、萬聖節、茶道等具文化特色之活動。在舍我樓一樓設有中餐廳、超商7-11與衛保組。鄰近操場的禮堂大樓,除了是各類社團之社桌聚集地,並常有各類校內外大型活動與研討會在此舉辦。

世新大學大樓建築共有:世界大廈(W)、新聞大廈(J)、學生宿舍、行政大樓、圖書館(L)、通識大樓(G)、廣電教學中心(B)、廣電大樓(T)、舍我樓教學大樓(R)、舍我樓研究大樓(S)、禮堂大樓(A)、傳播大廈(C)、管理學院大樓(M)、復興大樓(D)與世新會館(U)等。

走出世新大學的隧道口,我們步行回景興路中油加油站支線 (附近是中油加油站) 的登山口,取車後開車賦歸。

 《我要怎麼去》:

【景興路登山口】
1.公車:「景美國中」站下車,步行至景興路 263 巷口,仙跡岩牌樓位在 243 巷口 (此登山口比較陡)。
2.捷運:「景美站」下車後沿景中街右轉景興路抵達 263 巷,約走十分鐘。

【興隆路三段 304 巷 25 號登山口樓】
1.公車:「海巡署」站下車,下車後沿興隆路三段抵達 304 巷直行到底抵達。
2.捷運:「萬芳醫院站」下車後沿興隆路三段抵達 304 巷直行到底抵達,約走十五分鐘。

 

延伸閱讀:
◎ 官方網站:http://www.hiking.taipei/ct.asp?xItem=37483611&ctNode=67818&mp=106051
◎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仙跡岩
◎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4133255

 

仙跡岩 (1).JPG

 

仙跡岩 (2).JPG

 

仙跡岩 (3).JPG

 

仙跡岩 (4).JPG

 

仙跡岩 (5).JPG

 

仙跡岩 (6).JPG

 

仙跡岩 (7).JPG

 

仙跡岩 (8).JPG

 

仙跡岩 (9).JPG

仙跡岩 (10).JPG

 

 

仙跡岩 (11).JPG

 

仙跡岩 (12).JPG

 

仙跡岩 (13).JPG

 

仙跡岩 (14).JPG

 

仙跡岩 (15).JPG

 

仙跡岩 (16).JPG

 

仙跡岩 (17).JPG

 

仙跡岩 (18).JPG

 

仙跡岩 (19).JPG

 

仙跡岩 (20).JPG

 

仙跡岩 (21).JPG

 

仙跡岩 (22).JPG

 

仙跡岩 (23).JPG

 

仙跡岩 (24).JPG

 

仙跡岩 (25).JPG

 

仙跡岩 (26).JPG

 

仙跡岩 (27).JPG

 

仙跡岩 (28).JPG

 

仙跡岩 (29).JPG

 

仙跡岩 (30).JPG

 

仙跡岩 (31).JPG

 

仙跡岩 (32).JPG

 

仙跡岩 (33).JPG

 

仙跡岩 (34).JPG

 

仙跡岩 (35).JPG

 

仙跡岩 (36).JPG

 

仙跡岩 (37).JPG

 

仙跡岩 (38).JPG

 

仙跡岩 (39).JPG

 

仙跡岩 (40).JPG

 

仙跡岩 (41).JPG

 

仙跡岩 (42).JPG

 

仙跡岩 (43).JPG

 

仙跡岩 (44).JPG

 

仙跡岩 (45).JPG

 

仙跡岩 (46).JPG

 

仙跡岩 (47).JPG

 

仙跡岩 (48).JPG

 

仙跡岩 (49).JPG

 

仙跡岩 (50).JPG

 

仙跡岩 (51).JPG

 

仙跡岩 (52).JPG

 

仙跡岩 (53).JPG

 

仙跡岩 (54).JPG

 

仙跡岩 (55).JPG

 

仙跡岩 (56).JPG

 

仙跡岩 (57).JPG

 

仙跡岩 (58).JPG

 

仙跡岩 (59).JPG

 

仙跡岩 (60).JPG

 

仙跡岩 (61).JPG

 

仙跡岩 (62).JPG

 

仙跡岩 (63).JPG

 

仙跡岩 (64).JPG

 

仙跡岩 (65).JPG

 

仙跡岩 (66).JPG

 

仙跡岩 (67).JPG

 

仙跡岩 (68).JPG

 

仙跡岩 (69).JPG

 

仙跡岩 (70).JPG

 

仙跡岩 (71).JPG

 

仙跡岩 (72).JPG

 

仙跡岩 (73).JPG

 

仙跡岩 (74).JPG

 

仙跡岩 (75).JPG

 

仙跡岩 (76).JPG

 

仙跡岩 (77).JPG

 

仙跡岩 (78).JPG

 

仙跡岩 (79).JPG

 

仙跡岩 (80).JPG

 

仙跡岩 (81).JPG

 

仙跡岩 (82).JPG

 

仙跡岩 (83).JPG

 

仙跡岩 (84).JPG

 

仙跡岩 (85).JPG

 

仙跡岩 (86).JPG

 

仙跡岩 (87).JPG

 

仙跡岩 (88).JPG

 

仙跡岩 (89).JPG

 

仙跡岩 (90).JPG

 

仙跡岩 (91).JPG

 

仙跡岩 (92).JPG

 

仙跡岩 (93).JPG

 

仙跡岩 (94).JPG

 

仙跡岩 (95).JPG

 

仙跡岩 (96).JPG

 

仙跡岩 (97).JPG

 

仙跡岩 (98).JPG

 

仙跡岩 (99).JPG

 

仙跡岩 (100).JPG

 

仙跡岩 (101).JPG

 

仙跡岩 (102).JPG

 

仙跡岩 (103).JPG

 

仙跡岩 (104).JPG

 

仙跡岩 (105).JPG

 

仙跡岩 (106).JPG

 

仙跡岩 (107).JPG

 

仙跡岩 (108).JPG

 

仙跡岩 (109).JPG

 

仙跡岩 (110).JPG

 

仙跡岩 (111).JPG

 

仙跡岩 (112).JPG

 

仙跡岩 (113).JPG

 

仙跡岩 (114).JPG

 

仙跡岩 (115).JPG

 

仙跡岩 (116).JPG

 

仙跡岩 (117).JPG

 

埤腹山 (1).JPG

 

埤腹山 (2).JPG

 

埤腹山 (3).JPG

 

埤腹山 (4).JPG

 

埤腹山 (5).JPG

 

埤腹山 (6).JPG

 

埤腹山 (7).JPG

 

埤腹山 (8).JPG

 

埤腹山 (9).JPG

 

埤腹山 (10).JPG

 

埤腹山 (11).JPG

 

埤腹山 (12).JPG

 

埤腹山 (13).JPG

 

埤腹山 (14).JPG

 

埤腹山 (15).JPG

 

埤腹山 (16).JPG

 

埤腹山 (17).JPG

 

埤腹山 (18).JPG

 

埤腹山 (19).JPG

 

埤腹山 (20).JPG

 

埤腹山 (21).JPG

 

埤腹山 (22).JPG

 

埤腹山 (23).JPG

 

埤腹山 (24).JPG

 

埤腹山 (25).JPG

 

埤腹山 (26).JPG

 

埤腹山 (27).JPG

 

埤腹山 (28).JPG

 

埤腹山 (29).JPG

 

埤腹山 (30).JPG

 

埤腹山 (31).JPG

 

埤腹山 (32).JPG

 

埤腹山 (33).JPG

 

埤腹山 (34).JPG

 

埤腹山 (35).JPG

 

埤腹山 (36).JPG

 

埤腹山 (37).JPG

 

埤腹山 (38).JPG

 

埤腹山 (39).JPG

 

仙跡岩 (118).JPG

 

仙跡岩 (119).JPG

 

仙跡岩 (120).JPG

 

仙跡岩 (121).JPG

 

仙跡岩 (122).JPG

 

仙跡岩 (123).JPG

 

仙跡岩 (124).JPG

 

仙跡岩 (125).JPG

 

仙跡岩 (126).JPG

 

仙跡岩 (127).JPG

 

仙跡岩 (128).JPG

 

仙跡岩 (129).JPG

 

仙跡岩 (130).JPG

 

仙跡岩 (131).JPG

 

仙跡岩 (132).JPG

 

仙跡岩 (134).JPG

 

仙跡岩 (135).JPG

 

仙跡岩 (136).JPG

 

仙跡岩 (137).JPG

 

仙跡岩 (138).JPG

 

仙跡岩 (139).JPG

 

仙跡岩 (140).JPG

 

仙跡岩 (141).JPG

 

仙跡岩 (142).JPG

 

仙跡岩 (143).JPG

 

埤腹山 (40).JPG

 

仙跡岩 (144).jpg
仙跡岩地圖:按我放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