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 羅東鎮 太平山森林鐵路 (平原段廢線) 踏查】

太平山森林鐵道全長 36.95 公里,其寬度比起現在平地行駛的火車要窄很多,俗稱五分車,民國七年開始動工建築,先建的是土場到天送埤一段,之後由天送埤延伸到歪仔歪,最後才建歪仔歪至竹林段,最後這一段,還是羅東鎮民所集資興建,為的就是爭取木材集散地於此。

太平山森林鐵道出錢的單位真多,第一段,也就是土場到天送埤這一段,是電廠出的錢;第二段,天送埤到歪仔歪則是台南製糖會社所有,當然原來是運糖的鐵道;而歪仔歪至竹林,因為當時的羅東街民希望林場能到當地蓋貯木池,因而集資出錢蓋這段鐵路。

電力公司蓋森林鐵道?有沒有搞錯?因為當時蘭陽溪就這麼一條,被電力公司蘭陽水利發電廠截斷拿去發電了,太平山上林場原本應該順流而下的木材,就這麼卡在山上運不下山了。為了解決水利資源的問題,於是台電的前身『台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就只好出錢,幫忙蓋太平山森林鐵道。

雖然稱為森林鐵道,但這段通往太平山上的鐵路,有一半是行駛於平地,從山上起算站名,土場、樂水、牛鬥、清水湖接著就是天送埤;天送埤是個可讓火車調頭的中間站,也是山地與平地的承接站;再下去則為三星、萬富、大洲、歪仔歪、及竹林站;民國 59 年加設羅東站之後,與台鐵的客運鐵道相連,更方便疏運旅客。

建築不易的土場至天送埤一段,從建築完成之後,每遇夏季颱風幾乎就有路基流失交通中斷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會在天送埤站加建迴轉盤讓火車頭可以調頭的原因;在林業發達的年代,搶修還有經濟價值,但在林場停業之後,鐵路的維護成本高,客運的收入又不足以平衡支出,於是民國 67 年的颱風毀壞土場至天送埤之間的鐵道,主管當局就做了不予修復的決定。太平山林場的停業,其實是因為林區資源已油盡燈枯。

在這之後,平地段的天送埤到羅東,還維持營運了一段時間,直到民國 68 年八月,全線停駛,太平山鐵道,也就這麼走入歷史。太平山林場現在已轉向觀光遊憩區經營,成為森林遊樂區(太平山森林遊樂區),而太平山森林鐵道,還留有天送埤、大洲、羅東林場等幾個殘留的舊跡。森林遊樂區內,則有一些林場開採機具的展示,以及轉為載客功能的蹦蹦車。

嚴格來說,要以「森林鐵路」來稱呼這段從土場至羅東的鐵路,也許不算非常恰當,不過以「林務局鐵路」來解釋或許勉強可以解釋。不過自從停止營運後,這段鐵路沿線逐漸被拆除,目前除天送埤的車站站體、以及牛鬥的月台被保留外,太平山林鐵的一景一幕,如今只能從老照片中來追憶了。

 


 


 


 


 


 


 


 


 


 


 


 


 


 


 


 


 


 


 


 


 


 


 


 


 


 


 


 


 


 


 


 

 

【太平山森林鐵路 (平原段廢線) 踏查路線】 

 

雖名為太平山森林鐵路,其實,這段鐵道並不夠「森林」,當時的林鐵路線是由羅東至土場,不過整個鐵路是分三階段修築的,全長約 37 公里,沿線車站分別為:

 

土場 — 樂水(濁水,瑪崙)— 牛鬥 — 清水湖(清水)— 天送埤 — 三星(叭哩沙)— 萬富(二萬五)— 大洲 — 歪仔歪 — 竹林 — 羅東。

 

讓我們回味這段被遺忘的太平山森林鐵路 (平原段廢線)。

 

 

 

 

 



《竹林車站》木材運下山後的終點站,位於羅東林業園區內,原有的竹林車站建築在 83 年的颱風中遭吹毀,目前成為停車場(羅東林管處大樓後方附近)。目前竹林車站經過整建,逐步恢復原有的伐木時光,沿著儲木池(松羅埤)走,會發現原有的部分軌道,還有一部舊蒸汽火車頭在奔馳(八號蒸汽機車頭),同時園區另一處也保有當年留下的火車頭。

 



《仁愛路 (中正路與仁愛路口)》:太平山林鐵舊線離開羅東林業園區後,穿過外環道與篤行三村,經過中正路與仁愛路口,由此沿著仁愛路一路到達歪仔歪站。

 



《歪仔歪站》歪仔歪站因當地為噶瑪蘭族歪阿歪社所居而得名,1946 年 (民國 35 年) 廢站。如今太平山林鐵舊線的歪仔歪站與歪仔歪橋早已了無蹤影,徒剩新建 196 號縣道的歪仔歪橋供人憑弔。

 



《大洲車站》太平山林鐵舊線過歪仔歪橋後,沿著現今的東西八路,來到大洲車站。這個地方就叫大洲村,由蘭陽溪河水沖積而成洲地,故名。大洲車站的站體,後來重新整建時已非原來面貌。

 



《萬富站》舊稱二萬五。地名起源傳聞,其一為此地曾種植甘蔗二萬五千株,而二為有牛闖入蔗田,一口氣吃掉二萬五千株。車站原址為販賣檳榔之民宅,即照片中紅色屋頂房舍。

 



《196 號縣道》太平山林鐵舊線過萬富站後,皆沿 196 號縣道右側前行,附近皆為水稻分佈地。

 



《三星站》目前的三星公園為三星車站的舊址,公園內的紀念碑文上仍清楚記載。

 



《天送埤站》目前太平山林鐵沿線保存最完好的車站,在當地熱心居民奔走下,除在憲明國小成立文物室外,包含列車迴轉盤、加水站(整修過)、員工宿舍等設施皆被保留下來。除了列車迴轉盤、加水站外,車站對面的日式宿舍,就是當時的舊員工宿舍,保留下來建築的仍然很有日式風味。

 



《九芎湖段》太平山林鐵舊線離開天送埤站,不久後就越過了蘭陽溪堤防,順著岩壁架橋前進,遺留下了相當多的橋墩遺跡。位於山壁上的橋墩,路線至此漸漸爬升,準備進入一號隧道。這種位於山壁上的橋墩數量相當多,都沿著蘭陽溪河谷修築。

 



《蘭陽發電廠取水口》太平山林鐵舊線,在跨越清水溪之前會先穿過一號隧道,為的是要繞過蘭陽發電廠的取水口。這座隧道的北口與南口可能因土石掩埋已找不到。後方即為員山發電廠的輸水管。

 



《清水湖站》位於三星鄉員山村六鄰之地,舊名「清水」。地當清水溪匯入蘭陽溪的南側,以山谷地形而得名。昭和 5 年 (1931 年) 蘭陽發電廠圓山分廠亦設於該聚落內,因而早期居民多屬電廠員工,另外則多從事太平山的伐木工作;自民國68年太平山伐木事業結束,81 年圓山發電廠裁撤,91 年發電廠改為遙控發電的無人廠房後,清水湖居民已大量外移他地。清水湖站已被毀棄,原址改建為涼亭二座。

 



《牛鬥站》目前太平山林鐵沿線唯一所保留的月台,此為牛鬥站的月台,進站的第一間木屋是檢查哨,再下去那間鐵捲門的房子則是以前的牛鬥車站。車站廢棄後被翻修為水泥結構屋,現為方慶雲先生的住所,兩旁的木造員工宿舍易保存良好,現使用權人為賴茂寅先生。相關設施尚有月台、入山檢查哨、公廁及倉庫,目前無人使用,任其荒廢。請參閱牛鬥的舊照片

 



《牛鬥一號隧道》牛鬥火車站再往山裡直行,有些坡度,遇到山坡時就是隧道,因怕對面蘭陽溪水灌入造成災害,鐵道拆除時就已經封閉,不過有時候下大雨淹大水時,水仍會從此冒出。目前洞口已遭土石掩埋,僅存洞頂隱沒於荒煙漫草間。

 



《六號隧道》路線離開五號隧道後來到較平緩的河岸平原,在到達蘭陽水利發電廠圓山機組取水口後會穿過六號隧道。

 



《六號隧道》蘭陽水利發電廠於八十二年前,以暗渠將蘭陽溪中游的溪水引入,出水口在清水湖,鐵道為了繞過集水區,在跨越取水口後會穿過六號隧道。六號隧道在水力發電廠的取水口旁,為了防止溪水灌入因此被半堵牆給封住,隧道內的淤沙相當深。

 



《樂水站》樂水舊稱濁水,樂水因腹地廣大,遂成為木材堆置場及轉運站,站內除了設有主要行車鐵道外,另有一條貨物木頭輔助轉運鐵道,同時也興建了大型的蒸氣火車頭的加水水塔,可見當時樂水車站在林木鐵道的重要性。樂水站體亦為水泥結構屋,但因宜 51 鄉道的拓寬與加高不易發現,車站及周邊房屋民國八十五年曾經作為英士國小碼崙分校之臨時教室用,目前附近舊宿舍均已坍塌毀壞。

 



《智腦隧道》過樂水車站,寬廣平直的道路就是舊鐵道的路線,長行一段距離後,減慢速度,注意右向略平行之岔路,進入後到達堤防,隧道就在前方。土石淹沒對面隧道口,要進去要帶手電筒,在隧道最裡面可看到對面隧道口微透的亮光。

 



《土場站》土場車站已被改建為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售票處,在後頭公園展示一列當時的混合列車,由火車頭、運材車及客車組成。緬懷羅東太平山林鐵舊線平原段廢線的回憶之旅,也該在土場這裡結束啦。

 


延伸閱讀:
(1)、羅東森林鉄道
(2)、太平山林鐵的現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