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 雙溪鄉 宜蘭線鐵路 三貂嶺南口與伍份、雙溪、共和、長潭隧道群】



離開三貂嶺隧道北口,由三貂嶺進入雙溪鄉境。接下來,要來尋找舊三貂嶺隧道的南口。南口不難尋,就在新三貂嶺隧道出口處的右上方。


牡丹村隸屬台北縣雙溪鄉,快車沒停,遺世獨立座落於兩山谷間。宜蘭線鐵路自「三貂嶺隧道」冒出後貫穿牡丹這個小村落,早先皆以鐵路為進出的主要交通工具,雖有 102 縣道可進出雙溪及九份瑞芳,又有侯牡公路可至侯硐、瑞芳,但因為皆無公車行駛,故進出至目前仍以鐵路為主。境內牡丹坑溪由三貂村之山內發源經牡丹村,蜿轉而至雙溪後與平林溪匯合稱雙溪河,雙溪河流經貢寮而由福隆注入太平洋。


牡丹村沿著牡丹坑溪兩岸向上游墾殖,沿岸山坡除有少數果園田地外,只有小片務農的梯田景象,且兩邊山高谷深不適耕作,故早期的牡丹村人大都以從事煤礦為業,甚而更早居民需要經由貂山古道,翻山越嶺至金瓜石、九份一帶從事礦工的工作。金礦沒落後煤礦又代之而起,而牡丹村的定福就是煤礦開採區。牡丹的居民除在定福本地從事煤礦外,有些還需徒步經由金字碑古道,或坐火車至侯硐,甚而更遠的平溪煤礦從事挖煤工作。


宜蘭線鐵路在舊單線時代,原本是有三瓜子和三貂嶺兩個隧道,其中三瓜子隧道較靠近三貂嶺站。宜蘭線鐵路拓寬雙線時,二座隧道併成一座,只剩下三貂嶺隧道。廢棄的舊三貂嶺隧道,南口有田健治郎總督題字『萬方輻湊』,從牡丹站北側過去沿著鐵道,經過牡丹村運動公園再過去就可以找得到。三貂嶺隧道南口積水嚴重,沒辦法接近隧道口,而且整個『萬方輻湊』題字被隧道上方的植物所掩蓋。


三貂嶺隧道南口有一棟兩層水泥建築,樓頂之上有一觀測站或哨所的建物。以前不管在重要橋梁或隧道甚至路段都派有部隊或憲兵駐守防止被人破壞,三貂嶺隧道兩端皆派有衛兵看守,故此建築應是位於牡丹三貂嶺隧道南口的牡丹班,以前駐守此地的營房現已撤哨而廢棄。


牡丹坑除了被稱為武灣坑,它也被稱為武丹。道光年間『東槎紀略』的作者姚瑩,登上了三貂嶺之後,在『台北道里記』說:『下嶺八里,牡丹坑,本名武丹坑,武鎮軍隆阿改今名,有民壯寮守險於此,護行旅以防生番也。』。而在嘉慶十二年 (1807 年) 楊廷里入蘭紀程說,『蛇仔形二十里至武丹,又二十里至丹里。』。牡丹車站過去是大正 11 年 (1922 年) 9 月 13 日時所設立的武丹坑驛,同日起瑞芳至武丹坑間完工通車。初設站時,武丹坑驛是位於三貂嶺隧道口處。三貂嶺隧道南口的S彎道很漂亮,不過拍攝北上火車應該會更有味道。


想看一下舊草嶺隧道嗎?請參閱:台北縣 貢寮鄉 舊草嶺隧道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中山高北上,下濱海交流道至暖暖,遇第一個紅綠燈右轉水源路,上 62 快速道路,至瑞芳,續行台2丁公路,再右轉 102 縣道,過瑞柑陸橋後,右轉北 37 鄉道,直行即可至牡丹。
◎ 大眾運輸:搭台鐵東部幹線,至牡丹站下車。

◎官方網站:http://www.shuangsi.tpc.gov.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三貂嶺隧道
◎參考網誌:平溪線耍寶加驚險一日遊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648251




牡丹車站。周六、日,台鐵站員不上班,牡丹車站沒人看守,剪票出入口前獨特的半月型月台空無一人。只有區間車快到站 (僅區間車靠站),才聞人聲。




牡丹車站附近宜蘭線鐵路。




宜蘭線鐵路,40 次莒光,三貂嶺隧道南口附近路段。




宜蘭線鐵路,舊鐵路路基已變為水泥路。




舊宜蘭線鐵路石橋。




舊宜蘭線鐵路石橋。




號誌站。




號誌站。




號誌站。




號誌站。




北警部橋隧 102 連 2 班牡丹班。




舊班哨已經成為附近菜農的據點,還好有好心的阿姨要借我們鐮刀,我們才能劈荊斬棘殺到三貂嶺隧道舊山洞南口,好心的阿姨還提醒我們要小心蛇。




北警部橋隧 102 連 2 班牡丹班。




北警部橋隧 102 連 2 班牡丹班。




舊三貂嶺隧道南口。




舊三貂嶺隧道南口。




EMU 500 電聯車,於宜蘭線鐵路三貂嶺隧道南口附近路段。(感謝網友 607 指正,照片中的確是原色不銹鋼車身外加藍色塗裝的 EMU 500 電聯車,而非柴油車。原誤植為『柴油電車』,文中說明已改正。)




EMU 500 電聯車,於宜蘭線鐵路三貂嶺隧道南口附近路段。(感謝網友 607 指正,照片中的確是原色不銹鋼車身外加藍色塗裝的 EMU 500 電聯車,而非柴油車。原誤植為『柴油電車』,文中說明已改正。)




EMU 500 電聯車,於宜蘭線鐵路三貂嶺隧道南口附近路段。(感謝網友 607 指正,照片中的確是原色不銹鋼車身外加藍色塗裝的 EMU 500 電聯車,而非柴油車。原誤植為『柴油電車』,文中說明已改正。)




宜蘭線鐵路三貂嶺隧道南口附近路段。




宜蘭線鐵路三貂嶺隧道南口附近路段。




三貂嶺隧道南口。




三貂嶺隧道南口。




三貂嶺隧道南口。




牡丹坑溪上游一層層的攔沙壩,涓涓的水流就像薄紗一般,瞬間激起層層白色水簾,順著階梯一層層向下滴流;數數看,有沒有十三層?


 



=================我是分隔線=================



 



 


【台北縣 雙溪鄉 宜蘭線鐵路 番外篇 之 伍份隧道】


宜蘭線鐵路在牡丹站至雙溪站間,就是著名的牡丹坡;牡丹坡只有東西向單線各一個隧道,分別為牡丹至雙溪東正線的伍份隧道 (東) 以及雙溪至牡丹西正線的伍份隧道 (西),是宜蘭線第十個隧道。伍份隧道,原為磚造隧道,後因隧道淨空不足,而加大淨空繼續使用。


牡丹至雙溪之間有個宜蘭線上很著名的「牡丹坡」,「牡丹坡」的坡度高達千分之十六點七,這段路線也為宜蘭線坡度最陡峭的地方。雖然與台鐵最大坡度千分之 25 相比,相差甚大,但是這種坡度已經可以讓一些列車無法單獨爬上來,雙溪端是海拔較低的位置,所以北上負重較重的列車必須加掛補機,故常常可見北上的貨物列車在雙溪站「掛補機」(輔助機車) 後,才能有足夠的動力爬上「牡丹坡」,這也是台鐵其他地方所見不到的。




由 102 號甲線線道旁的階梯拾階而上。




牡丹至雙溪東正線的伍份隧道 (東) 北口附近的太魯閣號。




牡丹至雙溪東正線的伍份隧道 (東) 北口的太魯閣號,正進入隧道中。




牡丹至雙溪東正線的伍份隧道 (東) 北口。




雙溪至牡丹西正線的伍份隧道 (西) 北口。




雙溪至牡丹西正線的伍份隧道 (西) 北口。




雙溪至牡丹西正線的伍份隧道 (西) 北口附近鐵路下方涵洞。




雙溪至牡丹西正線的伍份隧道 (西) 南口。




雙溪至牡丹西正線的伍份隧道 (西) 南口。



牡丹至雙溪東正線的伍份隧道 (東) 北口。




遠眺牡丹坡東西向單線各個隧道,分別為牡丹至雙溪東正線的伍份隧道 (東;圖右側) 以及雙溪至牡丹西正線的伍份隧道 (西;圖左側)。




牡丹坡的末端就是雙溪車站。



 



=================我是分隔線=================




 




【台北縣 雙溪鄉 宜蘭線鐵路 番外篇 之 雙溪車站】



宜蘭線鐵路雙溪車站是大站,所以自強號、莒光號等對號列車都有停,平均一個小時就有一班列車。到雙溪車站,一切是個意外,意外中的意外。前一刻,才說自己為計畫新添一筆「宜蘭縣鐵路隧道巡禮」,下一秒,因為搶快搭錯車,直接被送到雙溪火車站。


有計畫的旅程,卻也有面對未知與意外的準備,歡迎來到雙溪車站。地名「雙溪」由字義上可猜出與兩條河川相關,雙溪指的是粗坑溪與坪林溪,兩條河流會合後稱為雙溪河。當地列為水源保護地,水質清澈見底,無工業污染,環境優美、迷人。


雖然在雙溪火車站下車的乘客不多,但走出火車站直通熱鬧的大街,感受當地充滿活力的一面,此起彼落的叫賣聲、四處走動的人們,與寂靜山城的侯硐相比,宛如掉入喧嘩的市集。僅半個小時的停留,手邊既沒有事先查好的旅遊資訊,只能用雙眼來探詢這塊陌生、甚至記憶中不曾出現的地名。


火車站右方有個嶄新的自行車服務中心,原來單車樂活風也在雙溪強勁地吹起,當地推出單車結合火車的「雙鐵低碳遊」,串起雙溪的自然生態與歷史古蹟。雙溪是台北縣北部山區的一個小鄉鎮,兩個河流在這交會而形成了這個地名。要來這裡,如果不是搭乘火車,而是自行開車前來,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台鐵的宜蘭線,在雙溪至三貂嶺間,常常可以見到列車加掛輔助機車,對於鐵道愛好者來說,這裏是取景的好地方,筆者喜歡鐵道旅行、有段時間常跑這裡取景。加上又喜愛於山林間健行,而附近自然生態迷人,蝙蝠山、五分山、燦光寮和石筍尖,都是許多登山健行客喜愛的小山丘。一來這,真有種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感覺。



>


































雙溪三忠廟,是全台灣唯一祭祀南宋末葉位三忠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的寺廟,又成為「三公廟」,坐落雙溪村長安街。




河左岸 (圖右側) 菜圃為舊宜蘭線鐵路之路基。







 



=================我是分隔線=================




 





【台北縣 雙溪鄉 宜蘭線鐵路 番外篇 之 雙溪隧道】



雙溪,一處坐火車時常常會聽到的名字,曾在它鄰近的牡丹車站、貢寮車站出沒;每次坐火車來到雙溪車站,在月台暫停時分遠眺南天宮的畫面,竟是對雙溪的唯一印象。由雙溪車站的月台,就能看到雙溪隧道北口,比想像中的還要近哩。


離開車站的站前冷冷清清,看著車站旁邊佔地寛廣的公共自行車服務中心,裡邊的車輛數目驚人,想必不斷有遊客來此牽車騎乘。站前這段與牡丹溪平行的中華路,是雙溪連接牡丹及貢寮的重要交通要道,小小的街道上人車熙攘,倒也朝氣十足。


雙溪這裡變熱門了,令人嚮往的寧靜山城卻也沒有因此消失。群山疊翠環繞下的純樸鄉間小城,加上秀麗的山川景緻與悠久的歷史古街,過雙溪橋左轉,再跨東榮橋來到雙溪教會。雙溪隧道南口,就在雙溪教會旁山邊。


雙溪教會始自 1873 年偕牧師從台北到噶瑪蘭佈教時,在頂雙溪設中途休息站,積極向居民傳福音,並在鄉內行醫拔牙,福音漸漸在此滋長。第一所教堂在 1887 年三月完工,乃石牆茅草頂建築。今日之禮拜堂乃在卓開日牧師時期,經信徒同心協力、搬運砂石重建之鋼筋水泥聖殿,1945 年完工。
  
教會首批受洗者只有成人及小兒各兩名,時 1888 年七月。在 1960 年代,信徒在牧者積極傳揚下頗有進展,曾一度座無虛席並還聘副牧師協助聖工。然因社會變遷,信徒遷移他鄉,人數大量減少,加上老卓牧師退修後,繼任傳教師註堂年限不長,至今教會之軟體及硬體仍維現狀。


這裡已可以看到雙溪隧道南口了,雙溪果真四面都是山,難怪時至今日,這裡依舊數十年如一日般的幾乎沒變化,但也正因如此,老街的純樸風貌才能因此而保存下來。




雙溪隧道北口。




雙溪教會。今日之禮拜堂乃在卓開日牧師時期,經信徒同心協力、搬運砂石重建之鋼筋水泥聖殿,1945 年完工。




重築紀念碑。




雙溪隧道南口,就在雙溪教會旁山邊。




雙溪隧道南口。




雙溪隧道南口,就在雙溪教會旁山邊。




雙溪隧道南口。




雙溪隧道南口旁第一雙溪河川橋,對面就是蝙蝠山。



 



=================我是分隔線=================




 




 



【台北縣 雙溪鄉 宜蘭線鐵路 番外篇 之 共和隧道】



宜蘭線鐵路在雙溪站至貢寮站間,有三個連續隧道,自北而南分別為雙溪、共和、及長潭隧道,是宜蘭線第十二、十三及第十四個隧道。從共和隧道上方的蝙蝠山瞭望臺上,可一目瞭然牡丹與福隆站間的鐵路彎蜒景色,其視野的寬廣,沒上過此山的人,是無法體會的,若是喜愛拍火車的人,這裡一定要來親身走走。


在蝙蝠山山頂,這裡可以全方位的看到底下的雙溪車站,還有鐵軌和隧道口,遠遠看不到隧道上的題字,在蝙蝠山山頂,照火車過隧道出隧道,是很有趣的事情。山上山下都可以仔細的看看雙溪,牡丹、平林兩條主要溪流,在雙溪村匯合而成雙溪河,一樣慢慢的流過。


宜蘭線鐵路未拓寬前,雙溪一帶隧道有橋隧連單位駐守,而共和隧道南北班就是於戒嚴結束不久前建造。後隨著解除戒嚴,全國各地警橋連也跟著陸續裁撤,因此完成後並未有兵力進駐過,並形成閒置營區,又稱之為未成班。共和隧道南北班與之前紀錄過的廢棄營區,忠愛橋隧連侯硐班相同,都是未有兵力進駐過就形成閒置營區的少數特例。


駐守於共和隧道北口的班哨,可見到與一般橋隧班哨不同,不過這不稀奇,北警部橋隧 102 連 2 班牡丹班也屬於兩層樓建築。民國七十六年台澎地區正式解除戒嚴,隨著解除戒嚴,全國各地警橋連也跟著陸續裁撤,共和隧道北口的班哨出入口目前已被磚砌封閉。


 



共和隧道南口。




共和隧道南口。




共和隧道在蝙蝠山下,火車出隧道,就是雙溪第二河川橋。




共和隧道南口。




共和隧道南班哨樓。




共和隧道南班哨前階梯。




共和隧道南班為二層樓建築。




共和隧道南班為二層樓建築,就在台二丙省道旁。




共和隧道南班為二層樓建築,就在台二丙省道旁,11.5K 處。




共和隧道南班為二層樓建築,只剩荒煙蔓草。




雙溪最美麗的共和大橋。




雙溪最美麗的共和大橋,側影。




共和隧道在蝙蝠山下,火車出隧道北口,就是雙溪第一河川橋。




共和隧道北班為二層樓建築。




共和隧道南班為二層樓建築,就在共和隧道北口旁。




共和隧道南班為二層樓建築,一樓窗戶皆以磚頭砌封。




共和隧道南班為二層樓建築,一樓窗戶皆以磚頭砌封。




共和隧道北口。



 



=================我是分隔線=================




 





【台北縣 雙溪鄉 宜蘭線鐵路 番外篇 之 長潭隧道】 



宜蘭線鐵路在雙溪站至貢寮站間,有三個連續隧道,自北而南分別為雙溪、共和、及長潭隧道,是宜蘭線第十二、十三及第十四個隧道。從共和隧道南口,跨過雙溪第二河川橋,可瞭望雙溪對岸的長潭隧道北口。


長潭位於雙溪中游的南北岸,介於長泰與獅頭之間,其範圍約涵蓋今貢寮里之一部分及雙溪區魚行里之一部分。因雙溪介於魚行和貢寮之間,其河水緩慢成潭,故名長潭。清道光年間,中國福建漳浦人吳文芳率眾入墾,當地居民大多種植水稻、蕃石榴、甘藷、蓮霧等農作物。


長潭 1684 年(康熙 23 年)隸屬臺灣府諸羅縣;1875 年(光緒元年)改隸淡水縣三貂堡;1887 年隸基隆廳三貂堡管轄。1895 年(明治 28 年)劃屬臺北縣基隆支廳三貂堡;1901 年隸屬基隆廳頂雙溪支廳;1909 年改隸臺北廳頂雙溪支廳槓仔寮區三貂堡長潭庄。1920 年(大正 9 年)改為臺北州基隆郡貢寮庄管轄。1946 年(民國 35 年)隸屬臺北縣基隆區貢寮鄉;1950 年直屬臺北縣貢寮鄉。2010 年 12 月改制後隸屬新北市雙溪區。


雙溪鄉與貢寮鄉的鄉界,以雙溪川中游的長潭為分斷點。今境內之長潭街是連接雙溪區與貢寮區的重要道路之一,沿雙溪河修築,與對岸的長泰路隔著河水相望。近年來人口外流嚴重,當地居民大多從事農業相關工作。



長潭隧道北口正好在魚行道路下方。




由共和大橋右轉魚行道路,沿著雙溪旁一條水泥路直行到底有一工廠,門口右側有一小路。




工廠門口旁有鐵路警察局的巡邏箱,右側一小路直走到底。




小路直走到底可爬上鐵路旁。




長潭隧道北口。




長潭隧道北口。




長潭隧道北口附近。




回頭沿魚行道路南下,於右側一小路下去,通往長潭隧道南口附近。




小路盡頭為一民宅,沿民宅左側圍牆小路一路走到底。




小路直走到底,可看到鐵路在竹叢旁。




長潭隧道南口。




長潭隧道南口。




長潭隧道南口附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