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 龍潭鄉 龍潭大池】

 


龍潭大池是一個天然湖,佔地約 18 甲,是龍潭著名的地標,民國六十年鄉公所為發展地方觀光事業,將其規劃為兼具灌溉和休閒功能的遊憩區。

 

南天宮位於龍潭大池之人工島上,雄偉的建築與世俗以水相隔,頗具上界南天門神山聖地之意境, 故稱「南天宮」。 奉祀有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玉皇大帝﹑三官大帝..... 等。南天宮的香火非常鼎盛,因此吸引了眾多的小販涿集,每年客家山歌比賽及各類活動也多在此舉行,締造了一次次人山人海的盛況。

 

龍潭大池上有座九曲式造型的忠義橋,橫跨約 135 公尺,並連接著台三線。 立在橋上,是欣賞晨光夕景﹑山林倒映的最佳場所,每逢月圓時分,皎潔的明月與水中倒影的相互輝映,吸引了多少人的佇足與讚歎,也因此博得了「南天映月」之美名。

 

龍潭的地名一路從龍潭陂﹑菱潭陂﹑靈潭陂到龍潭,皆饒富著詩意與地方色彩,每一次的更名陪著龍潭的開發,也遺留了許多雖無法證實卻令人振奮與感動的傳說。

 

清雍正時期前,龍潭是一片荒蕪,乾隆十三年設置菱潭陂灌溉黃泥塘及五小庄,寫下了龍潭開史的第一頁。乾隆年間,知母六後裔蕭東盛蕭阿生、蕭鳳生、與墾戶黃明漢、黃慶興等合作開墾涵蓋龍潭地勢較平坦地區,隨著移民移居,凱達格蘭人、客家人、閩南人帶領族人專司其職。凱達格蘭人提供土地,負責隘務屯防;客家人廣招佃戶,職司水利
墾務;閩南人籌募資金,專營商務,龍潭開發進入新階段。

 

龍潭鄉原屬凱達格蘭族霄裡社社域,凱達格蘭人的祖先來自於『沙那塞』的地方,因為瘟疫蔓延民不聊生,因此乘船漂流至台灣北部的三貂角。定居後人口逐年增加,於是分支向外擴張,其中一支由基隆經淡水過八里,進入桃園地區,沿著南崁溪建立坑子、南崁、龜崙、霄裡四社的聚落。
 
龍潭鄉的地名是因為市中心有一口天然的大潭而來,在當時潭裡長滿了菱角,先人稱之為菱潭陂,在其南邊有噴泉,傳說中在泉穴中有白石,每逢水降石露必定落雨,即使是乾季,潭水依然不乾枯,如果有許久老天爺不降雨,只要在潭邊誠心的祈雨,上天總是會靈驗的降下甘露,居民因為它的靈驗,於是把又把這個地方稱為靈潭陂。

 

龍潭鄉又有一次遭遇罕有的大旱災,很久不降雨,居民再次到靈潭邊祈求上蒼能夠降下甘霖,可是這次卻慘遭滑鐵盧,大家認為是誠心還不能夠感動天,於是吃素沐浴三天,帶著虔誠的心再度來到潭邊祈雨,這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突然間的巨響,震撼了每個人的心,更令人訝異的是一隻黃龍從潭中升起,這時也下起了大雨,乾旱的現象一掃而空,大地萬物又恢復了生機,至此之後便又改稱為龍潭陂,這就是龍潭的由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