ㄣˊ

 


【花蓮縣 壽豐鄉 碧蓮寺 (豐田神社)】

 

碧蓮寺的前身是大正三年八月所興建的豐田神社,為供當時日本移民日常參拜、心靈感化、及精神寄託之太皇神社。日人設立神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期望從日常生活中,培養人民崇仰敬神的精神,是國家教化的重要機制。當年的台灣總督非常重視移民守護神的設立,以豐田村為例,每年六月五日均舉行盛大之例祭,移民們均須參與全村大掃除的準備工作,以示誠敬之意。 

碧蓮寺在國府接收台灣後次年(民國三十五年),豐田三村的居民聚會決議,將神社原址改奉佛祖「釋迦牟尼佛」及「不動明王」神位,並於民國三十六年,決定將該神社暫時命名為「豐田碧蓮寺」,取其宏揚佛理、信眾潔身自愛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之意。豐田三村還共同協約,自民國三十六年度開始,每年由三村輪流舉辦三大節慶活動,分別是農曆四月八日的佛誕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以及農曆十月十五日的謝平安,以答謝眾神恩並表至誠。 

民國四十七年溫妮颱風來襲,豐田神社倒塌,於是由地方人士共同出資興建供奉小屋。後來又在熱心人士的捐助下,碧蓮寺幾經改建及擴增,始有碧蓮寺今日的規模。而碧蓮寺內原先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同祀不動明王。比較特別的是不動明王,又名不動金剛名王、不動使者、無動尊菩薩,為日本佛教密宗的一位法王,造型非常特殊,成為碧蓮寺特色之一。碧蓮寺於民國五十七年四月,寺方另外恭迎觀音菩薩、彌勒佛、地母娘娘、天上聖母、五榖先帝等諸神進廟登殿。 

由於碧蓮寺是豐田三村長久以來共同的信仰中心,許多迎神賽會或公眾事務活動、會議恉在此舉行,民國六十年鄉公所又在寺廟旁興建中正公園,使得該寺廟成為獨幟一格的公園化寺廟,園內幾梱參天的古木,配合園藝規劃、公園長椅以及籃球、網球埸設置,再配置兒童遊樂園及地球礦物岩石等設施,碧蓮寺儼然已是豐田三村的村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現『碧蓮寺』中仍留有日據時的兩尊石獅、石牌等,寺前之一對狛犬,左側狛犬側面下方台座文字遭水泥塗抹後已不易辨識,顯然是改朝換代之後的魯莽舉動。早期神社的狛犬,如今取代台灣寺廟傳統的石獅,成為鎮守碧蓮寺的守護靈獸。 

國民政府來台後曾大舉摧殘留在台灣的日本神社建築。那這些石燈和鳥居是怎麼保留下來的呢? 聽說早在以前要拆神社門口的石燈時,被當地的耆老阻擋,說建物本身無罪,應要讓後代子孫知道這段歷史。也就因為如此,石燈和鳥居才得以保留下。『石燈籠』是台灣在日據時代所留下來的產物,其實這種石燈籠的形式是唐朝時代日本人向中國學習,後來被日本的神社大量的採用。 

台灣在日治時期,日本人把這種石燈籠引進台灣,燈台凹處是用來放置煤油燈心,可以防止被風吹熄。古時沒有電力,石燈籠可作為照明之用,自然的昏黃燈光讓四周呈現朦朧神秘美感。傳統的石燈籠樣式繁多,精緻的造型也成為庭園中值得欣賞的景物之一。碧蓮寺位於中正公園內,也因為石燈籠而成為獨幟一格的公園化寺廟,使碧蓮寺除了在節慶期間香火鼎盛之外,平日裡也是村民們休閒運動的好去處。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
(1)、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 (中山高) 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 (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由花蓮市南下沿台九省道至豐田社區,左轉置中山路,沿中山路行右轉至民權街行可見碧蓮寺。
(2)、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 (二高) 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 (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由花蓮市南下沿台九省道至豐田社區,左轉置中山路,沿中山路行右轉至民權街行可見碧蓮寺。
◎ 搭乘大眾運輸:
(1)、火車:搭乘花東鐵路至花蓮火車站,轉乘往光復、瑞穗、玉里等地的花蓮客運,至豐田下車,步行約二公里即可到達碧蓮寺。
(2)、客運:由台東巿鼎東客運山線站搭往花蓮的山線班車,至豐田下車,步行約二公里即可到達碧蓮寺。 


◎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豐裡村民權街一號。
◎ 電話:03-8751703 。
◎ 參觀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 9 點至下午 5 點。

 

◎官方網站:http://www.erv-nsa.gov.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碧蓮寺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473229

 



豐田車站。原名為「田驛」的豐田火車站,由於當時日本人來探勘時,發現到豐田肥沃寬廣的的土地,適合移民建設與開墾,於是命為「豐田」且設驛站。光復後,站名還是沿用日治時期「豐田」的名稱。

 



沿著鄉間小路,經過了大大小小的房舍,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個鳥居。

 



鳥居後方這條筆直的小路,就是以前的參拜道。由鳥居這頭,望不到到正殿那頭,號稱史上最長參拜道。當初日本人習慣將神社遠離住宅區,以凸顯神社崇高的地位。日本移民返鄉後,留下青蔥的水田、日式房舍與神社。

 



中山路、民權街口上的鳥居,牌坊上寫著『碧蓮寺』。昔日『豐田神社』簡樸的鳥居,因碧蓮寺的牌號而倖存於今。鳥居入口這段仍有幾戶新舊參雜的住家,續往前行,走在昔日前往神社的參拜道上,道路兩旁則是一望無際的農地,當年成排的石燈籠,如今換成了同樣整齊的電線桿。

 



能在這裡看到原汁原味的日式鳥居,任誰都不相信這裡可是美麗的花蓮一隅。

 



碧蓮寺的前身是豐田神社(日據時代),為當時日本移民的主要信仰中心,貢奉的是不動明王,台灣光復後改名為豐田碧蓮寺,改奉釋迦牟尼佛及不動明王。物換星移,隨時間流轉,現在只剩寺門前立著的一對狛犬和多座石燈籠,還猶存些日本神社的氣息。

 



「豐田神社」今稱「碧蓮寺」,民國四十七年的溫妮颱風造成神社倒塌,碧蓮寺由地方人士出資改建,擁有跟台灣常見寺廟無異的外觀。

 



「豐田神社」今稱「碧蓮寺」,寺門前立著的一對狛犬。一對狛犬之中,一定是一隻嘴張著,另一隻閉著嘴。張嘴的代表「阿」,閉嘴的代表「吽」。「阿」、「吽」都是梵音,「阿、吽」兩字合起來的意義,是象徵宇宙萬物的一切。這隻是「吽」。

 



「豐田神社」今稱「碧蓮寺」,寺門前立著的一對狛犬。這隻是「阿」。

 



「碧蓮寺」外的狛犬。狛犬與石獅和的差異最明顯的是在尾部,狛犬的尾部是粗粗上翹的三角錐狀,耳朵的樣子會像狗的耳朵耷拉著折起來,而不是圓圓張著的模樣。柏犬的擺設方式和中式石獅子不一樣,柏犬是兩隻面對面(中式石獅是面向外)。

 



參拜道旁的石燈籠,目前也只剩下碧蓮寺前的這幾座。其中有四座是比較完整的,另外有六座是新作的,還有四座是翻修過的石燈籠。

 



在前往碧蓮寺的參道旁,可見鳥居、石燈籠、石狗等神社遺址。這些石燈籠,新舊不一,新造石燈籠應是近年翻修。

 



入口處第一對石燈籠「竿」的部份為圓柱體,明顯和其他石燈籠不同,相當特殊。

 



石燈籠其中較特殊部分,在一座石燈籠的「中台」上刻有「明治二十八年四月渡台」,下方「竿」部份則刻「豐田村氏子中」。氏子中是表示神的子孫,日本人都自認為是神的子民,中則代表全體的意思。

 



石燈籠有的寫著「奉納」,有些則是「御神燈」。所謂「奉納」是奉給神明的,「御神燈」則是為了慶祝皇帝登基,每個寺廟都會做一個石燈。也就因為這樣,過去這整條參拜道兩旁擺滿石燈。

 



成排的石燈籠,兼容並蓄地收納在改建為廟宇的廣場前庭上,在花蓮體驗未曾預期的日式風情。

 



舊石燈籠顏色較暗,正面刻有常見的「奉納」,背後大部分則遭水泥塗抹已無法辨別原字樣,仔細一一端詳,有些依稀可辨認刻有「昭和O年O月」等字樣。

 



石燈籠其「火袋」部份大都有「月亮」及「太陽」圖案。

 



進入碧蓮寺,眼前一座座石燈籠分別在兩旁一字排開,依稀可見當年神社的影子。

 



認識碧蓮寺題字的人嗎?

 



碧蓮寺裡恭奉日本神『不動明王』,職務和鍾馗相同,主要是掌管陰間事務。

 



不動明王供奉於碧蓮寺,為一日本佛。又名不動金剛名王、不動使者、無動尊菩薩,為密教五大明王、八大明之主尊。傳說此尊木雕的不動名王金身,原係供奉於初音(今吉安鄉干城村)之西寧寺。民國三十五年由葉欽富等十三人將其請回豐田奉祀,成為碧蓮寺的特色之一。不動名王的信仰在台灣地區其他佛寺並不多見,但是在花蓮一地除了碧蓮寺、西寧寺外,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寧安橋旁天王廟、吉安鄉的慶修院皆有神像供奉,背後的意義耐人尋味。另請參閱有關西寧寺天王廟慶修院等相關網誌。

 



鄉公所在碧蓮寺旁興建中正公園,使得碧蓮寺成為獨幟一格的公園化寺廟。園內幾梱參天的古木,配合中式的園藝規劃,公園長椅以及籃球、網球埸設置,使碧蓮寺除了在節慶期 間香火鼎盛之外,平日裡也是村民們休閒運動的好去處。

 



目前放置於碧蓮寺內的大石碑,上面刻有「開村三十周年記念」。

 



由臺灣總督長谷川清所書之「開村三十周年記念」碑,為昭和十七年 (1942 年) 六月所立。由此可見豐田村乃是在大正元年 (1912 年) 建村,此碑為日本移民開村三十週年時所立放的紀念碑。

 



『碧蓮寺』鳥居後方這條筆直的小路就是以前神社的參拜道。

 


碧雲寺 (10).JPG

 


=================我是分隔線=================

 

 


 


【花蓮縣 壽豐鄉 番外篇 豐田文史館】

 


1890 至 1913 年間 (明治 31 年至大正 2 年),日本人口激增,農民農耕地狹小,生活日益困苦,日本政府為此開始找尋解決的辦法,因此展開日本的海外移民政策。台灣總督府針對台灣作了一系列的評估調查,並有計畫地引進日本移民。因考慮台灣西部大片土地取得不易,還有被台灣人「同化」的可能。於是自大正初年起,在花蓮地區先後建立了吉野村(今吉安)、豐田村、林田村(今鳳林大榮、北林),一來抒解日本本島擁擠的人口,二來以此作為將來前進南洋的試驗地。 

豐田,是一個東洋味十足的地名。大正二年(1913 年)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因鯉魚尾南方地區(今壽豐鄉)的土地豐饒,又多水田,故以「豐田」命名 ,有『豐足之田』之意。當時的豐田村包含三個村落,大平(即今豐坪村)、中里與森本(兩者合為今豐裡村)。大正四年(1915 年)新編入山下村落(即今豐山村),即是現在的壽豐鄉豐山、豐裡及豐坪三村。 現今雖無「豐田」此行政分界,但當地人仍習慣用「豐田」來稱呼自己的地名。 

時光荏冉,當年東台灣的日本移民村,歷經聚落的變遷和政權的轉換,如今唯一還能完整勾勒的地方僅剩豐田村了。原名為「田驛」的豐田火車站,由於當時日本人來探勘時,發現到豐田肥沃寬廣的的土地,適合移民建設與開墾,於是命為「豐田」且設驛站。光復後,站名還是沿用日治時期「豐田」的名稱。豐田移民村,也是日本當初移民到台灣的第二個移民村(同時也是花蓮的第二個)。 

來到似生疏又熟悉的村落裡,整齊的社區街道上,錯落著幾幢殘存的日式木造舊民房,經過一甲子,斑駁的痕跡,半圮的牆,似乎在述說著這些昔日在大時代動盪下的日本移民村的故事。一棟優美的木造日式建築,原來是「豐田文史館」。這一座原本是日治時期的警察官吏派出所,一幢原本棄置已久、破舊不堪的日式建築,2001 年 1 月整修完成為「豐田文史館」,成了當地居民的休閒空間,同時也成為外來客探訪豐田風情的重要據點。 

位於豐田文史館旁的豐裡國小,原來是豐田小學校,成立於大正二年 (1913 年),專供日本人子女就讀,國府接收台灣後更名為豐裡國小。遊客可在「豐田文史館」購買一本便宜卻豐富的解說手冊,便可造訪豐田風情的歲月點滴。漫遊豐田,單車巡禮是最佳方式,由「豐田文史館」出發,踩在寧靜的鄉間小路,走訪豐裡國小、「醫生的家」、「哭牆」、廣島式煙樓等等,緬懷當年豐田移民村的生活過往。 

由舊警察駐在所改建的壽豐鄉豐田文史館,低矮的圍牆視覺無障礙,木造屋簷下數桌茗茶雅座。扶桑花圍籬修剪整齊,幾朵新鮮墬,似在細訴著一段扶桑國移民史,過去的歷史尚未灰飛湮滅,現代居民卻以社區總體營造賦予新意。整個移民村能參觀的地方非常多,整個豐田社區的人民都很用心的在維護,並推廣他們社區總體營造。

 

 


 


 


 


 


 


 



醫生的家。

 



醫生的家。

 



醫生的家。

 



醫生的家。

 


 



金黃的油菜花田,與另一邊翠綠的稻田,相互輝映著,彷彿為大地沾上了水彩那般,搭配著遠方綿延壯闊的中央山脈,最自然的山水畫,盡現眼前。

 


 


 


 


 


 


 


 


碧雲寺 (1).JPG

 


碧雲寺 (2).JPG

 


碧雲寺 (3).JPG

 


碧雲寺 (4).JPG

 


碧雲寺 (5).JPG

 


碧雲寺 (6).JPG

 


碧雲寺 (7).JPG

 


碧雲寺 (8).JPG

 


碧雲寺 (9).JPG

 


碧雲寺 (11).JPG

 

 

=================我是分隔線=================

 


 

 


 


【花蓮縣 壽豐鄉 壽神社】 


壽豐原為泰耶魯族(泰雅族之一支)聚居的地方,舊名為「里鬧」,係泰耶族語「叢林」意思;後來漸為阿美族狩獵的地區,因位於鯉魚潭之南,故又叫做「鯉魚尾」。民國六年時,本地疫癘肆虐,居民畏懼,便改名「壽村」以圖吉利,後日人改稱「壽庄」;復後,政府因此地物產豐饒,便以豐字相連,乃有「壽豐」之名。 

中山公園位於壽豐村,佔地約三‧七六公頃,現址原是日據時期之壽神社,壽神社係於昭和七年(民國二十一年,西元 1932 年),在『壽公學校』(日治時期壽豐公學校)校長中島真澄之提議,並獲得壽第二監視區監督古賀民助警部補、鹽糖會社花蓮港製糖所所長松原徹、壽區役場區長野口佐次郎、地方有志者,以及各部落頭目之贊助而興建。 

壽豐鄉的『壽神社』是有被日本官方單位認定具有『神社』地位稱謂的建築,獲得當時社會團體與日本私人企業一致支持興建,可想而知當然是為了『皇民化』教化民眾的目的而建。壽神社的主體建築『坐西面東』腹地寬廣,聳立在縱谷裡的饅頭小丘上,就像許多日治時期的神社一樣。這個位在聚落附近的小山頭,成為神社設立的最佳地點,俯瞰整個花東縱谷的景色,壽神社位於風光明媚風水好的地理位置,神社地高面廣建築於小山頭,自然有種『君臨天下』的建築風格。 

政權移轉後,指標性的建物就會被改正成當代的產物。壽神社現今已改建為壽豐鄉中山公園,以保護自然環境為主要基本原則,公園內主要設施有車道、步道木棧道、休憩亭、野營場停車場、為村民昏時之運動休閒場所。當年的壽神社,現在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山公園,只留下山腳下一塊小小的告示牌,說明這裡曾經有過的一段神社記憶。雖然如今壽神社的遺跡完全不存,但是可以想像當年參拜神社的懷舊之感。一步一步拾階而上,對著神龕虔誠的祈禱著。而山頂的孫文,在不同時空代替著神社裡的日本神明,以當年創立同盟會的豪氣,繼續看護著壽豐這塊土地。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
台九線:於指標 219.5 公里處不上橋,由橋右側之單行路段進入,延此道路南行過 「下荖溪橋」 後行駛約三公里,於設置公園路看版之十字路口右轉,延此路段行走到底至丁字路口左轉,後再沿路而行約 三百公尺,見即可看見右方的公園入口階梯。

 

◎官方網站:http://tour-hualien.hl.gov.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壽神社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6457056

 


 



從這長長的參拜道遺跡(被水泥重新覆蓋油漆)就可知道這裡本是『神社』遺蹟。

 


 


 



以前神社參拜道上的遺跡石基還外露一些,座椅應是後來所設。

 


 


 


 


 


 


 


 


 


 



基座旁仍可看見之前遺跡駁坎,亂石堆落,基座被一層厚重的水泥覆蓋著。

 


 


 


 

=================我是分隔線=================

  


 


【花蓮縣 壽豐鄉 壽豐農會遊客中心 豐華再現館】 


壽豐鄉休閒農漁園區遊客服務中心的豐華再現館,位於台十一丙線十四K上,以巧思利用廢棄鐵桶、汽車座椅、馬桶浮球等物做成火車、三輪車與花轎等造景,吸睛力十足,此外三公頃壯觀的黃波斯、大波斯花海延伸整個台九線樹湖村,吸引大批遊客駐足拍照。 

壽豐鄉以環保、生態有機理念為創意發想來營造樹湖花海,可租借自行車,以慢遊方式深入欣賞壽豐樹湖的花海風光。壽豐鄉祭出「環保」訴求,打造玉兔迎賓、壽農號火車、新娘花轎、花卉三輪車的壽豐鄉。 

豐華再現館旁兩側農地沿線種植卅公頃的大波斯菊、黃波斯菊及一百五十公頃的油菜花田也開得正美。目前壽豐鄉葉菜類蔬菜已獲得 MOA 國際自然農法有機認證,在推廣有機無毒農業的過程,遊客中心靠近立川漁場及理想大地附近,苦心廣植大波斯、黃波斯、油菜花,營造出燦爛數大的花海,地方特色產業藉此機會凸顯出來,成為遊客服務的理想據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