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宜蘭縣 頭城鎮 河東堂獅子博物館】



河東堂獅子博物館座落於宜蘭縣頭城鎮,面對神秘迷人的龜山島。台灣東北角海岸,山勢優美,海闊天空,浪濤洶湧,怪石嶙崢,尤其『龜山朝日』更聞名全台。河東堂獅子博物館,收藏石獅六千餘件,銅、瓷、玉、木及繪畫都有,堪稱世界重量級收藏。河東堂主人,將平生所收藏的中國歷代石獅六千餘件,提供出來,以獅子造型的各式文物做為該館典藏、展示主題。在這裡的展品除了獅子之外,還是獅子。


河東堂在北關岸邊,隔海與龜山島遙遙相對,上千隻石獅展示在依海設計的五層樓裡。除了南北各地石獅,少數民族的石獅也輸人不輸陣,成雙成對的石獅之外,看完粗獷的石獅,在一樓休息室裡歇歇腳,走上二樓,進門抬頭首先是木雕的柱頭獅,柱頭獅原本用來美化建物,也掩蓋房屋動線,隨著建築動線,獅子往往順風揚起,虎虎有神。幾個大玻璃櫃裡,則是各種玉器、三彩、銅器的獅子文物,造型小者有帽花、印紐,大者也有家具配件、供桌擺飾。


如果說龍鳳造型是中國帝王公侯的專屬象徵,那麼獅子形象無疑是中國民間運用最廣的吉祥物。然而,中國其實不產獅,但又為何獅文化對中國竟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對中國人而言,獅子是驅邪、鎮魔的吉祥物,不過中國並不產獅子,一直到西漢通西域之後,才見過外國進貢的獅子,而後隨著佛教和道教的普及,而有與獅子相關的信仰,因此最先出現獅子身影的地方便是陵墓和寺廟,造型也比較寫實威嚴,後來逐漸生活化之後,獅子的造型才開始多變,而有各式各樣的趣味造型。


萬獸之王獅子產於非洲、中東與印度西北,漢朝國力擴張至西域,獅子以貢物身份進入宮廷,當人們將之與虎豹關在一起,發現:居然有動物管得住中國野生動物裡最凶悍的吃人猛虎?遂傳出獅子能「拉虎、吞貔(豹)、裂犀、分象」,加上百聞難得一見,移情作用發酵,獅子遂成為中國似幻似真的聖獸,四處發揮正面抵擋煞氣、邪魔的功能。


在中國辟邪制煞的聖物裡,石獅在數量上就排了第一位。唐朝早期保護帝王陵墓的巨型鎮墓獅,因為與西亞之間頻繁來往,瞭解獅子的實際模樣,石獅造型於是走向寫實;元朝時,由於外族統治的元素,開始出現鬃毛一圈圈的螺獅紋,造型反似捲毛狗,一改過去凶猛威武的石獅造型,因而轉為走吉祥討喜的路線。各地石獅更是任憑想像力的發揮,如果以狗比獅,狗有千百種面貌,獅子也就有千百種模樣;加上人們往往依著最易見到的動物形象,想像猛獅的模樣,舞獅的動作姿態就有「北獅像狗、南獅像貓」的說法。


中國獅子由北而南種類繁多。華中獅子身上披著鱗片般的護甲,腿上覆蓋護膝;蘇杭獅子,則老是縮收下顎,如年歲稍長、歷經風霜的老人家。這裡不是動物園,南獅、北獅、閩南獅、潮州獅,自然也不是真獅子。在中國被視為具有辟邪驅魔、招祥納福功能的石獅,長久來站立大戶人家門外、官宦人家庭院、拱立廟前香爐兩旁。各地雕刻師盡出絕招下,一對對的石獅發展出不同造型,每個時代也各有不同的風格。群獅姿態有或蹲、或坐、或躺、或臥、或翻滾、或哺育幼兒,極盡搔首弄姿之能事。


看過琳瑯滿目的獅文物,從地下室走入庭院,庭院裡也有『獅子林』,一隻隻石獅佔據柱頭,憨獅百態,沒有真獅的寫實「壓力」,反倒不需照常理來。觀看細部,有人只刻出吸血鬼般的犬齒,有人整齊刻出一粒粒如玉米排列的門牙,至於公獅的球兒,可以含在口中,可以踩在腳下,可以頂在腹間,任人擺設。母獅旁的小獅,有人乾脆在母獅身上挖個洞、擺上幾個彈珠大小般的圓球,就是一張小臉了。有的石獅鼻大眼凸,歪頭甩耳;也有人面獅身,滑稽突梯;鼻孔大得宛如豬八戒的,還四腳朝天逗人開心,件件充滿拙趣而耐看。


沿著庭院的小路,走到海岸也有西式的「教堂」,讓人自然而然放鬆心情,坐下來放眼那好似由大海緩緩潛行而出的龜山島,人文、自然景觀,最終都匯聚於河東堂。一座座石獅含著神韻、各有靈性,彷彿民間的藝術生命力全發揮在這些石獅身上,民間社會期望安和樂利、太平盛世的心願,也藉由獅子文物毫不掩飾地表現。只是這些石獅常是建築物的附屬品,當然是建物的一部份,因此若能就地保存最理想。但獅子既然進來了,河東堂起碼做到了「收藏好、維護好,能與人共享」,也算善盡維護的責任。


當車開過台灣東北角海邊,過了島上最東邊的三貂角後,注意看群獅爭相競舞,等著對人們表演不同的故事!想更了解河東堂,請參閱官方網站:http://www.leogroup.com.tw/






河東堂獅子博物館接待櫃台。




入正門後,正上方的免死金牌,不過看來應該只是皇帝所賜的一般匾額。




館方介紹說是免死金牌,不過看來應該只是皇帝所賜的一般匾額。古裝劇中常見的『免死金牌』,並不是書有這四個大字的牌狀物,其實它的全稱為『金書鐵券』,其形狀都為瓦狀。金書鐵券是古代中國特有的免死證書,是皇帝頒發給功臣、重臣等人免死的鐵鑄護身符,用黃金或白銀來填嵌欽券上所刻之字,遂被稱作金書鐵券或銀書鐵券,式樣也定型為覆瓦之狀。為防止假冒偽造,鐵券一般分為左右兩半,左半部頒給功臣良將,右半部留藏于皇宮內府,以待出現異常時相驗兩者是否吻合。




滿洲八旗護軍統領印印盒。滿洲八旗來源於滿洲氏族部落組織。八旗兵作戰時原是自備馬匹器械,而作戰所擄掠的財物和奴隸歸兵丁所有。奴隸制時期的兵丁是自由民,作戰擄掠到奴隸即可上升為奴隸主階級。因此,八旗兵勇猛善戰,不同於漢族服役的士兵。清朝進駐北京後,滿洲八旗兵成為保衛國家,鎮壓人民的工具,並連年被派往各地作戰,清庭禁止士兵擄掠,八旗兵成為國家軍隊,馬匹器械改由朝廷專設機構餵養及製作和供應,兵丁依靠朝廷所發給的糧餉生活。




八旗分左右兩翼,各設左翼前鋒和右翼前鋒。右翼是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左翼是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八旗左右兩翼,各設前鋒統領一人,護軍統領一人,分別率領護軍參領,護軍校以及護軍營兵。每旗各設都統一人,副都統二人,統轄本旗的軍民,掌管兵馬,錢糧以及戶籍,田地等事項。




文殊菩薩與座獅。文殊是外來語,全稱「文殊師利」,是梵文『Manju’sri』的音譯,又譯作「曼殊室利」。因「文殊」為「妙」意,「師利」為「首」、「德」、「吉」等意,故亦譯為妙德、妙首、妙吉祥。早期文殊畫像有的唇上畫有蝌蚪形小鬍子,頗似美男子。宋以後,小鬍子取消,面容秀麗,腰枝窈窕,胸部豐滿,完全是一位美婦人形象。文殊坐騎為一青獅,表示智慧威猛;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獅子產於非洲和亞洲西部,在南亞諸國有許多以獅子為題材的民間故事。獅子以其威武勇猛,被譽為「萬獸中之王」,獅子後被佛教吸收利用,常以獅子比喻佛法威猛,能降伏一切邪魔。




地下一、二樓展覽室,各命名為「太師府」及「少獅府」,展出形體規模較大、大小不一的石獅。




地下一、二樓展覽室,各命名為「太師府」及「少獅府」,展出形體規模較大、大小不一的石獅。




一對人高的雲南獅子,有著捲雲大耳,超過三吋長的凸眼,鑲在深陷的眼窩裡,對比強烈,母獅長舌下垂,與踮足的幼獅小嘴相接,母與子相濡以「舌」,是漢族石獅少見的雕刻手法。




安徽獅,有著少見的大鼻子,中國面相上認為大鼻子的人聚財,大鼻獅當然也能替人招財進寶,迎吉納福。




源自黃土高原拴娃石獅,相傳是為祈祐當地嬰幼兒健康成長而設,在過年時,當地人以紅線綁在孩子腳上,另一端繫在炕頭上的石獅腿上,這炕頭石獅,還兼有壓帳簷、窗帘、衣物等實用功能。




讓人眼熟的福建惠安獅,圓頭、身軀短而結實,毛髮及尾巴平鋪而長,傳統台灣石獅,就受這惠安石獅雕刻手法的影響。




「醒獅」原稱「瑞獅」,因「瑞」與「睡」之廣東發音相同,才改稱「醒獅」,以廣東地區最為流行,故一般人習慣稱之為「廣東醒獅」。




招財獅在中國隨處可見,通常放置於屋頂上或左右門柱上,可招福避邪。開口的獅子可以招福,閉口的獅子則是守護福氣。這只招財獅,有著彌勒菩薩的雕像特徵,面帶微笑、慈藹可親,令人看了之後,不覺心生歡喜,想要了解他、親近他。




「南方獅」較之沈重的北方獅,總算舒坦的咧嘴笑了,南獅的特色,扭頭擺尾,線條流暢,臉上得意的「笑呵呵」,恰似中國千年的歷史裡,也有過許多歡欣、豐收的日子。石獅充滿笑意的臉龐,更暗藏著中國人在現世生活裡的許多心願。




一座座石獅含著神韻、各有靈性,彷彿民間的藝術生命力全發揮在這些石獅身上,民間社會期望安和樂利、太平盛世的心願,也藉由獅子文物毫不掩飾地表現。




在標示著「北方獅」的位置上,台座上的獅子體型方正,渾厚雄健,骨線顯明,流露粗眉大眼的北方漢子性格。除了器宇軒昂,北方獅鬃毛捲曲成一顆顆球型,排列整齊,而「十斤獅子,九斤頭」,方頭大臉更是北方獅的特徵。




即使獅子身份尚待確認、年代尚未澄清,斷代上有爭議,甚至只能說是「文物展示館」。收藏小者百來斤、重者上噸的「玩藝」,用心就值得佩服。




巨碩威嚴的青銅獅,奇巧的藝術造型微微稽首,但頭上戴著的盔甲卻還高高昂著,青銅獅閃爍的眼神裡也許有那麼一絲睥睨。




頗富禪意的石敢當,看得出是獅子的形象嗎?




真獅那有假獅強?石獅在中國的功用可大了,風獅爺專門「克風邪」,石敢當是「魔鬼剋星」,有辟邪驅魔的功能。




中國獅文物少見寫實造型,除了臉部表情被「擬人化」,老是學人類笑個開懷;石獅姿態、動作則常以人們熟悉的貓、狗為模擬對象。






館方依照石獅的體型大小作為區分的標準,將地下二樓展示場「少師館」專門作來陳列小型石獅,地下一樓展示場「太師館」則展出大型石獅。




與「少師館」同層樓面的另一間展室內陳放有陶瓷、木質竹根、牙骨、青銅金銀等小型獅子文物。




博物館的『小故宮』展覽室,陳列精緻工藝展品,包括:玉器、紐印、牙雕、木雕、竹雕、銀飾、青銅器以及墨斗、斗拱裝飾、磚陶風獅爺等;館中並有專業導覽員,為遊客解說展品內容及其藝術特色與歷史背景。










館內展出的作品是以獅子為主題,展出的石獅作品約六千餘件,舉凡銅、瓷、玉、木即繪畫等,年代由漢唐至宋、元、明清、現代,是欣賞與研究中國獅子古文物的最佳選擇。




明代補服的補子是一塊約 40 至 50 厘米見方的綢料,織繡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表示品級。文官的補子用鳥,武官用走獸,各分九等。清代官服也綴有補子,補子的鳥獸紋樣和等級與明代大同小異。清代對補子的規定是:一品,文鶴,武麒麟,二品,文錦雞,武獅,三品,文孔雀,武豹,四品,文雁,武虎,五品,文白鷴,武熊,六品,文鷺鷥,武彪,七品,文鸂鶒,武彪,八品,文鵪鶉,武犀牛,九品,文練雀,武海馬。此外,都御史,按察使等,均繡獬豸。




明代補服的補子是一塊約 40 至 50 厘米見方的綢料,織繡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表示品級。文官的補子用鳥,武官用走獸,各分九等。清代官服也綴有補子,補子的鳥獸紋樣和等級與明代大同小異。清代對補子的規定是:一品,文鶴,武麒麟,二品,文錦雞,武獅,三品,文孔雀,武豹,四品,文雁,武虎,五品,文白鷴,武熊,六品,文鷺鷥,武彪,七品,文鸂鶒,武彪,八品,文鵪鶉,武犀牛,九品,文練雀,武海馬。此外,都御史,按察使等,均繡獬豸。




南獅的獅頭一般上可分為鶴山裝獅和佛山裝獅。佛山裝獅的獅頭較大而圓,額位寬而有勢,嘴較平闊;而鶴山裝獅的獅頭較扁而長,嘴突出如鴨嘴狀,因此內行人又稱之為「鴨嘴獅」。傳統上,南獅獅頭造型上有「劉備獅」、「關羽獅」、「張飛獅」之分。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根據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




床腳最能體現一個工匠的技術水平及製作年代。一般流傳而來的獅子造型乘載的床腳,展現臥蹋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的氣勢。獅子是百獸之王,自然有鎮宅化邪的作用。




屋頂風獅爺是因為設立在居家的屋頂上而得名,其造型在獅背上有騎有一名武士,彎弓拉箭,作獅子張口狀,亦有作擐甲獎軍狀,武士名曰蚩尤。有些古書上則說尤耳鬢如喻,頭有角,具有超人的神力,法術高深,能徵風召雨起雲霧,又有飛騰天空和在險酸山嶺行走的本領,也有率領魑、魅、魍、魎等妖魔的本事。由於蚩尤具有徵風召雨等許多超強的法力,後人據此而將他塑像安置於屋頂上,衍化成鎮風邪驅鬼怪的作用。 傳說中武功高強,具有神力或充的人物,後人塑其像作為辟邪物,賦予他驅邪鎮煞任務,這是模擬武術方法之一,屬於象微律衍生「以惡制惡」的作法,以最威猛的人物,加上最兇猛的神獸獅子,風獅爺屹立屋頂,自然威風凜凜,足以鎮懾風魔鬼怪。




獅面具。迎接節慶時,亦加入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服飾,其中最為特別的「舞獅面具」。




獅子是驅魔鎮煞的守護神,居民為了抵禦颱風侵襲,除了在房舍屋頂上使用厚重的灰泥將瓦片緊緊黏住,還要加上具有辟邪作用的獅子像,才能獲得心理上的安全庇護。除此之外,還有向東的獅子防火、向南的獅子防颱一說。傳統屋頂獅子像的製作,多是瓦匠以鋪設屋頂剩餘的灰泥、瓦片,捏製、上色而成,其共同特色多為大眼、朝天鼻、張口、尖齒外露,甚至有些還吐出了舌頭,齜牙裂嘴的凶惡模樣,為的就是保家護產,嚇阻鬼怪勿近。




獅面具。獅面具做工精細,形象誇張,頗似人形。雄獅面具的眉毛彎一些,雌獅面具的眉毛直一些。





 



==================== 我是分格線 ====================




 





【理歐海洋渡假中心】



理歐海洋渡假中心座落於宜蘭縣頭城鎮北關海潮公園旁,從台北經「雪隧」不用一小時可達,面對神秘迷人的龜山島,是全台最漂亮的海岸景點。山勢優美、海闊天空、浪濤洶湧、怪石崢嶸,尤其「龜山朝日」更聞名全台。建築結合豐富之文化藝術典藏,庭園則是花木競豔、蟲蝶共舞、百鳥來巢,美不勝收。而全台唯一彌足珍貴之「深層海水溫泉」,除在每間客房皆可享受養生湯浴之外,戶外更增設溫泉 SPA 設施,在美麗花園 SPA 池中,可以一邊泡湯、一邊聽濤、觀賞龜山日出及漁火美景。


不過說真的,度假中心位於頭城北方台 9 線省道上,假如沒有內行人告知的情形下,似乎不太容易察覺這是一家度假中心,因為它曾是私人度假招待所並不對外開放。11 月的天氣漸漸變涼,強盛的東北季風不斷自北方吹來,以致東北角的天空盡是綿綿細雨的天氣型態,這也正是我們擔心的地方,因為這裡的賣點之一,就是近看龜山島與美麗海景的絕佳之處。


出發當天的大晴天,卻掩蓋不了東北角方向厚厚的雲層,果然在石碇附近天空飄起了細雨,心想大家擔心的問題還是發生了。這次被安排的房型是海景客房,所以有絕佳的 view 可以欣賞美麗的海景與龜山島,不過景象卻是灰濛濛地天空與細雨。


房間的布置算是中規中矩,格局與一般飯店大同小異,床墊有些硬所以對習慣軟床墊的朋友,可能會稍稍不適應。由於度假中心屬海底溫泉飯店,所以除了戶外溫泉池外,每間房間都是提供溫泉,所以不想在外泡湯可以選擇自己在房內享受一下,或許是龜山島附近的溫泉特質,所以溫泉色澤偏土色,看來有點髒髒的感覺,而味道相當有海水味所以偏鹹,因為沖到眼睛會感到有些不舒服。


天氣雲層濃厚但未下雨,所以還蠻適合散散步的,不知已有多久沒這樣走在礁岩旁看海的感覺,而度假中心也規劃了一些步道與涼亭。當初這度假中心的主人高董事長,是個愛好石獅的收藏家,為了方便與好友分享所以開設了這家私人招待所,除了招待自家人外也對外開放獅子博物館的收藏品展示。













































































































































 



=================我是分隔線=================




 





【宜蘭縣 頭城鄉 外澳服務區】



宜蘭縣頭城鄉外澳服務區,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建築。外澳服務區最吸引人的部份,就是從正面可以望向龜山島的大門,把龜山島框起來。外澳服務區整座建築採非對稱式的設計,色彩鮮明令人印象深刻。外澳服務區面向太平洋及龜山島這面,採用大量的落地窗,提供遊客休憩賞景的空間,還可以點杯咖啡欣賞濱海美景。


外澳服務區由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並於國際競圖下脫穎而出,正對著龜山島,獨擁一片濕地沙灘,得天獨厚。這座建築造型現代,黃色外牆襯著藍天大海,特別輕鬆休閒。外澳就在烏石港北面,是一處平坦的沙灘,外澳沙灘,雪白的浪花一波波地打上岸來,在天光反射下,波光粼粼,海霧中龜山島的身影也隱約可見。東北角管理處在附近海邊修築步道,海邊多家民宿等提供海岸咖啡座,附近山頂上還有飛行傘基地,成為新的休閒去處。


在外澳沙灘旁有店家提供衝浪教學,遊客可以一嘗浪裡奔馳的快感。另外,在外澳沙灘後方的公路旁,可見飛行傘逐漸飛揚騰空,隨著氣流左右翻飛,緩緩地下降,想要一覽整個外澳的海岸線,可以嘗試乘坐飛行傘飛上天後俯視,美麗又壯觀。烏石港早年與外澳合併稱為港澳里,後來才分開成為港口里與外澳里,這是外澳『港澳海灘』名字的起源。


外澳海灘的規模,大概不輸頭水海水浴場當年的規模。烏石港造成的突堤效應,是當年力爭建港者沒料到的,為此流失了個頭城海水浴場,是否值得?凸堤效應造成積沙位置改變最明顯的地方,就是雙溪口的福隆海灘。雙溪帶來的沙,流到這邊之後都會堆積在河口,形成大片海灘。不過一旁的福隆港所形成的凸堤效應,造成福隆海灘的灘沙流失。很難想像,核四重件碼頭規模遠大於福隆港,那造成的凸堤效應會不會更大呢?近年來,以大片沙灘聞名的福隆,近幾年來沙灘的流失速率越來越快,海洋音樂祭所能搭建舞台的地方也越來越小,不曉得以後要設在哪裡?


接著往北來到外澳車站,外澳站是個無人管理的車站,一個人影都沒見著,但也乾淨清幽,站房旁邊有顆大樹,大概是雀榕之類,樹體非常龐大,盤根錯節,枝葉把整個站房都遮掩住,猶如無人站的當然站長。過馬路到車站對面,走在海堤上看著遠方的龜山島,碧海藍天,海風吹來,望著龜山島,總幻想著是座蓬萊仙島,想踏浪前往尋寶。再往北,過了外澳車站後,海岸由沙轉成了岩岸,此去一路的奇石,每一段都有獨特的海景及風光。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汐止系統交流道 → 國道三號 → 南港系統交流道 → 國道五號 → 雪山隧道→ 頭城交流道 → 台2庚線方向 → 省道二號 → 頭城火車站 → 外澳服務區。
(2)、國道三號:南港系統交流道 → 國道五號 → 雪山隧道→ 頭城交流道 → 台2庚線方向 → 省道二號 → 頭城火車站 → 外澳服務區。
(3)、省道二號:經大里 → 北關 → 外澳服務區,路旁有指標。
◎ 公共交通工具:
可搭台鐵宜蘭線。普通車有停靠外澳車站,距離外澳車站不遠,行走約五至十分鐘。國光客運經濱海往台北基隆,或台北搭國光客運經濱海往宜蘭羅東。


◎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二段6號
◎ 電話:03-8762771 轉 195。
◎ 傳真:03-8762885。
◎ 參觀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 9 點至下午 5 點。


◎官方網站:http://www.waiao.com.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外澳服務區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7183257







































































 



=================我是分隔線=================




 






【宜蘭縣 頭城鄉 番外篇 之 頭城城堡咖啡館】



頭城山上蓋了座咖啡城堡,不過通往城堡的山路陡峭、路幅狹窄,開車上山更須格外小心;山路雖然彎曲顛頗不易行,但延路風景卻是綿延不斷,藍天碧海、龜山島如在眼前,整個外澳沙灘港澳碼頭一覽無遺,景色優美讓人不虛此行。


從濱海路轉進山路約 200 公尺,過了接天宮山左轉開始山路,呈 15 度陡峭的水泥路彎曲顛頗而上。車換一檔慢慢駛上山,海上大龜一路如影隨形。暫停山路向東遠眺,蘭陽平原一覽無遺。外澳服務區就是右下方的那幢黃色建築物,不論濱海路近觀或遠眺皆醒目,沿途還能瞥見在天空遨遊的飛行傘。山路彎曲顛頗,旋不久約五分鐘即到城堡建築的伯朗咖館。


從山腳到咖啡館,車程約莫十分鐘。一到目的地,說實在有點傻眼,左半邊是停車場,右邊則是今日的主角「城堡咖啡館」。大概是園區還沒完全整建完畢,看起來還有點荒涼的感覺,等一旁的樹苗都長大的時候,也許會更生意盎然吧!


城堡位居山頭,佔盡地形優勢三面環顧太平洋海景。山頭空間不算小,卻也滿滿的佔滿了遊客,不少來賓在等待座位,生意實在是好到爆。城堡頂樓景觀最好,開闊的景色令人心曠神宜,毫無遮蔽的太平洋簡直是超級無敵大海景。城堡,總是特別喜愛在山上。


進入館內,裡面還滿寬敞,共分為三層樓。一、二樓採樓中樓設計,點餐區在一樓,三樓沒有座位,純粹供欣賞周邊景色專用。館內雖有空調,但是一時間人多來來往往,感覺有少許悶熱,不過大致上還算不錯囉。館內咖啡、冷飲、甜點一應俱全。一如伯朗咖啡館的風格:挑高的空間、橡木酒桶、藤椅沙發、溫馨色系裝潢。倚窗而坐戶外風景盡收眼底,龜山島即在咖啡雅座眼前。透明玻璃的屋頂,自然灑進陽光,加上非常有造型的燈飾,與環境相互呼應。


不管是城堡本身還是每一個角落,都深深吸引著遊客拍照。城堡咖啡館建築真的很美,在清幽的山上,有著美景相伴,分外突顯出與世隔絕的優美,少了吵雜的人聲,相信一定會分外悠閒。 
 
店  名: 頭城城堡咖啡館。
營業時間: 週一~週日 8:00 AM~7:00 PM。
電  話: 0924-020-088
傳  真: -
地  址: 宜蘭縣頭城鎮外澳里8鄰石空路95號。 
 





































 



=================我是分隔線=================




 





【宜蘭縣 頭城鄉 番外篇 之 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位於頭城鎮烏石港區烏石礁遺址公園內,由於基地內保有原生溼地生態,博物館周邊是以生態保育與生態教育作為核心原則。展示區序列以宜蘭的山、平原、海為基調,並以「水」的主題貫穿,以體現「雨潤蘭陽」的精神。


蘭陽博物館的三角錐狀建築量體,設計靈感來自「單面山」地形,並以二十度角斜插入地。整棟建築以實體與玻璃量體交錯構成,分開實體的玻璃部分,巧妙地具有引入採光與區隔空間的功能,讓參觀者能在行進中經歷室內外景觀的轉換。而量體的尖端也指向宜蘭地標「龜山島」,與其遙相對話。原烏石礁遺址公園水域,也內存有許多尺度驚人的烏石,一一化入博物館旁特殊之景觀。


蘭陽博物館的建築外牆拼貼著石材與鑄鋁板,表面採用各式不同處理方式,除了要表現出大自然侵蝕礁石的過程,也是想表現音樂的律動感。外牆象徵宜蘭的四季分明,藉由印度黑石材、火山綠石材、加利多利亞石材與南非淺黑石材等四種不同石材,配搭三種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呈現不同的模樣,來象徵音符的變化;鑄鋁板的色澤與尺寸也仿照石材,好讓石材與鑄鋁板有和諧的色系表現。將對應的壁材一一拼貼在外牆上,創造出音樂的律動感。


當初之所以會籌建蘭陽博物館,源自於宜蘭當地人士想紀念烏石港,所以博物館會設在頭城的烏石港遺址旁。在清朝道光年間,烏石港為台灣東岸唯一的港口,是宜蘭貨物進出之咽喉,掌握宜蘭的經濟命脈。但後因泥沙淤積而沒落,現今卻反成為水鳥棲息的濕地,展現另一番勃勃生機。曾為蘭陽八景之一的「石港春帆」風光雖已不再,博物館入口處外型如帆的燈柱,帆上秀出蘭陽博物館圖騰,其圖騰為重新繪製的噶瑪蘭族的人形圖像,因宜蘭承襲噶瑪蘭族的血脈,而選擇該圖騰來傳達紀念意義。












































蘭陽博物館設計靈感來自「單面山」地形,並以二十度角斜插入地。照片處為萊地質區的「單面山」,於台二線濱海公路旁。




於台二線濱海公路旁,這裡山崚高於海岸約一百公尺,可仰望突出的四稜砂岩岩層。



 



=================我是分隔線=================




 





























 



=================我是分隔線=================




 





【宜蘭縣 頭城鄉 番外篇 之 頭城海水浴場】



海灘平直遼闊的頭城海水浴場,一面伸向陸地左右排開,一面面向太平洋,與龜山島遙遙相望,沿岸茂密的防風林在波濤洶湧海風來襲時,傳來不絕於耳的濤聲,自古以來,頭城海水浴場的沙林聽濤與傳統牽罟就是十分著名兩大特色。當年民風保守,頭城海水浴場的海灘上,就看得到穿比基尼的女郎。如今宜蘭地方人談起頭城海水浴場,感嘆今非昔比。


頭城海水浴場沙灘綿延,與浮在海上的龜山島遙遙相望。民國四十七年開闢,在台灣禁海政策時代,屬難得海濱遊憩區,每到夏天,海風吹過防風林,沙沙作響,沙林聽濤曾是蘭陽勝景之一。頭城街上都是帶著泳具要到海水浴場玩的人潮,一波又一波,玩水的人餓了,就到市區吃飯,冰店、麵店、餐廳內都擠滿了人,印象裡,這裡是外地有錢人玩的天堂。


但是曾是北部地區重要消暑勝地的頭城海水浴場,已自台灣地圖消失!宜蘭縣府因為向漁業署爭取興建烏石港,導致浴場近二公里長灘,及廣約六十座足球場大的沙丘消逝不見,然後再向內政部申報頭城海水浴場廢場。頭城浴場是台灣因人工建物影響到海岸地貌消失的例子,值得政府與環保人士重視。當年曾有人提出預警,興建烏石港會造成浴場沙灘消失,如今很難認同,卻只能接受。


曾到訪過頭城海水浴場的遊客,看到如今的景象,大感驚訝。不只如此,「頭城海水浴場」的指標依舊豎立,不知情的遊客到此一遊,當場傻眼,怎麼沙岸成了石岸,又不能玩水。河川局為了護岸,投置大堆石塊補救,就成了今天主客易位的景象。


頭城海水浴場海岸線侵蝕,沙灘不斷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浴場北側的烏石港突堤,攔住原本要補充沙灘的漂沙。烏石港動工築堤後,漂沙被攔截在海堤以北堆積,在外澳形成沙灘新生地,海堤以南的頭城浴場,沙灘少了漂沙,海岸嚴重被侵蝕。這就是海岸建港最明顯的問題,建港築堤會引起所謂「突堤效應」,港堤攔住漂沙,沙灘沒有了沙源,加上海水侵蝕,消失更快。


頭城海水浴場海岸線侵蝕,沙灘不斷流失,海岸線縱深緊縮剩餘十幾公尺,為顧及遊客水上活動之安全,公告禁止從事海域水上活動。位在太平洋濱的頭城浴場,曾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但短短十年中,整座浴場七公頃沙灘,加上向北到大坑里的海堤,往南到竹安河口,長二千公尺、寬近二百公尺的延伸腹地,年年縮減,現已完全被海水覆蓋不見。


頭城海水浴場已經走入歷史,海水浴場已名不副實,部份設施開放,尚未修復區域暫緩開放。暫緩開放區域:海濱水域範圍。







































 



=================我是分隔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