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 八德市 桃園大圳組曲之一:桃園大圳水車公園】

 


桃園台地,範圍大抵由北自林口台地,至南到新竹鳳山溪,由東自大漢溪,至西到台灣海峽,這一片廣達六萬五千公頃的農地,由於地勢較高,集水不易,自有清以來很多農民便開挖埤塘儲水以供農耕使用,也因此造就桃園千埤之縣的稱號。但埤塘的水利系統並不是一個完善的水利系統,在水源不足的情形之下,埤塘的水也無法彼此供應,造成桃園台地這裡的農田都要看天吃飯。通常只要一遇到旱季,往往造成農田乾旱,農作欠收。正因為這種只要遇到乾季則無以為繼的窘境,也因此桃園台地這裡流傳著一句『三年兩大旱』的諺語。

 

水稻田最重要的就是水,只要無水就無法耕作,在大正初期桃園台地這裡曾發生一次嚴重的乾旱。有鑑於此,台灣總督府便開始著手規劃興建桃園大圳,引水自大嵙崁溪(就是大漢溪,大溪以前舊稱為大嵙崁)上游的石門,開挖渠道引水進桃園台地。這條大圳採官民合作,台灣總督府出資三分之二,民間組合出資三分之一,共同打造這條桃園大圳,工程由民間組織『澤井組』承包。總工程於大正 5 年正式動工,於大正 13 年完工通水,日本技師八田與一(嘉南大圳之父)及狩野三郎皆參與其中。其他的水路蓄水設施由大正 8 年開始動工,昭和3年全部工程完工,總工程經費為台灣總督府支出 774 萬日圓,民間組合支出 474 萬日圓,加總的總工程經費達 1248 萬日圓。

 

桃園農業之母,桃園大圳,現在看到的這是主幹線,也就是最主要的水道。水利管理局在此出口處數百公尺的水圳兩旁建設了一個美麗的步道,傍晚時吸引很多人來此散步,早上也很多人來運動。水圳一旁是種著像楊柳般植物,提供了鳥類棲息,不時可以看到鳥掠水畫面。另外一邊則是有磁磚馬賽克以及各種農事圖解,遊客可以體會並找到熟悉的意像。

 

桃園大圳的隧道口,從三號隧道就一直通到這裡,大圳的水源源不絕的從隧道口裡奔騰而出。桃園大圳就隱藏在四號省道的下面,不仔細找的話,還真的不知道這底下藏了這麼重要的水利設施。在大圳隧道口旁設有一塊牌子,上面用圖示的方式說明桃園大圳的灌溉區域。隧道口是馬蹄圓拱型的,昭和 2 年拱門的部份磚塊曾發生崩塌,推估原來應該是以清水磚砌成,昭和 7 年則開始重新整修補強,昭和 11 年完工。

 

桃園大圳大湳段,沿著圳堤修築的景觀藝術陶版牆、石板壁、沙岩雕畫和步道,有古早農業風光,也有人文與產業的特色,又有垂柳與綠水互為輝映,成了桃園縣難得一見的水岸景點。高達10公尺的揚水筒車係以現代科技重塑,讓人一窺昔日農民以揚水筒車汲水情形。這座直徑達10公尺的水車,如龐然大物般架設在大圳中,水車係運用水流速度自然旋轉的原理取水,進而引水進入一旁的水道,無論是動力或灌溉用水都來自大自然,也是工藝和生活智慧的結晶。

 

在水圳的左岸,遊客可以看到昔日水車汲水與渠道等設施安排情形,這些都是台灣早期農民取水灌溉的生活經驗。除了揚水筒車,遊客還可以漫步在垂柳形成的林蔭下,也可坐在林蔭座椅看看書報,享受優閒時光。沿著岸堤行走,可以一路瀏覽以各種書法字體寫成且與「水」有關的國字,陶版牆、石板壁、沙岩雕畫等樣樣是藝術創作,也可瞭解昔日農民耕作生活情景。

 

由八德市大湳導水隧道出口處,沿著桃園大圳岸堤鐵馬道往下走,南到中壢市水利會水尾工作站,欣賞水圳風光與綠廊道美化景緻。桃園大圳岸堤鐵馬道雖與復興路、國際路等大馬路相交,不過光是騎著單車,逐段兜攬岸堤風光,既無川流不息的車馬喧囂,還有悠悠流水作伴,倒也別有情趣。

 

桃園大圳民國十三年五月正式通水,民國十七年工程全部竣工,桃園台地上近二萬多公頃之農地,獲得穩定灌溉水源。桃園大圳完工後,桃園台地才有二期稻作,也因此一年可以收成兩次。昭和四年台灣曾發生過一次嚴重的旱災,但是桃園大圳所灌溉的區域卻不受影響,可見桃園大圳對於桃園台地的農民所帶來的幫助有多大。桃園大圳通水迄今已逾八十年,供應農田灌溉用水,輸送民生用水之需,無虞缺水乾旱,致稻作年年豐收,繁榮農村,顯見桃園大圳之多功能及重要性。

 

《我要怎麼去》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及國道三號轉入國道二號,於國道二號大楠交流道下,110乙號縣道往八德方向,福德一路西向直行,過和平路直行接和強路,過義勇北路直行接義勇街,直行至義勇街與介壽路路口即達。
◎大眾運輸:
桃園:搭乘桃園客運「桃園→大湳→八德市公所→員樹林→龍潭」班次,於「廣豐纖維廠」下車。
大溪:搭乘桃園客運「大溪→桃園」班次,於「廣豐纖維廠」下車。

 

◎住址:桃園縣八德市介壽路一段722號。
◎官方網站:http://www.tia.org.tw/
◎參考資料:http://www.m1.com.tw/RealTime_Water.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